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趙王丹問呂不韋 3

和趙豹相比,趙丹顯然就鎮定得多了。

畢竟呂不韋很牛x,這是趙丹早就知道的事情,現在趙丹所要驗證的其實只有一點,那就是呂不韋到底是有人幫他出謀劃策所以才牛x,還是他本身就是這麼牛x的一個人呢?

於是趙丹不慌不忙的拋出了最後一個問題:“以呂先生之言,則商賈之道與治國之道,頗有相通之處。既如此,以呂先生看來,這治國之道,又當如何呢?”

如果說先前的兩個問題,趙丹所考校的主要是呂不韋隨機應變的能力,那麼這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問題,就是趙丹這次考察的重點,也就是”治國方略”了。

趙丹想要看看呂不韋的治國方略,到底是什麼樣的。

呂不韋在回答了趙丹的前兩個問題之後,看上去整個人似乎也變得更加的有自信了,而且治國方略這種東西本就是每一個有志於登上戰國政治舞臺的士人們所必定會去思考的問題,呂不韋自然也是胸中早有自己的一套定論,當下朝着趙丹一拱手,再次開始侃侃而談。

“臣聞,昔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以公。嘗試觀於上志,有得天下者衆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於公。故《鴻範》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偏無頗,遵王之義。無或作好,遵王之道。無或作惡,遵王之路。’故治國之道,必貴公而去私也。”

“天道圓,地道方,聖王法之,所以立上下,有君臣。主執圓,臣執方,方圓不易,其國乃昌。故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明君者,非遍見萬物也,明於人主之所執也,不應以人之小惡而亡人之大美也。當與得不在於君,而在於臣。古之事君者,必先服能,然後任,必反情,然後受。信賢而任之,君之能也,臣之忠也。”

“與民者,當仁義以治之,愛利以安之,忠信以導之,務除其災,思致其福。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攻。使不肖以賞罰,使賢以義。如秦商君者,嚴罰厚賞,衰世之政也,萬不可用之。於此,可瀸於民心,遂於四方。天下皆延頸舉踵,四荒鹹飭乎仁也。”

這一番長篇大論之後,呂不韋整個人長出了一口氣,再度一拱手:“大王,此不韋治國之道也。”

趙丹聽得連連點頭,心中大讚。

在呂不韋看來,治國之道主要根據天地之道而來,天圓地方所以君圓臣方,天地各有道所以君臣也應當各司其職,君負責管理臣,而臣負責去做事,這樣才能夠讓國家昌盛。

對於國家的子民,君王和臣子們應該行德政,以義爲先,依法行事,賞罰合宜。像商鞅那樣的嚴刑酷法只會讓國家陷入衰退,是絕對不行的。只有仁德和法律雙管齊下,才能夠受到臣民的衷心愛戴,國家才能持續發展,最終達到大治的地步。

呂不韋所提出來的這些東西里面,其實包含了儒家、道家及其分支黃老、法家、墨家等等許多學派的思想,融合而成爲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論。

這就是諸子百家之中,號稱“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的雜家思想。

很顯然,即便還沒有真正的執掌秦國,但是呂不韋的這一套雜家理論,其實已經基本上成型了。

只不過這傢伙居然敢在趙丹這個趙國國君的面前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這種說法,也是真夠有膽的···

也就是這個時候因爲華夏大地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過,所以呂不韋這句話還能說說,但凡是後世任何一個大一統朝代的皇帝,聽到有臣子敢說這麼一句話,那麼第一反應就是把這個傢伙的腦袋砍下來。

在皇帝們看來,這天下特麼全是老子的,這國家就是老子的家天下,你現在給我說天下是天下人的?死去吧你。

當然了,就算是沒有統一的現在,這句話對於趙丹這種身份的國君來說,其實也是相當刺耳的了。

但趙丹當然不會因此而動怒,趙丹不但沒有動怒,反而面帶微笑的鼓起了掌:“呂先生,果然大才也!”

至於一旁的平陽君趙豹,這貨的臉上此刻就是一個大寫的“服”字,看向呂不韋的目光也極爲灼熱,終於忍不住對着趙丹道:“大王,以豹之見,呂先生如此大才,趙國不可錯過也!”

這就是趙豹在舉薦呂不韋當官了。

在這個沒有科舉的時代,舉薦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提拔人才的手段,像大名鼎鼎的藺相如就是由趙國的宦者令繆賢舉薦給趙惠文王的。

趙丹微微一笑,看了一眼呂不韋:“寡人亦有此意,不知呂先生意下如何?”

呂不韋一陣激動,連忙道:“能得大王賞識,臣安敢不從?”

客卿這個職位就相當於是國君的幕僚,雖然是個虛職,但卻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了。

如此一來的話,呂不韋整個人的社會地位都會瞬間有一個火箭式的提升,從四等人“商”直接華麗變身爲一等人“士”的一員。

再說了,雖然現在呂不韋其實已經在操作趙異人成爲秦國國君的事情了,但那件事情畢竟八字還沒一撇,如今呂不韋派出去的說客還在秦國之中活動,成不成還是未知之數,爲自己留一條趙國客卿的後路也無不可。

而且接受這個趙國客卿的位置,說不定還能夠對那事有所助益。

所以呂不韋根本就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

趙丹哈哈大笑:“很好,既然如此,那麼呂先生從今天起,就是我趙國客卿!”

呂不韋長身而起,邁步出席,朝着趙丹行了一個隆重無比的臣子禮節:“臣呂不韋,見過大王!”

雙方之間的君臣名分,這就算是定下來了。

趙丹眯起了眼睛,心情也是頗爲舒暢。哼哼,看看呂不韋這樣的牛人,還不是被我趙丹招攬到了麾下?

當然了,趙丹的心中也很清楚,雙方的這種君臣名分其實只是暫時的,並不能算得上十分牢靠。

戰國時期的士人們其實並沒有那種根深蒂固的忠君觀念,今天爲這個國家和國君效忠,明天覺得這裡不好了也可以分分鐘跳槽到別的國家去效忠別的國君。

他們更像是後世的那些打工者,國家和君王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公司和老闆,一輩子忠君愛國的也不是沒有,只不過是少之又少。

當然了,這種跳槽的做法如果從士人本身的立場來說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畢竟人往高處走嘛。但對於趙丹這樣相當於後世公司老闆的國君來說,自己國家的人才跳槽到別國顯然就是一件不能被允許的事情了。

既然決定要拉攏呂不韋,那麼就應該把呂不韋牢牢的綁在趙國的這輛戰車上,這樣一來趙國得到了一位良臣,秦國則永久的失去了一位名相,損秦而益趙,豈不妙哉?

這挖牆腳看來是勢在必行啊。

但是——該怎麼挖呢?

趙丹看了一眼身邊的趙豹,想了一想之後,便微笑的對着下首正激動着的呂不韋說道:“寡人聽人所言,呂先生曾有一言,提及那秦國質子趙異人,實乃奇貨可居也。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呂不韋聞言身體猛的一震,整個人好像瞬間從天堂跌落到了地獄。

“奇貨可居”,指的正是那呂不韋想要立趙異人爲秦國國君的計劃!

第十三章 鄭朱第五百六十五章 發作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當了!!第五章 外交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李園碰到了大好事第七百七十七章 祭祀儀式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拍賣?第八百九十七章 出師不利?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牛!第八百零七章 荊軻刺趙王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五百五十九章 讓趙國人嚐嚐寡人的厲害!第五十四章 魏王圉的憂慮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三百零八章 克岸門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五百八十三章 關隘破,白起歸第十一章 田單第一千零五章 趙忠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夜會議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九百八十八章 破葭萌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戰爭?第一百六十一章 清河之會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澤帶來的壞消息第六百四十七章 高興的儒家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豹的意見似乎很有建設性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七十八章 高能預警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二百零一章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先打誰?第二章 會議第七百三十二章 能夠挽救局面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符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二百九十章 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來一次以史爲鏡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四百二十七章 魏無忌的糾結第六十三章 燕國風雲 2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殺案的真相第五百二十三章 蔡澤再獻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八百七十一章 博弈第四百五十二章 面見段乾子第六百八十九章 戰爭準備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稅案第三百八十四章 楚國太子帶來的驚喜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鄭朱”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王圉的怒火第四百七十六章 原來寡人的趙國騎兵已經這麼強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圍咸陽第三百零二章 參謀的意義和韓非的機會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八章 蘇代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三十八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兒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三百五十一章 呂不韋和陽泉君的密謀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來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趙國人這是在搶劫!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第一百一十五章 來自趙丹的密信第三百五十六章 願爲良弓,不爲狡兔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六十六章 曲轅犁的好夥伴第五百章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推書第八百五十六章 屠斜的小麻煩第五百四十六張 蒲津渡趙軍的大危機第六百二十七章 李牧的憂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韓王然的真正決定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右賢王和文夫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王,吾有一計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夜談,夜襲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五十二章 目標——秦軍!
第十三章 鄭朱第五百六十五章 發作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當了!!第五章 外交第八百七十九章 密道入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李園碰到了大好事第七百七十七章 祭祀儀式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拍賣?第八百九十七章 出師不利?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牛!第八百零七章 荊軻刺趙王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五百五十九章 讓趙國人嚐嚐寡人的厲害!第五十四章 魏王圉的憂慮第一百七十章 諸將,吾大秦鐵軍的雪恥之路,便由此而始!第三百零八章 克岸門第一千零四十章 死又何妨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五百八十三章 關隘破,白起歸第十一章 田單第一千零五章 趙忠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三百二十二章 六面旗杆第六百九十四章 深夜會議第六百五十一章 心態轉變的韓王然第九百八十八章 破葭萌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戰爭?第一百六十一章 清河之會第九百八十九章 蔡澤帶來的壞消息第六百四十七章 高興的儒家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豹的意見似乎很有建設性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七十八章 高能預警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後處置第二百零一章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先打誰?第二章 會議第七百三十二章 能夠挽救局面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符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二百九十章 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來一次以史爲鏡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新相邦?暗潮涌動第四百二十七章 魏無忌的糾結第六十三章 燕國風雲 2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刺殺案的真相第五百二十三章 蔡澤再獻計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王,你就從了那趙丹小兒吧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給面子第五十五章 信陵君說魏王 1第八百七十一章 博弈第四百五十二章 面見段乾子第六百八十九章 戰爭準備第五十八章 解決之道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稅案第三百八十四章 楚國太子帶來的驚喜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鄭朱”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王圉的怒火第四百七十六章 原來寡人的趙國騎兵已經這麼強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圍咸陽第三百零二章 參謀的意義和韓非的機會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八百零六章 荊軻見駕第七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次見面第八章 蘇代第五百二十二章 秦王柱問計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三十八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兒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三百五十一章 呂不韋和陽泉君的密謀第二百四十七章 原來這破秦之策,一直就在寡人的眼下!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五百六十章 四打一你告訴寡人怎麼輸?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王,趙國人這是在搶劫!第八百二十四章 逃亡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澤的失誤第一百一十五章 來自趙丹的密信第三百五十六章 願爲良弓,不爲狡兔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六十六章 曲轅犁的好夥伴第五百章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推書第八百五十六章 屠斜的小麻煩第五百四十六張 蒲津渡趙軍的大危機第六百二十七章 李牧的憂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韓王然的真正決定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右賢王和文夫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大王,吾有一計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夜談,夜襲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五十二章 目標——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