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叮囑

宋子賢?謀行刺聖主案,牽連甚廣,首當其衝的就是冀北豪門世家,其次就是地方官府,再次就是地方豪強、漢虜商賈和佛門信徒。此事一旦擴大化,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暴,必定會掀起血雨腥風,這使得冀北形勢驟然緊張,上上下下下驚惶不安,人人自危,更有甚者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開始積極謀劃叛亂之計以求生存。

封德彝不得不向聖主和中樞發出嚴重告誡。

這段時間白髮賊在冀北一帶肆無忌憚的燒殺擄掠,而冀北官方竟然束手無策,只能閉門死守,涿郡方面的援軍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根本無力剿賊,這給了冀北豪強以強烈的負面“衝擊”,很多人蠢蠢欲動,也想舉旗謀反,其中宋子賢陰謀行刺聖主案就是個鮮明例子。這個事件的背後推手雖然是突厥人,但陰謀之所以暴露,正是因爲當下形勢對陰謀者非常有利,導致他們過於大意,不慎露出“馬腳”,否則此事一旦既成事實,冀北豪門世家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聖主和中樞必然要打擊河北人,於是落井下石者蜂擁而上,山東人和關隴人必定再次大打出手,國內政局就此陷入“混戰”,結果不言而喻,必然會嚴重影響到南北關係的發展,甚至影響到南北戰爭的勝負。

恰在此時,齊王就在博陵,麾下兩萬大軍對冀北豪門和官方形成了直接威脅,直接影響甚至主導了冀北局勢的發展,而齊王一旦完全主導了冀北局勢,控制了“行刺大案”的未來走向,不但冀北豪門和冀北官方陷入了被動,聖主和中樞也陷入了被動,齊王和聖主極有可能因此產生直接衝突,這個後果就嚴重了。

封德彝爲此發出警告,懇請聖主和中樞從大局考慮,爲杜絕“行刺大案”演變成政治風暴,阻止山東人和關隴人發生正面“廝殺”,禍及國內政局,馬上就此案做出結論,快刀斬亂麻,乘着朝堂上各方勢力尚未得到消息做出反應之前,先把所有可能產生危機的因素統統消除

只要聖主和中樞做出冀北豪門和冀北官方雖然有失察之罪,但也有剷除陰謀之功,功過可以相抵之結論,聖主和中樞就不會與冀北豪門和冀北官方發生正面衝突。但是,此舉並不能徹底扼殺危機,因爲現在博陵還有齊王,齊王還有引爆並擴大危機的能力。

齊王藉助這件“行刺大案”抓住了冀北人的“要害”,以此來要挾聖主和中樞牟取政治利益,若聖主和中樞不能滿足他的要求,齊王完全可以憑藉現有的實力,把這件大案擴大化,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暴,所以齊王身居博陵,對冀北人來說就是一柄懸在頭頂上的利劍,隨時都有可能斬下來,對聖主和中樞來說則是一個破壞國內政局的禍患,而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向齊王妥協,藉助“行刺大案”詰難突厥人,並以此爲藉口詔令齊王北上巡邊。

聖主和中樞核心成員馬上意識到這個“行刺大案”的突然爆發有着莫大玄機,巧合太多,時間節點選擇得太好,仿若“神來之筆”,把諸多紛繁複雜糾纏難解的政治難題“一筆抹去”,各方勢力因爲此案而做出的各種對策所形成的推動力,恰好可以幫助齊王北上長城,如此佈局,堪稱精妙。

如果這個佈局來自齊王,那麼今日齊王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手腕就非同尋常了,遠非三年前那個被打得鼻青臉腫毫無還手之力的齊王可以比擬了。不過即使齊王成熟了,進步了,但在聖主和中樞大佬們的眼裡,齊王還是實力太弱,不堪一擊,就算齊王使出渾身解數有所發展,然而很快他就要面對聲勢浩大的南北戰爭,實力不濟的齊王在如此規模的戰爭中,充其量也就是個“炮灰”,終究逃脫不了敗亡的命運。

聖主和中樞核心成員經過緊急商討,隨即做出決策,在獲悉“行刺大案”的第二天,在尚未詳細瞭解此案經過的情況下,就匆忙爲此案做出了結論,正面肯定了齊王、冀北豪門世家和冀北官方的成績,並詔令封德彝督導此案的審理和善後,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審結此案,確保此案不會對冀北乃至整個北方局勢造成大影響,否則嚴懲不貸。

聖主和中樞又詔令齊王,考慮到“行刺大案”的爆發源自冀北混亂局勢,因此要求他傾力剿賊,不惜一切代價誅殺白髮賊及其同黨,務必在最短時間內穩定冀北和燕北的局勢,又考慮到齊王進入燕北剿賊必然對北疆鎮戍和南北關係產生影響,爲最大程度減少這種影響,詔令其北上巡邊,並以巡邊的名義一邊加強北疆鎮戍力量,一邊戡亂剿賊穩定北疆局勢。

八月二十三,李風雲、李子雄率軍離開飛狐城,開始北上征程。

甄寶車、陳瑞、韓曜等留守軍政大員出城相送。

甄寶車心情沉重,李風雲以聯盟相托,雖然給了他絕對的信任,但責任太大,他感覺自身能力有限,難以承擔。這幾天他一直想找個機會私下與李風雲談一談,但李風雲太忙了,不眠不休地進行出征準備,根本就找不到談話的機會。一轉眼李風雲要走了,甄寶車憋了一肚子話想說,卻開不了口。

走到途中,李風雲忽然下了馬。甄寶車、陳瑞和韓曜暗自欣喜,知道李520小說,於是紛紛下馬,圍了過去。四個人並肩而行,娓娓而談。

“你們是否相信某,像過去一樣相信某?”李風雲看看三人陰鬱的臉,笑着問道。

三人連連點頭。

“既然如此,爲何對某沒有信心?”李風雲笑道,“既然某敢於出塞作戰,既然誇下海口要收復安州,當然有相當把握,否則建昌公(李子雄)爲何不顧生死一定與某同行?你們當真以爲他老糊塗了?”

陳瑞猶豫了一下,嘆道,“明公,出塞作戰,將士們面對的都是北虜馬軍,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戰鬥之艱險可想而知

。由飛狐北上經閃電河殺至安州,近兩千裡,將士們僅僅帶着三十天的乾糧,一旦有所延誤,後果不堪設想。”陳瑞本來還想繼續例舉一系列出塞作戰的困難,但看到李風雲不以爲然的表情,當即省略了,直接提出自己的疑問,“明公一向謀定而後動,不可能置四萬將士於死地,而目下聯盟也沒到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之絕境,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明公部署有後手,否則絕無可能行此險計。明公,某的猜測是否正確?”

李風雲微笑點頭,“你們都知道,某過去就是塞外的馬賊,活躍在遼東與松漠一帶,縱橫於弱洛水兩岸。”

韓曜有所聯想,試探着問道,“兩年前當你現身於白馬的時候,是否就已經做好了回去的準備?”

“當年某在遼西被捕的時候,本有很多機會逃離,但某天突然靈光一閃,毅然決定重返中土,拉起一支隊伍,或許,某就有重新殺回東北的一天。”

甄寶車三人相視而笑,沉重的心情漸漸有所鬆緩。李風雲這句話在他們聽來就是敷衍之辭,不過從中透露出一個訊息,不論李風雲當年因何種原因而返回中土,都與今天的出塞作戰有必然聯繫,由此不難推測到,李風雲或者李風雲背後的裴世矩,必定在塞外做了大量的精心部署,目的就是爲了收復安州,爲了在南北對峙中建立一定的優勢,既然如此,李風雲當然有相當的把握出奇制勝。

“齊王和燕北這邊應該沒有太大問題。”甄寶車皺眉說道,“某擔心的就是安樂郡那邊,一旦幾大豪門出爾反爾……”

“所以某把郝孝德、劉黑闥放在蔚城,利用飛狐來切斷他們與冀北豪門的聯繫,而把王薄和霍小漢分別放在蒲陰陘和靈丘,目的就是爲了對冀北豪門形成威脅,如果冀北豪門背信棄義,出爾反爾,霍小漢就可以從靈丘方向切斷與常山關之間的聯繫,如此駐守常山關的孫宣雅爲自身生存考慮,就不得不妥協,不得不聽從你們的命令下山攻打博陵,燒殺擄掠,而王薄則可以肆虐上谷,擄掠河間。”李到這裡冷笑道,“對冀北豪門來說,利益至上,只要我們對其切身利益造成重大威脅,他們就必然合作,而不是對抗,兩敗俱傷對誰都沒有好處。”

三人心領神會。陳瑞當即問道,“明公,是否派遣秘使常駐博陵,與他們保持密切聯繫?”

李風雲搖搖手,“你們應該積極聯繫的是冀北豪雄王須拔、魏刀兒、甄翟兒、宋金剛、趙萬海等人,他們纔是我們結盟合作的對象。未來聯盟發展壯大,肯定需要他們舉旗響應,而近期你們堅守飛狐,若能贏得他們的幫助,便可形成裡應外合之勢,隨時都能由守轉攻,如此便可以牢牢抓住主動權。”

甄寶車接着問道,“明公,齊王北上,我們與其保持何種程度的默契?”

“高度戒備,萬萬不可大意。”李520小說道,“齊王由飛狐北上,不過是借我們一條路,我們不敢也不能打他,但他卻能吃掉我們。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你們稍有幻想,必有滅頂之禍。”

甄寶車暗自驚凜,連聲應諾。

韓曜也問了一個問題,“明公,如果你們收復了安州,並在安州堅持了下來,我們何時會合?”

“爲什麼要會合?”李風雲反問道。

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三百九十六章 李密的轉變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三百零六章 秦瓊要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傲慢的韓世諤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四百四十五章 背道而馳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九百七十五章 上天的恩賜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勢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一千零十二章 東渡第一百三十四章 段使君的算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四十五章 撐死膽大的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五十三章 會師小龍岡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六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兩百二十六章 暗流激涌第七百四十七章 劫獄營第七百八十一章 你可以走了第766章 “脅迫”第四百零六章 誰打誰的臉?第六百一十四章 恨入骨髓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九百三十三章 攪局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五百四十章 人心散了第一百零七章 徐大郎的密信第兩百八十七章 徐州變局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進北上第九百八十章 十萬大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五百一十二章 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四百零三章 心態決定結果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兩百六十章 政客第兩百九十五章 豪帥王安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五百八十二章 來護兒的建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計中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李百藥的告誡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六十一章 誰想捅破天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九百三十三章 攪局第五百八十六章 夜會趙王陵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三百八十三章 劍出鞘第九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一十七章 桃園五結義第一百三十六章 偷襲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五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三章 白髮刑徒第九百九十二章 吃掉它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十八章 瓦亭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四百零四章 鷸蚌相爭第四百零四章 鷸蚌相爭第五百三十一章 老將軍的深謀第四百五十四章 來護兒的決斷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一百一十六章 翟讓造反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絕處逢生第七百八十一章 你可以走了第三十九章 謀劃第六百二十四章 不加掩飾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四百六十八章 聯盟的最高機密第八百五十三章 防患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是誰第五百七十八章 疑慮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四百三十四章 楊玄感的諱莫如深第六百七十五章 此事可爲第三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八十三章 劍出鞘第三百四十章 齊聚章 丘
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三百九十六章 李密的轉變第六百零九章 聖主的任性第三百零六章 秦瓊要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傲慢的韓世諤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一百六十二章 造反不是目的第四百四十五章 背道而馳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九百七十五章 上天的恩賜第八百四十三章 蓄勢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一千零十二章 東渡第一百三十四章 段使君的算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難做決斷第四十五章 撐死膽大的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五十三章 會師小龍岡第六十二章 圍追第802章 各謀其利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六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兩百二十六章 暗流激涌第七百四十七章 劫獄營第七百八十一章 你可以走了第766章 “脅迫”第四百零六章 誰打誰的臉?第六百一十四章 恨入骨髓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九百三十三章 攪局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五百四十章 人心散了第一百零七章 徐大郎的密信第兩百八十七章 徐州變局第五百五十一章 西進北上第九百八十章 十萬大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三百零三章 齊王打頭陣第五百一十二章 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四百零三章 心態決定結果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兩百六十章 政客第兩百九十五章 豪帥王安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五百八十二章 來護兒的建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計中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李百藥的告誡第一百六十九章 趕走樑德重第六十一章 誰想捅破天第五百零四章 乘傳發兵第九百三十三章 攪局第五百八十六章 夜會趙王陵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九百八十四章 赤峰第三百八十三章 劍出鞘第九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一十七章 桃園五結義第一百三十六章 偷襲第六百三十二章 兄弟第五十五章 各取所需第三章 白髮刑徒第九百九十二章 吃掉它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見李密第十八章 瓦亭第一百七十二章 右驍衛將軍李渾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四百零四章 鷸蚌相爭第四百零四章 鷸蚌相爭第五百三十一章 老將軍的深謀第四百五十四章 來護兒的決斷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一百一十六章 翟讓造反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絕處逢生第七百八十一章 你可以走了第三十九章 謀劃第六百二十四章 不加掩飾第六百一十八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五十二章 烽煙起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第四百六十八章 聯盟的最高機密第八百五十三章 防患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是誰第五百七十八章 疑慮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五十二章 定陶擴軍第四百三十四章 楊玄感的諱莫如深第六百七十五章 此事可爲第三十二章 合作第三百八十三章 劍出鞘第三百四十章 齊聚章 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