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內史舍人封德彝

七月三十,上午,段達傳令涿縣鷹揚府,命令鷹揚郎將楸莫陳巍接到命令後,火南下馳援高陽宮。考慮到涿縣鷹揚府只有四個團八百衛士,兵力略顯單薄,又急令涿縣縣府在最短時間內徵召地方鄉團宗團,與鷹揚府一起南下支援。

東征期間,幽燕兩地雖然耗盡了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它畢竟還承擔着鎮戍邊疆的重任,不可能無止盡的“輸血”,所以幽燕兩地還保留有一定實力。

在燕州,除了邊軍外,地方上以阿史那、斛律、破六韓等虜姓諸種部落爲主,而在幽州,因爲薊城是大運河的北方終點,是整個大北疆的糧草輜重囤積地,不但駐紮有相當數量的鎮戍軍,地方勢力也非常龐大,其中以范陽爲最。范陽有衆多豪門世家,有山東五大豪門之一的范陽盧氏,有幽燕五大世家的鄒氏、簡氏、燕氏、邵氏和苑氏,還有慕容、赫連、万俟等鮮卑諸種大姓,可謂冠蓋雲集,簪纓相望,顯赫至極。

幽燕兩地主要位於現在的涿郡,而范陽地區的核心地帶就是現在的涿縣。段達的這道命令,實際上就是要求鷹揚郎將侯莫陳巍,必須帶着范陽的各大豪門世家的宗團一起南下支援高陽宮,這樣七拼八湊至少也有兩千人馬左右,可以解高陽之危。

接着段達匆忙趕赴臨朔宮奏報。段達不過是個地方長官,平時連中樞大員都難見一面,更不要說覲見聖主了,再說聖主國事繁忙,日理萬機,即便要見段達,也要提前安排,不可能隨到隨見。好在段達曾宿衛禁中,與一些中樞重臣比較熟悉,如今聖主和行宮又在他的地盤上,中央官員們或多或少也要給他這個“地主”一些面子,因此當段達說有緊急軍情稟奏後,馬上就有人告之了內史省。

內史省是中央最高決策機構,政務中樞,皇帝詔書、中央政令都是出自這裡。內史省最高長官是內史令,但自前內史令元壽病逝後,再無人繼任。聖主不設,其集權用意不言而喻,臣下們當然不會自找沒趣上書進諫。內史省的副長官是內史侍郎,有兩位,一位是?左人會稽公虞世基,一位也是江左人,而且還是江左皇族的後裔,聖主的小舅子,蕭皇后的親弟弟新安王蕭瑀。其中虞世基最爲聖主所信任,在最高決策層中擁有相當份量的話語權,理所當然成爲內史省實際上的“當家人”。蕭瑀雖然貴爲皇親國戚,但在改革思路和執政理念上與聖主有分歧,性格上又剛正自負,不願阿諛獻媚,結果可想而知,兩人當然是愈行愈遠。

段達運用自己在中樞的人脈關係,以最快度把奏報呈遞到了內史舍人封德彝手上。

內史侍郎下面就是內史舍人,有四位,每兩位輔佐一個侍郎分管不同事務,其中內史舍人封德彝資歷最老,在內史省中地位特殊,是內史侍郎虞世基的絕對心腹。

封德彝出自河北渤海封氏,祖籍河間郡蓨縣,也就是現在的景城,與鴻儒劉炫是一個地方的人。封德彝的祖父封隆曾官至北齊太子太保,其父封子繡官至一方大吏,其母乃是范陽盧氏之女,北朝著名詩人盧思道的妹妹,家世非常顯赫。北齊滅亡時,封德彝還很年輕,在老越國公楊素帳下做幕僚,深得楊素的賞識和器重。楊素不但把自己的堂妹嫁給了他,還屢屢向先帝舉薦他。封德彝因此官運亨通,於開皇末年出任內史舍人,直到今天,雖然他至今還是內史舍人,但他在內史舍人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八年,經歷了一次次政治風暴而屹立不倒,早已成爲官場傳奇,是中樞資格最老的幾位重臣之一,由此也可知他的個人才華極其出衆,他的爲官之術亦精湛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封德彝是河北人,是河間郡人,現在河間郡有叛賊爲禍,並且可能攻陷了高陽宮,這必然會直接危害到封氏家族、河間地方勢力和河北人的利益,封德彝當然要過問。所以段達的“如意算盤”打得很正確,這份奏報只要送到封德彝手上,馬上就會有結果。

只是段達忙裡出錯,忽略了一件事。封德彝的身上“打”着楊素的烙印,即便楊素已經死了,即便封德彝進入中樞之後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已經與以楊素爲的政治集團產生了一定的“距離”,但楊素對他的知遇之恩,提攜之恩,以及兩人之間非常好的私交,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這些事實在楊玄感動兵變、掀起東都風暴之後,就直接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置其於岌岌可危之險境。

最近一個月裡,楊玄感的同黨兵部侍郎斛斯政叛逃高句麗,司隸大夫楊琳(觀德王楊雄之子)因爲在楊玄縱逃亡之前與其秘密會晤遭人舉報“憂憤”而死,之後左翊衛將軍郭子和被捕,在返回臨渝關的時候,另一位左翊衛將軍趙元淑也被抓捕,還有其他數位中樞大員的叛逃和非正常死亡,還有一大批軍政要員的被捕,再加上之前聖主曾下詔拘捕左御衛將軍李子雄,下詔免除元弘嗣的弘化留守職務,等等,都讓行宮感受到了一場血雨腥風正撲面而至,人人自危,尤其那些與楊素、楊玄感父子以及他們的親朋故舊有着各種各樣關係的臣僚們,更是噤若寒蟬,失魂落魄,無助的等待着命運的裁決。

封德彝就是其中一個,他預感到自己要“出事”了,穩坐了的十八年的“釣魚臺”要沉沒了,爲此他積極自救,但他知道憑藉自己這張“老臉”向皇帝表忠心毫無意義,必須圍魏救趙,曲線救國,所以他向虞世基表忠心,畢竟虞世基初進內史省立足不穩之際,是他“雪中送炭”出了大力,同時他也向同屬北齊舊臣並且與自己父親有同僚之誼的裴世矩“求助”。

在中樞最高決策層,北齊舊臣就剩下他和裴世矩,而這種特殊的經歷使得他們之間有着天然的共同利益,一旦到了特殊時期,這種天然的共同利益就把他們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但非特殊時期,兩人就要保持安全“距離”了,畢竟“北齊舊臣”這個“招牌”在政治上太敏感,還是讓歷史塵埃埋葬了爲好。

現在就是特殊時期,關係到封德彝政治生命能否延續的關鍵時刻,雖然十八年來封德彝歷經風雨而不倒,但哪一次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安然度過風暴的前提是,你必須選擇一條最堅固的“船”,然後選擇一個正確的“逃生”方向,否則必然葬身大海。

封德彝堅信,目前最堅固的“船”就是聖主,只要堅定地追隨聖主,肯定不會墜落大海,但問題是,如果聖主不信任自己,不需要自己了,非要把自己扔進大海,怎麼辦?所以封德彝必須體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而這個價值又正好爲聖主所需要,唯有如此,聖主即便懷疑自己的忠誠,暫時也不會終結自己的政治生命。

只是,自己存在的價值在哪?自己存在的價值,實際上就是想聖主之所想,急聖主之所急,聖主想什麼,要什麼,自己就要給聖主提供什麼,換句話說,聖主想要的,也就是自己所要選擇的“逃生”方向。

就在封德彝殫精竭慮、夙夜難眠、惶惶不可終日之時,一份急奏突然出現,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突然顯露在眼前,苦思無策的封德彝頓時靈光一閃,仿若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盞明燈,當即下令,緊急約見涿郡留守段達。

封德彝與段達都是中央高級軍政大臣,彼此熟悉,但也僅僅就是熟悉而已,因爲分屬不同派系,又分屬軍政兩界,兩人根本沒有交往,最多就是見面點個頭打個招呼,不過即便就是這個“點頭打招呼”,估計一年都難碰上兩次。

封德彝主動約見段達,對段達來說非常意外。

段達是三天前的晚上才覲見的聖主,除非聖主再次召見他,否則正常情況下他根本見不到聖主,畢竟要覲見聖主的大臣太多了,大家都在排隊,就連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三大中樞機構的長官都在排隊等候,哪裡輪得到他這個地方長官?所以在段達看來,封德彝如果能重視這份急奏,乘着覲見聖主的機會呈遞上去,他就感激不盡了,哪料到一轉眼的功夫,內史省那邊就傳來消息,封德彝竟然要親自約見他,這實在是意外之喜。

見面稍加寒暄後,封德彝就直言不諱地說道,“這份急奏的內容很重要,一旦證明高陽宮的確失陷,後果就非常嚴重,這等於公開打臉,由此不難推測到此事背後大有玄機,稍有不慎,受到連累的不僅有河北人,還有你這位涿郡留守。”

段達連連點頭,急切說道,“某已派出援軍,火南下高陽。”

封德彝搖搖手,示意段達不要打斷他的話,“某要知道,到底是那個叛賊在攻打高陽?高陽是否失陷?”

第733章 各懷心思第六十四章 西進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實的騙局第四百二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流氓我怕誰第兩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兩百九十八章 段姥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736章 變故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九百三十八章 巡察特使第一百二十九章 蕭郎高義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八百六十一章 雙刃刀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擊第九十一章 陽關要隘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五百三十五章 話不投機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四百一十五章 風已起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六百九十二章 慎密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兩百九十五章 豪帥王安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風雲的決斷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婪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一百章 但是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八十八章 取捨之道第799章 連夜雨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八百一十九章 你爭什麼?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三百九十一章 殺人好難第十章 奪路而逃第八百七十六章 去死吧!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躁第一千零三十章 斬盡殺絕第四百一十章 到處都是坑第六十三章 誰可爲帥第五百七十三章 誤會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瀾已起第八百三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搖第六百一十一章 封德彝的智慧第九百四十章 當斷不斷第四百四十四章 觀公挖坑了第一百七十章 現實很骨感第七百章 利益驅動第六十章 全軍覆沒第兩百二十一章 攻擊部署第一百五十一章 變局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一百一十七章 成立瓦崗軍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一十五章 與虎謀皮第九章 劫獄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八百二十八章 困局第八百四十九章 “添足”之憂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736章 變故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土第一財政大臣第九百六十六章 伶牙俐齒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五百五十七章 韓世諤憤怒了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五百五十九章 謀動思變第一百九十六章 轉嫁危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默契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
第733章 各懷心思第六十四章 西進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實的騙局第四百二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流氓我怕誰第兩百四十一章 在推演中迷失了第兩百九十八章 段姥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736章 變故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九百三十八章 巡察特使第一百二十九章 蕭郎高義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八百六十一章 雙刃刀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九十八章 意在何爲第兩百四十四章 獻計第八百二十五章 攻擊第九十一章 陽關要隘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五百三十五章 話不投機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四百一十五章 風已起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六百九十二章 慎密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兩百九十五章 豪帥王安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九百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風雲的決斷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婪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第七百六十九章 質疑之聲第兩百四十九章 給我自由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一百章 但是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八十八章 取捨之道第799章 連夜雨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八百一十九章 你爭什麼?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三百九十一章 殺人好難第十章 奪路而逃第八百七十六章 去死吧!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躁第一千零三十章 斬盡殺絕第四百一十章 到處都是坑第六十三章 誰可爲帥第五百七十三章 誤會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瀾已起第八百三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四十一章 動搖第六百一十一章 封德彝的智慧第九百四十章 當斷不斷第四百四十四章 觀公挖坑了第一百七十章 現實很骨感第七百章 利益驅動第六十章 全軍覆沒第兩百二十一章 攻擊部署第一百五十一章 變局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一百一十七章 成立瓦崗軍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一十五章 與虎謀皮第九章 劫獄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八百二十八章 困局第八百四十九章 “添足”之憂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736章 變故第六百四十三章 如你所願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土第一財政大臣第九百六十六章 伶牙俐齒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五百五十七章 韓世諤憤怒了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五百五十九章 謀動思變第一百九十六章 轉嫁危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默契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