第648章 孤德不彰

等楊盛文陪着太子劉靜進左丞相府,先到達那些人,都紛紛過來招呼。對於監國太子,已經是文朝儲君,自然要給出足夠的禮貌。這些人才行過禮,門外又來幾個人,卻是戶部的幾員大佬。

尚書徐衛、左侍郎金求志、右侍郎楊蒼,還有兩隨員,對徐衛這行人,楊盛文見了,確實有些不快。但沒表現出來,目前,秋收還沒正式開始,青黃不接之際,戶部焦頭爛額,四處叫苦,卻沒人搭理。

對於戶部,楊盛文自然明白工作的難處,可這時候他又能說什麼?甚至,暫時之間都不能爲戶部做什麼。徐衛心有抱怨,故意開會來遲,也是可能的。

不過,今天這個會議,是太子監國以來第一次舉行的聯合各部的會議,戶部來遲,那是不給太子劉靜的臉面,也是不給楊盛文這個右相臉面。

徐衛這個人工作能力還是很不錯的,楊盛文之前就瞭解他,當時徐衛是戶部右侍郎,這兩年才升爲尚書。對戶部的工作熟悉,也是一個善於解決問題的人才。徐衛雖說是在朱子善在左丞相期間升到尚書,卻是文昭帝欽點的,與朱子善關係不大。

徐衛到來,對於已經在左丞相府的人說來,沒多少影響。親王們甚至都沒看徐衛一眼,因爲徐衛與這些人多少都有些利益衝突,揮刀斬過他們的利益。戶部太窮時,揭不開鍋,徐衛就會找親王要錢要糧,拿不到,便奏請文昭帝請皇上下聖旨。

這樣的徐衛,如何讓在座的大佬們歡迎?

楊盛文看來身邊的太子劉靜,說,“太子殿下,開始吧。”

“那就開始吧。”太子應到,隨後對朱子善說,“左相,我們開始吧。”

朱子善微微一笑,這是他職業化的動作,說,“各位,都靜一靜。太子殿下心慈仁愛,痛惜北地受邊患之苦,糜爛地方。特召請各位到左丞相府來,要討論北地事宜。請各位將各自所知的北地,都說說。最主要的,還是要改變目前北地的狀態……”

朱子善將會議的引言開啓,提出話題,隨後請太子劉靜發言。太子劉靜也是有所準備,心之所想,是如何改善北地處境,恢復民生。便沉聲說,“孤多年來在東宮,也參與國事,可從未出京都。對京都之外的人與事,完全從信報上得知,感受不深。

之前,韃子寇邊,亂我北地。孤請命北上,有幸督軍參戰,擊退韃子。也目睹了北地在韃子多年來侵擾之下,荒蕪破敗。如此之下,北地何談民生?北地縱橫千里,子民萬千,居無所,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我等爲朝堂重臣,該當食不寧、睡不安,爲朝廷分憂,解北地生民於倒懸,救北地衆生於水火……

孤德不彰,力不顯,爲請各位重臣集思廣益,還北地衆生安居樂業。孤拜請各位……”

太子劉靜說到這裡,站起來,給到來的大佬們行禮。

衆人聽太子劉靜所說,也深知這些年來,北地是怎麼一個樣子。但目前的文朝,又有什麼能力來解決這問題?

說到底,就一件事情。那就是將韃子拒之關外,只要三五年,北地就會迴歸之前的繁榮,各地正常起來。

可關外韃子,實力一年比一年強,文朝邊軍的實力卻在緩緩下滑。因爲文朝的國力在下跌,在軍費開支上,明顯收縮了,欠下的軍餉也在累積增加,軍心更差,戰力自然嚴重下滑。

大家給太子劉靜回禮,紛紛表示,北地恢復正常秩序,是整個王朝的根本大計,能夠爲之做出一些貢獻,出謀劃策,那是他們的榮幸。

各人口頭說得慷慨,語態激昂,但卻沒有什麼實際的建言。

楊盛文先不說話,等各人表態之後,才說,“北地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老夫這些年沒看到。但想來,每年韃子侵入,搶掠財物、人口,使得北地荒蕪,百里無人居,千里無雞鳴。

要破開注意局面,關鍵在哪裡?老夫以爲,那就是整頓邊軍。軍強則邊關安寧,安寧則民生安居。各位以爲然否?”

“右相,大人雖離開京都六年,依舊能夠一語道破問題的節點,令人敬服。”兵部尚書鄭粱鈞接了話題,隨後一聲長嘆,“可右相知否?強軍之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處處難如上青天啊。皇上這些年來,一直在苛責兵部,嚴令兵部整軍,操練,配置新軍械,抵住韃子侵邊……

可實際上,兵部無力,邊軍更是怨聲載道,軍心難穩,有如何整軍?

不說其他,連軍兵之軍餉已經虧欠半年,邊軍不少人吃不飽,無冬衣,如今整軍?再者,如今的邊軍,多年沒有調換,軍兵年老者越來越多,年輕體壯者卻逃離邊關,寧願上山爲匪盜……”

聽得出,兵部這邊自然是委屈與無奈,讓兵部和邊軍都無從下手進行整軍,備戰,這樣的大前提下,如何抗擊韃子?

兵部和邊軍的苦,對於文朝的文官體系而言,真不算大事。因爲在文官看來,武將和軍兵都是粗鄙之人,其貪心也是必然的。朝堂已經將國稅大部分收益都劃撥到邊軍,每年幾百萬的銀兩,甚至遇上戰事有千萬銀子投入,但每戰必敗,又如何讓文官們看得起?

武將地位本身就低,軍隊開戰,需要文官來轄制與指揮。衝鋒陷陣時,當然是武將用命。文武之間的矛盾始終是在那裡,無人去解決和梳理,成爲文朝一大痼疾。

軍隊駐紮,除了吃喝以及戰馬的草料基本供給,還有很多環節都要財力來支撐。武器的更換,武器的維修還有很多實際的問題,是一個龐大的體系。

戶部尚書徐衛聽鄭粱鈞訴苦,喊冤,也是很不滿。當即敲敲桌,說,“兵部和邊軍消耗大,供給不足,也是事實。然而,我這戶部山什麼情況,你鄭尚書不知?要不,我們倆兌換兩年,試試?”

聽徐衛這樣說,在場的人都神情不妙,覺得今天徐衛過來,肯定不會輕易錯過化緣的機會。

第522章 郊迎二十里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550章 順利截殺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298章 夜裡出貨第356章 挺過來了第568章 軍營破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37章 劉浪出題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156章 二對二第99章 研討槍第95章 二八分賬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27章 笨死了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175章 斬馬腿第354章 王府軍的生死蛻變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587章 知與行第226章 太子太保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6章 過 關第388章 見湖鎮外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221章 沒找到第97章 虎口奪食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510章 孺慕心第84章 又見啞巴第408章 好東西第180章 送走惡客第6章 過 關第132章 談不攏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261章 還是談不攏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485章 勝利了第190章 精銳之基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363章 劉府夜談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694章 夜 戰第307章 辦學堂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172章 打 獵第73章 三尊炮第282章 考後不能鬆第22章 刺 殺第217章 玉滿懷第124章 馬 事第15章 巫 龍第93章 初進縣衙第22章 刺 殺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93章 初進縣衙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129章 潛力同窗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280章 百十斤第141章 準備出發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42章 太子劉靜第78章 啞 巴第274章 身子麻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230章 求 寶第15章 巫 龍第54章 逃得掉嗎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55章 冬梅落陷第465章 抗爭不退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178章 勝 出
第522章 郊迎二十里第257章 輕鬆勝出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550章 順利截殺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298章 夜裡出貨第356章 挺過來了第568章 軍營破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37章 劉浪出題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156章 二對二第99章 研討槍第95章 二八分賬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27章 笨死了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316章 大喜大喜第128章 聖學教化第175章 斬馬腿第354章 王府軍的生死蛻變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587章 知與行第226章 太子太保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6章 過 關第388章 見湖鎮外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221章 沒找到第97章 虎口奪食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510章 孺慕心第84章 又見啞巴第408章 好東西第180章 送走惡客第6章 過 關第132章 談不攏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261章 還是談不攏第629章 蠻族軍留蘇杭第372章 兩萬暗兵第485章 勝利了第190章 精銳之基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363章 劉府夜談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694章 夜 戰第307章 辦學堂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172章 打 獵第73章 三尊炮第282章 考後不能鬆第22章 刺 殺第217章 玉滿懷第124章 馬 事第15章 巫 龍第93章 初進縣衙第22章 刺 殺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93章 初進縣衙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129章 潛力同窗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280章 百十斤第141章 準備出發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42章 太子劉靜第78章 啞 巴第274章 身子麻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230章 求 寶第15章 巫 龍第54章 逃得掉嗎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55章 冬梅落陷第465章 抗爭不退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178章 勝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