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裴世矩的無奈

西土經略的主要執行者是西北人,最主要的力量是西?軍,所以西土之利的最大獲益者當然是西北,也就是關隴地區,更具體一點就是關隴貴族集團,而關隴貴族集團對東都來說,就是以西京爲“大本營”的保守勢力。(800)

在改革和保守激烈鬥爭的今天,西土經略越是成功,鞏固和增加經略戰果所需要的資源就越多,而這實際上就是對西京的支持。西京佔據的資源越多,耗費的國力越多,保守勢力就越強大,改革的阻力也就越大,這是改革派所不願看到的,是東都所不能接受的,於是聖主和中樞在堅持積極防禦國策的同時,對西、北兩疆的支持力度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結果就是,聖主和中樞要全力經略北方大漠,東都要遏制和削弱大漠北虜,東征就此爆發,中土的資源全部集中到北疆,攻打一個高句麗都要傾盡國力,而隱藏在東征背後的事實則是,西土經略停止了,中央對西北的支持力度驟然下降,東都要“悄無聲息”地遏制和削弱以西京爲“大本營”的保守勢力。

這必然會導致一個結果,西疆轉入消極防禦,西北諸虜乘勢而起,積極反攻,於是西土經略的成果逐漸喪失,關隴人爲此遭受重壓,西京不得不向東都“低頭”,以尋求資源上的支持。與此同時,聖主和中樞取得了東征大捷,威權大增,隨即開始籌劃北伐,進行南北大戰,同樣需要集中資源於北疆。這種局面下,西京只有妥協,步步後退,而東都則就此抓住了西京的“軟肋”,捏住了關隴人的“脖子”,總算遏制和削弱了保守勢力。

但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誰也沒想到東征大敗,聖主和中樞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轉折點就在這裡,改革派不會承認失敗,他們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保守派的陰謀;他們也不能承認失敗,軍事上的失敗意味着政治上一敗塗地;他們也不敢承認失敗,一旦保守勢力捲土重來,控制朝政,改革必然停滯甚至倒退,而他們必將成爲改革失敗的殉葬品。

於是他們決定發動第二次東征,擺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勢。而這對保守派來說,此舉不是改革派對高句麗不死不休,而是對他們不死不休。既然到了這一步,妥協讓步已經沒有意義。【800】都不死不休了,難道你妥協讓步了,他還能留你一條性命?魚死網破吧。

結果今年的局勢急轉直下,一潰千里。東都兵變,西北危機,第二次東征失利,中外大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始惡化。

“愛卿,弘化至今沒有消息。”聖主看到裴世矩神情嚴峻,沉思不語,主動開口說道,“耐人尋味啊。”

此事的確耐人尋味。唐國公李淵早在五月就帶着詔令趕赴弘化,如今兩個多月過去了,音訊全無,爲什麼?弘化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難道元弘嗣舉兵叛亂,拘捕了李淵?但西京奏報中,隻字未提元弘嗣和弘化留守府,這足以說明弘化那邊並未發生叛亂,一切安好。如此只剩下一種可能,元弘嗣已經失去了軍權,李淵也未能控制軍權,西北靈朔軍團被西京所控制,而實際掌控軍權者乃弘化副留守、西北軍副統帥、右驍衛將軍馮孝慈。

這是一個合理的解釋。對西京來說,弘化靈朔軍團對西京的威脅,要遠遠大於遠在潼關以東的楊玄感,所以在楊玄感兵臨潼關,實際威脅到西京安全之前,西京必須牢牢控制靈朔軍團,以免遭到叛軍的兩面夾擊,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但如何奪取軍權纔不至於授人以柄、落人口實?畢竟軍權太敏感,公開奪取等同叛亂,若沒有安全妥善之策,切切不可玩火**。於是西京在二次東征開始後,突然向元弘嗣發難,羣起而攻之。這是一箭雙鵰之計,既可以逼迫聖主在西北軍統帥的人選上向西京做出讓步,又能逼迫元弘嗣自亂陣腳,而元弘嗣心慌意亂之下,肯定會露出“破綻”,這就給了西京“出手”的機會,可以名正言順堂而皇之的奪取軍權。

至於李淵,他是關隴人,雖然屬於以獨孤氏爲首的武川貴族集團,但武川貴族集團?身就屬於關隴貴族集團的一部分,只不過政治立場相對較爲中立而已,所以在關係到關隴整體利益的時候,李淵如何選擇,不問可知。

聖主說“耐人尋味”,實際上已經猜到結果了,這讓他很焦慮,擔心宇文述和西京談判破裂,西京一怒之下任由楊玄感殺進關中,甚至與楊玄感結盟合作,則國內局勢必然失控,風暴會愈演愈烈。

西京這份奏報發出來的時間,應該是在接到叛軍撤離東都的消息之後,接下來就是兩京合力圍剿楊玄感,所以西京的意思很明顯,我兌現承諾出力了,但我不相信宇文述的承諾,我需要聖主的親自承諾,否則無法保證中樞會竭盡全力拯救西北危機,會源源不斷地向西疆提供急需的“資源”。

按道理聖主下達一道詔令,安撫一下西京就行了,畢竟中外局勢發展到這一步,聖主和中樞的騰挪餘地已經很小,政治妥協是必然,兩京齊心,其利斷金,唯有合作才能迅速穩定局勢,恢復元氣。

然而,聖主不但緊急召見裴世矩,而且一張嘴就是弘化,這明顯就是威脅西京,非但沒有向西京妥協的意思,反而有與西京大打出手的架勢。

裴世矩不能不說話,但他不想說。說實話,必然會激怒聖主,而說假話,又必然會進一步惡化局勢,這讓他委決不下,左右爲難。

裴世矩支持東征,但反對傾盡國力東征;裴世矩也支持北伐,但認爲時機不合適,尚需耐心等待。他堅持認爲北伐的契機在西土,所以必須維持和加大對西土經略的支持力度,然而,事違人願,局勢的發展和他的意願背道而馳。

裴世矩自先帝時期就主掌外交事務,對西土和大漠有想當程度的瞭解。早在聖主登基之初,他在呈獻西土經略大計之時,就向聖主詳細分析和推演過蔥嶺以西的局勢。

在蔥嶺以西,波斯人和大秦人(拜占庭帝國)是世代宿敵,雙方打了三百多年,征戰不休。十幾年前,波斯人再一次發動了戰爭,波斯皇帝庫斯魯的大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克。大秦人內憂外困,希拉剋略於是揭竿而起,順勢登上帝位,而他力挽狂瀾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西突厥人求援。

把西突厥人和波斯人、大秦人聯繫到一起的就是“絲路”。

波斯人一方面需要龐大的軍資以維持戰爭,所以對絲路之利虎視眈眈,同時波斯人爲持續打擊大秦人,又需要切斷通達中土的絲路,於是波斯人理所當然“盯上”了絲路。

絲路之利對西突厥汗國的生存發展太重要了,而波斯人對絲路的野心,不但嚴重損害到了西突厥人的利益,也直接危及到了西突厥人的生存,於是西突厥人必然與大秦人結盟,雙方聯手攻打波斯人。

在裴世矩的西土經略中,結盟射匱可汗是核心一環。

射匱可汗的勢力範圍就在蔥嶺以西,爲了生存他必須聯合大秦人擊敗波斯人,所以射匱可汗的策略是,西聯大秦,東並鐵勒和西域諸國,以結盟中土來夾擊******汗國,想方設法穩定蔥嶺東、西兩個方向的局勢,唯有如此西突厥人才能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集結全部力量南下阿姆河,與波斯人浴血奮戰。

當時西突厥汗國的“老大”是泥厥處羅可汗,此人四面樹敵,窮兵黷武,搞得西突厥汗國岌岌可危。正好中土要把勢力範圍拓展到西域,泥厥處羅可汗是最大阻礙,於是裴世矩和射匱可汗一拍即合,成功“扳倒”了泥厥處羅可汗。接下來中土在西域開疆拓土,併成功滅亡了吐谷渾,而射匱可汗重新穩定了牙帳,吞併了鐵勒,並與中土共享西域,雙方各取所需,合作愉快。

就西突厥汗國在蔥嶺以西的處境和射匱可汗的策略來說,西突厥人更需要與中土結盟,因爲它在蔥嶺以東的最大敵人是東。突厥人。西突厥人當務之急是生存,而東。突厥人以正統自居,時時刻刻都要征服西突厥人,建立統一的大突厥汗國,所以西突厥人很無奈,除非它徹底擊敗了波斯人,否則它力兩線作戰,只能拉着中土人一起對抗東。突厥。

這對中土是個好消息,只要牢固結盟西突厥人,不但可以東西夾擊大漠北虜,還能鞏固和加強西土之利,穩定西疆的鎮戍形勢,一舉多得的好事。

裴世矩所言的北伐契機,就在如此。射匱可汗在攻打波斯人之前,肯定要解決東。突厥的威脅,爲此必然要聯合中土夾擊大漠,這對中土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只要把握住了,未嘗就不能重建漢武之偉業。

然而,蔥嶺以西的廣袤天地,對中土尤其對東都的文武百官來說,實在是太遙遠太陌生了,任由裴世矩說得天花亂墜,他們也只當故事聽,基本上是雞同鴨講,對牛彈琴,毫無作用。

他們不相信西突厥人的承諾,不相信射匱可汗的誠意,更不相信西突厥人會與中土聯手夾擊大漠北虜,他們毫不客氣地拒絕了射匱可汗的和親請求,毫不留情地囚禁了射匱可汗的“質子”,並給來京結盟的牙帳使者極盡羞辱之能事,結果就是今天的結果。

現在你讓裴世矩說什麼?裴世矩要說也就是一句話,結盟西突厥,否則西北危機不但無法緩解,反而會越來越嚴重。

第四百二十八章 接上頭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落馬城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對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虧第十九章 某要殺人第九百四十九章 郕公之憂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換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762章 上當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走中的李子雄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八百二十八章 困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是大俠第767章 計是好計第二十七章 何爲真相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七百二十四章 你還活着?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齊王楊暕第九十一章 陽關要隘第十九章 某要殺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三百零一章 誰敢謀反?第八百六十二章 狼帥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八百三十五章 我就幫他一把第一千零十四章 你可有膽下令?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四章 東郡翟氏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九十六章 化整爲零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六百六十六章 原來玄妙在這裡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第五百三十一章 老將軍的深謀第一百九十六章 轉嫁危機第七百五十一章 弱肉強食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一百二十章 求助張須陀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個條件第一百六十七章 艱難的改革第九百七十二章 上了賊船第九百二十二章 拒絕第兩百二十二章 憤懣第三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二十一章 參加兵變的動力第九百六十一章 李平原已死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兩百八十四章 有何玄機?第九百三十四章 惡化第八百七十九章 自救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八百六十二章 狼帥第四百六十七章 打算用陽謀?第762章 上當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六十四章 西進第九百八十一章 豈會騙你?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三百五十五章 各懷心思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氣騰騰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是誰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三百三十七章 如此悲觀!?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兩百七十五章 《天命論》背後的秘密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七百五十章 必有一失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第一百零二章 琅琊危機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
第四百二十八章 接上頭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落馬城第八百零七章 奚王的對策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虧第十九章 某要殺人第九百四十九章 郕公之憂第六百二十一章 裴世矩的悲觀第一百九十九章 如假包換第五百一十一章 讓人恐懼的猜測第762章 上當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暴走中的李子雄第九百五十三章 變通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第八百二十八章 困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是大俠第767章 計是好計第二十七章 何爲真相第九百六十八章 螳臂當車第六十五章 再攻永城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七百二十四章 你還活着?第五百三十六章 險惡之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齊王楊暕第九十一章 陽關要隘第十九章 某要殺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天大的坑第三百零一章 誰敢謀反?第八百六十二章 狼帥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八百三十五章 我就幫他一把第一千零十四章 你可有膽下令?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兩百三十四章 爲何不退?第四章 東郡翟氏第四百五十三章 被關在牢籠裡的楊玄感第九十六章 化整爲零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六百六十六章 原來玄妙在這裡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九百八十五章 詔令第五百三十一章 老將軍的深謀第一百九十六章 轉嫁危機第七百五十一章 弱肉強食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一百二十章 求助張須陀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個條件第一百六十七章 艱難的改革第九百七十二章 上了賊船第九百二十二章 拒絕第兩百二十二章 憤懣第三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二十一章 參加兵變的動力第九百六十一章 李平原已死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不眷聖主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點第兩百八十四章 有何玄機?第九百三十四章 惡化第八百七十九章 自救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八百六十二章 狼帥第四百六十七章 打算用陽謀?第762章 上當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六十四章 西進第九百八十一章 豈會騙你?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三百七十八章 算計李密第三百五十五章 各懷心思第三十一章 某去造反第六百三十六章 殺氣騰騰第一百五十八章 解惑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是誰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絲暖意第三百三十七章 如此悲觀!?第八百三十四章 我不管第兩百七十五章 《天命論》背後的秘密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七十章 要不得的固執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七百五十章 必有一失第八百三十六章 一線生機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兩百七十九章 不謀而合第五百八十三章 吃驚的來護兒第一百零二章 琅琊危機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