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牛!

李伯這話一說出來,在場包括趙丹在內的所有趙國君臣們都愣住了。

進攻秦國?

趁這個時候進攻秦國?

不得不說,如果仔細想想的話,這個主意似乎——大有可爲啊!

趙丹一下子就來了精神,趕忙對着李伯說道:“李卿,快說說汝的意見。”

其他的幾名趙國大臣也紛紛將目光聚焦在了李伯的身上。

李伯這個中尉雖然說已經上任半年了,但是一直以來在六位大臣之中都算得上是比較低調的。

而且由於李伯一直以來也並沒有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傾向性,所以無論是公族派或者是布衣派,都對李伯採取了一種拉攏的友好態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伯的存在感雖然是有,但是由於並不涉及到兩派之間的爭鬥,所以存在感也不高。

但是今天就不一樣了,李伯所提出來的這個出乎衆人意料之外的意見,一下子就讓這位半年來都很少站在舞臺中央的趙國中尉成爲了衆人目光之中的焦點。

李伯看上去對於這樣的狀況似乎有些不太習慣,稍微直了直身子才道:“大王,如今秦國雖將發大軍南下,但楚國亦非弱者,且秦之東南兩郡乃楚之故都,地位極其重要,故秦楚之間必定有一場激戰。若大王在此時能夠發兵奇襲秦國之河東郡,則必定能夠一舉而破之。如此,趙國之霸業可成矣!”

李伯的這一番話說下來,在場的所有趙國君臣們瞬間眼睛就亮了。

河東郡,又稱河東地,也稱河東平原,但不管哪種稱謂也好,都必須承認的一點是——那可是一個好地方啊。

堯舜禹三位上古帝王,他們都在河東平原建立了自己的都城。

這座黃河以東、太行山以西的平原不但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地之一,更是春秋霸主晉國的大本營所在。晉國的都城翼和曲沃都在這裡,三家分晉之後魏國的都城安邑也在這裡,韓國的都城平陽也在這裡。

晉國正是從這裡發家,一步步佔領了整個太行山,最終飲馬黃河、虎踞太行、威震四方,將整個春秋史變成了一部晉國的稱霸史。

在三家分晉之時,河東地大部分被劃歸魏國,只有平陽城這麼一小塊地方因爲是韓國都城和宗廟所在地的緣故而歸韓國所有。

隨着時間的過去,戰國初年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魏國漸漸的衰落,原先被魏國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秦國卻在商鞅變法之後實力步步增強,開始了對魏國的反攻。

從公元前366年開始,一直到公元前329年,經過整整三十七年、三代秦國國君的奮鬥,秦國從魏國手中收復了被魏國名將吳起率領魏武卒奪走的河西地,兵鋒直逼一河之隔的河東地。

但是即便如此,秦國也並沒有馬上就奪取河東,而是先拿下了巴蜀,又和楚國幹了兩次曠世大戰,等到秦王稷上臺之後才終於開始了對河東地的進攻。

負責奪取河東地的秦軍將領在當時極爲年輕,而且得到了時任秦國相邦魏冉的支持。

這個年輕的秦國將領,他的名字就叫做——白起。

公元前293年,白起在伊闕之戰中以十五萬秦軍擊敗並全殲了二十四萬魏韓聯軍,完成了一次堪稱奇蹟的表演,一戰重挫了魏國和韓國,並在隨後的三年之中乘勝追擊,一舉佔領了整個河東地。

秦國收復河西用了整整三十七年,而佔領河東卻僅用了三年時間!

這一切固然和秦國已經今非昔比有關,但白起那令人歎爲觀止的指揮藝術和軍事才能,纔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曾經將秦國壓制了整整一個春秋時代的晉國老巢河東地,就這樣落入了秦國人的手裡。

秦晉兩國這不同的命運,真可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令人感慨。

從那之後,河東地便成爲了秦國的河東郡,到現在已經有三十一年之久了。

而且河東地的重要性,還並不僅僅是表現在這些歷史意義之中。

河東地乃是平原,土地肥沃人口衆多,和巴蜀、關中並列爲秦國三大糧食產區。

如果趙國能夠拿下河東地,那麼一直困擾趙國的人口和糧食問題就能夠得到大大的緩解甚至是完全解決,說是讓趙國的戰爭潛力直接翻倍也不爲過。

除此之外,一旦趙國拿下河東地,那麼秦國整個崤函通道就全部在趙國兵鋒的威懾之下,趙國接下來就可以憑藉着地理上的優勢輕而易舉的從河東地南下進攻崤函通道,徹底的堵死秦國從函谷關東出的路線。

沒錯,春秋高富帥晉國當年就是這樣把秦國堵在關中堵了幾百年的。晉國能做到的事情,趙國當然也可以做到。

趙丹越想心情就越是激動,越看面前提出這個建議的李伯就越是順眼,恨不得跳上去抱住這個李伯親上幾口。

這主意怎麼就這麼棒呢!

其他的幾名趙國大臣們也一個個都神情振奮,顯然和趙丹也是想到一塊去了。

當然了,唱反調的也不是沒有,比如說樓昌第一個就提出了疑問:“如今匈奴正在北方肆虐,邯鄲亦需要重兵守護,此刻貿然進攻秦國河東郡,似乎不妥。”

樓昌這話音一落,突然有種不妙的感覺。

爲什麼不妙?因爲樓昌突然發現,周圍的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都非常的不善。

率先反駁的人不是別人,而是本該作爲樓昌老大哥的趙勝。

只見趙勝一揮手,用非常不爽的語氣對着樓昌說道:“大夫此言,謬也!吾等發兵,乃是要等那秦國和楚國激戰之時,至少也將明春纔會發兵,屆時匈奴或早已被擊敗退去,又有何慮也?”

別看後世的漢朝一開始被匈奴揍得找不着北,三代漢朝皇帝都得忍辱負重,但是在戰國時代,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懼怕那根本是不存在的。

可以來盤點一下戰國時代北方的幾個遊牧民族。

義渠?義渠早被秦國滅了,它當年的地盤現在叫做秦國上郡。

林胡、樓煩?林胡現在稱臣於趙國,樓煩乾脆就成爲了趙國人,它們的地盤如今叫做趙國北方五郡。

東胡?那是戰國七雄倒數第一有力競爭者燕國的手下敗將,燕國現在的版圖有差不多一半都是從東胡手裡奪下來的。

秦、趙、燕,三個和北方遊牧民族接壤的國家,無一例外都把自己的北方騎馬鄰居們給吊打了。

遊牧民族?那算個屁啊!

是的,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吊!

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風寒夜,悽風苦雨第九百七十八章 趙括南下第九百七十六章 王翦亡第九十五章 秦銳士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七百九十六章 詭異的上計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六百八十五章 韓王然的真正決定第五十四章 魏王圉的憂慮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八百五十六章 屠斜的小麻煩第四十六章 外交的重要性第九百二十九章 候的遺言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夜會議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心不起來的王陵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三百三十章 寵臣的讒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趙勝和趙豹的負面作用第五百九十九章 一切,便拜託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武安君,還不交出兵權?第二百三十八章 殺高基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丹聽了想殺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今個兒真高興第三百七十七章 尉繚說魏王圉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五百二十一章 風流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六百三十六章 蠢貨,我們是趙國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秦國人識破了圍秦救楚?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第九百一十三章 趙國說客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六百四十四章 荀況贈計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二百零八章 秦王稷開始按捺不住了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丹的煩心事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三百五十八章 河東郡分田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五百五十八章 喜訊啊大王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二百二十五章 趙丹聽到的似乎都是壞消息第一百六十六章 趁火打劫?寡人最喜歡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禍得福?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九百七十二章 比死還要殘酷的刑罰第三百三十一章 齊國君臣的陰謀第四百一十四章 遭遇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三百三十七章 面臨絕境的宛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七百九十四章 斷情第八百六十六章 李夫人獻藥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四百六十三章 魏國君臣之間的爭吵第二百零五章 你這一手賣隊友讓人有點意想不到啊第一千零五章 趙忠第三百五十章 宜陽城的歸屬第六百三十一章 兄妹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八百章 賢撣的心路歷程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四百三十章 魏王圉很生氣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八百七十四章 最終決定第三百三十八章 燕王薨,洛邑動第六百六十三章 敲山震虎第四百六十九章 逃亡的白羊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初戰,形勢不利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一百零九章 何以自處第五百八十章 四個消息第七百一十一章 轉折第三百七十七章 尉繚說魏王圉第七百六十三章 候與蔡澤第七百一十四章 勝利的消息和李牧的危機第八百零五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十八章 蘇代使齊 1第八百零七章 荊軻刺趙王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六百零四章 你們這是自尋死路!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國無門的魏無忌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刺殺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三百六十六章 曲轅犁的好夥伴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當主將?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
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風寒夜,悽風苦雨第九百七十八章 趙括南下第九百七十六章 王翦亡第九十五章 秦銳士第四百九十三章 對齊開戰第七百九十六章 詭異的上計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六百八十五章 韓王然的真正決定第五十四章 魏王圉的憂慮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八百五十六章 屠斜的小麻煩第四十六章 外交的重要性第九百二十九章 候的遺言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夜會議第一百零八章 裝逼的隱士第三百四十三章 司馬靳的神威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心不起來的王陵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四百零九章 明目張膽的離間第三百三十章 寵臣的讒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趙勝和趙豹的負面作用第五百九十九章 一切,便拜託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武安君,還不交出兵權?第二百三十八章 殺高基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丹聽了想殺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今個兒真高興第三百七十七章 尉繚說魏王圉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五百二十一章 風流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六百三十六章 蠢貨,我們是趙國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秦國人識破了圍秦救楚?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第九百一十三章 趙國說客第七百四十四章 遊說諸國第六百四十四章 荀況贈計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二百零八章 秦王稷開始按捺不住了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丹的煩心事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三百五十八章 河東郡分田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五百五十八章 喜訊啊大王第四百五十一章 算了,寡人是和平主義者第二百二十五章 趙丹聽到的似乎都是壞消息第一百六十六章 趁火打劫?寡人最喜歡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因禍得福?第三百零四章 黃歇的救命稻草第九百七十二章 比死還要殘酷的刑罰第三百三十一章 齊國君臣的陰謀第四百一十四章 遭遇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三百三十七章 面臨絕境的宛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魏國滅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七百九十四章 斷情第八百六十六章 李夫人獻藥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四百六十三章 魏國君臣之間的爭吵第二百零五章 你這一手賣隊友讓人有點意想不到啊第一千零五章 趙忠第三百五十章 宜陽城的歸屬第六百三十一章 兄妹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八百章 賢撣的心路歷程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四百三十章 魏王圉很生氣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匈奴內訌? 第二章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八百七十四章 最終決定第三百三十八章 燕王薨,洛邑動第六百六十三章 敲山震虎第四百六十九章 逃亡的白羊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初戰,形勢不利第八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的義渠人第一百零九章 何以自處第五百八十章 四個消息第七百一十一章 轉折第三百七十七章 尉繚說魏王圉第七百六十三章 候與蔡澤第七百一十四章 勝利的消息和李牧的危機第八百零五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十八章 蘇代使齊 1第八百零七章 荊軻刺趙王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六百零四章 你們這是自尋死路!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國無門的魏無忌第四百四十七章 趙丹和魏無忌都很高興第二百五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刺殺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三百六十六章 曲轅犁的好夥伴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當主將?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