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勣的原則

ads_wz_txt;

崔鈺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李風雲向她具體推演了東都兵變,可信度很高,雖然這終歸是沒有事實依據的預測,但最起碼可以給崔氏已警示,讓崔氏提前做好防備,以免措手不及

但崔氏的能力畢竟是有限度的,尤其家主崔弘升目前在河北承擔重任太多,如果再爆發東都兵變,他肯定顧不過來,難免顧此失彼,忙中出錯,所以可以預見,崔弘升肯定要想辦法暫時驅逐河北豪帥,一方面要在戡亂中儘快建立成果,以減輕聖主和東都向其施加的重壓,另一方面則防備河北豪帥們被某些居心叵測之徒拉上兵變“賊船”,繼而累及到河北貴族,影響到整個河北人的利益。

李風雲自始至終沒有向崔氏提出什麼要求,雖然他迫切需要河北豪帥們渡河南下進入齊郡戰場,也迫切需要鴻儒劉炫這等聲名顯赫的人物給自己渡河北上提供幫助,而這些要求只要李風雲提出來,崔氏必然可以滿足他,舉手之勞嘛,但李風雲卻三緘其口,絕口不提,甚至連崔鈺主動詢問他需要什麼幫助時,他都沒有說,原因無他,這些要求對李風雲來說獲利太少,只要他耐心等待,隨着形勢的發展,不需要他開口,河北豪帥就會渡河南下,而鴻儒劉炫也會進入他的視線,所以現在提出這些要求,純粹是浪費寶貴的合作機會。

李風雲所圖甚大,等到兵變爆發了,他和崔氏之間的主導地位就改變了,他主動,而崔氏被動,那時就不是他需要崔氏的幫助,而是崔氏需要他的配合。李風雲等的就是那一刻,他需要崔氏幫助他打開東都外郭的大門。楊玄感只要佔據了東都外郭,必然可以扭轉其在東都戰場上的劣勢,雖然堅守東都外郭並不能改變這場兵變的勝負關係,但最起碼可以⊥楊玄感“英雄有用武之地”,可以在戰局僵持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優勢,把自己所有的實力都投到東都戰場上,繼而把這場兵變的時間無限期的拖長。

聖主和楊玄感在東都鏖戰,打得血肉橫飛,必然難以顧及到乘機進入河北的李風雲,而李風雲便由此贏得了先進入河北立足,然後發展壯大所需要的充足時間。如果楊玄感早早就失敗了,各路平叛大軍雲集東都,並乘勢追殺楊玄感餘黨,那麼李風雲就算渡河北上了,也必將遭到官軍的圍追堵截,到那時不要說發展壯大了,連立錐之地都找不到。

徐世鼽對李風雲的“過度自信”難以理解,在他看來,李風雲應該乘此良機“獅子大開口”,向崔氏要求更多幫助,而不是“一無所求”,搞得崔鈺此行像是崔氏有求於李風雲似的。

李風雲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問了徐世鼽一句話,“如果某北上了,去河北發展了,你是否願意隨某離開河南?”

徐世鼽猶豫了片刻,斷然說道,“河南是徐氏根基所在,離狐是徐氏家園,某不能因一己之私而置徐氏基業於不顧,置家園親人於不顧。”徐世鼽深深一躬,歉疚不已,“阿兄,恕弟無能,不能追隨阿兄征戰河北。”

李風雲微笑頷首,並不生氣,繼續誘惑了一句,“某去河北發展,首要之務不是割據稱霸,而是抵禦北虜。東征失敗,衛府軍慘遭重創,已經嚴重危及到北疆鎮戍,野心勃勃的北虜豈肯錯過此等入侵良機?某可以斷言,兩三年內,南北戰爭必將爆發。”

李風雲望着神色沉重的徐世鼽,笑道,“保家衛國乃我輩天職,義不容辭。沒有國,哪來的家?三弟可要想好了,此等流芳百世之機會,錯過了可就沒有了。”

徐世鼽過去就聽到過李風雲對南北戰爭的預測,但他只是一個巨賈,一個奔波在大河南北的商人,對中外大勢,對東征、內亂與外患之間的因果關係,都沒有清晰而透徹的認識,所謂當局者迷,試想連東都權力高層中的很多軍政大員都沒有預見到即將爆發的南北戰爭,更不要說“處江湖之遠”的徐世鼽了

在徐世鼽看來,李風雲預言的東都兵變已經危言聳聽了,但考慮到李風雲曾成功預言了東征大敗,再加上東都兵變直接危及到了徐氏的興衰,所以徐世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也要回去做好一切防備,如今又聽到李風雲預言南北戰爭,徐世鼽當真有一種天都要塌下來的絕望感。

中土自統一以來國力蒸蒸日上,正迎來一個空前絕後的大盛世,在如此麼好的大背景下,卻風起雲涌,連遭厄運,天災不斷,東征大敗,東都兵變,如果再加上南北戰爭的打擊,結果可想而知,無論多麼好的形勢都會蕩然無存,無論多麼強盛的國力都會消耗殆盡,日漸穩固的統一大業可能會分崩離析。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我中土自統一以來,國運一直很好,不可能因爲一場東征大敗就徹底葬送了國運,迎來一個厄運連連的黑暗時期。

徐世鼽堅決拒絕了李風雲的“誘惑”。雖然李風雲是自己的結拜兄長,對自己有救命之恩,但義氣也罷,報恩也罷,都要遵循合情合理的原則,不能因爲義氣,因爲報恩,就喪失理智,丟掉原則,就去殺人越貨,違法亂紀,就去葬送自己的親人和家園。

李風雲用力拍拍徐世鼽的肩膀,讚賞道,“這纔是真正的徐世鼽,唯有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持做人做事的底線,才能成就一番大業,將來,你肯定是一位名揚千古的大英雄。”

徐世鼽羞愧難當,這話怎麼聽都不是誇自己,而是飽含嘲諷,但仔細看李風雲的神情,卻十分真誠,根本就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滿。

“阿兄,某一日,若阿兄需要某,某即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

徐世鼽拍着胸脯賭咒發誓,不過他依舊理智,他可以爲李風雲犧牲個人性命,但不能爲李風雲賠上整個離狐徐氏。

李風雲根本不在意,若徐世鼽願意追隨他北上,他反而不同意,畢竟依照歷史軌跡來看,徐世鼽留在河南,瓦崗人留在河南,發揮的作用會更大,就如杜伏威和輔公怙一樣,給他們力量,任由他們展翅翱翔,他們必然會闖出一片廣袤的天地。李風雲堅信,他來到這個時代,雖然需要英雄,但在英雄沒有成長起來之前,他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把英雄“消滅”在萌芽之中。

“某相信你。”李風雲笑道,“所以某告訴你答案,某現在之所以拒絕崔氏的小恩小惠,是爲了在將來的某個時候,從崔氏那裡得到一份大禮。”

徐世鼽隱隱約約有所估猜,但李風雲說到這個份上,也算知無不言了,尤其剛纔徐世鼽公開拒絕與李風雲一起北上,兩者利益訴求完全不一致,徐世鼽也就不能指望李風雲告訴他多少機密了。

徐世鼽帶着“累累碩果”,但情緒複雜的離開了。在回去的路上,徐世鼽明顯感覺到,因爲自己與李風雲義結金蘭,做了結拜兄弟,不但李安期待之以禮,就連崔鈺和崔九對他的態度都改變了很多。

二月十五,李風雲下令,各部依據有利地形和大型攻城器械,向歷城發起攻擊。

與此同時,孟讓、左氏兄弟的長白山義軍,與郭方預、秦君弘的北海義軍會合,集結了約十萬之衆,其中三萬壯勇在孟讓的指揮下,也向歷城發起動了攻擊,但他們主要在歷城的東、南兩個方向展開佯攻,以牽制一部分城內守軍

李風雲身先士卒,親冒矢石,帶着風雲衛衝殺在第一線,曾數次衝上城樓,勇不可當,其飄散的白髮和血淋淋的長刀,已成爲聯盟將士心中戰無不勝的標誌,同時也成了官軍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激戰數日之後,張須陀和李風雲幾乎同時接到了來自大河一線的消息。官軍在河北的戡亂異常猛烈,永濟渠兩岸的義軍紛紛潰敗,清河豪帥張金稱張金樹兄弟,高雞泊豪帥高士達和竇建德,都向大河一線撤離,而平原郡的豪帥郝孝德和劉黑闥,豆子崗的劉霸道、孫宣雅、石秕閨等豪帥,還有齊郡豪帥王薄,則聚集到一起,集結了大約十幾萬人馬,陳兵於大河北岸,隨時有渡河南下之可能。

李風雲第一時間召集各路豪帥共議軍情。

王薄的信使在軍議上詳細介紹了永濟渠一線的局勢,因爲二次東征即將開始,東征所需的糧草輜重正通過大運河由南向北大運輸,所以河北討捕大使崔弘升加大了戡亂力度,河北各路義軍難敵官軍之鋒銳,不得不主動撤離永濟渠兩岸,如此一來各路義軍的生存難度就大了,畢竟大河兩岸郡縣連連受災,田地荒蕪顆粒無收,再加上官府因爲東征加大了賦稅的徵繳力度,所以無論是官倉還是私倉現在都空竭無物,於是河北豪帥們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大河南岸。

大河南岸的沿河郡縣雖然同樣受災,但菏、泗一線,也就是河南、齊魯和徐州三地的交界處,卻沒有受災,現今這塊地方控制在李風雲的魯西南義軍聯盟手上。以李風雲的強悍實力力,河北豪帥們自然不敢把主意打到他的頭上,於是就剩下一個地方,那便是魯東北地區,也就是齊郡、北海、高密和東萊四郡,其中齊郡和北海近在咫尺,渡河就到。

但是,現在李風雲的聯盟大軍正在攻打齊郡首府歷城,孟讓、左氏兄弟的長白山義軍和郭方預、秦君弘的北海義軍也在攻打歷城,也就是說,此刻河北義軍渡河南下,有趁火打劫之嫌,稍有不慎就會引起誤會,一旦兄弟鬩牆大打出手那就麻煩了,所以河北義軍首先必須與齊魯義軍取得聯繫,在打探齊郡戰局的同時,摸清齊魯豪帥們對他們渡河南下的態度,若齊魯義軍堅決反對他們渡河,反對他們南下“奪食”,那雙方就要談判協商了。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兄弟合兵第一千三十一章 這是我的錯第三百二十九章 張須陀要一吃三第五百八十五章 使命何在?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八百三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一種可能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這是訛詐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敵蹤現第五百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五章 黃曹主做東第三百六十八章 瓦崗人要走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四章 東郡翟氏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六百二十六章 封德彝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刀致命第八百零八章 如簧之舌第八百二十八章 困局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頑固的老軍第兩百五十二章 不真實的未來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中下三策第五百一十六章 穩中求利第五百六十三章 許國公到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兩百五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七百零二章 這算什麼秘密?第四百三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實的騙局第一千零十四章 你可有膽下令?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四百四十五章 背道而馳第766章 “脅迫”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八百四十六章 奇兵突出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三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第四百四十一章 翻臉了第九百六十九章 徐圖後計第九百零六章 好運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一百三十四章 段使君的算計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渾的人品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一百四十七章 瞬間逆轉第八十四章 齊郡張須陀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五百三十一章 老將軍的深謀第五百零八章 哪個更重要?第一百一十三章 某是賊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根稻草第九百八十一章 豈會騙你?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九百七十七章 鼠目寸光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三百一十五章 約定韋福嗣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瀾已起第767章 計是好計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第五百四十三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九十六章 李密的轉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背道而馳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八百六十二章 狼帥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兩百八十二章 南下部署第兩百六十五章 一夜白頭第五百二十五章 打臉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成立瓦崗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六百一十章 內史舍人封德彝第七百七十八章 快馬加鞭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兄弟合兵第一千三十一章 這是我的錯第三百二十九章 張須陀要一吃三第五百八十五章 使命何在?第兩百零八章 公爵之子第八百三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五百六十八章 有利就有弊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一種可能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這是訛詐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敵蹤現第五百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八十章 拿下蒙山第五章 黃曹主做東第三百六十八章 瓦崗人要走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四章 東郡翟氏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城了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797章 戰局突變第六百二十六章 封德彝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刀致命第八百零八章 如簧之舌第八百二十八章 困局第五百六十一章 某還有一個使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頑固的老軍第兩百五十二章 不真實的未來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中下三策第五百一十六章 穩中求利第五百六十三章 許國公到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真真假假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兩百五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七百零二章 這算什麼秘密?第四百三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九百七十九章 真實的騙局第一千零十四章 你可有膽下令?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四百四十五章 背道而馳第766章 “脅迫”第四百六十六章 李風雲要去哪?第三百三十章 張須陀的憤懣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八百四十六章 奇兵突出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密第三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第四百四十一章 翻臉了第九百六十九章 徐圖後計第九百零六章 好運第六百零三章 宇文述的“聲音”第九百三十六章 誰去古北口?第一百三十四章 段使君的算計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渾的人品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一百四十七章 瞬間逆轉第八十四章 齊郡張須陀第七百一十三章 厚顏無恥第五百三十一章 老將軍的深謀第五百零八章 哪個更重要?第一百一十三章 某是賊第兩百零三章 殊途同歸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根稻草第九百八十一章 豈會騙你?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口拒絕第四百八十四章 韓相國的怨憤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九百七十七章 鼠目寸光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潰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調轉方向第七百一十八章 誰是借刀殺人的“刀”?第三百一十五章 約定韋福嗣第四百零五章 伊闕丟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波瀾已起第767章 計是好計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八百七十(一)章 兩難第五百四十三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九十六章 李密的轉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背道而馳第一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張須陀第八百六十二章 狼帥第三百五十章 逃之夭夭第四十二章 睢水河畔第四百七十九章 西京的兩難之處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兩百八十二章 南下部署第兩百六十五章 一夜白頭第五百二十五章 打臉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成立瓦崗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瞞天過海第九百十三章 一劍封喉第六百一十章 內史舍人封德彝第七百七十八章 快馬加鞭第六百八十八章 野心第兩百三十二章 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