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趙丹要開幕府?

由於孩子的降生,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趙丹的心情都非常的不錯。

這一天早上,一位年輕的、身着絳色官袍的士子出現在了龍臺殿中趙丹的面前,朝着趙丹躬身行禮:“臣見、見過大王。”

這名年輕的士子不是別人,正是荀況的兩大得意門生之一,最近剛剛被趙丹任命爲趙國侍中的韓非。

侍中侍中,隨侍宮中,因此韓非出現在趙丹的身邊,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說實話,趙丹每一次看到韓非,心情都會變得更好一些。

這可是韓非子啊,現在居然成爲了寡人的侍中……哼哼,寡人簡直是太厲害了!

所以趙丹在看到韓非之後,就對着韓非笑道:“汝來得正好,走,隨寡人要去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韓非慌忙應了一聲,跟上了趙丹的步伐。

老實說,在聽到趙丹的這句話之後,韓非子的心中多少也有些好奇。

在這些日子的接觸以來,韓非對於趙丹的佩服可以說是與日俱增。

除了因爲趙丹能夠率領趙國變得更加強大這個非常實際的原因之外,更因爲在這段日子以來的朝夕相處之後,韓非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能夠在趙丹的身上找到和韓非頗多相同之處。

許多還在韓非腦海之中徘徊的想法,已經在趙丹的手中得到了實現,許多韓非的腦海之中甚至還沒有想清楚想明白的東西,在跟在趙丹身邊之後卻又漸漸的開始變得明晰。

可以這麼說,雖然僅僅跟在趙丹身邊一段時間,但是韓非所獲得的收穫,絕對不比跟隨恩師荀況身邊學習這麼多年的收穫要少,甚至可能還更多一些。

因此韓非看了趙丹的這副模樣,心中也不免有些好奇。

能夠讓這位英明神武的大王如此興致盎然的地方,那又是怎樣一個地方呢?

韓非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在趙國的宮城之中並不是只有龍臺和鳳台這麼幾處宮殿,還有許多的偏殿用來作爲平日的辦公之用。

過了片刻之後,趙丹就帶着韓非來到了一處偏殿面前。

韓非有些驚訝的看着面前的這座偏殿。

在不久之前韓非某次隨着趙丹路過此處的時候這裡還是十分的偏僻冷清空無一人,但是今天到來的時候這座偏殿外面卻已經有了宮廷侍衛把守,並且在偏殿的大門上還擺放着一塊牌匾,上書三個大字——“參謀處”。

“參謀?”韓非盯着牌匾上這幾個字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些什麼。

趙丹一馬當先,邁步走進這座參謀處的大門之中,韓非不敢怠慢緊跟其後。

在參謀處之中,早已經有不少人落座,在見到趙丹之後這些人便紛紛起立,朝着趙丹恭敬行禮。

“見過大王。”

趙丹微微點頭,走到最上首早就已經預留出來的落座,韓非在趙丹的身邊也撈到了一個座位。

在坐下來之後,韓非才有機會打量一下週圍坐在大殿之中的人羣。

然後韓非就發現了一個事實——

這裡面的大多數人他都不認識。

就在韓非還沉浸在驚訝之中的時候,趙丹已經開口了:“諸位可知道今日寡人招諸位前來,究竟所爲何事?”

沒有任何一個人開口說話。

很顯然在場的這些人,對於趙丹之所以爲什麼將他們召集到這裡,在心中多少都有些莫名其妙。

趙丹卻繼續開口道:“今天之所以請諸位來此,主要是希望諸位能夠暢所欲言,獻計獻策,參謀戰事。”

在場的主人一聽這句話,這才明白了過來。

韓非子的心中忍不住就嘀咕了一聲:“原來大王的意思是想要設立一個幕府?”

幕府,這是一個在華夏史上源遠流長的制度。

夏、商的家臣,西周的命士,然後就是如今戰國的養士,都可以看做是幕府制度的雛形。

真正開創幕府制度的,主要是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以及之後的秦朝。

當時正是封建官制體系草創時期,分工不細,機制不完備,各級長官難以單獨完成朝廷賦予的職守。於是,三公郡守開府自闢椽屬、令史以爲輔佐差使,就成爲一種制度而保存下來。

雖然說是秦的開創,但是由於趙國的制度實際上和秦國頗爲相似,因此趙國同樣也有幕府制度,不單單是幾名趙國重臣,地方郡守也同樣擁有着自己的幕府和屬官,不過規模甚小。

這些屬官,初爲官內編制,但在實踐中逐漸與正規職官有別,在地方上更爲明顯。

西漢州刺史爲朝廷派出巡察郡國的官員,不能像郡守那樣設置開府。一個刺史統數郡國,照顧不過來,遂“皆有從事史假佐”(《後漢書·百官志》),人員大多由刺史自己招聘。

東漢時,刺史正式成爲州級行政長官,更有了“皆自闢除”僚屬的權力,幕僚機構隨之膨脹。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封建官制紊亂,政治動亂,幕僚職能空前活躍,使幕府制度發展成熟。參軍、記室、軍師、主簿等幕稱的出現,標誌着不同於正官系列的幕僚機制在分工、職能方面趨於細化完善。

漢代,三司(大司空、大司馬、大司徒)開府,到了魏晉,凡有將軍或持節都督等諸軍事頭銜而開府儀同三司者,不計其數,幕僚侵代和超越正官的現象也逐步達到頂峰,甚至幕府成爲取代中央的霸府,並轉換成新王朝的行政中樞。

隋、唐統治者一度廢禁自闢幕僚制度,但此後仍延續下來,並日趨完善。唐代節度使幕府編制是法定的,但朝廷又承認無編制限額的慣例。

宋代中央對幕府制度限制較嚴,聘用由自闢改爲中央任命,大量幕職編入正官。凡籤書判官廳公事、節度觀察防禦團練推官、判官、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等幕職官由中央任命。

這意味着幕府直接向中央政權負責,又有監督主官的職能,是幕府制度發展的一個轉折。金、元、明三代爲加強中央集權制,基本上採取了宋代的做法。

清代的職官制度更加完備,職官的分工細化,由國家委派幕職的制度已無存在意義,於是,幕僚又變爲私聘。

而且被聘入幕者不必拘於出身德行,入聘後的地位,既非正官屬吏,又無固定的任期和按品級規定的薪俸。

他們只是各級幕主處理政務公事的智囊和代辦,一般稱師爺或老夫子,其主要職掌是刑名和錢糧兩項。

清代幕僚的地位,已不能像古之長史參軍那樣與正官相提並論了。

說來有意思的是,幕府制度後來被某個東瀛小國學了去並一直沿用多年,以至於到了現代竟然被某些崇洋媚外,數典忘祖的蠢貨們以爲“幕府”這個詞語乃是一個舶來品,簡直貽笑大方。

在韓非子看來,既然趙丹突然搞出了這麼一個參謀處,估計也就是一個換了名字的幕府罷了。

但下一刻,趙丹的話又擊碎了韓非子的想象。

“但請諸位注意的是,寡人所設此參謀處,並非幕府也!”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宮求見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態的韓王然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二十五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2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縱連橫第七百九十七章 龍臺新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趙丹也別想得到!第八百三十七章 破義渠第六百一十五章 趙丹的決定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九百七十九章 漢中危情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心情的趙丹和不太好的消息第二百四十九章 奇襲夷陵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末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楚王元的野心、憤怒和拼命第五百三十二章 義渠城之變第六百八十章 魯儒第七百五十章 狗急跳牆的段乾子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五百五十四章 寡人要親征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趙括的任務第七百三十三章 趙勝的妙計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破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趙丹拍板作出了決定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計寡人?白羊王汝還未夠班啊第八百八十三章 征服羌人第八十章 馮亭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七百七十七章 祭祀儀式第七百一十二章 暴跳如雷的魏王圉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還是王齕?第五十二章 第二次會議 2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牛!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叛賊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櫟陽驚變第五百二十章 未知來客第七百四十七章 結束的序幕第一百二十五章 賣隊友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秦王稷的急躁讓趙丹覺得很意外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如將武安君召回關中第三百零三章 楚國要崩?第二百三十七章 魏無忌覺得自己可能是帶不動這些豬隊友了第二百八十七章 意想不到的會師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發慈悲的答應吧第八百二十二章 窮寇莫追第七百零七章 邯鄲戰時會議第五百七十章 鄭朱的獅子大開口第五百三十二章 義渠城之變第三百二十章 兩個廢物!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計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二百九十章 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來一次以史爲鏡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一百六十八章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發慈悲的答應吧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九百一十六章 臨淄城裡的人都瘋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激戰第七百五十五章 游擊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擔憂第一百零一章 悲劇的趙括第四百四十二章 水淹大梁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宜陽城中的秦王稷關於春節期間的更新說明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秦兵第一千零五十章 郢都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六十一章 樓緩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澤罷相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一百零二章 秦蠻子,妄想!第九百七十九章 漢中危情第八百三十二章 腹真的驚喜第六十四章 燕國風雲 3第二百一十四章 雖然趙丹很想打秦國,然而第七百五十五章 游擊戰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匈奴這些年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首領第八百一十章 進軍燕國 第三章第八百三十章 先打誰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九百一十四章 後勝進宮第八百六十二章 各自着急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九百章 毛遂又來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無非成王敗寇第四十三章 毛遂說楚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入宮求見第七百一十九章 失態的韓王然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二十五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2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縱連橫第七百九十七章 龍臺新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趙丹也別想得到!第八百三十七章 破義渠第六百一十五章 趙丹的決定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九百七十九章 漢中危情第八十五章 高闕塞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心情的趙丹和不太好的消息第二百四十九章 奇襲夷陵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末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楚王元的野心、憤怒和拼命第五百三十二章 義渠城之變第六百八十章 魯儒第七百五十章 狗急跳牆的段乾子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九百六十章 司馬信第五百五十四章 寡人要親征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趙括的任務第七百三十三章 趙勝的妙計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破城第二百五十二章 趙丹拍板作出了決定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計寡人?白羊王汝還未夠班啊第八百八十三章 征服羌人第八十章 馮亭第二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立刻發兵攻秦?第七百七十七章 祭祀儀式第七百一十二章 暴跳如雷的魏王圉第一百九十四章 白起還是王齕?第五十二章 第二次會議 2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牛!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叛賊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九百二十五章 毛遂知道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櫟陽驚變第五百二十章 未知來客第七百四十七章 結束的序幕第一百二十五章 賣隊友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國人的腦子肯定是壞掉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秦王稷的急躁讓趙丹覺得很意外第五百七十一章 不如將武安君召回關中第三百零三章 楚國要崩?第二百三十七章 魏無忌覺得自己可能是帶不動這些豬隊友了第二百八十七章 意想不到的會師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發慈悲的答應吧第八百二十二章 窮寇莫追第七百零七章 邯鄲戰時會議第五百七十章 鄭朱的獅子大開口第五百三十二章 義渠城之變第三百二十章 兩個廢物!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出其計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二百九十章 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來一次以史爲鏡第一百六十九章 靳黈的真心話第一百六十八章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求和了,寡人就大發慈悲的答應吧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得人心的李斯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翦很着急第九百一十六章 臨淄城裡的人都瘋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激戰第七百五十五章 游擊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楚王的怒火和秦王的擔憂第一百零一章 悲劇的趙括第四百四十二章 水淹大梁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宜陽城中的秦王稷關於春節期間的更新說明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秦兵第一千零五十章 郢都第六百零六章 父子閒聊第六十一章 樓緩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澤罷相第八百九十四章 齊王建的怒火第一百零二章 秦蠻子,妄想!第九百七十九章 漢中危情第八百三十二章 腹真的驚喜第六十四章 燕國風雲 3第二百一十四章 雖然趙丹很想打秦國,然而第七百五十五章 游擊戰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匈奴這些年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首領第八百一十章 進軍燕國 第三章第八百三十章 先打誰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三百八十二章 對陣第九百一十四章 後勝進宮第八百六十二章 各自着急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九百章 毛遂又來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無非成王敗寇第四十三章 毛遂說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