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章 經濟爆發引起的錢荒

經過三年的快速發展,中華帝國的經濟已經遠遠超過原本巔峰時期的英國。各種重工業、輕工業、採礦冶金業等傳統行業已經成爲世界頭號份額,鋼鐵、機器製造、輪船和機車等生產,甚至新興的石油冶煉、橡膠業、製糖業,無一不是飛速壯大。

而且,隨着帝國不斷向西洋招納專業技術人才,中華帝國的工業技術人才隊伍也越來越充實,加上經過十餘年的大力發展教育,各個行業的技術人才培養了一批,而如今,更是到了收穫的時候,從小被培養的一批中高等學堂以及出國留學的一批學生紛紛開始成爲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

而因爲這大批專業隊伍的貢獻,中華帝國的產業經濟更是如同脫繮的野馬,一路飆升得一發不可收拾。

單單從農業和工業以及商貿業來說,便使得整個社會獲利無數。用後世的話來說,整個社會的GDP數據保持每年百分之二十五甚至百分之三十的增速急劇增長,雖然在最近今年,特別是超過英國,經濟總量成爲世界第一大國之後,增速下來了一些,但也保持15%以上的增速高速發展。

農業方面,因爲開墾了衆多的耕地,拓寬了類似湄公河三角洲、東北三江沖積平原、爪哇等南洋水田和種植園以及北美廣闊無垠的農場等土地,再加上聖肥的廣泛使用,讓最爲重要的糧食幾乎比原本滿清鼎盛時期翻了一倍,而人口,卻只是增加了不到一億的人口,這樣一來,整個農業的糧食方面,相當於人均翻了一倍之多。

除此之外,農業在帝國內閣朝廷的提議和倡導下,大量的經濟作物被全面推廣,並且,不再是原本簡單的農產品買賣,而是進行二次加工甚至變成輕工業產品。

在山嶺之間,茶葉的產地發揚優勢,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規模;桑樹的種植讓蠶絲業更加發展,棉花、亞麻的大量種植更是爲棉麻紡織業提供根本的原材料保障。南方的甘蔗、北方的甜菜,爲製糖工業提供了大量廉價的原材料,中華帝國的製糖業已經佔據世界的主要糖料市場,菸草的種植更是讓整個世界的菸草幾乎被中華帝國所壟斷。

另外,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淡水魚、海魚的捕撈,更是讓中華帝國的百姓有了豐富的漁類食品來源。特別是北方遼闊的草原的掌握,哈薩克地區和蒙古以及西伯利亞地區和澳大利亞大陸的佔據,讓中華帝國有了世界最爲龐大的牛羊放牧場地,加上鐵路的修建讓交通變得更加便捷,帝國的肉類提供越來越多,雖然新鮮肉食仍舊難以遠距離運輸提供,但臘肉、醃肉、肉乾和肉罐頭等經過二次加工的肉製品開始大量涌現,讓尋常的百姓也開始能品嚐和擁有廉價的肉食。

工業方面,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績斐然。

礦產冶金工業方面,主要還是鋼鐵產業和煤礦,其次便是石油開採煉製和金銀銅以及磷礦石、石灰石等等的開採。鋼鐵產業,如今的中華帝國的鋼鐵產量,相比較三年前的鋼材達到35萬噸,生鐵產量達到520萬噸,煤炭9200萬噸,聖油320萬噸,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去年,也就是太聖十四年(1867年),中華帝國全國包括各海外領地的鋼材產量直接達到106萬噸,生鐵產量達到930萬噸,煤炭產量達到驚人的2.3億噸,聖油年產量達480萬噸。

而此刻的同時,整個世界的主要國家,英國、法國、奧地利、意大利、德國和美利堅聯盟以及美利堅聯邦這些國家的總產量,鋼材也不過才52萬噸,生鐵產量820萬噸,煤炭產量1.8億噸,石油產量更是隻有可憐的12萬噸,也就是說,從這些主要的礦產產量來說,無論哪個種類,中華帝國都是比整個歐美主要國家的總和還要多了。類似的主要工業財富,幾乎一大半以上都是中華帝國來創造和擁有。

而其他的重工業方面,比如機器製造、軍工武器、船舶製造、鐵路修建等,因爲煤炭和鋼鐵的生產,便決定了中華帝國的領先地位。

輕工業方面,中華帝國更是優勢明顯,一騎絕塵。產值最大的棉紡織工業,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從西洋引進機器和技術,如今反而變成棉布產量最大的國家,不但基本滿足自給需求,還遠銷歐洲和非洲南美等地,將英國人原本佔領的市場擠壓得越來越少,使得以英國爲主的歐洲紡織業進入蕭條時代,不少紡織工廠主紛紛破產。而在此基礎上,中華帝國的紡織業,憑藉資本充足、勞動力豐富而廉價、龐大的本土和海外原材料種植地等優勢,形成巨大的合力讓紡織產值從三年前便成爲世界第一位,而如今三年過去,更是佔據世界的百分之六十。

除此之外,其餘的輕工業,比如製糖、橡膠、造紙、印刷圖書、食品、中藥、日化日雜、皮革、陶瓷、小五金、建材、手工業製品等更是以壓倒性優勢,牢牢佔據世界第一的位置,產品除供國內之外,還讓讓西洋諸國每年付出巨大的財富以購買精美的貨物。

一句話,中華帝國的物資迎來極大的豐富,特別是在中華帝國的野戰軍和太平洋艦隊、印度洋艦隊接連獲勝威震四海之後,整個世界的商人和資本,都很清楚自己的選擇,紛紛將手中的資本投向經濟飛速發展的中華帝國,甚至有些心急決斷的西洋銀行家,舉家族搬遷,將自己的產業資本全部遷移,涌入中華帝國的勢力範圍,畢竟,趁着這個新近崛起的世界第一軍事和經濟強國的發展速度,搭着這趟加速跑動的火車,讓自己的財富高速增長。

事實上,正因爲中華帝國的物資不斷被創造出來,而流通的金銀貨幣雖然也在增長,但幅度遠遠小於整個社會物資財富的增長,並且,因爲帝國交通的發展,工商貿易的急劇增加,交易更爲頻繁,這便使得可供使用和流通的貨幣越發緊張,雖然中華帝國儘量發行聖幣,但畢竟金銀等貴金屬的量有限,中華帝國實行的是金銀雙本位的金融規則,不能無限制地發行紙幣,更多的還是以金銀銅金屬貨幣發行,而這其中,雖然銅的供應量十分充足,但銅幣的幣值太小,即便拼命發行,也無法滿足流通市場的貨幣需求,錢越來越值錢了。

爲了緩解缺錢的困境,各大商業銀行紛紛讓利,拋出優惠政策,在興業銀行、南洋銀行等商業銀行的帶動下,將市場的貸款與吸儲利率大幅度提高,借貸的年利率從原本的6.5%直接升到8%,而後繼續往上推動到9%,而中華帝國工商銀行、中華帝國交通銀行、中華帝國建設銀行、中華帝國農業銀行等四大朝廷控制的國有銀行也只能跟進,這樣一來,整個帝國的利率直接躍升超過10%。

錢荒來臨,這個世界最大的新興經濟體造成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中華帝國原本投資到美利堅兩國的資本,利率大大超過百分之十還好說,而低於百分之十的,便直接開始撤離,返回國內。像原本的一批借貸給南部的美利堅聯盟國的只有8%利率的資金,如今美利堅南北戰爭已經結束,而中華帝國也如願以償地佔據美利堅河西地區,這批低利率資金急劇撤資,匆忙趕回國內尋求更高的回報。

不得不說,資本是逐利的。與此同時,歐洲各國以及北美南美的流動資本,特別是那些老牌歐洲銀行家們,紛紛將原本投資在歐洲和美洲的資金抽取,組織到中華帝國的本土或是帝國佔領控制的澳大利亞、北美河西地區或是南美的二馬公司等,獲取高達10%的利率。

一時間,以貴金屬爲載體,特別是以黃金爲載體的國際資本,瘋狂地涌向中華帝國境內。

第639章 天國就這麼幾個人物了第三十七章 攻佔寧遠(上)750章 繳獲第1289章 建立二馬財團第1281章 工業部長沈桂芬第105章 破南寧(上)第1349章 經濟爆發引起的錢荒第695 章 施策第八十章 攻略韶州府(五)第342章 北伐軍突圍(感謝盛開的爆米花打賞!)第1023章 英首相對華宣戰第576章 張家灣襲擊戰(感謝週五兄打賞)第十五章 分兵、分別第1153章 英國新首相應對沙皇之死第160章 柳暗花明(上)第262章 腳下踩的真的是巨大的圓球?第五十二章 通緝令原來就是“畫個圈圈詛咒你”第1268章 馮雲山的性格缺陷第1162章 攻打維也納得不償失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第1150章 錫克大君第1282章 慚愧的李鴻章第1191章 自污就是要讓陛下知道第495章 洪秀全的招攬(求全訂支持)第八十五章 五金廠第164章 刺殺818章 同歸於盡的瘋子1237章 引起歐洲顫慄的黃禍859章 進軍浩罕832章 瓊州府臨高縣馬嫋鎮794章 新購軍艦到港第1203章 前所未有的時代 (謝無敵大燈泡賞)866章 胡亞雷斯第1140章 三個條件第538章 曾國藩之死第712章 毛奇和瓦德西第1206章 面積空前的帝國第395 章 李鴻章上位之路(下)第1227章 聖京的人口第193章 要贖戰俘,拿銀子來第348章 大清亂如麻802章 佔領古晉939章? 吳士禮的俘虜命運第七十六章攻略韶州府(一)733 章 四面出擊第245章 勇敢的蘇三娘第455章 清兵入城第630 章 最大地主的危機856章 援兵趕到第588章 前往圓明園路上的跨時空思念第637 章 洪秀全有些瘋了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171章 虎門炮臺激戰(一)997章 進攻再進攻885章 高杉晉作的盤算第574章 咸豐要談和?第217章 慈禧出主意第1191章 自污就是要讓陛下知道797章 暹羅王祝大家中秋快樂!第642章 天京城破第164章 刺殺第1254章 大鍊鋼鐵(下)第367章 咸豐籌錢第712章 毛奇和瓦德西第114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二)781章 挖煤工伊藤博文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777章 日本風雲(五)第1320章 倫敦的浩劫第1071章 南北停戰結盟第216章 洪秀全進城第588章 前往圓明園路上的跨時空思念908章 芬尼亞社第279章 至韶州府第五十七章 擬建制硝工場單章01 太平軍制簡單說明第475章 江上巧遇第1159章 總算是知道貴國爲何能大敗英軍了第685 章 貴州和衆人的歸附第1251章 出鐵水第295章 楊秀清來借兵第九章 商議出征第1087章 又一個遇刺的倒黴總統第630 章 最大地主的危機1010章 中華帝國的六大野戰兵團第1299章 兇猛的僱傭兵團862章 中亞形勢變化第548章 再咬回去(咬月票)第四十九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上)第126章 佔領全城第584章 北逃熱河第1144章 如何咽得下這口氣1240章 瓜分兩大帝國讓大家都有好處第265章 大興土木的天京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第635 章 洪秀全的失落第505章 獻城蘇州第441章 抗議?抗議無效!第592章 談判(上)
第639章 天國就這麼幾個人物了第三十七章 攻佔寧遠(上)750章 繳獲第1289章 建立二馬財團第1281章 工業部長沈桂芬第105章 破南寧(上)第1349章 經濟爆發引起的錢荒第695 章 施策第八十章 攻略韶州府(五)第342章 北伐軍突圍(感謝盛開的爆米花打賞!)第1023章 英首相對華宣戰第576章 張家灣襲擊戰(感謝週五兄打賞)第十五章 分兵、分別第1153章 英國新首相應對沙皇之死第160章 柳暗花明(上)第262章 腳下踩的真的是巨大的圓球?第五十二章 通緝令原來就是“畫個圈圈詛咒你”第1268章 馮雲山的性格缺陷第1162章 攻打維也納得不償失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第1150章 錫克大君第1282章 慚愧的李鴻章第1191章 自污就是要讓陛下知道第495章 洪秀全的招攬(求全訂支持)第八十五章 五金廠第164章 刺殺818章 同歸於盡的瘋子1237章 引起歐洲顫慄的黃禍859章 進軍浩罕832章 瓊州府臨高縣馬嫋鎮794章 新購軍艦到港第1203章 前所未有的時代 (謝無敵大燈泡賞)866章 胡亞雷斯第1140章 三個條件第538章 曾國藩之死第712章 毛奇和瓦德西第1206章 面積空前的帝國第395 章 李鴻章上位之路(下)第1227章 聖京的人口第193章 要贖戰俘,拿銀子來第348章 大清亂如麻802章 佔領古晉939章? 吳士禮的俘虜命運第七十六章攻略韶州府(一)733 章 四面出擊第245章 勇敢的蘇三娘第455章 清兵入城第630 章 最大地主的危機856章 援兵趕到第588章 前往圓明園路上的跨時空思念第637 章 洪秀全有些瘋了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171章 虎門炮臺激戰(一)997章 進攻再進攻885章 高杉晉作的盤算第574章 咸豐要談和?第217章 慈禧出主意第1191章 自污就是要讓陛下知道797章 暹羅王祝大家中秋快樂!第642章 天京城破第164章 刺殺第1254章 大鍊鋼鐵(下)第367章 咸豐籌錢第712章 毛奇和瓦德西第114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二)781章 挖煤工伊藤博文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777章 日本風雲(五)第1320章 倫敦的浩劫第1071章 南北停戰結盟第216章 洪秀全進城第588章 前往圓明園路上的跨時空思念908章 芬尼亞社第279章 至韶州府第五十七章 擬建制硝工場單章01 太平軍制簡單說明第475章 江上巧遇第1159章 總算是知道貴國爲何能大敗英軍了第685 章 貴州和衆人的歸附第1251章 出鐵水第295章 楊秀清來借兵第九章 商議出征第1087章 又一個遇刺的倒黴總統第630 章 最大地主的危機1010章 中華帝國的六大野戰兵團第1299章 兇猛的僱傭兵團862章 中亞形勢變化第548章 再咬回去(咬月票)第四十九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上)第126章 佔領全城第584章 北逃熱河第1144章 如何咽得下這口氣1240章 瓜分兩大帝國讓大家都有好處第265章 大興土木的天京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第635 章 洪秀全的失落第505章 獻城蘇州第441章 抗議?抗議無效!第592章 談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