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

韋福嗣知道東進出塞之策的實施已難以阻止,這從李風雲?李子雄的言辭中就能聽得出來,兩人已經在這件事上達成一致,決心殊死一搏。(800)小說/百度或者好搜“”

這個機會實際上千載難逢,即便只有一分勝算,二李也要傾盡十分力氣,原因無他,就在於松漠以東、弱洛水以南的大片土地原屬中土的安州,本來就是中土的疆域,奪回來就是功勳。

安州是在統一大戰過程中失去的,當時高齊滅亡,高齊舊臣負隅頑抗,聯合奚、霫和契丹三族據險而守,圖謀復國,關鍵時刻這三族卻背信棄義,出爾反爾,背後下刀子,以出賣高齊舊臣換回這片土地。當時中土還是南北鼎立,爲完成統一大業,長安迫切需要北疆的穩定,所以也只好忍氣吞聲接受了,但此事讓中土耿耿於懷,始終盤算着找個恰當的機會冠冕堂皇的收復失地,只是這樣的機會難以尋覓,既要保全中土的信義,以免因小失大,破壞了南北關係,又要從奚、霫、契丹三族中虎口奪食,實在是難以兩全。

現在二李如果打着中土反賊的旗號佔據安州,則正好幫助中土收復了失地,而且不會影響到中土的信譽,再說現在南北關係本來就緊張,南北大戰一觸即發,中土這種驅虎吞狼、借刀殺人的伎倆,外虜即便心知肚明,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打落牙齒和血吞,不忍也得忍,畢竟南北雙方都要撕破臉了,要大打出手了,這時候就算中土不按規則出牌,耍流氓,下黑手,提前給你一刀,打你個措手不及,鼻青臉腫,你又能如何?

南北關係因此惡化,導致戰爭腳步越來越近,雙方的戰爭準備也必將如火如荼,由此不難預見,聖主和中樞爲了增加戰爭的勝算,爲了扭轉自己在政治上的困境,十有八九要以優厚條件招撫二李,如此一來雙方皆大歡喜,二李如願以償重回中土,而聖主和中樞不但因此得到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還因爲收復了失去三十多年的疆土而威權大增,而這兩點都可以增加中土在南北戰爭中的勝算絕世狂宅全文閱讀。

韋福嗣之所以不贊成,是因爲此計出自裴世矩,成功了,獲利的是聖主和中樞,而二李既然接受了聖主的招撫,當然會對聖主俯首聽命,被聖主所控制,如此則齊王與二李之間的合作就難以爲繼了;此計如果失敗,齊王損失慘重,北上大計嚴重受挫,未來一片黯淡。

韋福嗣的反對在二李的預料當中,不反對如何討價還價?

“當陽公的擔心在情理之中。”李風雲打開案几上的地圖,伸手指向了某個位置,“雖然某有一定的把握突破突厥人的阻擊,渡過閃電河,進入松漠,但接下來某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殺到古北口,從安樂郡得到糧草武器的支援,否則大雪一下,某即便退守松漠,依據廣袤的平地松林與諸虜周旋,亦難以堅持。”

韋福嗣望向了地圖,看到李風雲所指的位置,正是古北口長城。

古北口長城修築於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當時南北關係也很緊張,文宣帝高洋爲此耗費巨資修繕長城,史城“北齊長城”。北齊長城西起代北西河(陝西榆林)的黃河岸邊,東至遼西的臨渝關(山海關),全長大約三千餘里,其中大部分城牆均由前朝所建,修葺加固即可,而小部分則屬於新建工程,其中就包括位於燕山東南麓的古北口長城,否則以高齊一國之國力,在內有三足鼎立、外有突厥威脅的不利處境下,根本就無力完成這一巨大工程。

古北口長城位於安樂郡境內。幽燕地區有四個郡,最大的是涿郡,其次是漁陽郡和北平郡,而最小的就是安樂郡,其範圍尚不足涿郡的一個普通縣。之所以保留這樣一個小郡,就是因爲安州失地這個歷史恥辱的存在,而聖主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決心,在他的主政期內,務必收復失地,洗雪恥辱。

安樂郡,一個彈丸之地,突然就躍入了韋福嗣的眼簾,變得非常醒目。

李風雲的意圖很清楚,他和李子雄並不想獨攬功勞,收復安州失地的功勞可以與齊王平分,如此三方之間的利益會捆綁得更爲緊密,未來二李即便以安州失地來換取聖主豐厚條楸的招撫,也必須經由齊王居中斡旋,也就是說,三方合作不但不會因此而破裂,反而因此加強了,形成休慼相關的利益共同體了,而這顯然正是齊王所需要的,但問題是,齊王是否願意加入東進出塞之策的實施?如果他參加了,而此策又失敗了,齊王就完了,一點掙扎餘地都沒有。

當然,風險越大,收穫也越大,關鍵就是齊王有沒有行險一搏的勇氣和決心。

茲事重大,韋福嗣做不了齊王的主,也不能代替齊王拿主意,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竭盡全力說服齊王,所以他必須知道二李的全部謀劃,評估此事的勝算有多大,只要有一半勝算,他就有信心說服齊王。

“難道你們改變了主意,想讓齊王暫時放棄北上,先找個理由進駐安樂郡?”韋福嗣沉思良久,忽然問道,“但是,安樂郡平安無事,無賊可剿啊?”

李子雄望着面露疑惑之色的韋福嗣,眼裡掠過一絲鄙夷。韋福嗣不擅兵事,並沒有看到齊王在這個計策中的重要作用。

“齊王不但要北上,還要迅速北上,跟在我們後面出長城,直奔懷荒,幫助我們牢牢牽制住突厥人,給我們創造突破閃電河進入松漠的最好條件。”李風雲指着地圖,耐心解釋道,“兵貴神速,我們出了松漠就橫掃安州,乘着奚人措手不及之際,燒殺擄掠,殺他個落花流水,並派出一部先行抵達古北口,確保退路魔天記。”

“但是,奚、霫、契丹三族很快就會聯合起來展開反擊,而突厥人也會出兵相助,我們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難以支撐。這種困境下,齊王必須在懷荒、御夷一帶做出攻擊態勢,以幫助我們繼續牽制住突厥人,阻礙和遲滯突厥人的支援速度,如此便能給我們贏得擊敗三族聯軍的時間。”

“只要我們在決戰中擊敗了三族聯軍,我們就有了喘息之機,即便突厥人匆忙而來也無力迴天了,因爲三族大敗軍心渙散士氣低迷,短期內肯定無法再與我們打一場決戰。”魏>

“接下來我們能否堅持下去,並擴大戰果,佔據和控制安州,就要依賴於兩個條件。”李到這裡神色凝重,目露憂色,“我們需要上蒼的眷顧,如果天公作美,今年冬天大雪連綿,給我們贏得了足夠的鞏固戰果的時間,贏得了足以讓中外大勢發生變化的時間,我們的東進出塞之策就有成功之可能。反之,戰事不斷,過度消耗,我們的處境就非常不利,畢竟我們在塞外沒有朋友,只有敵人,沒有一段充足時間的休整,後果可想而知。”

“我們攻陷安州必定會推動中外大勢的變化,但這個變化需要時間,而時間越長,變數越大。”

“對東都來說,這是在即將爆發的南北戰爭中建立更大優勢的難得機遇,安州必須收復,而收復有兩種辦法,一是以維持南北關係穩定爲藉口,出兵剿賊,乘機佔據安州,以強硬姿態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牢牢掌控南北對抗中的主動權,如此我們就完了;其次是暗中招撫我們,暗中給予支援,藉助我們的力量來混亂塞外局勢,牽制突厥人和東北三族,繼而給聖主的第三次東征創造條件,一旦東征大捷,遠東諸虜臣服,則中土同樣掌控了南北對抗中的主動權,必然要積極進行南北戰爭的最後準備,如此我們的目的就能達到。”

“對突厥人來說,安州在南北對抗中至關重要,安州不能失,安州失了就等於失去了東北三族,而與東北三族的聯盟破裂後,突厥人伸向遠東的‘手’就被斬斷了,就無法結盟遠東諸虜,無法藉助遠東諸虜的力量擴大自己在南北對抗中的優勢,所以突厥人肯定要奪回安州,而突厥人奪回安州無非兩種辦法,一是親自出兵,以強悍實力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二是給東北三族以強有力的支援,同時向中土施壓,藉助他人的力量剷除禍患。”

韋福嗣聽懂了,因爲二李東進出塞,中外大勢發生變化,齊王北上戍邊的重要性完全體現出來。齊王坐鎮懷荒,不論對東都還是對大漠牙帳,都是一個不可低估的威脅,齊王事實上擁有了影響中外大勢走向的實力,而這種實力所產生的影響必然可以給二李以巨大幫助。

“既然齊王北上,那麼誰在安樂郡給你們以支援?”

這個疑問必須弄清楚,雖然韋福嗣估猜到裴世矩可能暗藏後手,但裴氏父子都西行而去,如此機密大事,裴氏父子又能託付給誰?

“幽燕走私有兩條渠道,一條在燕北,一條就在安樂郡。安樂郡的對面就是安州故地,現在雖然是奚人的地盤,但因爲歷史原因,大量的漢人、突厥人、鮮卑人等諸種部落混雜居住,都在那塊地方生存繁衍,且與幽燕境內的同種部落保持着密切往來,也正因爲如此,燕山南北商賈如雲,回易量非常大,走私也就應運而生。”李風雲答非所問,“我們殺進燕北,斷絕了燕北走私,那麼安樂郡這條走私渠道必然異常火爆。”

在幽燕這塊地盤上,誰控制走私渠道?幽燕豪門。那麼誰又能說服幽燕豪門,通過安樂郡這條走私渠道,暗中給二李以支援?當然是冀北豪門。那麼誰能說服冀北豪門全力支持東進出塞之策?

韋福嗣恍然大悟。原來李風雲爆出宋子賢陰謀行刺聖主之秘密,二李獻計齊王趕赴博陵剿賊之原因,盡在此中。

=百度一下或者好搜一下‘’即可找到本站!

第一百四十九章 爭論第五百零一章 明公好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五百二十七章 吃胡餅的老軍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寸進尺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四百九十三章 楊玄感的退路第六百一十三章 封德彝手書一封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一百四十八章 計中計第三百九十四章 那隻蟬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五百五十二章 小伎倆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八百九十四章 何許人也?第六百二十九章 見好不收第八百三十章 “打臉”第兩百三十一章 紙上談兵第八百八十三章 松漠牙旗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三百七十六章 通濟渠告急第二十六章 俺清清白白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渾的選擇第九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三十九章 失落第六百一十五章 裴世矩的無奈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一百三十四章 段使君的算計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十二章 突變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六百四十二章 觀望第四百二十八章 接上頭了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驚喜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九十三章 樑父城第兩百九十二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七百七十九章 聯袂施壓第四十八章 陶驛第五百七十二章 唯一選擇第五百四十七章 無奈選擇第兩百五十四章 李氏叔侄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兩百七十八章 取信於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是底線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流氓我怕誰第五十四章 打劫第十五章 奪命狂奔第兩百八十五章 互幫互助第八百六十二章 狼帥第六十六章 中計了第兩百零五章 李密決定留下來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佈陣第九百八十九章 打臉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五百四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六百八十四章 一個好消息第四百零二章 治書侍御史游元第六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零八章 同牀異夢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九百十六章 凌亂了第十章 奪路而逃第九百五十六章 兩害相權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七百二十六章 刀回來了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渾的反擊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知彼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法拒絕的誘惑第一千零十二章 東渡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六百零七章 自己挖坑自己埋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四百八十一章 青澀的桃子也丟了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三百六十一章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第三十章 誰要造反第757章 給我武器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五百五十章 屈突通的勸諫第一百二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735章 四大寇
第一百四十九章 爭論第五百零一章 明公好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山了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五百二十七章 吃胡餅的老軍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寸進尺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第四百一十九章 瞻前顧後的鄭元壽第四百九十三章 楊玄感的退路第六百一十三章 封德彝手書一封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一百四十八章 計中計第三百九十四章 那隻蟬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五百五十二章 小伎倆第九百零八章 杳無音訊第八百九十四章 何許人也?第六百二十九章 見好不收第八百三十章 “打臉”第兩百三十一章 紙上談兵第八百八十三章 松漠牙旗第五百九十三章 借刀殺人的刀第三百七十六章 通濟渠告急第二十六章 俺清清白白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渾的選擇第九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三十九章 失落第六百一十五章 裴世矩的無奈第六十七章 你敢打我的臉第一百三十四章 段使君的算計第三百九十二章 與虎謀皮第十二章 突變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個理由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六百四十二章 觀望第四百二十八章 接上頭了第七百零三章 意外驚喜第四百四十二章 郕國公的默契第四百七十五章 彪悍的樊子蓋第九十三章 樑父城第兩百九十二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兩百零四章 混淆視聽第七百七十九章 聯袂施壓第四十八章 陶驛第五百七十二章 唯一選擇第五百四十七章 無奈選擇第兩百五十四章 李氏叔侄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兩百七十八章 取信於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是底線第七百四十六章 我是流氓我怕誰第五十四章 打劫第十五章 奪命狂奔第兩百八十五章 互幫互助第八百六十二章 狼帥第六十六章 中計了第兩百零五章 李密決定留下來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佈陣第九百八十九章 打臉第七百七十七 你不仁我不義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五百四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六百八十四章 一個好消息第四百零二章 治書侍御史游元第六百八十五章 說服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零八章 同牀異夢第五百九十七章 滿座皆驚第九百三十一章 棘手第九百十六章 凌亂了第十章 奪路而逃第九百五十六章 兩害相權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七百二十六章 刀回來了第六百章 投其所好第八十三章 琅琊竇太守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渾的反擊第九百六十四章 誰騙誰?第八百九十九章 不知彼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法拒絕的誘惑第一千零十二章 東渡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安期來了第六百零七章 自己挖坑自己埋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了賊船第九百二十章 急切第四百八十一章 青澀的桃子也丟了第九百九十一章 餓了就殺馬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三百六十一章 現在你知道答案了第三十章 誰要造反第757章 給我武器第八百二十一章 風起第五百五十章 屈突通的勸諫第一百二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735章 四大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