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網絡盛典,原本的重頭戲應是娛樂圈的俊男美女們。
但最後卻被其中一個文學類小單元搶了戲。
再準確一點,是被作家翟達連掌三獎的話題度掩蓋。
作爲初代網絡盛典,在「網際網路」三個字被掛上神壇的當下,星浪的網絡盛典並不比傳統大獎來的差,甚至在關注度和傳播力上處於碾壓姿態。
許多網絡媒體都在文字直播,當翟達第一次走上舞臺時,直播小編髮文祝賀,當翟達第二次走上舞臺時,直播小編寫下了「震驚」兩個字。
當翟達第三次走上舞臺時,各路編輯已經有些難以置信了,反覆確認不是網絡卡了,而是真的連中三元。
「作家翟達成了網絡盛典最大贏家..:」
「高考狀元的文學之路,徹底崛起!」
「《漫漫呂途》以壓倒性優勢橫掃文學類獎項,其文學性是否值得...」
「多位提名作家落榜...受傷未能抵達現場的韓函發表博客祝賀..:」
再結合前一日莫名其妙火起來的「魔術炫技」視頻,一時間網絡上四處都充斥着「翟達」的名字。
這兩個字闖入了許多並不關心文學,也不關心高考的人腦海中。
連帶的還有「高考狀元」丶「魔術師」這樣的標籤。
而對於那些早就關注了翟達的書迷,心中更是狂歡,在追捧公衆人物被奉爲理所應當的年代,看着自己喜歡的人橫掃大獎是最有成就感的。
尤其是新聞和視頻中,翟達那高冷高知的氣場和裝束,以及最後那六個字瀟灑感言的表情。
從此以後,翟達的「顏值黨」又多了,而且是指數級增長。
這個夜,翟達收穫很多。
有他意識到的,也有許多他還沒意識到的。
12月20日。
各路新聞和報導,已經在網際網路發酵了一個晚上,但依舊沒有出現疲態,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許多人一睜眼,手機上彈出的就是「作家翟達連中三元,成網絡盛典最大贏家」的消息。
而此時,事件的主角已經在京北的早高峰上堵車了。
翟達開着路虎攬勝,一邊開車一邊打着電話(違法勿學):「龔師傅,我這有點堵...那邊開始了麼?」
電話那頭,龔長章的聲音有些雜音:「還沒,你也不用太急,來參觀的人也堵在早高峰裡...」
翟達:.
「那好吧.:.這幾天順利麼?我一直沒顧上。」
「順利,內部測試雖然數據稍有異常,但我做主自己弄了,就沒叫你跑回來掛了電話,翟達看向這部百萬豪車的原始車機,心想什麼時候纔能有藍牙電話連接。
結果堵死時無聊了隨手點了點,發現冤枉人家了,這車有這功能。
是他的山寨機沒有這個功能昨晚各種流傳出去熱點消息裡,其中有一張截圖就是他拿着山寨機,一臉茫然的擡頭。
網友給他加了一行字:又是我?
這張圖片充分證明了連續拿獎的「意外性」,連本人也如此茫然,也算洗清了一部分「暗箱操作」的嫌疑。
代價是截圖變成了初代表情包。
說不定翟達在自己三十多歲後還能看見,那種包漿的熊貓梗圖裡會有自己的臉.
又開了近40分鐘,翟達終於回到了闊別三日的「錢學森工程科學實驗中心」
原本除了銅製小牌以外再無任何裝飾的側面耳房,掛上了「歡迎業界權威及領導視察」的大紅橫幅。
翟達看了一眼門口專門停車的空地,人應該還沒來。
加快腳步走入廠房,剛換好工裝和安全帽打算去現場看看,就看到一大幫子人花團錦簇的朝裡走來。
前面帶路的正是俞院土。
俞院士招招手:「小翟回來了!剛好!」
轉頭對身旁其他人道:「這是我們從哈工大請來的高手,別看小翟年輕!手上的功夫可是了得啊,若沒有他,這次測試可能就要延期了。」
翟達過來問候,而後順勢融入了參觀隊伍。
雖然很想去現場看一看,但好像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相信龔師傅他們了。
隊伍繼續前進,作家翟達昨晚雖然出盡風頭,但好似還沒影響到這個領域的人,包括俞院士也不清楚,幾日不見的小翟現在全網都在討論。
反倒是隊伍末尾,陪同而來的幾個年輕人有些愣神。
一個圓臉的小姑娘偷偷掐了掐自己大腿。
自己是睡迷糊了麼?昨晚熬夜在網上舌戰羣儒,說翟作家沒有暗箱操作純純靠實力..
今天翟作家出現在了她的生活裡?變成了力學研究所的工程師?
這核理麼?
一定是同名丶同姓丶同校還長得像吧!不然實在解釋不通啊!
「您...您是翟達老師麼?」
翟達微微轉頭笑了笑,比劃了一個「噓」的手勢。
場合不對,沒必要在這哇哇叫。
參觀的隊伍先是去了二樓,那裡有100:1的模型,和一些原理講解,俞院土很熱情,也很賣力。
這位八十歲的老先生儘量的,將自己可能是此生最後「作品」的激波風洞,
以及它的未來講解給衆人聽。
從人員氣場來看,參觀隊伍裡爲首的七八人,不是院士也至少是局級,而且是京北的局級..
這些人中包括相關領域的學者,亦或者管理經費丶立項的部門領導,可以說他們能夠決定JF-12項目的未來。
之後一行人下來,去往了工程現場。
由於現場空曠,又有工作雜音,俞院士中氣不足的音量已經讓參觀隊伍有些聽不清了,俞紅孺轉頭看了一眼道:「人老氣短,小翟,這裡你來給大家簡單講講吧。」
翟達並未怯場,上前一步,無縫銜接解說道:
「各位請看,這就是JF-12的驅動段,一會兒這裡面會衝入高壓氫氧混合氣體,難點在於等加壓,爲防止溫度異常,管壁內有集成的吸收式製冷設施..:」
帶着隊伍,從頭走到尾,共計247米,翟達侃侃而談,對每個結構都有足夠的認識,甚至能回答一些院士的提問。
讓俞紅孺感覺驚喜連連。
這種程度的理解,不全是因爲翟達親自參與過幾天,也是【純金探秘手杖】
的功勞。
講解過程中,翟達明顯感覺到有一位院土,對整個項目是不以爲然的,天然的帶着一種輕視。
不知道是不是龔長章說的,信奉「軟體模擬」纔是正途的那位。
這人不看好JF-12,卻又屢屢繞不開他,很可能是掌握着關鍵一票的存在..:
期間翟達還看到了龔長章,正在帶隊做最後的檢測工作,他手上的夾板已經取下,但依舊有一種保護性的不自然。
半個小時後,整個項目值得參觀和講解的東西,就已經都介紹完了,整個流程不到一小時。
沒有辦法,JF-12項目組沒有更多的精力和經費,去搞一個展覽長廊,更不用說展廳了。
甚至會議室裡,都沒有那種巨大的會議桌,而是課堂一般的小板凳排排坐,
索性就取消了這個環節。
短暫的參觀後,一行人全部來到了中控室側面,也就是耳房的二樓,那扇翟達熟悉的「玻璃窗」前。
從這裡,可以一覽整個激波風洞的全貌。
俞院士深吸一口氣道:「那麼各位,今日邀請諸位來,就是見證一下JF-12的第一次公開測試,我們的測試目標是5馬赫-50毫秒,這個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沉吟片刻,似乎是爲了讓項目更有吸引力,俞院士改口道:
「不...不單單是國際領先,而是全球最大,最快,最有效的風洞!」
俞院土望着玻璃窗外的龐然大物,感慨道:「1958年,我的老師郭先生讓我研究激波管,至今剛好五十年..:.我們從手工打造到有工業基礎,從後學末進到領先全球,我猶記得那時條件之艱苦..:」
翟達在一旁聽着,也頗爲感慨,跨越了半個世紀的堅持確實不易。
結果看到俞紅孺院土在玻璃上反射出的古怪表情。
原來這位是在打感情牌啊!
這老頭..
一番回憶後,終於要進入最重要的時刻了。
俞院士拿着對講機,朗聲道:「各部門彙報情況!準備工作是否完成。」
「現場工程部完成,已退至安全區域。」
「中控部完成,已做好準備。」
「安全部已做好準備,消防車已經是待命狀態。」
「化學部完成,隨時可以開始注入。」
俞紅孺最後轉頭看了一眼衆人,而後下令道:「我宣佈,第一次公開測試開始!各部按計劃工作!供給部30秒彙報一次注入情況。」
「啓動注入...計劃用時300秒...」
「30秒彙報,壓力正常,溫度正常..:」
「60秒彙報,壓力正常,溫度正常...」
「90秒...」」
一道道反饋,通過對講機傳來,也意味着這臺工程巨獸,即將甦醒。
等待之中...翟達突然緊張了起來。
是一炮而紅,獲得更多丶更大的支持,還是打回原型,重新論證甚至直接叫停。
就看今日這一遭了。
原本對此沒有任何懷疑的翟達,此時也不免心中有些嘀咕。
原時間線自然是成功的,但現在...會因爲自己而出現蝴蝶效應麼?
等等....這設備裡可是有不少東西都是他親手裝的!而且都是最重要的東西!若是真因爲技藝不精連累JF-12出問題,繼而導致項目被砍..,
那影響的東西可就太多了!
自家六代機還會有麼?是不是30馬赫的JF-22也會沒了?
鳴笛22呢?彈道飛彈?火箭?空間站?
再順着往下想,連國際局勢丶整個藍星都有可能被影響!
尼瑪!老子才大一,已經背上了賭國運的壓力麼?
翟達手心都開始冒汗,遠比昨日在那花花綠綠的名利場裡,要緊張一萬倍。
大腦高速運轉中,翟達忍不住偷偷從【裝備欄】取出了純金手杖,隱藏在袖中輕輕敲擊牆壁。
再多看幾眼!哪怕只是求個心理安慰!
三分鐘後,對講機傳來回復。
「化學部彙報,注入完畢...」
「中控室彙報,驅動段丶從動段丶試驗段各傳感器全正常,模型姿態正常..:
?
「現場部彙報,未見明顯異常,已具備測試條件,請指示!」
翟達越發專注在腦內的精緻白模中,做屬於自己的「最後檢測」,手杖敲得比木魚還快,好在人多嘴雜聲音小,沒人注意到。
俞紅孺雙眼微微眯起,深吸一口氣道:「測試開始,倒計時十秒...」
短短一句話,居然帶着一股金戈鐵馬的意味。
「10..」
「9..」
「2..」」
「1..」
「啓動!」
隨着俞紅孺一聲令下,中控室的操作員對計算機下達了點火指令。
而此時,翟達依舊沉浸在自己的「白模世界」中。
也因此幸運的,看到了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視角。
某一下敲擊,剛好使得翟達在視覺上,「觀看了」這個工程巨獸的咆哮瞬間!
驅動段內,高壓的氧氣和氫氣瞬息被點燃..,
狂暴的衝擊波,被拘束在厚重的巨獸體內,朝着兩側以五倍以上音速傳播。
當波源速度大於等於波的傳播速度,波就會在前進方向上被擠壓在一起,形成更強勁的能量。
精密計算過的阻隔膜片被衝破,瞬時反應下衝擊波幾乎無損的抵達了從動段,將空氣推揉着去往試驗段。
第二膜片幾乎同時破裂,真空罐內的飛機模型,迎來了等候多時的狂風。
說來複雜,但外界衆人眼裡,只是一瞬。
數百噸的鋼鐵被能量帶着震顫,發出了穿透力極強的低吟,而後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翟達也從「白模世界」裡抽離注意力,長舒一口氣..
至少最可怕的情況沒有發生,那就是泄露或者爆炸。
雖然從概率學上說,可能性低於0.01%。
那麼接下來,就要看結果了..
成跡運轉,只是最基醬的。
俞紅孺緩緩拿起對講機,沉聲道:「中控部匯疲測試結果。」
「稍等....正在計算...」」
1秒,2秒,3秒..
終於,對講機傳來了如釋重負的聲音。
那乞女變的聲音壓抑着激動道:「測試成跡,風速...5.2馬赫!有扁穩鄉時間...73毫秒!」
這氣聲音也傳給了其他幾氣部門,刻從下分傳來了歡呼聲!
「成跡了!73毫秒!」
「我們做到了!全球最先進的風洞!」
參觀人員中,也終於泛起了掌聲。
「恭喜...俞院士,一次成跡!」
「非常優秀的數據!」
5.2馬赫並不奇怪,醬用風速就是設鄉好的,沒有直接設鄉爲5.0只是爲了留有餘量。
但有扁穩鄉時間73毫秒,確確實實超預又的50毫秒,提升了近50%,這意味着整乞系統比設計中要更穩鄉!更可靠!
翟達也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不由爲自己剛纔的緊張感覺好笑.::
這可是上百位專家,共努力了一年的成果。
是一位老人,給老師準備了半氣世紀的答卷。
是科技丶工業,緊追猛趕近百年的結果。
它一鄉會成功,也理應成功..,
一瞬光寒百載求,欲借天風淬金僚,
今鑄神工量寰業,星舟從此升東國。
俞紅孺院士渾濁的老眼帶了點溼潤.:.而後終於笑了.:
今日的成跡,只是昨日的答卷,JF-12還有明天的路要走,激波風洞也還有繼續發展的空間。
不能自滿啊...畢竟他的時間真的不多了,不知道還能在一線堅持幾年..,
正想到此處,俞院士剛好轉頭看到了翟達。
這氣少年,正在興奮的啪啪鼓掌,臉上沒有任何含蓄和帳然,也沒有一絲衛紋和暮氣。
有的只是興奮昂揚,和未來的無限可能。
俞紅孺院士突然也釋然了...也許自己老了..:
但這片土地上,總有年輕人。
科學的道路上,也總有後來者!
他們會像八九點鐘的太陽一般,橫空出世,而後接替每一顆沉淪的夕陽。
俞紅孺院土的笑容,也漸漸變得輕鬆和充滿希望。
人羣中,拍了拍翟達的手臂。
「小翟啊...你什麼時候走?」
翟達一愣:「明天早上的飛機...」
「再晚一天吧...再陪我去乞地分。」
「還晚?是要去哪裡?」
「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