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是一個誘餌

ads_wz_txt;

段文操說對了,這場戰鬥的結局讓所有參戰將士都異常憋屈。

對於義軍來說,勝利是奇蹟,是意外之喜,是匪夷所思之事,然而,命運之神眷顧,勝利就那麼悄然來臨,就在眼前,咫尺之遙,唾手可得。但是,功虧一簣,就在對手即將倒下的瞬間,命運之神突然拋棄了他們,庇護了對手,讓對手從容而退。

奇蹟終究沒有出現,以弱勝強終究是一廂情願的奢望。實力決定了一切,決定了這場決戰的勝負,假如義軍擁有更強的實力,必將贏得這場決戰,然而,擁有更強實力的是官軍,即便義軍在戰場上完全佔據了上風,也終究沒能擊倒對手。

這種挫敗感讓義軍將士倍感沮喪,一種蚍蜉撼樹般的無力感從心底涌出,霎那間便把喜悅衝得一乾二淨。

對於官軍來說,勝利本屬於他們,賊人已墜入陷阱,敗亡是鐵板釘釘的事,然而,這場決戰顛覆了他們的認知,他們第一次發現,賊人竟然擁有了可以與他們一決生死的實力。雖然他們的實力依舊強大,雖然他們依仗自己強大的實力安全了撤離戰場,但之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強者突然被打倒在地,那種尊嚴被踐踏、榮譽被羞辱的強烈挫敗感,還是讓他們倍感屈辱。知恥而後勇,這場決戰的挫敗對官軍來說是一件好事,他們將正視現實,正視對手,發誓將在下一次戰鬥中擊敗對手,維護自己強者的榮耀。

段文操把自己的實力發揮到了極致,在因爲驕狂、自負、大意而導致形勢幾乎一邊倒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保全了軍隊,減少了損失,彌補了因這場決戰給自己的權威所帶來的影響。戰場上的暫時失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信心和士氣的一蹶不振,而段文操偏偏就保住了軍隊的信心和士氣,這足以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展開反擊。

官軍井然有序地撤走了,向瑕丘城撤去。

義軍擊敗了官軍,贏得了決戰,歡呼雀躍,聲震雲霄。

韓進洛、帥仁泰、甄寶車、霍小漢與李風雲、韓曜、孟海公勝利會師於寧陽城下,個個喜形於色,激動不已。徐師仁也在其中,但他的心情就完全不一樣。他在關鍵時刻背叛了段文操,走向了齊魯貴族集團的對立面,他即將面對的不僅是段文操的報復,還有任城徐氏以及衆多齊魯貴族的指責和聲討。大俠就此變爲大賊,幾十年的辛勤努力就此化作烏有,其內心之怨憤、痛苦可想而知。

李風雲的心情也不好。不是因爲這一仗打得“虎頭蛇尾”,實際上這一仗能打成如此結果,能實現戰前的主要目標,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料,已經算是“奇蹟”了。這也證明了義軍若想迅速發展壯大,必須結盟合作,必須抱成一團齊心協力,合則共贏,分則俱傷。

然而,決戰結束了,聯盟也走到了盡頭,各路豪帥在生死危機化解之後,先前被死亡陰影所壓制的私慾再度膨脹。大家都想做老大,都想王侯將相,都想開創王霸之業,李風雲如此,韓進洛諸雄何嘗不是如此?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都有機會贏得最後的勝利,既然如此,誰願意放棄這個機會?李風雲願意嗎?當然不願意。既然李風雲不願意,他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放棄爭霸天下的機會?所以,聯盟肯定要解散了。

李風雲不說“散夥”的事,其他諸雄就更不會說了,說了就是衆矢之的。

這一仗已經證明,每一個人都沒有實力對抗官軍,唯有攜手結盟才能與官軍抗衡,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不到生死關頭又豈會放棄個人利益而結盟?結盟了就有整體利益,整體利益必然要凌駕於個人利益之上。這一點李風雲也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給大家看了,爲了義軍的整體利益,李風雲不惜犧牲全部的個人利益,冒着粉身碎骨全軍覆沒的危險奮勇作戰。正是因爲李風雲顧全大局、仗義然諾,纔有了這場決戰的勝利,才逆轉了危局,拯救義軍於危難之刻。

聯盟的好處實實在在,但整體利益又危及到了個人利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爲此各路豪帥們十分矛盾,既不想散夥,又不想承擔責任,既想維持聯盟分享利益,又不想付出代價,難以作出抉擇啊。好在李風雲始終沒有說出散夥的事,在戰利品的分配上,也是嚴格遵照盟約,儘量滿足各路豪帥,這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內部矛盾,也給了豪帥們更多的思考時間。

但這件事終究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終究要面對,終究要做出抉擇。

決戰後的第三天,李風雲召集各路豪帥共議發展壯大之策略,說白了就是一句話,是繼續維持聯盟大家共同發展,還是分道揚鑣獨自發展。

豪帥們都保持沉默,誰也不願意透漏自己的真實想法。畢竟眼前利益在這裡,李風雲實力最強,爲人又然諾仗義,值得信任,蒼頭軍又佔據了蒙山這塊大地盤,雖然貧瘠了一點,但貴在關鍵時刻有了周旋餘地,即便被官軍四面圍剿也能支撐一段時間。反之其他人實力都不強,即便有地盤也都在四戰之地無險可守,隨時都會陷入絕境,而一旦陷入絕境,最好的求援對象便是李風雲,而若想讓李風雲心甘情願義不容辭地出手相救,就必須維持聯盟。

然而,維持聯盟需要付出代價,李風雲實力最強,付出的代價也最大。當然了,有付出就有收穫,比如這次決戰,蒼頭軍如果沒有其他義軍的配合就打不贏這一仗,打不贏這一仗蒼頭軍也就拿不走戰利品中的大頭。同理,其他義軍同樣要爲維持聯盟付出代價,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不承擔責任只分享利益,那絕無可能。

矛盾就出來了。我實力小,承擔的責任自然就少,付出的代價也就少,獲得的回報也就少,發展也就緩慢,長久以往,與蒼頭軍之間的懸殊會越來越大,雖然李風雲承諾決不吞併他們,堅決保持各路義軍的獨立性,但實力決定一切,等到有一天蒼頭軍的實力可以吃掉其他義軍了,李風雲的承諾還有效嗎?

所以,豪帥們對共同發展的理解是,不論大人小孩,一塊大餅平均分,大人少吃一點,孩子多吃一點,這樣實力差距就不會越拉越大,各路義軍維持自己的獨立性也就有了基礎。同樣以這次決戰後的戰利品分配來說,仗是大家一起打的,付出多的戰利品多,蒼頭軍拿到了戰利品的大頭,結果就是一鍋飯,壯漢子吃得最多,越長越結實,而羸弱者吃得少,雖然也在長肉,但速度就慢多了,無法追趕上強壯者。

到底是吃大鍋飯,還是多勞多得?聯盟能否維持下去,首先就要回答這個問題。

李風雲知道豪帥們的心思,這兩天也一直在思考解決之策,與韓曜、袁安、呂明星等人也商討了一個晚上,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沒辦法,利益擺不平,若想讓豪帥們滿意,蒼頭軍的發展步伐就不得不放慢,但時間不等人,局勢風雲變幻,環境越來越惡劣,發展壯大是義軍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徑,而蒼頭軍若想加快發展速度,豪帥們就不滿意了,既然如此,也就失去了維持聯盟的意義。建立聯盟的初衷是發展壯大自己,現在維持聯盟卻阻礙了自己的發展,那還維持聯盟幹什麼?

不過李風雲不能公開說散夥,不能光明正大地解散聯盟,那不但背棄盟約,譭棄諾言,損害了自己的聲譽,成爲衆矢之的,也把之前所做的努力統統付之一炬,而齊魯人和楚人之間的矛盾也會因此加劇,各路義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點信任也將損失殆盡,大家最終還原爲一盤散沙,拱手送給了官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李風雲於是做了一盤大旗,布了一個大局。

義軍的發展壯大不能侷限在蒙山,侷限在魯西南地區,而要進入中原。

自古以來,得中原者得天下,原因無他,中原地形平坦、幅員廣袤、人口密集、經濟富裕、人才輩出,誰拿到了中原,誰就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王霸之業可成。

本朝開闢大運河,貫通南北水系,運輸全國物資,其中大運河的通濟渠段貫穿中原,與貫通東西的黃金水道大河相交,其交匯點就在東都。從地形上看,大河與通濟渠形成了一個巨型漏斗,鬥嘴在東都,鬥底則在齊魯和徐州。鬥嘴處的東都匯聚了中土財富,而兩大黃金水道則是把中土財富源源不斷運進東都的大動脈。

義軍若想快速發展,首先需要人,大量的人口;其次需要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力;再次需要智慧,傳承中土文化的豪門世家以及學識淵博的名士大儒,而這三者中原唯最,所以義軍必須進入中原。

李風雲的策略是,以蒙山爲根基,迅速向魯西南擴張,並以最快速度進入中原,然後劫掠兩大黃金水道,爲義軍提供發展的財力,同時募民爲兵,擴充軍隊。義軍有了財力,有了兵力,實力急劇膨脹,自然就有野心勃勃的世家子弟、名士大儒跑來獻計獻策。他們利用義軍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而義軍當然也可以利用他們來實現自己的王霸大業。

這是一個現實的可操作的策略,實用、簡捷、有效,更重要的是,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維持聯盟和利益分配之間的矛盾。

如此一個大策略,其實施的基礎就是幾路義軍聯合起來齊心協力,聯盟就此得以維持。

在實施過程中,各路義軍在保持着自己獨立性的同時,依照共同擬製的計策展開攻擊,各顯神通,任你劫掠財物,任你擴充軍隊,任你發展實力。你的實力發展得越快,這個策略推進的速度就越快,對東都乃至各地官府的打擊就越大,如此循環,義軍便像滾雪球一般急速壯大。這樣就順利解決了聯盟內部的利益分配問題,不吃大鍋飯,自力更生,多勞多得。

接下來李風雲給大家描繪了一下前景。

義軍的未來,主要靠浴血奮戰,但運氣也不可或缺。運氣好的話,義軍或許能在衛府軍東征結束後發展到一個全新高度,即便不能與衛府軍直接對壘決戰,起碼也可以堅持下去,不至於被衛府軍像秋風掃落葉一般一掃而光。義軍堅持的時間越長,東都政治局勢的變數就越大。考慮到關隴人和山東人之間與生俱來的激烈矛盾,考慮到朝廷內部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的殊死搏殺,中土或許就會進入一個羣雄爭霸的混亂時代,中土的統一大業或許就此轟然崩潰。

各路豪帥隨着李風雲的描繪,心情跌宕起伏,一會兒熱血沸騰,激情四溢,一會兒緊張不安,憂心忡忡,不過大家心理都保持着高度戒備,清醒地知道這是李風雲拋出來的又一個誘餌,但這個誘餌太吸引人了,讓人心馳神往。

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七百七十四 大賀氏聯盟第四百六十二章 楊恭仁的對策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兩百七十二章 如此嚴重?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佈陣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九百五十八章 反制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險惡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異類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佈陣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五百五十四章 名將之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有奇蹟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是底線第八百四十四章 保守第六百八十一章 輔車相依第五百九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給自己退路第十章 奪路而逃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五百八十章 步步緊逼第七十二章 一世兄弟第一百八十四章 表決第一百四十章 固守待援第七百七十六章 晝伏夜行第六百零八章 危機重重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三百三十六章 頑固的老軍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一百七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一百三十六章 偷襲第八百二十四章 戰鼓擂動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兩百零五章 李密決定留下來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見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第六百一十六章 避重就輕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四十四章 半渡擊殺第八百五十九章 壞消息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擔憂第805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八百七十二章 出山第四百一十五章 風已起第一千零十七章 暴露第八百七十四章 慄特商隊第八百七十五章 怒了第九百五十九章 看透迷霧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義當前第六百七十三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零一章 迷霧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五百八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此默契第三百二十一章 參加兵變的動力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狐陘第四百八十六章 沒有信任的合作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兩百九十三章 意欲何爲?第四百四十章 放手一搏第一百五十四章 膠着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兩百七十六章 都有難處第三十章 誰要造反第六百六十章 裴宣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艱難的改革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知死活的封德彝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五十六章 活路第七百八十章 以身涉險
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第七百七十四 大賀氏聯盟第四百六十二章 楊恭仁的對策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第五百八十六章 回報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兩百七十二章 如此嚴重?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九百十八章 “綁架”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佈陣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三百六十九章 聯盟重組第九百五十八章 反制第八百九十七章 禍福相依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暗深淵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險惡第三百五十四章 皇族異類第八百七十一章 突然發現第六百八十六章 排兵佈陣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五百五十四章 名將之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打一耙第七百三十九章 言無不盡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四百六十三章 不要低估聖主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有奇蹟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是底線第八百四十四章 保守第六百八十一章 輔車相依第五百九十八章 出人意料第九百四十二章 不給自己退路第十章 奪路而逃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聲痛哭第五百八十章 步步緊逼第七十二章 一世兄弟第一百八十四章 表決第一百四十章 固守待援第七百七十六章 晝伏夜行第六百零八章 危機重重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三百三十六章 頑固的老軍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很大第一百七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八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一百三十六章 偷襲第八百二十四章 戰鼓擂動第四百五十七章 混淆視聽第兩百零五章 李密決定留下來第三百五十三章 董純的選擇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第八百一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一百八十二章 瓦崗困境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見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第六百一十六章 避重就輕第六百五十七章 老奸巨滑第四十四章 半渡擊殺第八百五十九章 壞消息第七百五十四章 渡河攻擊第三百零四章 崔弘升的擔憂第805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九百五十一章 將信將疑第八百七十二章 出山第四百一十五章 風已起第一千零十七章 暴露第八百七十四章 慄特商隊第八百七十五章 怒了第九百五十九章 看透迷霧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義當前第六百七十三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零一章 迷霧第六百零五章 志在必得第五百八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此默契第三百二十一章 參加兵變的動力第八百二十章 不滿第五百九十五章 飛狐陘第四百八十六章 沒有信任的合作第一百六十章 大總管第兩百九十三章 意欲何爲?第四百四十章 放手一搏第一百五十四章 膠着第四百八十章 西北人的窘境第六百八十四章 以死明志第兩百七十六章 都有難處第三十章 誰要造反第六百六十章 裴宣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艱難的改革第一千零十六章 警醒第三百四十一章 老夫的保證夠不夠?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知死活的封德彝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後一個疑問第五十六章 活路第七百八十章 以身涉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