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

四月初七,齊王率軍抵達扶余城。

安東副都護李渾出城十里相迎。

看到迎接自己的只有李渾及其數位親信僚屬,齊王很失落,十分鬱憤,但同時也暗自鬆了口氣,畢竟這場冷淡場面是他所需要的,他最擔心的就是安東方面出於某種惡意目的擺出盛大歡迎場面,那他面子是有了,卻也讓聖主和中樞誤會更深了。

齊王神情冷漠,韋福嗣和李善衡亦是表情難看。

李風雲、李子雄不但沒來迎接齊王,就連他們的部屬都蹤跡全無,這足以說明二李避齊王如虎,既不願繼續支持齊王,也不敢與聖主和中樞對抗。如此一來,形勢發展就與之前預料大相徑庭了,兩人試圖藉助安東之力裹挾齊王割據稱霸的“如意算盤”也就徹底落空。未來何去何從?就算跟在安東大軍的後面撿了便宜,拿到了攻陷平壤滅亡高句麗的功勞,返回東都後,也無法逃避慘遭打擊之厄運。

稍事寒暄後,韋福嗣就迫不及待問道,“郕公,李副大都護及安東諸軍將何在?”

李渾躊躇不言,目光在齊王、韋福嗣和李善衡的臉上轉來轉去,閃爍不定。

眼前這場面以及它所代表的安東方面的立場和態度,齊王等人勃然大怒乃在情理之中,只是勃然大怒後他們將要採取的對策,卻影響甚大,不但會影響到第三次東征的結果,還會影響到東征結束後國內政治形勢的走向,甚至還會影響到南北大戰的勝負,必須慎重對待,一旦處置不好,就是個滿盤皆輸的慘局,各方勢力乃至國祚都深受其害。

而這也正是李風雲怒不可遏的原因所在。目前形勢下齊王北上扶余與安東大軍會合,純粹就是個害人害己害國的玉石俱焚之舉,這已經不是臨死拉人墊背了,而是臨死也要狠狠地捅國祚一刀,爲了個人和小集團利益肆無忌憚地損害國祚和中土大利。

李渾已經受到李風雲的嚴正警告和嚴重威脅,哪怕他非常認同和支持齊王此舉,但這裡是遼東戰場,而他現在也暫時避難於安東,因爲受制於人不得不忍氣吞聲,不得不優先照顧安東利益,不得不在兼顧本集團利益的基礎上最大程度減少政治盟友的損失,否則一旦激怒了李風雲,魚死網破,結果就可怕了。

“大王,李副大都護已於昨日清晨,率選鋒馬軍兩萬餘騎奔襲晦發川而去。”李渾平靜說道。

此言一出,齊王、韋福嗣、李善衡均是驚訝不已,面面相覷,相顧失色。

李渾這句話傳遞出數個明確訊息。李風雲果非尋常之輩,言出必行,更雷厲風行,說打平壤就打平壤,而更重要的是,他擅作主張,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既不報奏聖主和東征統帥部,也不徵求決策層的同意。但正因爲如此,勝算才大,如果事事徵詢,李風雲也就不會創造出開疆安東的奇蹟了。

然而,這對抱着叵測居心匆忙跑到扶余城的齊王來說,卻是當頭一棒。李風雲已經發動攻擊了,安東大軍的東征已經開始了,但沒有聖主的詔令,也沒有東征統帥部的命令,純粹就是李風雲的個人行爲,其罪責之大,等同謀反,恰好這時齊王來了,且無力阻止,於是禍從天降,憑白無故就要承擔罪責。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李風雲的報復。你齊王跑到扶余拉我上賊船,我就擅自發動攻擊帶你一起跳水,你戳我一刀,我還你一槍,看誰笑到最後。

李風雲走了,李子雄還在,還是安東諸軍將的統軍人物,他可以帶着韓世諤、周仲、來淵等一大幫將領前來迎接齊王,但他也沒來,韓世諤等將領也沒來,這充分說明安東內部各勢力已經在齊王問題上達成一致,既不支持亦不結盟,如此一來齊王此次北上就尷尬了,孤家寡人一個,即便想衝在最前面搶功勞都不行,最多也就是跟在安東大軍後面撿點便宜。

但對韋福嗣和李善衡來說,此次慫恿齊王北上搶功勞不是關鍵,關鍵是東征結束後齊王的去留,而齊王在沒有安東的支持且安東也拒絕裹挾齊王的不利局面下,齊王返回東都已鐵板釘釘難以阻止。齊王返回東都了,他們怎麼辦?還有齊王身邊的那些親信僚屬怎麼辦?還有軍隊中那些主動或被動追隨齊王的各級軍官怎麼辦?難道都要重蹈覆轍,都要像之前齊王“失德”案一樣,被聖主斬盡殺絕一鍋端了?

辛辛苦苦白算計一場,韋福嗣和李善衡心情之惡劣可想而知,只是相比起來,齊王心情更差,他還沒進扶余城,李風雲就給他挖了個大坑,功勞影子沒看到,擅權大罪便從天而降,豈有此理。

“誰下達的命令?誰允許他提前發動攻擊?”齊王大怒,厲聲質問道。

雖然東征統帥部已經修改了攻擊策略,已經做出了“水陸並進、三路同攻”之決策,但事關重大,需要報奏聖主和中樞,需經聖主下達詔令才能正式執行,如果東征統帥部的決策被聖主和中樞否決了,李風雲的這一自作主張之舉極有可能帶來難以估量之惡果。

“大王,內中緣由非常複雜,安東十分被動,迫不得已之下,李副大都護不得不鋌而走險,行險一搏。”

李渾很淡然,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告知,因爲東征統帥部那邊做出了強烈且明確的不歡迎之暗示,而安東大軍這邊因爲糧草武器嚴重短缺已深陷困境,無奈之下只有一個選擇,馬上攻打晦發川,奔襲粟末靺鞨,以燒殺擄掠靺鞨人來幫助安東大軍暫度危機。

“雖然大王火速北上,給安東以有力支援,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李渾最後說道,“即便懷遠礙於大王之重壓,竭盡全力向扶余運輸糧草輜重,但懷遠距離扶余有千里之遙,且路途艱險難行,一旦貽誤,安東大軍就進退兩難了。進攻吧沒有充足的糧草武器,打輸了萬劫不復,而不進攻吧又是抗旨,自尋死路,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李副大都護寧願背上擅權罪責,也要讓安東大軍度過糧草危機,讓安東大軍迅速殺到平壤城下,以確保第三次東征的勝利,確保國祚利益不受損害。”

齊王的臉色漸漸好轉,雖然依舊對李風雲和安東諸將怨恨不已,但衛府那幫驕恣狂妄的將軍們,尤其東征統帥部的那幾位軍方大佬,也的確不是什麼好東西,一個比一個壞。這一點齊王深有感觸,此次他如果不是在懷遠飽受宇文述、郭榮等大將軍的輕慢和羞辱,也不會被韋福嗣和李善衡所說服,在明知後果嚴重的情況下還一意孤行北上扶余,說白了就是賭一口氣,你們不給我建功的機會,我就自己去打平壤。

由此推及,不難想到東征統帥部對李風雲和安東大軍的態度了,所以李風雲奔襲晦發川,固然有各種各樣的複雜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肯定也是賭氣,你們不讓我打平壤,不讓我搶功勞,我偏要打平壤,偏要搶功勞,偏要打你衛府的臉。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唯有一往無前,直殺平壤了。”

齊王想通了,豁出去了,反正自己北上扶余已經讓聖主憤怒了,也不在乎李風雲給自己挖坑了,總之只要攻陷了平壤,滅亡了高句麗,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實現了自己此行的目標,將來論功行賞的時候,最不濟也能功過相抵,而這個結果肯定要遠勝“困”在統帥部痛苦煎熬了。

“安東主力大軍何時出發?”齊王問道,“是郕公你親自統率嗎?”

李渾搖搖手,語氣陰鬱,“本來安東主力軍團的確由某統率,但聽說大王趕來扶余後,李副大都護立即做了調整,由某統率後軍保護輜重,主力軍團則由李子雄統率,只待選鋒馬軍攻克晦發川,主力軍團便立即東進。”

齊王的臉色再度陰沉。韋福嗣和李善衡互相看看,眼裡不約而同地掠過一絲失望之色。

之前齊王、韋福嗣和李善衡曾寄希望於李風雲的疏忽遺漏,對安東軍權或多或少還抱有一絲幻想,只是如此大事,李風雲豈敢麻痹大意、自掘墳墓?李風雲臨陣換帥,正是要保證自己對安東大軍的絕對控制,而李渾是齊王的堅定支持者,一旦李渾對齊王言聽計從,把安東主力大軍的控制權拱手相讓,形勢必然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對此李渾滿腹怨言,只是無處發泄,總不能衝着齊王大喊大叫吧?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齊王想了一下,追問道,“郕公估計李子雄何時東進?”

“只要懷遠送來糧草輜重,李子雄立即便會率軍東進。”

齊王點點頭,轉身對李善衡說道,“傳孤命令,大軍就地紮營。”又對韋福嗣說道,“急報懷遠,說孤已抵達扶余,但李副大都護已率軍攻打晦發川而去,孤將迅速跟進,請懷遠務必加快糧草輜重的運輸。”

接着面對李渾,嚴肅說道,“明日,孤進城巡視,撫慰諸軍,請郕公預作準備。”

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渾的反擊第二十四章 自救第三十二章 合作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六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第八十五章 歷城秦叔寶第三百七十九章 惶恐的蒲山公第一百五十四章 膠着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七百章 利益驅動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六十三章 誰可爲帥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九百零七章 鷂鷹第三百三十六章 頑固的老軍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四百零七章 主動跳坑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七百八十五章 你要與我一戰?第757章 給我武器第九百九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條路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唯有一戰第九百三十八章 巡察特使第九百二十九章 難看的吃相第一百三十六章 偷襲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八百四十五章 軍情有變第六百八十九章 野望第五百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六百五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風雲的決斷第五百三十三章 老奸巨滑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一種可能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七百四十七章 劫獄營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對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五百六十四章 宇文述的艱鉅使命第三百零六章 秦瓊要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走中的李子雄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奸巨滑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一百一十二章 赤膊上陣第一千章 有難同當第八百七十四章 慄特商隊第九十六章 化整爲零第一千零十八章 爭先恐後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五百二十三章 警示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想摻合的樑德重第804章 交易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守不退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六百八十三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個期待第九十七章 誰反對東征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渾的人品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三百零五章 新年選擇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第三百三十六章 頑固的老軍第八十八章 取捨之道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一百零三章 找到徐大郎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三十六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二十一章 參加兵變的動力第一百四十章 固守待援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四百六十章 劍指中樞第九百二十三章 秘兵刀已死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一十章 內史舍人封德彝
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渾的反擊第二十四章 自救第三十二章 合作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四百八十八章 咄咄逼人第六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起雲涌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第八十五章 歷城秦叔寶第三百七十九章 惶恐的蒲山公第一百五十四章 膠着第六百四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七百章 利益驅動第一千零十五章 羅藝的優點第六十三章 誰可爲帥第九百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九百零七章 鷂鷹第三百三十六章 頑固的老軍第六百二十五章 出賣第四百零七章 主動跳坑第一百三十五章 搶糧第七百八十五章 你要與我一戰?第757章 給我武器第九百九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條路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唯有一戰第九百三十八章 巡察特使第九百二十九章 難看的吃相第一百三十六章 偷襲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八百四十五章 軍情有變第六百八十九章 野望第五百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六百五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風雲的決斷第五百三十三章 老奸巨滑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一種可能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史很生氣第七百四十七章 劫獄營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對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五百六十四章 宇文述的艱鉅使命第三百零六章 秦瓊要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走中的李子雄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奸巨滑第七百六十七 兩不耽誤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鬨而散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一百一十二章 赤膊上陣第一千章 有難同當第八百七十四章 慄特商隊第九十六章 化整爲零第一千零十八章 爭先恐後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五百二十三章 警示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想摻合的樑德重第804章 交易第一百二十六章 堅守不退第九百一十章 不需要理由第六百八十三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個期待第九十七章 誰反對東征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渾的人品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分兩路第三百零五章 新年選擇第三十五章 芒碭山聚義第六百五十一章 或許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八百六十三章 忿然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第三百三十六章 頑固的老軍第八十八章 取捨之道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一百零三章 找到徐大郎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三十六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二十一章 參加兵變的動力第一百四十章 固守待援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四百六十章 劍指中樞第九百二十三章 秘兵刀已死第三十八章 自以爲是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蜂擁而至第一千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一十章 內史舍人封德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