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段氏叔侄

ads_wz_txt;

段文操當真是無力剿賊,他是魯郡的行政長官,而戡亂剿賊是衛府鷹揚的職責所在,他手裡既沒有軍隊,也沒有統兵權,他拿什麼剿賊?

大河南北的衛府鷹揚,包括河北、河南和齊魯地區的鎮戍軍隊,因爲距離遼東戰場較近,大部分都被皇帝和中樞徵調爲東征之師,已經或者正在趕赴涿郡集結。之前皇帝和中樞並沒有想到國內會出現叛亂,當然因爲地方官府的蓄意隱瞞,現在皇帝和中樞還是不知道國內叛亂正在愈演愈烈,已經危及到了國內的穩定。齊郡是最先爆發叛亂並形成地區危機的地方,而叛亂之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被鎮壓下去,就是因爲齊郡諸鷹揚的主力都不在了,無兵剿賊。齊郡郡丞張須陀在迫不得已之下,不得不“先斬後奏”,在沒有東都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徵調宗團鄉團和郡內壯丁組成軍隊剿殺叛賊。

如今段文操也只有走張須陀這條“先斬後奏”之路。段文操的哥哥段文振是兵部尚書,深得皇帝的信任,在有張須陀這個“先例”的情況下,授予段文操統兵權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但如此一來,齊魯叛亂迭起,已經嚴重危及到齊魯乃至大河南北穩定的真相便會暴露。

齊魯地區在東征開始之前,突然有大批的叛賊舉旗造反,原因何在?這背後有沒有政治目的?做爲齊魯貴族集團核心力量的段文振、段文操兄弟都是皇帝信任的臣子,都是朝堂上的改革派勢力,皇帝理所當然會相信他們的上奏。那麼從常理來推測,在國內有大規模的叛亂,局部地區尤其足以影響到東征的關鍵地區的局勢動盪,東征大計必然要暫停或者推遲。這顯然是皇帝和中樞以及改革勢力所不願看到的,但這卻是朝堂上的保守勢力所希望的。

段文操必須要把此事權衡清楚。如果他通過哥哥段文振向皇帝陳述實情,以討取統兵權,其結果可能會影響到東征進程,這必然會損害到朝堂上改革派利益,白白便宜了保守勢力。換句話說,這或者正是那些“政治黑手”們混亂齊魯局勢的最終目的。反之,他如果繼續向皇帝隱瞞實情,在不影響東征進程的同時,仿效張須陀,“先斬後奏”,先徵調宗團鄉團等地方力量組建軍隊圍剿叛賊,則能避免諸多重大不利因素。

只是,如此一來,便是齊魯人殺齊魯人,而關隴人則坐收漁翁之利。

段文操越想越是憋屈,咬牙切齒,恨不得生吞活剝了張須陀和董純。

這時,段綸出現,一語點醒了段文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段文操身處局中,不知如何破局,而段綸卻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張須陀有意把王薄、孟讓趕進魯郡,禍水東引,那對策其實很簡單,堅決堵住王薄和孟讓的南下之路,把他們再趕回齊郡,讓張須陀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

至於徐州賊入魯,段綸認爲未必出自董純的本意。徐州有賊,董純卻未能在自己的鎮戍區內圍剿賊人,反而讓賊人逃進了齊魯地區。徐州軍隊不能越境追殺,董純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賊人逃之夭夭,這對他而言不僅是個恥辱,亦是重大失職,無法向東都交待。另外段綸剛從東都過來,或多或少知道一點董純目前的不利處境,所以段綸推斷,東都肯定有人會藉此機會向董純發難,即便不能將其趕出軍隊,也要給隴西貴族集團找點麻煩。

也就是說,張須陀和董純並沒有聯手“設計”段文操的可能。既然如此,那在與齊郡張須陀針鋒相對的同時,便可與彭城董純攜手合作,雙方齊心協力共剿賊寇。

段文操採納了段綸的建議,當即急書彭城董純,一邊向其表達感謝之意,一邊建議雙方聯手剿賊,同時也把魯郡當前困境如實相告,希望彭城方面在剿賊一事上能給予有力支援,以緩解魯郡之危急。言下之意,你軍隊不能越境,難道賊就不剿了?做事和做人一樣,要靈活變通,不要太刻板,更不要死抱着律法軍紀不放,爲達目的,要無所不用其極嘛。

段文操不知道董純對自己的“激將”作何迴應,不過爲防患於未然,他還是暗中下令,徵調首府瑕丘和南部鄒縣境內的地方宗團鄉團力量,加強城池要隘的戍防,竭盡全力把徐州賊阻截在邊境一帶。

就在段文操忙於應付徐州賊入境的時候,張須陀的信使到了。

張須陀就在泰山腳下,汶水北岸,博城縣境內。按道理衛府軍隊既然不能擅自越境,那麼一郡郡守亦不能帶着臨時組建的地方軍擅自越境,但張須陀驕橫跋扈,膽大包天,爲所欲爲,就沒有他不敢做的事。這世上膽小的怕膽大的,膽大的怕不要命的,張須陀就是一個不要命的主兒,即便是段文操,碰到這樣一個悍夫,他也不得不退避三舍,不到迫不得已亦不想與其產生衝突。

張須陀在信中告訴段文操,經過他的斥候多日打探,已查清王薄、孟讓諸賊率軍在博城、奉高一帶活動,不時往返於汶水南北兩岸,尚不清楚賊軍下一步的動向。

張須陀做出分析,從短期來看,王薄、孟讓諸賊有可能進入魯郡東北部的嬴縣山區,活躍於嬴、萊蕪、牟等地。此處地形險峻,易於躲避,但因爲冬天已經來臨,賊軍缺衣少糧,必然要下山擄掠。其擄掠對象要麼是齊郡東南部縣鎮,要麼就是魯郡的中心地帶。考慮到殺回齊郡需要翻山越嶺,路途艱難,所以張須陀推斷,賊軍必然要沿着汶水南下攻擊。爲此,張須陀建議段文操,要實施積極的圍剿策略,儘快把魯郡諸鷹揚主力放到亭亭山、徂來山和樑父山以北,以便與齊郡軍隊形成配合,給賊軍設下一個“口袋”,只待賊軍南下擄掠,便可進行南北夾擊,四面圍殺。

段文操忍不住又要罵人了,“豎子猖狂!”

段文操是正四品的中郡太守,到地方任職之前是衛府正四品的武賁郎將,而張須陀在軍隊的時候是正五品的鷹揚郎將,到地方任職則是正五品的中郡郡丞,兩者整整差了兩級。官場上等級森嚴,嚴禁下級挑戰上級的權威,但張須陀目中無人,他就公然挑戰上級的權威,言辭中極盡挑釁之能事。

如果張須陀是段文操的親信下屬或者是同派系的友人,向段文操進言獻計,無可厚非,偏偏張須陀不是段文操的下屬,亦非同一個派系的友人,而是官場上的對手。既然是對手,張須陀挑釁段文操,何懼之有?

段文操惱羞成怒,惡罵不止。

張須陀的言辭觸及到了段文操的“要害”。段文操乃一郡太守,不是衛府將軍,有何權力指揮魯郡諸鷹揚?這是表面現象,實際上段文操當真能指揮駐守在魯郡的四個鷹揚府,這得益於他哥哥兵部尚書段文振的“幫忙”。段文操到了齊魯,若想領導齊魯貴族抗衡關隴籍官僚,需要實力,而最強的實力便源自軍隊,所以段文振利用職務之便,把段文操在軍隊裡的幾個親信下屬全部調往魯郡,出任駐魯郡的四個鷹揚府正副官長。

此次東征,齊魯諸鷹揚的主力都給調走了,留下鎮戍地方的力量非常少,而負責齊魯鎮戍重任的左候衛府爲了東征之需要,也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輔助東萊水師進行戰爭準備工作上,甚至爲此還徵調了一部分留守諸鷹揚,導致齊魯地區的鎮戍力量更爲薄弱,而這也是王薄、孟讓等齊州豪帥在長白山舉旗造反並堅持數月之久的原因所在。

在這種極度被動的情況下,齊郡郡丞張須陀知道不能指望衛府鷹揚了,於是他徵召宗團鄉團及壯丁組建地方軍以圍剿叛賊。但魯郡的情況不一樣,魯郡有段文操在,而段文操又有他哥哥兵部尚書段文振做靠山,所以左候衛府根本不敢從魯郡徵調鷹揚衛,以免與段文操發生衝突。

魯郡四個鷹揚府尚有六個團的軍隊,而這六個團現在名義上受制於右候衛府,但實際上都聽段文操的命令。

正規軍、地方軍和義軍之間的差距顯而易見。張須陀以近萬軍隊都未能圍殲王薄和孟讓的義軍,並不是張須陀打仗不行,而是雙方軍隊在實力上的差距並不明顯,大家都沒有經過正規訓練,亦沒有長刀長槊強弓勁弩等重兵武器,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時張須陀想到了魯郡的六團鷹揚衛,於是他靈機一動,把義軍趕進了魯郡,打算借刀殺人。

段文操嘴上罵個不停,心裡卻是透亮。張須陀這是“激將”自己,試圖讓自己在憤怒之下失去理智,爲了扳回面子爭口氣而調六團鷹揚衛去剿殺叛賊,最終自己傷痕累累,卻白白便宜了張須陀。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自己剛剛“激將”董純,試圖藉助董純之力圍殺逃竄而來的徐州賊,誰知一轉眼,張須陀竟來算計自己,想想當真好笑。

段綸看完張須陀的書信,問道,“叔父打算如何應對?”

段文操冷笑不語。

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實的騙局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九百九十八章 摸摸底第三百零一章 誰敢謀反?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楊恭仁的目標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進北上第一千零十七章 暴露第二十六章 俺清清白白第三百零八章 打土豪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三百一十章 秦瓊被圍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躁第七十五章 討價還價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想摻合的樑德重第兩百三十一章 紙上談兵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還能再敗家一些嗎?第四百零七章 主動跳坑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亂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七章 自曝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有奇蹟第兩百七十四章 你竟然還活着第一百零四章 試一試第九百六十三章 裴世矩來了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八百五十八章 心悸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土第一財政大臣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九百零二章 狂放一筆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八百四十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六百一十六章 避重就輕第八百一十九章 你爭什麼?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殺人好難第五百二十一章 致命的一巴掌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百零三章 火中取栗第九百四十五章 誤會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兄弟合兵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三百一十五章 約定韋福嗣第三百一十三章 瞬息萬變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亂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刀致命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一百章 但是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兩百零二章 攘外的背後第六百四十八章 香餑餑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八百六十七章 要價第六百五十九章 簡單粗暴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807章 遙無歸期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八百五十六章 紛至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狐陘第二十一章 故技重施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六百四十四章 失控的雙刃刀第六百四十八章 香餑餑第八百七十九章 自救第三十章 誰要造反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一百零二章 琅琊危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守不退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五百六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零二章 給我挖坑?第八百八十章 敵人是誰?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渾的反擊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
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實的騙局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九百九十八章 摸摸底第三百零一章 誰敢謀反?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楊恭仁的目標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進北上第一千零十七章 暴露第二十六章 俺清清白白第三百零八章 打土豪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五百零五章 你不要陷害我第三百一十章 秦瓊被圍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七百八十七章 稍安躁第七十五章 討價還價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想摻合的樑德重第兩百三十一章 紙上談兵第四百九十章 信任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還能再敗家一些嗎?第四百零七章 主動跳坑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亂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第七章 自曝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有奇蹟第兩百七十四章 你竟然還活着第一百零四章 試一試第九百六十三章 裴世矩來了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八百五十八章 心悸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土第一財政大臣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九百零二章 狂放一筆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六十九章 黯然嘆息第八百四十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六百一十六章 避重就輕第八百一十九章 你爭什麼?第兩百四十二章 憂鬱的韋福嗣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九百七十三章 你掉進陷阱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殺人好難第五百二十一章 致命的一巴掌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一百五十章 吃虧不是壞事第八百零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百零三章 火中取栗第九百四十五章 誤會了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兄弟合兵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三百一十五章 約定韋福嗣第三百一十三章 瞬息萬變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人之所急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亂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刀致命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一百章 但是第九百七十四章 內外夾攻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兩百零二章 攘外的背後第六百四十八章 香餑餑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九百七十八章 各得其利第八百六十七章 要價第六百五十九章 簡單粗暴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兩百六十三章 你還要不要臉了?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807章 遙無歸期第九百五十二章 理由呢?第八百五十六章 紛至第三百三十二章 齊王還有希望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狐陘第二十一章 故技重施第四百三十八章 終釀大禍第六百四十四章 失控的雙刃刀第六百四十八章 香餑餑第八百七十九章 自救第三十章 誰要造反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一百零二章 琅琊危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守不退第三百二十二章 你詐屍?第五百六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零二章 給我挖坑?第八百八十章 敵人是誰?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渾的反擊第六百九十九章 無心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