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章 教育制度改革

教育部部長許祥光、副部長兼黃埔軍校常務副校長李善蘭、副部長程煥採以及數名博學士在堂前,正在辯論着。

馮雲山高坐堂上,不急不躁地聽這幫手下爭論。

程煥採算起來是馮雲山的妻叔了,也算是皇親國戚。他是原本的湖廣總督程鷸採的親弟弟,三十歲便中進士,後授翰林院編修,補湖廣道監察御史,後任湖南衡州府知府,湖北鹽法道道臺,湖北、湖南按察使,如今也六十多歲了,跟隨已經當了國丈的兄長程鷸採一道,歸順中華帝國。

不過,程嶺南爲了避免程氏權柄過大,讓馮雲山難作,主動提出父親程鷸採和叔父程煥採兩人均致仕在家就賦閒下來,但馮雲山卻不避諱,任命程煥採出任教育部專職副部長,至於國丈程鷸採,雖不出任什麼職務,但也給了個監察部顧問的角色,發揮餘熱。

“陛下,‘教育’一說,原見於《孟子?盡心上》,孟聖人云:‘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當初的教育制度,必須以聖人的經學爲基礎!但如今這八股取士,已經不適應如今這個時代。”

“明清沿用舊制,以四書文取士,滿清康熙年間曾停止八股,考試策論,未久旋復舊制。一時文運昌明,儒生稽古窮經,類能推究本原,闡明義理。制科所得,實不乏通經致用之才,乃近來風尚日漓,文體日蔽,試場獻藝,大都循題敷衍,於經義罕有發明,而淺陋空疏者,每獲濫竽充選。若不因時通變,何以勵實學而拔真才。微臣建議,可以廢除八股取士,日後的科舉,向用四書文者,一律改試策論。但以四書五經歷來爲選官之依據,重德行,仍需爲根基而不可丟,只要以西洋諸學爲輔便可。”教育部部長許祥光侃侃而談。

程煥採也頻頻點頭,跟着說道:“許大人所言極是!雖說八股取士有其弊端,但亦有其可取之處。儒家經典,延古上千年,自然有其獨到之處。陛下,微臣以爲,畢竟我中華帝國也是孔孟聖人影響深遠,貿然將孔孟之道全盤拋棄,只以西洋外來之學,恐根基不穩。”

而李善蘭眉頭一皺,道:“陛下,微臣對此有不同意見!微臣認爲,要徹底廢除八股取士,還要徹底改變取士形式,從根本上促進教育的變革!自去年開始,便通令各省、府地方官各將所屬書院詳查,一律改爲兼習中學西學之學堂。至於學堂等級科目,應以省會之大書院爲高等學堂,府縣以次遞降爲中等學堂或技師學堂。鄉間祠廟,有不在祀典者,即由地方官曉諭民間,一律改爲初等學堂。如今一年來,中華帝國已經設立了初等、中等、高等三級學堂,微臣建議繼續擴大學堂數量,完善教育科目。一旦等學堂廣泛建立起來,科目完善,便可徹底廢除科舉,而直接從學堂取士。”

“至於科目,大致可分爲中學西學,再以不同層級進行分類。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必須要進行。一是引進西學,加大官派留學生的數量,僱請西洋教師來帝國學堂執教;二是注重普及教育。根據微臣對西洋諸國的瞭解,各國所注重,普通雲者,不在造就少數之人才,而在造就多數之國民。”

李善蘭一說完,馮雲山不由得讚歎道:“李愛卿所言大善!”

說着,他也不顧衆人還意猶未盡地辯論,直接讓隨身的傅善祥將早已準備好的教育改革方略拿出,道:“衆愛卿不必爭執了,朕決心已定。即日起,帝國全面進行新的教育制度。”

說完,馮雲山直接任命李善蘭爲教育部部長,程煥採仍爲教育部副部長,原教育部部長許祥光,調任治理交趾及日南兩省的交日總督。

衆人有些愕然。李善蘭更是倉惶而拜辭:“陛下,微臣不敢。許大人自任教育部部長以來,帝國教育成效顯著,還請陛下三思。況且微臣任副部長已經是不勝吃力,實在是難以勝任。”

馮雲山笑道:“李愛卿,許愛卿出任交日總督,職位可比你這個教育部部長還要重要。朕也是因才而用。正因爲許愛卿在教化鄉民方面取得成績,朕纔想將他放在更需要他的地方,而新近歸附的交趾及日南兩省,急切需要帝國官員前去教化地方的百姓,許愛卿是最好的人選。許愛卿,你可願意?”

許祥光連忙拜道:“微臣拜謝陛下聖恩!陛下讓微臣去哪,微臣便去哪!”

許祥光當然樂意了,他自從馮雲山率兵佔領廣州城以來,就投靠了馮雲山,從滿清一個道臺開始,變成如今的總督,總共也不過三年多時間,這升遷的速度已經夠快了。

雖然被免掉教育部部長的官位,但他不會認爲是皇帝對他有看法,畢竟他也知道他確實已經不適應皇帝的思路了,而學貫東西儒家思想和西洋諸學的李善蘭,確實比他更適合教育部部長的職位。相反的,對於調任他爲交日總督,這可是中華帝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總督,而且還是治理交趾這塊秦漢的故土,若是自己能將那裡的百姓教化馴服,使其仰慕中原,尊崇孔孟,必然能在史書上留下重重一筆。想到這,許祥光心頭火熱起來。

李善蘭無奈,只得也跟着拜謝道:“微臣謝陛下的賞識,必肝腦塗地,死而後已,不負陛下所望。”

馮雲山滿意地點點頭,他讓身旁的傅善祥直接將早就準備好的教育改革方略列了出來。原本從去年邊興起的初級中級學堂,只是試點,如今看來,確實是適合這個時代的一種教育方式,因此,直到今天,馮雲山決定正式向全國各省進行更徹底地推行起來。

傅善祥拿出的教育改革方略中,首先是頒佈了《中華帝國教育暫行章程》和《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準章程》。

全國全面推行分級學堂制度,使所有8歲以上兒童,無論男女,必須就近進入初級學堂就學。離家十里以上者,可寄宿學堂。

學堂分級爲初級學堂,中級學堂,高級學堂。其中,初級學堂實行五年制,條件不足或是人口較少的村、鄉,可只設立三年制不完整的初等學堂,剩下的二年,去人口較多的村裡或是鎮上完整的初等學堂就學。初等學堂一律廢除原本私塾的四書五經,實行全新的教學內容。其中,前三年,開設修身、國文、算術、遊戲、體操等課程;後兩年,增設中華歷史、地理、博物、理化、圖畫、手工等課程。

初級學堂的五年初級教育爲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都必須接收,而學費,也全部由國庫開支。

中級學堂同樣爲五年,又分爲普通中級學堂和專科學堂。普通中級學堂設立修身、國文、數學、中外歷史、中外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而專科中級學堂則是馮雲山特意效仿後世的職業技術學校,開設的類似武昌鋼鐵技工學堂、韶州煤炭學堂、景德鎮瓷器學堂、廣州鐵路學堂等。中級學堂開設在州縣、府或省治之地。

而高級學堂,則都是在省治所或是五京之處。高級學堂,同樣的也分爲普通高級學堂和專科高級學堂。專科高級學堂一律稱之爲校,最多的還是軍校和工業類。

普通高級學堂,需要普通中級學堂的學生參加省一級的統一招收考試,按成績好壞排名統一錄取。而專科高級學堂,則不但從普通中級學堂中錄取,還從軍隊中、工廠中、民間社會中錄取生源。

傅善祥直接宣佈了幾所已經建成和在建的幾所高級學堂。其中,各省的省治所學宮自動轉爲該省的普通高級學堂,如廣西學宮改爲廣西高等學堂。而黃埔軍校,則是軍事類高等學堂,全稱爲中華帝國陸軍軍官學校。

同時,在聖京(現南京)設立了帝國聖京學校、中華帝國軍醫學校,中華帝國第一師範學校,中華帝國國學學院、中華帝國礦業學校、中華帝國交通學校、中華帝國建築學校等衆多高級學堂。南京(現廣州)設立了中華帝國海洋學校、中華帝國商貿學校、中華帝國紡織學校、中華帝國第二師範學校,在東京(現上海)設立中華帝國鐵道學校,在福州設立了中華帝國海軍軍官學校。

這樣,將滿清遺留的所有以前的孔廟、學宮,一律由地方官府改造爲不同等級的學堂。

馮雲山又讓教育部頒佈了初級、中級、高級學堂等各類學校的教育宗旨、人學資格、年齡、課程和年限都作了明確規定。初級教育以留意兒童身心發育、培養國民道德之基礎並授以生活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爲宗旨;教員雖暫時由以前的私塾先生代替,但必須在府以上官府取得許可狀,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初級教育全部由帝國統一支付費用,爲義務教育。

而中級學堂的教育,主要以完善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國民爲宗旨,兼以教授農工商業必需的知識技能爲目的職業技能;以府、省立爲原則,經費由省府撥款支付。

高等學堂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閡才、應國家需要爲宗旨;分爲軍事、國學、理、法、商、醫、農、工8科。

所有高等學堂,以教育部直屬和帝國直接建立爲原則,經費全部由帝國內閣直接撥款。

ps:感謝風雲侯爺、樑文鋒、一葉知秋111、愛就愛書中樂園四位大大的打賞!

第1226章 公交馬車第590章 有漢奸也有滿奸895章 這就是個笑話第417章 大殺四方第1057章 坎貝爾自盡第1075章 選擇拼了第六十八章 硫酸工場(下)第1058章 大不列顛王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終結第699 章 昌隆繅絲廠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第652章 定都天京807章 坤甸要塞885章 高杉晉作的盤算第1091章 攻佔芝加哥市第六十二章 人財兩得(求推票!)第140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上)第207章 應對煙土貿易之策(下)第1193章 包令的東方沿途見聞(上)856章 援兵趕到第603章 北京城陷落第651章 討論國都問題第565章 抵達大沽口第444章 幕後真兇第四十四章 好事不斷第175章 虎門炮臺激戰(五)第639章 天國就這麼幾個人物了第443章 製造磷肥的配方第145章 美國駐華代辦伯駕第1349章 經濟爆發引起的錢荒第104章 勢如破竹(下)971章 躊躇滿志的林肯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第669章 歐洲列強的反應(感謝諸神打賞)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1006章 突然出現的日本僱傭兵(求給些訂閱)第1337章 歐洲變局第1088章 範汝增和西華德的密會第1210章 新的內閣總理人選第457章 破江南大營第1321章 悲慘的英國紡織業第1202章 討價還價第314章 尤浪漓娶親(中)第631 章 千年孔府一朝破873章 巴拿馬公司第719 章 嗣德的掙扎與後悔第285章 新鋼鐵廠選址第271章 都在看報的兩人:咸豐和馬克思766章 征討朝鮮(一)744章 印度總督的恐慌第260章 《南方日報》第183章 不是賠償,只是“貸款”第四十四章 好事不斷第1086章 南部聯盟國的苦衷第671章 克里米亞戰爭形勢778章 日本風雲(六)第1250章 6萬噸的年生鐵產量第369章 人心惶惶914章 遠征聯合艦隊第236章 勸曾國藩謀反第639章 天國就這麼幾個人物了第637 章 洪秀全有些瘋了第290章 建立標準度量衡744章 印度總督的恐慌第560章 咸豐哭得像個孩子第六十一章 攻陷郴州(下)第669章 歐洲列強的反應(感謝諸神打賞)第409 章 清兵出兵鎮壓第八十二章 要成化學家的馮雲山第1153章 英國新首相應對沙皇之死第229章 定點拔除賊首第431章 強大的佩裡艦隊(致謝同樣強大的諸神)第1310章 輕工業的發展第五十六章 兩廣方略(求收藏!推薦!)第628 章 殘清的內鬥第683章 盛京形勢960章 焦頭爛額的維多利亞第1188章 土爾扈特和卡爾梅克(求訂閱啊)第1189章 佔領阿斯特拉罕城第1328章 普法之間的埃爾會戰第1183章 勇悍的高加索軍團也抵擋不住了787章 鋼材纔是搶手貨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第667章 窮困潦倒的卡爾(感謝大漢籠騰打賞)第1073章 秦日綱又出現了第110章 天地會之爭(四)第588章 前往圓明園路上的跨時空思念第三十六章 收服鄉紳第163章 人才問題第1310章 輕工業的發展784章 移民政策第200章 作戰計劃第1341中華帝國的商業貿易(感謝燈泡老大)第654章 對付叛徒的新處決方式第1076章 突圍第677章 開挖河道第358章 意見分歧第1159章 總算是知道貴國爲何能大敗英軍了849章 喀什噶爾的危局
第1226章 公交馬車第590章 有漢奸也有滿奸895章 這就是個笑話第417章 大殺四方第1057章 坎貝爾自盡第1075章 選擇拼了第六十八章 硫酸工場(下)第1058章 大不列顛王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終結第699 章 昌隆繅絲廠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第652章 定都天京807章 坤甸要塞885章 高杉晉作的盤算第1091章 攻佔芝加哥市第六十二章 人財兩得(求推票!)第140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上)第207章 應對煙土貿易之策(下)第1193章 包令的東方沿途見聞(上)856章 援兵趕到第603章 北京城陷落第651章 討論國都問題第565章 抵達大沽口第444章 幕後真兇第四十四章 好事不斷第175章 虎門炮臺激戰(五)第639章 天國就這麼幾個人物了第443章 製造磷肥的配方第145章 美國駐華代辦伯駕第1349章 經濟爆發引起的錢荒第104章 勢如破竹(下)971章 躊躇滿志的林肯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第669章 歐洲列強的反應(感謝諸神打賞)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1006章 突然出現的日本僱傭兵(求給些訂閱)第1337章 歐洲變局第1088章 範汝增和西華德的密會第1210章 新的內閣總理人選第457章 破江南大營第1321章 悲慘的英國紡織業第1202章 討價還價第314章 尤浪漓娶親(中)第631 章 千年孔府一朝破873章 巴拿馬公司第719 章 嗣德的掙扎與後悔第285章 新鋼鐵廠選址第271章 都在看報的兩人:咸豐和馬克思766章 征討朝鮮(一)744章 印度總督的恐慌第260章 《南方日報》第183章 不是賠償,只是“貸款”第四十四章 好事不斷第1086章 南部聯盟國的苦衷第671章 克里米亞戰爭形勢778章 日本風雲(六)第1250章 6萬噸的年生鐵產量第369章 人心惶惶914章 遠征聯合艦隊第236章 勸曾國藩謀反第639章 天國就這麼幾個人物了第637 章 洪秀全有些瘋了第290章 建立標準度量衡744章 印度總督的恐慌第560章 咸豐哭得像個孩子第六十一章 攻陷郴州(下)第669章 歐洲列強的反應(感謝諸神打賞)第409 章 清兵出兵鎮壓第八十二章 要成化學家的馮雲山第1153章 英國新首相應對沙皇之死第229章 定點拔除賊首第431章 強大的佩裡艦隊(致謝同樣強大的諸神)第1310章 輕工業的發展第五十六章 兩廣方略(求收藏!推薦!)第628 章 殘清的內鬥第683章 盛京形勢960章 焦頭爛額的維多利亞第1188章 土爾扈特和卡爾梅克(求訂閱啊)第1189章 佔領阿斯特拉罕城第1328章 普法之間的埃爾會戰第1183章 勇悍的高加索軍團也抵擋不住了787章 鋼材纔是搶手貨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第667章 窮困潦倒的卡爾(感謝大漢籠騰打賞)第1073章 秦日綱又出現了第110章 天地會之爭(四)第588章 前往圓明園路上的跨時空思念第三十六章 收服鄉紳第163章 人才問題第1310章 輕工業的發展784章 移民政策第200章 作戰計劃第1341中華帝國的商業貿易(感謝燈泡老大)第654章 對付叛徒的新處決方式第1076章 突圍第677章 開挖河道第358章 意見分歧第1159章 總算是知道貴國爲何能大敗英軍了849章 喀什噶爾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