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覲見

夕陽的餘暉照在君臣二人身上。

金黃的光芒中夾雜着幾抹紅日的輝光。

明明是溫暖到有些曖昧的色調,卻掩不住君臣二人之間冰河一般的氣氛。

“臣並沒有這樣的意思……”陸宴塵察覺到葉傾懷眼中的寒意,神色立即慌了一下,垂頭答道。

葉傾懷卻打斷了他:“先生,你教過朕下棋。棋在劣勢時,無子不可棄,無子不可用。但在優勢時,無利不可爭,無子不可護。”

“朕要中興我朝,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朕什麼都可以做,什麼人都可以犧牲,包括朕自己。”

陸宴塵眼中閃過驚色,剛要出言勸諫,卻聽葉傾懷繼續道:“但是,不到萬不得已,朕不會犧牲身邊的人。哪怕只有一成希望,朕也會去爭取。秦寶珠也好,林聿修也好,他們在朕的心中,從來都不是棋子,而是同袍同澤的戰友。”

葉傾懷看着陸宴塵的眼中掠過一抹複雜的哀色:“先生,這世上任何人都可以質疑朕,都可以不信朕,朕不在乎。唯獨先生你,你不可以不信朕。”

她的話說得強硬,面上神色卻有些傷懷。

陸宴塵心頭一緊,感覺像是被什麼刺了一下。

“臣絕非此意。陛下心性寬仁,臣是最清楚的。”陸宴塵連忙道,“臣提及林聿修也並無它意,只是他……”

陸宴塵皺了皺眉頭,最後嘆了口氣,道:“陛下與他接觸不多,對他不甚瞭解。他性子直率,臣怕他日後會衝撞陛下,纔多說了這一句。”

他這個回答卻讓葉傾懷有些意外。

陸宴塵素來少言寡語,一向是她不問,他便不會主動說,今日此舉可謂反常。

看着葉傾懷不解的神色,陸宴塵沒有再多做解釋,道:“是臣多言了,請陛下恕罪。”

說完,他行了一禮。

葉傾懷看着他默了一默,道:“朕答應你,無論何時,朕都會謹記今日重用他的初衷。”

她垂下了眼,似乎想起了什麼,道:“唯心不易。先生的教誨,朕時刻銘記於心。”

——

五月初一,春闈放榜。

葉傾懷吊了一個半月的左臂終於拆了繃帶,放了下來。

今日她特意休了早朝,一早在太和殿傳臚唱名,欽點春闈中榜的一二三甲。

放榜遊街後,一百二十名進士在太和殿叩謝皇恩。

一直到了下午,纔算是把整個過程走完。

按照慣例,榜上提名的進士們當晚要在家中或者酒樓裡宴請賓朋,隔日拜謝師恩,來來回回還要折騰個幾日。

狀元郎則更不必說。

但林聿修卻沒能在當天晚上擺上酒席。

因爲他被皇帝召進宮了。

“林卿,朕自從讀了你的那篇策論,就一直想召見你。可惜你尚在科考中,朕不好見你。”狀元郎剛見過禮,葉傾懷便立即進入了主題。

她在面前的案前展開林聿修殿試上交上來的那篇文章,指着對面的坐席對他道:“坐吧。你在策論中提到的這三點:固邦本,振紀綱,察吏治。朕有幾個問題想與你探討。”

林聿修有些意外。這是他第一次與皇帝獨處,今日面聖之前他心中本來有些忐忑。

上次面見皇帝,還是在太和殿的殿試上。

殿試前陸宴塵曾專程來找過他一趟,話裡話外都是希望他殿試奏對中能夠收斂些,不要像貢試策論中那樣鋒芒畢露。

林聿修明白,陸宴塵的勸言不僅是爲他,更是爲了皇帝。

他不想讓皇帝爲難。

林聿修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也覺得他說的有理。

因此,在上殿殿試前,林聿修其實是準備了一些中庸的言辭來應對皇帝的問題的。

可當他踏入太和殿的殿門,擡眼看到坐在龍椅上的皇帝的時候,那身着黃袍坐得筆挺的身影似乎又和承天門外那個一身黑袍提劍拼殺的身影重疊了起來。

那雙黑色的眼眸裡蓄着灼熱的火焰和堅定的意志。

每次看到葉傾懷的那雙眼睛,都會讓林聿修心頭一熱。

以至於在一瞬間,他將上殿前準備的一應說辭都拋在了腦後。

他彷佛又變回了那個在承天門前以白身爲天下仕子擊登聞鼓的少年郎。

不是科舉高中前途光明的貢生,也不是半隻腳踏入官場的老爺。

他踏入考場是爲步入仕途,但他步入仕途卻不是來爲這座金碧輝煌的廟堂歌功頌德的。他是來爲滿地黃金下的累累白骨發聲的。

他相信面前尚顯稚氣的少年皇帝。

他相信新帝是不同的。他相信新帝不會漠視民衆的苦難,也相信他的意志和決心。

既然如此,如果皇帝需要的是一把刀,他願意做他手中的那把刀。

是以,他在太和殿上當衆作了那篇令人咋舌的策論。

他知道,他給皇帝出了一個難題。

但他更知道,對於他未來想做的事而言,這樣的困難才只是開始。

皇帝沒有立即下決斷,而是要他呈上文章,便讓他回去了。

林聿修心中涼了一涼。

他有些懷疑,自己賭錯了。皇帝或許與他所想的並不一樣。

在書院裡等着放榜的日子裡,林聿修甚至做好了下獄的準備。

然而,他卻等來了紅袍大馬的狀元殊譽。

看到榜單的一刻,林聿修心中感慨萬千,溼了眼眶。

他知道朝局是何模樣,也知道自己的身世背景有多不利。所以他也知道,皇帝欽點自己這個狀元,需要頂着多大的壓力。

林聿修有一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

寒窗苦讀十年,本以爲在這個暗無天日的世道里,他的一身所學將無以致用,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國勢傾頹。

可老天卻在此時賜給了大景一個名叫葉傾懷的新皇帝。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四皇子,卻讓林聿修眼中早已湮滅的希望之火又重新燃燒了起來。

讓林聿修意外的是,葉傾懷第一次單獨見他,既沒有問他承天門之事,也沒有問他家世師承,甚至連一句家常的客套話都沒有,上來便要與他論策。

這是已然將他視作了自己人。

身着紅袍的狀元郎看着皇帝翻看策論的專注側臉,良久,撩袍跪了下來,道:“微臣林聿修,叩謝陛下知遇之恩,願爲陛下牽馬墜鐙,至死侍奉左右。”

說完,他叩首在地。

祝大家新年快樂!!!

第108章 遺詔第二十六章 守歲218.第218章 阻力第五十四章 突圍第69章 番外——秦寶珠1第99章 知遇第235章 急報第143章 戰事第152章 晚膳第189章 突襲第128章 大婚第二章 重生第四十章 策劃第83章 楚定國第170章 琴聲第117章 錢氏第四十一章 入宮第204章 嬉春第六十七章 血仇第254章 戰略第176章 敗仗第105章 師生第四十一章 入宮第二十章 早朝第252章 破局第192章 紅竹第173章 杜荊第89章 利刃第235章 急報第140章 裂痕210.第210章 返京第169章 生辰第104章 百姓第170章 琴聲第239章 判斷第185章 高熱第79章 靈堂第111章 陳情第四十五章 夜談第十一章 秦陽219.第219章 改變第176章 敗仗第137章 極刑第120章 刑場第五十二章 困局第四十五章 夜談210.第210章 返京第207章 長夜第169章 生辰第一章 落幕第十九章 回宮第二十章 早朝第204章 嬉春190.第190章 難民第91章 因緣第二十八章 流放190.第190章 難民222.第222章 喜脈第119章 選擇第94章 死水第114章 王思雲第110章 王立鬆第246章 難題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六十三章 聖旨第236章 潁州第239章 判斷第107章 結餘第134章 爲難第171章 醉酒第二十六章 守歲第235章 急報第208章 失蹤第104章 百姓第104章 百姓第107章 結餘第238章 懷疑221.第221章 所求第十六章 鬼市第148章 憂慮第170章 琴聲第121章 現形第二十章 早朝第246章 難題第159章 起火第148章 憂慮第173章 杜荊第二十章 早朝第123章 杜正恩第247章 壓力第156章 薛鬆第三十章 尋人第128章 大婚第二十七章 新年第80章 休朝第103章 出師215.第215章 內亂第二章 重生第139章 政務第128章 大婚
第108章 遺詔第二十六章 守歲218.第218章 阻力第五十四章 突圍第69章 番外——秦寶珠1第99章 知遇第235章 急報第143章 戰事第152章 晚膳第189章 突襲第128章 大婚第二章 重生第四十章 策劃第83章 楚定國第170章 琴聲第117章 錢氏第四十一章 入宮第204章 嬉春第六十七章 血仇第254章 戰略第176章 敗仗第105章 師生第四十一章 入宮第二十章 早朝第252章 破局第192章 紅竹第173章 杜荊第89章 利刃第235章 急報第140章 裂痕210.第210章 返京第169章 生辰第104章 百姓第170章 琴聲第239章 判斷第185章 高熱第79章 靈堂第111章 陳情第四十五章 夜談第十一章 秦陽219.第219章 改變第176章 敗仗第137章 極刑第120章 刑場第五十二章 困局第四十五章 夜談210.第210章 返京第207章 長夜第169章 生辰第一章 落幕第十九章 回宮第二十章 早朝第204章 嬉春190.第190章 難民第91章 因緣第二十八章 流放190.第190章 難民222.第222章 喜脈第119章 選擇第94章 死水第114章 王思雲第110章 王立鬆第246章 難題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六十三章 聖旨第236章 潁州第239章 判斷第107章 結餘第134章 爲難第171章 醉酒第二十六章 守歲第235章 急報第208章 失蹤第104章 百姓第104章 百姓第107章 結餘第238章 懷疑221.第221章 所求第十六章 鬼市第148章 憂慮第170章 琴聲第121章 現形第二十章 早朝第246章 難題第159章 起火第148章 憂慮第173章 杜荊第二十章 早朝第123章 杜正恩第247章 壓力第156章 薛鬆第三十章 尋人第128章 大婚第二十七章 新年第80章 休朝第103章 出師215.第215章 內亂第二章 重生第139章 政務第128章 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