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挖個坑,誰跳?

對策好拿,但執行難度太大,甚至連執行基礎都不具備。

增加北疆鎮戍兵力,兵力從何而來?是從其他地方調兵還是募民爲兵?

如果從其他地方調兵,哪裡有兵可調?目前也只有遼東戰場上的遠征軍可以調動,其他地方或因爲外虜侵擾或因爲內亂不止而自顧不暇,兵力上捉襟見肘,無力支援北疆,但遠征軍可能要繼續東征,只要聖主和中樞沒有做出放棄東征的決策,遠征軍就不會撤回國內。

如此只剩下募民爲兵了,只是這個麻煩更大,直接牽扯到了軍事制度改革,觸及到了國祚的根本,牽一髮而動全身武煉巔峰。

本朝軍事制度的基礎是府兵制。府兵是職業軍人,一朝從軍,終身從軍,代代從軍,從生下來到死去的那一天都是軍人,而責任和權利是對等的,責任越大,相對應的權利也就越大,世上沒有“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好事,所以本朝府兵所享有的微簿的“超國民待遇”是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

募民爲兵是募兵制,戰時徵召,事畢解甲歸田,死了算是爲國家做奉獻,傷殘只能自認倒黴,而囫圇活着就繼續耕地種田。

這兩種制度在責權利的分配上是不一樣的,對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所造成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中央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實施募兵制,府兵和募兵兩種制度並存,其結果必然弊大於利。

驍果軍的建立雖然是募民爲兵,但它是對禁衛制度的補充,是爲了解決禁衛力量不足的問題,是臨時性的,規模小,範圍小,影響小,實際執行過程中也以招募低等貴族爲主,所以它在中樞得以通過,在軍方得到執行。如今要繼續擴大這個“口子”,首先中樞決策層就反對,制度改革關係國祚興亡,要充分論證和權衡利弊,不能一衝動就“拍腦袋”;軍方也會強烈反對,這直接危及到了衛府各大山頭派系的既得利益;地方官府也會強烈反對,青壯勞力是最寶貴的“資源”,“資源”少了必然會影響到地方經濟和地方勢力的切身利益;平民百姓也怨聲載道,保家衛國本是府兵的事,現在爲何要普通平民承擔?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阻力,總之不到迫不得已,不是走投無路了,中央不能行此下策,不能推行募兵制度。800

不能募民爲兵,府兵又嚴重短缺,兵源嚴重不足,而其他地方又抽調不出軍隊來支援北疆,那如何增加北疆的鎮戍兵力?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剿賊中。剿賊需要軍隊,剿殺白髮賊則需要更多軍隊。如果段達對白髮賊實力的奏報是準確的,那麼當白髮賊在衛府軍的四面圍剿下,收縮到以飛狐陘爲中心的崇山峻嶺中負隅頑抗,剿殺難度必然大大增加,衛府方面必然要投入更多兵力,纔有可能在今冬第一場大雪來臨前全殲白髮賊。

這個時間節點非常重要。北方冬天來得早,一旦大雪封山,圍剿基本停止,一拖就是幾個月,直到今年年底乃至明天初春,衛府軍都只能“望山興嘆”,一籌莫展,這必然影響到北疆局勢的發展和南北關係的走向,而東征就更不要提了,只要白髮賊活着,數萬叛軍隊伍沒有剿滅,做爲東征大後方的涿郡就始終處在叛賊的威脅之中,遠征軍的糧草隨時有可能斷絕,而北疆亦隨時有可能陷入混亂,第三次東征必然難以成行。

這樣一分析,最終就是一句話,衛府軍必須在今年冬天下雪之前剷除白髮賊,因此圍剿時間非常緊張,最多不超過三個月,而就目前北疆形勢來說,政治上內憂外困,軍事上力量不足,若想在三個月內剿殺白髮賊,基本上就是一廂情願。

右候衛將軍趙才於是再度拿出三個對策。其一,火速從代北、太原抽調兵力,會同涿郡鎮戍軍,中央驍果軍,先把白髮賊包圍在大山中,先確保燕北乃至整個北疆局勢的穩定,堅決不讓白髮賊禍亂燕北,動盪北疆,惡化南北關係;其二,命令河北討捕大使崔弘升,涿郡副留守武賁郎將陳棱立即撤離東都,火速北上剿賊,同時從遼西和北平抽調兵力加入剿賊戰場,力爭在大雪來臨前剿平白髮賊;其三,命令遼東大本營做好撤軍準備,一旦燕北剿賊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燕北局勢日益惡化,明年繼續東征事實上已絕無可能,則迅速撤回遠征軍,在加強北疆鎮戍力量的同時,於明年春天全力剿滅白髮賊,徹底解決北疆鎮戍危機。

軍方拿出的對策合情合理,就目前北疆形勢而言,南北關係日益惡化,北疆鎮戍兵力又嚴重不足,現在又增加了白髮賊這股反叛力量,變數太多了,解決起來實在棘手,唯一辦法就是以雷霆手段快刀斬亂麻地剿滅白髮賊,或許還能有限緩和當前危機,但前提是必須放棄東征。

然而,東征一旦宣佈結束,聖主和中樞就必須承認自己在決策上的失敗,接受自己在政治上慘遭重創的現實,而衛府則要承擔軍事失敗的責任,總而言之一句話,聖主和中樞威權淪喪,改革派的執政地位嚴重動搖,一大批中央官員和衛府統帥的政治生命就此終結,而中央集權改革必將倒退甚至失敗重生潛入夢。

聖主臉色非常難看,這一結果他絕對不能接受,他必須繼續東征,以東征的最終勝利來逆轉改革派在政治軍事上的失敗,這一目標不可動搖,不可改變。

趙纔對聖主的忠誠毋庸置疑。聖主初爲晉王時,趙才就在其門下供事,算是晉王最早的“班底”。入主東宮後,趙才爲右虞候,是東宮警衛軍統帥之一。登基稱帝后,趙才“水漲船高”一路升遷,官至右候衛大將軍,可見聖主對他的信任和器重,而趙才也肯定了解聖主的心思,也願意支持聖主,但目前的問題是,的確還有第二個解決危機的辦法,只是這個辦法牽扯到齊王,牽涉到皇統大戰,算是聖主的“家事”,趙才即便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擅做“主張”,不敢替聖主拿主意,更不敢公然干涉聖主“家事”,那是找死的前奏。

既然如此,趙才目的何在?是不是拿放棄東征來脅迫聖主立即“斷清家事”?只要聖主開口,只要聖主一力承當因齊王北上戍邊而造成的全部後果,那眼前危機就有了最好的解決辦法,畢竟眼前危機實質上就是齊王“一手促成”的,是齊王爲了延續自己政治生命而不惜代價不顧一切做出來的。解鈴還需繫鈴人,決定權都在聖主手上,如果聖主決心置齊王於死地,那大夥兒就努力一把一勞永逸的“解決”齊王,反之,就遂了齊王的意願,政治上“流放”齊王,將其放逐於荒蕪邊陲,任其自生自滅。

但是,聖主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子,放棄了齊王又迫於威脅再起用齊王,這對他而言是個恥辱,再說聖主也不可能承擔由此所造成的“父子反目、血肉相殘”的惡果,這同樣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會嚴重損害聖主的威權,所以趙才的目的呼之欲出,他以強大的軍方爲後盾,逼迫中樞核心層中的某個“大佬”主動站出來,在齊王這件事上,代替聖主出主意做決策,日後若齊王據北疆而稱霸,公然與中央對抗,或者以武力爭奪皇統,重蹈漢王楊諒之覆轍,則所有責任都由這位大佬來承擔。

這是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貧道”,聖主“置身事外”倒是情有可原,而趙才就不“厚道”了,挖“坑”挖到最高權力層,也算是膽大包天,但他狐假虎威,扯着虎皮做大旗,藉着聖主的名頭給人挖“坑”,一幫大佬們也是面面相覷,無可奈何。

誰會捨身赴死,主動跳進這個坑裡?這個“坑”看上去風險很大,實際上回報也很豐厚,一旦齊王北上戍邊,解決了北疆危機,並幫助聖主贏得了南北大戰,父子和解,齊王贏得了皇統繼承權,那這個就不是“坑”,而是一份天大的功勞。

裴世矩“站”了出來,衆目睽睽之下,主動跳進了這個“坑”裡。

聖主不動聲色,一切盡在他的預料當中。納言蘇威、內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蘊等中樞核心重臣們也是心領神會,一目瞭然。

裴世矩不跳,誰跳?

裴世矩在中樞主掌外交事務,新的國防和外交大戰略就是他在聖主登基後提出來的,這個大戰略的核心是征服外虜,開疆拓土,是成爲天下霸主,是重建漢武之偉業,創空前之武功,其最終目的是打造一個空前強大的中土盛世。

這一大戰略初始很順利,西征大捷,但緊接着就連遭重挫,東征連續失利,而東征失利,不但讓國內政局陷入困境,還讓中土在南北戰爭中處於不利局面,有失敗之危險。南北戰爭一旦失敗,這個新的國防和外交大戰略也就徹底失敗,而這個失敗不僅意味着裴世矩政治生命的終結,也動搖了聖主和改革派的執政地位,所以聖主和改革派不能接受這個失敗,必須打贏南北戰爭,而裴世矩更要爲自己的政治理想奉獻一切,即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裴世矩獻策,加強北疆鎮戍力量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那就是齊王北上戍邊,齊王一個人就相當於十萬鎮戍軍,齊王戍邊必然能有效緩解北疆危機;而剿賊也有一個更好的辦法,剿賊的目的就是穩定北疆局勢,既然要穩定北疆局勢,勞軍傷財去剿殺,去大動干戈,豈不加助了局勢的混亂?所以剿不如撫,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利益,既能迅速穩定北疆局勢,又能增加北疆鎮戍力量,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

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800章 奇兵突出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五百零七章 包圍東都第六百零二章 創造條件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兩百七十二章 如此嚴重?第八百九十八章 倍感重壓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十二章 突變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八百五十五章 受阻第九十五章 十一刀第兩百八十九章 分裂了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三百零六章 秦瓊要戰第六百九十八章 受驚的兔子第二十五章 終於進了崔氏的門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四十九章 詐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聯盟的最高機密第六百八十七章 叮囑第一百六十七章 艱難的改革第七百六十四章 誰是敵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危機四伏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八十七章 知世郎王薄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你瞎了嗎?第五百九十四章 振聾發聵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七百零五章 被逼到牆角的土狼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四百二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七十五章 榨取價值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735章 四大寇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亂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兩百六十七章 我一人承當第四十一章 沖天大火第四百二十六章 應變第六百九十二章 慎密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險中的機會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亂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極怠戰第兩百三十六章 蕭逸的靈光一閃第一千零十一章 東進,東進!第八百六十一章 雙刃刀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一百一十四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驚喜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敵蹤現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寸進尺第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三十章 神秘現身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給自己退路第六百二十四章 不加掩飾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七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九百九十章 兩個老帥第四百七十三章 孤身犯險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兩百八十四章 有何玄機?第一百一十一章 驚天波瀾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九百五十九章 看透迷霧第一千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
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第800章 奇兵突出第六百九十七章 懊悔不迭第五百零七章 包圍東都第六百零二章 創造條件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兩百七十二章 如此嚴重?第八百九十八章 倍感重壓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十二章 突變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知死活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八百五十五章 受阻第九十五章 十一刀第兩百八十九章 分裂了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三百零六章 秦瓊要戰第六百九十八章 受驚的兔子第二十五章 終於進了崔氏的門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九百五十章 所謂變通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兩百八十六章 配合第一千零十九章 郭榮難做了第四十九章 詐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聯盟的最高機密第六百八十七章 叮囑第一百六十七章 艱難的改革第七百六十四章 誰是敵人?第四百一十二章 危機四伏第七百二十七章 替罪羊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八十七章 知世郎王薄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你瞎了嗎?第五百九十四章 振聾發聵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所第八百六十八章 兄弟聚首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七百零五章 被逼到牆角的土狼第一千零三章 日暮途窮第四百二十一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七十五章 榨取價值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735章 四大寇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亂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兩百六十七章 我一人承當第四十一章 沖天大火第四百二十六章 應變第六百九十二章 慎密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險中的機會第八百八十一章 混亂第五百一十七章 消極怠戰第兩百三十六章 蕭逸的靈光一閃第一千零十一章 東進,東進!第八百六十一章 雙刃刀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作爲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一百一十四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驚喜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敵蹤現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寸進尺第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三十章 神秘現身第一百一十五章 某比天道更狠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給自己退路第六百二十四章 不加掩飾第一百三十八章 馳援寧陽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些靈感第七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九百九十章 兩個老帥第四百七十三章 孤身犯險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兩百八十四章 有何玄機?第一百一十一章 驚天波瀾第兩百三十三章 要殺一個人第九百五十九章 看透迷霧第一千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八百五十章 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