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演 說

幾個人明白了楊繼業所說,都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接話。

周夫子面色平靜,但卻不急着說什麼,不表態實際上就是一種態度。

楊繼業也明白,對於一般人而言,與生蠻的態度、立場,是自小就受到教育的,是排斥與瞧不起,從根子裡就感覺生蠻愚昧、無知、不可靠近。誰與生蠻接近、與生蠻往來,也會讓周圍的人歧視。

對於秀才這種高端的羣體,更會遠離生蠻這種無法理喻的人。不僅低賤、愚不可及,還是沒法教誨的羣體。誰爲生蠻說一句話,都會受到羣起而攻之,更何況去給生蠻授課、開蒙?

楊繼業也有思想準備,見各人閉嘴不說,便也笑笑。說,“各位師兄、前輩,我不知大家對熟蠻、生蠻是什麼印象。荊蠻楚地之外的人,對我們荊蠻楚地又是什麼印象?

據我所知,荊蠻楚地之外的人,看我們荊蠻楚地,就是一出吃生肉、喝生血,不毛之地,無法與外人溝通、交流,更對聖學無法讀懂的地方。外面的人見到荊蠻楚地的人,都會遠遠避開,厭惡荊蠻楚地的人,對這裡人說話的口音,也是極其排斥的。

對,就像我們如何看待生蠻的人一樣。大家說,荊蠻楚地人才輩出,更是鍾靈毓秀之地。物產豐厚,人才濟濟,對於聖學也是完全領悟、運用日常,感化世人、生民。

外面的人,何以對我荊蠻楚地用有色的眼光看待,何其不公也?”

周夫子聽楊繼業這樣說,臉上稍微有些微笑,依舊不說話。而那五個老秀才,彼此是在對視,也在體會楊繼業所說的話。

實際上,他們到過最遠的地方,不過是府城。在府城,如果得知是荊蠻楚地的人,對方的態度確實有不同,哪怕沒有楊繼業所說的那樣惡劣,但卻是存在地域上的歧視。

不說文朝,放在後世的羣體,同樣存在極其嚴重的地域歧視。市與縣,縣與鎮,鎮與村,高一級別的對下一級別的人們,就帶着俯視心態。更別說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人對外來人的態度。

“我們看看歷史,各位都是飽學之士,深知我族歷史演繹。華族漢人,最初不過是在黃河流域,隨着發展,逐漸向外演化、擴展,接受和改變的人羣慢慢擴大到長江流域。而如今最爲繁華的江南地區,才漢化多少年?

聖學之光,既然能夠從黃河流域,擴散到江南、擴散到荊蠻楚地。使得心向聖學的羣體越來越多,使得聖學發揚光大。這是歷史給我們見到的,也是聖學的榮光。

歷史會記載,一個對聖學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這也是因爲他們的努力,使得聖學潛移默化,改變了許許多多人的命運,使得化外之地,進到我們聖學的陣營。這是他們的付出,然後才受世人尊崇,得到榮譽。

如今,我們面對的不正是要將聖學向化外之地、推開他們心靈之窗,讓生蠻生民感受到聖學的偉大,讓生蠻之族,成爲我們聖學之聖徒?

不管我們往前走,是不是走通這條路。都是心懷聖學,學以致用,都是對聖學最高的崇敬,用我們微小的光和熱,交託於聖學的發展。

如果從後世幾百年、千年看如今我們的所作,在我們給生蠻蒙童開蒙、開智,讓他們越來越多的孩子,接觸到聖學、接受聖學,自覺地按照聖學去約束自己,感染他們身邊的人。那麼,幾十年後或更久遠的歲月,生蠻會有什麼變遷?

不難想來,生蠻一族,從最初是幾個、十幾個、百十個,一直到幾百、幾千,上萬的人都認同聖學,心向聖學。對於我們而言,一開始肯定不會被外人理解,外人會排斥我們、會嘲笑我們、會找到我們家裡來喝罵,甚至可能會攔阻路出手打人,以爲他們纔是清醒者。

可對我們而言,這是在做什麼?將聖學推向生蠻,那是將聖學之光輝,普照到生蠻,是一生之壯舉!也將是聖學發展歷史的一大跨步。

各位師兄,我心裡是這樣想,不知諸位是不是認同我的想法。我想,各位飽讀聖學,對孔聖所言:有教無類這句話的理解。對於生蠻一族,我們爲什麼不能用聖學開啓他們的民智?

這是一件影響聖學發展歷史的大事,我一個人肯定做不好,才請周夫子邀約一衆志同道合的勇士、睿智之士,能夠將自身的榮辱完全交託於聖學發展的大事業中。諸位師兄,我相信你們有決心、也有這能力,我想,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會做出這件事,會在歷史上留下各位的名字!”

楊繼業語氣堅決,那是確實信自己所說的事情。這也是有後世的經驗所支持,五個老秀才,本身是科考的失敗者,這時候,確實有一種渾身給打足氣的充血感。

周夫子不等五個人表態,說,“各位,繼業這是一心要將聖學發揚光大,是一件大好事。另外,縣尊也支持在生蠻開學堂,會向朝堂建言,准許生蠻參與科考,恩澤生蠻一族。”

周夫子這些話不多,但透露的信息卻不少。即使到生蠻爲學堂授課,不能被荊蠻楚地其他書生所接受,可有縣裡官府支持,那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就會少很多。

“楊詠石年少志高,我等雖老朽,但殘軀猶在。對聖學之嚮往,那是骨血牽連,不可更易。如今有爲聖學而獻力之機,我等不敢居後,必然全力以赴,做成這件大事……”一個人表達態度,其他幾個人也是熱血沸騰起來,紛紛表示,不會居後,扯人後腿。

楊繼業見這局面,也笑起來,表示以後大家一同努力,這是一生之事業。

到具體該怎麼做,楊繼業這時候也還沒與生蠻說好,至少辦學堂的事情,已經在開始推動。

巫小陸到來,說酒樓的人過一會,會將做好的酒菜送過來。五個老秀才更是滿意,楊繼業這安排,確實深得人心。

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483章 全 滅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86章 裝傻啊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514章 一起嫁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511章 白素梅進楊家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535章 來戰——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355章 殺回去第9章 找王爺第104章 汗如雨第591章 薑是老的辣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286章 周家行動第132章 談不攏第631章 楊平京的曾經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176章 暗器撲面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28章 酬 謝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533章 多高士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534章 五義莊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608章 劉浪出營第202章 開 倉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78章 啞 巴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400章 天不負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70章 攻楊家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72章 平叔現身第399章 民力運用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163章 竹 詩第419章 論蘇杭局勢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246章 各自對句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568章 軍營破第75章 赴死之殺第467章 方家之謀第31章 逃 學第362章 想不透第227章 昔日少年已成長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409章 沱田坳第41章 微 瀾第479章 進入戰壕第483章 全 滅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668章 見先生第528章 赴北地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498章 議婚事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130章 演 說第158章 逼反蠻族第530章 新婚了第619章 殺上去第409章 沱田坳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569章 分頭跑第4章 詭 異第200章 強 攻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61章 豹虎鬥第31章 逃 學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573章 失蹤了
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483章 全 滅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86章 裝傻啊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514章 一起嫁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511章 白素梅進楊家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535章 來戰——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355章 殺回去第9章 找王爺第104章 汗如雨第591章 薑是老的辣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286章 周家行動第132章 談不攏第631章 楊平京的曾經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176章 暗器撲面第186章 山匪情況第28章 酬 謝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352章 倭寇來了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533章 多高士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534章 五義莊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608章 劉浪出營第202章 開 倉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78章 啞 巴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400章 天不負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70章 攻楊家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72章 平叔現身第399章 民力運用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163章 竹 詩第419章 論蘇杭局勢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246章 各自對句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568章 軍營破第75章 赴死之殺第467章 方家之謀第31章 逃 學第362章 想不透第227章 昔日少年已成長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409章 沱田坳第41章 微 瀾第479章 進入戰壕第483章 全 滅第543章 演武與誓言第381章 無需明證第668章 見先生第528章 赴北地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498章 議婚事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130章 演 說第158章 逼反蠻族第530章 新婚了第619章 殺上去第409章 沱田坳第256章 挑戰一場第569章 分頭跑第4章 詭 異第200章 強 攻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61章 豹虎鬥第31章 逃 學第659章 七字真言第573章 失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