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戰在即

天啓十四年春,大地剛剛回暖,朱由校便立即下旨詔令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盧象升回京商議針對滿清的戰事。

與此同時,兵部左侍郎楊嗣昌已着手草擬調集分散在各地進行招募擴充訓練的禁衛軍各軍雲集關外。

而且,除禁衛軍以外,北海艦隊也開始被調離津門,其主力調往旅順、丹東一線,隨時準備運輸禁衛軍以及各類輜重通過海路運輸到關外。

除此之外,朱由校還下旨給已升任三邊總制的孫傳庭和薊遼總督王在晉,以加強九邊防守力度,隨時準備應對在大明對付建奴時,蒙古林丹汗部的不老實舉動。

而軍械司和皇家工業公司也被詔令繼續加大生產蒸汽動力戰車和四輪馬車以及新式擊發槍的生產產量。

總之,按照朱由校的要求,畢其功於一役,此次必須徹底解決建奴勢力,無論是軍員數量和軍需數量各方面不能有任何差錯。

錦衣衛也加強了對建奴勢力的情報活動,並加大了將建奴的一切情報信息傳遞迴大明的頻率,以使得朝廷兵部確定最佳的戰爭發動時機。

而皇太極這邊回到盛京後在嫉恨朱由校奪走自己心愛女人之餘,也加大了軍備的速度,幾乎整個建奴國內的旗丁和農奴都被髮動了起來,其軍隊再一次擴充,甚至裝備了一支人數達萬人的火器部隊。

皇太極通過此次出使大明也感受得到自己與大明之間的戰爭將不可避免且就會在不久的將來發生。

只是這裡面的戰略態勢已經發生了變化,昔日的建奴已經從戰略進攻變成了戰略防禦,而昔日因薩爾滸之戰的失敗而進入戰略防禦的大明此時已然轉入了戰略進攻。

不過,皇太極並沒有因爲戰略態勢的變化而失去與大明一戰的決心。

相反,現在的他要與大明決戰的心反而更加強烈,這不僅僅是基於他現在對朱由校的仇恨已經加深了一層,也不僅僅是因爲他對中原之主的渴望又加深了一層,而是他要想持續獲得建奴內部各大勢力的支持,就必須通過對外戰爭證明自己的統治合法性。

另外,皇太極不認爲現在的大明比之前強大了,自己就一定會輸。

在皇太極看來,自己父親努爾哈赤以十三甲起兵,最後尚且能戰勝大明,且連下其遼東數十城,而如今自己卻有數十萬雄兵,難不成還不能與大明一戰乎?

雖然這二十萬裡,很多都是昔日從科爾沁部和喀爾喀部以及土默特部等收集的蒙古殘餘勢力以及昔日佔領遼東時所搶掠的漢人人口。

但皇太極認爲在歷經如此久的訓練後,自己的滿蒙漢三旗是不懼與大明一戰的!

更何況還有蒙古林丹汗部和羅剎國等爲外援,以及自己這邊主力依舊是騎兵,機動性強,依舊可以隨時進行迂迴作戰。

朱由校自然也知道建奴此時尚且還有一戰之力,皇太極和多爾袞等作爲歷史傑出人物或許真的在軍事指揮方面有異於常人的天賦,所以他這次也不得不準備周全,舉全國之力發動對建奴的戰爭。

“陛下,如今建奴兵力主要集中在盛京和赫圖阿拉這兩個重鎮,不過,其大清製造所和糧草等主要囤積在赫圖阿拉,從某種意義上說,赫圖阿拉比盛京城更爲重要,雖說我奪回盛京在政治上是對我大明最具有意義的事,但從對於滅掉建奴勢力的角度看,先佔領赫圖阿拉對建奴的破壞更大,可以使建奴數年養精蓄銳的物資毀於一旦,那建奴勢力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根之水。”

盧象升對着地圖向朱由校說明着目前如何攻打建奴更爲有利,而一旁的楊嗣昌也同時提議道:“陛下,微臣認爲盧閣老所言甚是,但我們可以來個聲東擊西之計,我們可以先將部分兵力雲集在廣寧城一帶,做出要兵圍盛京城的樣子,而同時通過海運將大部兵力運到朝鮮,以朝鮮爲跳板直接進攻赫圖阿拉,打皇太極一個措手不及!”

如今因爲朱由校這個穿越者的到來,盧象升和楊嗣昌的政治命運發生了變化,直接調換了一下,盧象升成了內閣閣老,而楊嗣昌則是兵部堂官。

但朱由校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兩個人都是這個時代明末少有的幾個能堪大用的帥才之一,朱由校不知道這兩個人的能力能否與皇太極和多爾袞這兩個韃子中的優秀人物有一比。

但在朱由校看來,即便是他們或許真的要比皇太極和多爾袞要差點,在接受了自己提供的超前軍事理論知識培養後再加上新的軍種出現,應該能讓他們擁有比皇太極和多爾袞更睿智的眼光。

而且,作戰除了講究天時地利還有人和,現在的盧象升和楊嗣昌不是原本歷史上的楊嗣昌和盧象升,兩者之間基本沒有什麼矛盾,而相反,倒是建奴的皇太極和多爾袞是有矛盾和嫌隙的,所以,這也算是對大明有利的一面。

更何況,現在的事實是,即便在軍事才能上比不上皇太極和多爾袞,單靠大明現在的軍隊實力已經完全可以碾壓建奴的二十萬大軍。

建奴真正強悍的是他的八旗騎兵,但禁衛軍通過與蒙古科爾沁部和喀爾喀部騎兵以及哥薩克騎兵作戰後的經驗表明,現在的禁衛軍的步炮協同以及飛行營和化學武器的加持,已經完全可以不懼怕任何騎兵力量。

所以,在朱由校看來,此戰是有絕對的信心取得勝利的,現在的關鍵只是如何將建奴勢力徹底剷除,不使其突圍出去,他日之後又死灰復燃。

“這個提議不錯,但皇太極和多爾袞等都不是簡單之輩,兩位愛卿有沒有想過,如這兩個傢伙沒有上當甚至也給我們來個將計就計該如何是好”,朱由校雖然在軍事戰略上沒有這些歷史人物那麼有天賦,但耳濡目染之下,再加上通過後世歷史對這些歷史人物的瞭解,他也能看到不同的地方。

“陛下所言甚是,如果皇太極真的能堪破我們的動機,或者無論戰勢如何變幻,執意要保他的赫圖阿拉,那倒也沒什麼,左右不過是在赫圖阿拉的一仗由輕取變成了惡戰而已,正好我軍趁此將其主力一舉殲滅,省得麻煩。”

楊嗣昌這麼一說,倒讓朱由校不由得暗自發笑,這正是絕對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沒任何用了。

“綜合來看,無論皇太極等人如何想,我們進軍的重點就放在赫圖阿拉,禁衛騎兵第二軍和步炮混合第三軍出山海關,由漠南走廣寧城,向盛京方向進軍,然後在石埡子一帶繞道抄近路直趨赫圖阿拉;禁衛步兵第一軍和第四軍則由北海艦隊運輸至鐵山、皮島、宣州、義州一帶,兵指赫圖阿拉!”

楊嗣昌最後看了朱由校和盧象升一眼,就拿起手裡的木杆,將沙盤裡的幾處地理座標指了指。

朱由校倒是不得不承認,這個楊嗣昌倒的確是個很好的參謀角色,記憶力驚人,理解力與統籌能力也很強,能很快的將討論之事立即整理成最後的作戰方案,雖說他同兵部右侍郎孫傳庭和兵部尚書盧象升不一樣常年帶兵在外,雖是文臣卻是一方統帥,實戰經驗豐富,但卻能做到作戰思路不呆板不僵化還有條理性。

……

軍隊開始陸續北調,輜重與糧草以及通過皇家醫學院培訓的臨時戰地醫療救護隊等也開始陸續趕赴關外。

而此時的關外,也早已是戰雲密佈,遼東的王在晉立即召見了其麾下各大總兵官,開始回收屯田兵力,進行戰前訓練,且加強了邊鎮防務,以備隨時守好後方,使得承擔作戰主要任務的禁衛軍無後顧之憂。

孫傳庭也將太原、運城、西安等兵力陸續調往了大同一帶,對蒙古林丹汗是嚴防死守。

不僅僅是各邊鎮,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等皇家資本也開始陸陸續續減少或者直接取消與建奴的貿易往來,許多訂單直接回調。

而戶部也正式下達了更爲嚴格的限制令,不僅僅是鹽鐵和火器等被嚴禁出關售賣,糧食、布匹乃至可以促進肉食者消化的茶葉也被禁止。

並且,戶部還下達通知,各大民間私營商人當在兩月之內停止與關外的一切買賣,一旦過了這個時間,山海關等各大關口以及海關將實行戒嚴,到時候會禁止任何商業活動往來,若造成損失,朝廷概不負責等等。

戰端還未開,打擊就已經有了,大明這邊因爲停止與關外的貿易,而使得國庫收入出現下滑趨勢,但建奴則直接提前進入了嚴冬期。

許多商品開始滯銷,但恩格爾係數卻是大幅度提高,建奴的糧食價格陡然攀升,若不是皇太極還有點先見之明,囤積了大量糧食也開墾了不少荒地,要不然大明這一個停止貿易的活動就能讓他直接失敗。

“這場戰是不得不打了,這就是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戰爭,朱由校壓根就沒想過讓我們活,我大清要想立足在這個世上,就只能用我們手裡的刀箭去掠奪,無論他大明現在是虎豹豺狼還是龐然走獸,只有打敗了他,我們纔能有活下去的機會!”

皇太極兩眼中放射着仇恨的怒火,燃燒着不屈的鬥志,他竭力的鼓動着各旗貝勒繼續服從自己的指揮。

而各旗旗主貝勒倒也明白如今的局勢是到了非打不可的境地,也就沒有再和皇太極唱反調,皆言明全憑皇太極指揮,也都積極與皇太極一起商議着如何應對此次大明即將展開的進攻。

“萬歲爺,依奴才看,這明廷只怕最先打的就是盛京城,在明狗人眼裡,這原本叫瀋陽的盛京城的丟失一直是他們的恥辱,據說,現在朱由校刻意蠱惑人心的話中就無數次強調瀋陽被佔的恥辱,許多大明禁衛軍的軍官都以收復瀋陽爲己任,很多文人墨客的文章裡也提到過無數次瀋陽,所以,只怕此次明軍會先打盛京城。”

濟爾哈朗說後,多爾袞則站了出來,搖頭道:“鄭親王可不要小瞧了那個叫朱由校的人,這人幾年前或也沒看出有多麼強大的手段,雖說也能穩住朝綱但到底遠見不夠,但如今卻不知爲何如脫胎換骨了一般,或是得了什麼機緣,竟將他大明從一個積重難返,百姓民不聊生的沒落帝國拉了回來,重新振興,如今更是佔了漠南,收復了哈密衛,還南平了多年未平的巨寇鄭芝龍的人;

所以,在奴才看來,朱由校此人絕不會不知道我們真正重要的據點還是赫圖阿拉,更何況他還有無孔不入的錦衣衛,因而他若是要打,只怕也是同當年一樣直接打我的赫圖阿拉。”

對於多爾袞對朱由校的高度評價雖然讓皇太極內心裡很是不喜,但他不得不承認這多爾袞說得都對,對於朱由校此人,他是不敢再掉以輕心了,更何況,即便朱由校不懂其中真理,盧象升和那個叫楊嗣昌可都不是簡單之輩。

“對於如何應對,朕看來還是遵循先帝的策略,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無論這朱由校是要先打我盛京城還是要先打我赫圖阿拉,我們都不能坐以待斃,別忘了,我們是什麼兵,我們是鐵騎,縱橫天下的鐵騎,沒必要要守在這裡與這些明狗們拼誰的火器更厲害。

傳朕旨意,除漢八旗步兵留守盛京和赫圖阿拉兩城外,其餘各軍立即集結攻打漠南的錫林郭勒,聽說自從那個叫楊廷麟的來了以後,錫林郭勒已然成了豐收之地,牛羊已經多得數不過來,如此正好給我們打打牙祭,打完牙祭後直接繞道尋機或沿宣化或大同一線進關,他朱由校要在關外打我,朕偏偏要繼續去關內打他!”

皇太極說後就站了起來,又道:“對於盛京城和赫圖阿拉兩城,丟了就丟了,我大清鐵騎何曾因爲一城一池的丟失而認輸過,至於囤積之物,如今戰事已凱,即便囤積再多也沒用,倒不如直接向他大明的百姓們要糧,然後等他們佔領赫圖阿拉或盛京城後再從側後襲擾之破壞之殲滅之!”

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責問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啓二十七年的大明現狀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想太多的西洋諸番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九章 早朝第一百九十八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爾袞氣得吐血第四十五張 建立科技體系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脅與沿海海盜劫掠第三百三十九章 無心處理政務的朱由校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滿門抄斬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一百一十七章 韃子來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戰在即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出山海關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請先生救我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四十五張 建立科技體系第五百三十六章 紅葉塢見顧橫波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蘭西滅亡第五百八十七章 誆騙奧斯曼與羅剎國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與封爵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三百七十二章 鄭芝豹被圍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島的皇家度假區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宮我的家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八十二章 逃出軍營與杖斃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兩百四十六章 微臣只做陛下走狗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兩百六十八章 遇刺與謀殺第三百二十八章 寧遠城外築京觀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兩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一百零五章 無權節制毛文龍第兩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兩百八十三章 陛下要去湖廣第七十五章 變色龍
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責問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啓二十七年的大明現狀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想太多的西洋諸番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五百二十五章 軍事上高壓經濟文化上低壓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六十四章 朱由校的帝王心術第八十五章 狠辣第九章 早朝第一百九十八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爾袞氣得吐血第四十五張 建立科技體系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脅與沿海海盜劫掠第三百三十九章 無心處理政務的朱由校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滿門抄斬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一百一十七章 韃子來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戰在即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出山海關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請先生救我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四十五張 建立科技體系第五百三十六章 紅葉塢見顧橫波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五百零六章 德川幕府見天皇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四百八十一章 戶部尚書郭允厚是突破口第五百九十六章 法蘭西滅亡第五百八十七章 誆騙奧斯曼與羅剎國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第五百一十一章 升官與封爵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門崛起的新方式第兩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與時俱進第三百七十二章 鄭芝豹被圍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五百三十一章 爪哇島的皇家度假區第四百七十九章 順天府尹有貓膩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的皇宮我的家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八十二章 逃出軍營與杖斃第五十一章 舉案齊眉第兩百四十六章 微臣只做陛下走狗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兩百六十八章 遇刺與謀殺第三百二十八章 寧遠城外築京觀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兩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一百零五章 無權節制毛文龍第兩百九十二章 威逼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三百三十一章 漠南蒙古改土歸流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兩百八十三章 陛下要去湖廣第七十五章 變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