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

伏完嘆了一口氣道:“既然如此,還請獻之明日開一良方,皇上能多活一日是一日,這樣也算是我等身爲臣子的對皇上盡心了。”

楊奉點了點頭道:“皇上曾對奉有提拔知遇之恩,何況又蒙皇上垂青,將永年公主下嫁,此乃奉份內之事,自當盡力。”

王允看看事情都安排得差不多了,便想起了黃忠的事,便轉頭對黃忠道:“既然敘兒的病情也有了解決的方法,漢升也不必在允這裡屈就,而空負了一身好本領。之前,老夫本想將你推薦到荊州牧王荊處,如今看來已是不必,今後漢升就可跟隨楊大人馳騁沙場,報效大漢,方不負這一身所學。”

楊奉聽後,心中暗喜,卻不露聲色,口中道:“有漢升相助,奉自然心喜之極。但是,以奉看來,此事還有不妥,若無漢升的保護,大人以前的仇家很可能便有機可乘,如此一來,大人可就危險了。”

王允聽到楊奉擔心自己的安危,心中甚是感動,搖了搖頭道:“獻之大可放心,大將軍何進已經舉薦老夫爲御史大夫,聖旨昨日已下,只是京兆尹的公務尚未交接完畢,故老夫還未上任。御史大夫一職當非京兆尹可比,些許屑小之輩又豈敢動老夫,獻之多慮了。”

楊奉豈是真的關心王允,只不過是擔心黃忠是性情中人,會因爲擔心王允失去他的保護被仇家殺害,而不願離開王允,所以楊奉才故意以退爲進,使王允說出讓黃忠離開後能放心的理由。王允未能看破楊奉的想法,只是以爲楊奉是真的關心自己的安危,果真說出了上述一番讓黃忠放心的話。

楊奉故意“哦”了一聲,轉頭對黃忠道:“既然王大人這裡沒有什麼問題,只是不知道漢升是否願意?”

聽到王允的話後,黃忠果然再無疑慮,“嚯”地站起身,來到楊奉桌前,單膝跪下,端起楊奉的酒杯,高舉過頭頂,宏聲道:“今日犬子能夠得楊大人的活命之恩,實是對黃忠一家最大的恩賜,忠乃是一個武夫,對大人的大恩大德無以爲報,唯有今後當以主公事之,拼此軀爲主公效力。”

楊奉大喜,連忙上前將黃忠扶起,接過酒杯,一飲而盡,拍了拍他的肩膀讚道:“奉得漢升,簡直是如虎添翼也。”

黃忠連稱不敢,朝楊奉鞠了一躬,又來到王允桌前,也是單膝下跪,舉起王允酒杯,朗聲道:“忠數年前得蒙大人活命之恩,恩同再造,數年來,又有勞大人多方尋醫爲犬子治病,今又得大人推薦明主,大人實在是黃忠一家的恩人,忠實在不知應該如何報答大人。”

王允接過酒杯,也是一飲而盡,然後將酒杯放在案几上,伸出雙臂將黃忠攙起,微微一笑道:“漢升何出此言,幾年來,若非漢升不顧個人安危,盡心保護,恐怕老夫早已被刺客暗害多次了,若談到報恩,只怕現在老夫還欠了你的人情呢。”

伏完一看兩人來回謙虛,沒完沒了,便忍不住插言道:“兩位莫要再來回遜謝,這些話以後再說,我等應當儘快定出公主出宮的計策纔是。”

衆人皆道:“正該如此。”

楊奉低頭想了一會道:“方纔伏大人所說的計策甚妙,但是,若用此計,還需再等十數日之後,纔是最佳的時機。”楊奉此言一出,衆人皆是不解,伏完奇怪道:“獻之爲何說要再等十日纔是最佳時機?”

楊奉微微一笑道:“想必二位大人知道,此時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已成水火,二虎相爭,必有一傷。何況,何進乃是無謀之輩,手下雖有袁紹、曹操等人,卻不能以爲心腹,而必會召四方諸侯,勒兵進京,盡除閹豎。然而,消息一旦走漏,何進必先爲十常侍所害。何進死後,進京諸侯一旦心懷異心,又有何人可以牽制,天下之亂就要開始了。我等可趁大亂之前秘密接公主出宮,先行安頓在伏大人府中,待大亂之日奉便可派人帶離公主離京,才能不使二位大人陷於險境。”

王允大驚道:“獻之真是料事如神,今日早朝,何進已經密令涼州牧董卓和幷州牧丁原勒兵進京,看來天下大亂真的已經開始了。”

楊奉聞言大驚,不由失聲道:“不好。”

三人覺得奇怪,自楊奉進京以來,從未如此失態過,既然諸侯進京也在楊奉的意料之中,爲何如此慌亂。王允不禁問道:“獻之爲何如此緊張?”

楊奉這才發覺自己失態了,於是遮掩道:“數年前,家師左慈道長曾經爲姨父卜了一卦,說是姨父十年之內不可入京,否則必有血光之災,甚至還會有性命之危。”

伏完勸道:“獻之莫慌,何進的密令今天早上才送出,此刻應該尚在路途,獻之即刻修書一封,使人快馬送至晉陽,或許可以趕在它的前面。”楊奉一想也是,於是馬上修書一封,派一名虎豹騎快馬送往晉陽。

信送出後,楊奉又和王允、伏完二人商議了一些細節,覺得再無任何紕漏,衆人方纔散去。

回到住處後,楊奉長舒一口氣,心想,此次洛陽之行收穫甚豐,不但得了素有天姿國色的永年公主劉慕,而且伏壽、貂蟬這兩大美女也全部落入自己手中,心情不由大好。趙雲等人得知此事之後也向楊奉道喜,弄得楊奉頗爲不好意思。

不覺又過了一月,王允得到密報,說是董卓大軍已到澠池,不日就能抵達京城。楊奉便讓伏完等人放出消息,說是駙馬伏完之女伏壽將於三日後和青州牧楊奉完婚。這個消息一經傳出,很快,整個洛陽城頓時鬧得沸沸揚揚。

朝中許多同伏完以及丁原交厚的同僚們感到十分奇怪,從未聽二人提起過此事,況且又如此急於完婚,其中必有緣由,只是他們費勁腦子也猜不出靈帝未死的真相,更猜不出這個計劃的最終目的竟是在永年公主劉慕身上,畢竟傳出的消息中和公主劉慕沒有絲毫的聯繫。最後,大家得出了個極爲齷齪的結論,那就是伏壽郡主已有身孕,不得不倉促完婚,弄得後來聽到這個消息的伏完、楊奉等人哭笑不得。

在伏完、王允的刻意安排下,消息很快便傳進宮中,早已得到王允密告的永年公主劉慕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準備得較爲妥當,隨其一起的除了這二十名宮女外,還有永年公主劉慕的四個貼身丫環。說起這四個丫環,是劉慕從三個月前被選進宮的二百宮女中精挑細選出來的佼佼者,要知候選的女子千千萬,能夠有資格被選入皇宮的,姿色必然是異常出衆,而又從這二百個人中再選出四個最優秀的,可見其容貌如何了,就算比之劉慕或許是稍遜一籌,但是比之那二十個宮女卻是高了一籌。

這四個丫環是在楊奉被封爲青州牧,靈帝以永年公主賜婚的時候,劉慕爲以後討好楊奉,煞費苦心地從當時剛入宮的二百人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姿色最好的四人,讓她們做自己的貼身丫環,當時靈帝見了之後,還甚是不捨,卻是拗不過女兒。

這四人不但模樣清秀絕麗,年齡都在十五、六歲左右,而且還是才藝雙絕,個個都不亞於韓鳳三姐妹。最爲重要的是,這四人也明白跟了永年公主自是比跟了病懨懨的漢靈帝要強太多,畢竟一旦靈帝駕崩,她們也只能像後宮所有的妃子一樣,孤老終生,是以她們四人對劉慕極爲忠心。劉慕也讓她們棄以前的名字於不用,重新給她們起了新名字,分別是春雪、夏桃、秋蟬、冬雁。

這位聰明的永年公主已經感覺到了大漢王朝正在走向盡頭,自己以後可能再也不是什麼公主了,而只是青州牧楊奉的數位夫人中的一個,因此精挑細選了四個絕色宮女,一來是刻意討好楊奉,二來也是怕自己在以後的爭風吃醋的鬥爭中勢單力孤。

也難怪,永年公主自小生長在皇宮內院之中,所見所聽的大都是嬪妃之間的明爭暗鬥,相互爭寵,心中有這樣的擔心也是非常的合理。但是,多年之後,劉慕便發現了,這一切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因爲楊奉的後宮女子雖多,卻全都親如姐妹,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於是,劉慕便藉機在向何太后請安的時候,提出要到駙馬府中給姐姐伏壽幫些忙,何太后也知道永年公主幫忙定是幫不上,但伏壽出嫁這等事情,以劉慕和伏壽的關係肯定是要去湊個熱鬧,說些悄悄話,並且,順便也可讓劉慕替自己捎些彩禮過去,於是何太后便毫不思索的就應允了劉慕的請求,並囑咐劉慕待其婚後,一定要趕緊回宮繼續爲靈帝守孝,不得在外逗留,劉慕當然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就在劉慕剛到駙馬府的前一天,蔡邕也從江東回到洛陽。伏完自然在第一時間將楊奉當日的一曲告訴了好友蔡邕,蔡邕聞言大驚,伏完雖然在琴道上的造詣同自己相差甚遠,但也並非新手,從他的描述之中,可以看出楊奉在琴道上的造詣只怕遠在自己之上。

於是蔡邕便想再次見見這個數年前因爲五步成詩而驚煞天下士人的“當朝之文武全才”,當時楊奉雖然一舉成名,但因爲從冷宮中救出宋皇后的原因,在數日後就離開了,並未在洛陽逗留太長的時間,是以蔡邕還沒有來得及與楊奉得交。在這幾年當中蔡邕確實也聽說了楊奉的很多事情,首先一點便是楊奉對自己的親家-衛家的恩德,而且還有楊奉這幾年來的顯赫戰功,對大漢朝的貢獻,就連楊奉的名聲無論在數年之前還是在現在,都是如日沖天。

第十二章進山報仇(1)第二百四十四章 荊州文武第六章殺雞駭猴(1)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2)第一百四十四章 陶應陰謀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二百七十六章郭許之爭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1)第一百六十八章李郭爭鬥第二百八十二章司馬降晉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二百九十四章 反地道戰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二百三十五章 吉林激戰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二百七十章攻並之策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2)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1)第一百二十九章 盡釋前嫌第一章 託身小五(2)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1)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一百八十五章 被困黎城第一百五十七章新定袞州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統(大結局)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二百七十章攻並之策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2)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3)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二百三十一章楊奉遇刺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一百七十八章公孫退兵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3)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一百四十六章 陶應喪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獻美罷兵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備陰謀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1)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三十五章啤酒換將(1)第二百三十五章 吉林激戰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二百零二章再失徐州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一百四十六章 陶應喪命第七十章皇甫兵敗(1)第二百四十二章袁術稱帝第六十章張角後手(1)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2)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1)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第一百九十六章滅辰之謀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1)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操發跡(2)第二百一十章北征之前第二百零九章益州生變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2)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2)第一百八十一章攻打壺關第一百零九章 太后何琳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2)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2)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九十章曹操夫人(1)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一百四十八章 夏侯兵敗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2)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2)第七十章皇甫兵敗(2)第一百二十五章換州毒計
第十二章進山報仇(1)第二百四十四章 荊州文武第六章殺雞駭猴(1)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2)第一百四十四章 陶應陰謀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二百七十六章郭許之爭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1)第一百六十八章李郭爭鬥第二百八十二章司馬降晉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二百九十四章 反地道戰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二百三十五章 吉林激戰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二百七十章攻並之策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2)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1)第一百二十九章 盡釋前嫌第一章 託身小五(2)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1)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一百八十五章 被困黎城第一百五十七章新定袞州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統(大結局)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二百七十章攻並之策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2)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3)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二百三十一章楊奉遇刺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一百七十八章公孫退兵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3)第一百三十九章楊奉下套第一百四十六章 陶應喪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獻美罷兵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一百六十六章 劉備陰謀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1)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三十五章啤酒換將(1)第二百三十五章 吉林激戰第十四章又見二女(2)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二十四章狸貓認門(2)第二百六十四章 城破之前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二百零二章再失徐州第二百零五章荒唐生活第一百四十六章 陶應喪命第七十章皇甫兵敗(1)第二百四十二章袁術稱帝第六十章張角後手(1)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2)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2)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七十一章張角託孤(1)第一百八十章決意出兵第一百九十六章滅辰之謀第五十七章誘敵劫營(1)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操發跡(2)第二百一十章北征之前第二百零九章益州生變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2)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2)第一百八十一章攻打壺關第一百零九章 太后何琳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2)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2)第一百八十八章 奉迎天子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九十章曹操夫人(1)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一百四十八章 夏侯兵敗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2)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2)第七十章皇甫兵敗(2)第一百二十五章換州毒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