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朝房



現在是崇禎十三年的十二月初,一年的風雲變幻,至此已經接近尾聲。

每當新的一年開始時,不論是皇親國戚,又或是勳舊文武大臣,或是普通百姓,士農工商僧尼道士,不論是誰,總是希望能天下太平,少些災荒和戰亂。

但在崇禎年間,這些盼望卻毫無例外的落了空。

在這又一年的年末時,種種消息,仍然是叫人心頭沉甸甸的,對國事稍有關切的人們,都是知道,這一年仍然是難過的一年,就算轉眼將至的新年,也未必是有什麼新年佳兆……剛交十一月,北京城已經下了三次大雪,一次比一次雪大,年前雪這麼大,年後必定又是大旱,而且天時太冷,對人們和農作物來說,都是嚴酷的考驗。

天時不好,各地的消息也糟,洪承疇在遼東這一年的表現只能用糟糕來形容,到了年尾這會子,八總兵的十三萬兵馬已經全匯齊了,由山海關到寧遠這二百里不到的地方聚集了十幾萬勁兵,幾萬匹馬,十幾萬匹挽馬和騾子,還得加上超過二十萬人的民夫在不停的運送着糧草,每天的消耗是巨資數字……這樣的支出之下,就算是大明這樣的龐大帝國在嘉靖、萬曆年間都未必支撐的住,更不必提現在是崇禎年!

支出這麼浩大,洪承疇坐擁大兵卻畏怯不前,松山塔山杏山這一路的堡壘沒有收復一個,大軍這半年來就是在寧遠坐視錦州被圍而紋絲不動,在這場大明已經賭上國運的傾力一戰中,遼東的局勢已經叫人十分焦慮,稍知兵事者,無有一天不在擔憂錦州之圍,不再擔心大明最後的一點精兵,將會全部葬送在遼東。

湖廣的局面更加糟糕,左良玉頓兵不戰,羅汝才已經進入豫南一帶,開始準備與李自成會師,一旦兩股巨寇合營之後,將會有五十萬以上的龐大兵力,就算是去掉婦孺老弱,最少也有十萬以上的精兵,上一次有這種局面時,是調關寧兵加上秦兵,東南用盧象升,西北用洪承疇,通力合作,這才把局勢壓制下來。

這一次,又將如何?

特別是,李自成聲威大振,在崇禎十三年以前,他的名氣是在張獻忠之下,和羅汝才持平,在崇禎十年之後,因爲他的主力被打散,麾下只餘一兩千人,在去年李自成越過漢水想與張獻忠會師時又曾被埋伏的賀人龍伏擊,損失十分慘重……誰能料想,去年還不到兩千人的殘寇,今年一下子就擴充到三十萬人之多?

而且現在李自成已經掃清了洛陽外圍,兵鋒直指洛陽,洛陽的戰略地位雖然不及開封,但也是河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一旦洛陽失陷,城中大量的物資落入敵手,將會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

當然,這還只是有識之士的擔心,對很多人來說都不曾預料到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農民軍鬧的最厲害時,無非也就是攻克鳳陽,其餘的名城大府,尚未有失陷的經歷。

這樣的情形之下,農民軍是否敢於攻打洛陽這樣的城池,誰能知曉?

……

今日是朝會的日子,住在皇城東西兩側,距離很近的官員尚可在五更後從容起身,由家中坐轎出來,從東安西安門進入皇城和宮城,參加朝會。

而住的稍遠一些的官員就格外辛苦了,朝會是在六七點鐘的時候開始,每逢這樣的日子,他們就得在四點左右起牀,甚至西洋鐘點三點多的時候就得從牀上爬起來了。

梳洗過後再趕路,十幾里路趕下來,到皇城的時候天也麻花亮了,起的晚了,必定就遲到晚到,御史記下一筆,處分肯定是罰俸之類,小窮京官遭受不起,只能咬牙苦捱。

不過近年以來,朝會遲到的人越來越多,法不責衆,無形之中,朝會的時間也稍有推遲了一些。

等到崇禎十七年間時,朝會已經經常有官員遲到或不到,最後一次李自成圍城時,新年朝會居然只有寥寥無已的幾個官員到宮中參加……誰說士大夫忠君來說?反正明末的儒臣士大夫就是這般的德性了,說是忠君,不過是嘴上好聽罷了。

今日的朝會,午門外文武官員待朝的東朝房裡卻是格外熱鬧,一羣穿着藍色或青色的中低層的官員們聚集在一堆,聽着一個三十來歲的五品官員說話。

此人便是兵部職方司的主事張廷麟,這官職,擱後世就是參謀長了,大明以兵部主兵事,兵部尚書待郎就是國防部長副部長,武選司武庫司執掌的是武官的升遷和器械儲存發放之事,職方司就是專責謀劃戰略,所以張廷麟這個五品的主事,位卑而權重,在兵部算是最重要的一個主事了。

楊嗣昌在京的時候,張廷麟就是風頭很勁的一個人物,很多謀劃,都出自此人之手。論說起來,能在楊嗣昌手下幹到兵部職方,張廷麟也不是全無能力的廢物,最少在大明的年輕京官之中,算是出類拔萃的一個人物了。

結果在張守仁第一次入京前後,張廷麟在浮山這邊吃了幾次大虧,臉面摔在地上跌了個粉碎……再後來張守仁離京,從一個小小遊擊一路到太保伯爵大將軍,兩邊地位相差越來越大,張廷麟雖是鬱憤難消,卻也只得將報復的心暫且按了下來。

此番洪承疇爲督師,遼東巡撫邱民仰等文官也都出現在戰場之上,張廷麟則爲陳新甲的代表,於遼東前線和京師之間,來回奔波。

兩年功夫下來,他似乎于軍務贊畫更加了然,此次解說遼東局面,在朝房中等待朝會的官員們都是圍攏在張廷麟的身邊,聽着他的解讀。

“洪督師銳氣全無,老師靡餉,學生此番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圍觀的人越多,張廷麟精神便是越足,目視衆人,大聲道:“現大軍已經雲集寧遠,距塔山百里,距杏山百十五里,距松山百三十里,若騎兵突騎,大半日就能到!這麼

一點距離,洪督已經在此數月,不曾派一兵一卒向前,試問,何成道理!”

“若不是怕虜在此埋伏?”

“屁的埋伏!”張廷麟眉飛色舞的道:“三城全空,至乳峰山一帶只有少量虜騎,東虜大隊皆在錦州城下,布數十里長圍,現在哪有兵力放在松山到塔山之間,若是這樣,也就談不上錦州之圍了!”

在場的人,對遼東地圖還算有點研究,各人也是點頭承認此點……確實,以清軍的兵力,現在是辦不到將松山到塔山各城全佔領的實力,若是如此的話,洪承疇要援助錦州就得一路打過去……但事實肯定不是如此。

“總之就是膽小畏怯!”張廷麟唾沫橫飛道:“學生已經決定上疏,請皇上並本兵嚴令洪督,開春之後,立刻就得進兵!”

“開春時虜騎馬匹較瘦,確爲用兵良機啊。”

“最少也要推到松山一線,松山距錦州十五里,相隔乳峰山與女兒河而已,城中軍民知援兵到,士氣必振。”

“十餘萬兵全是九邊精銳,自萬曆年之後未有這般大軍雲集景像,這一仗,非打好不可。”

“東虜已經畏怯了,九邊精銳一至,錦州之圍必解!”

議論的全是自詡知兵的朝官,那些年紀大的老成一些的就只站着聽熱鬧就完,品流在上的更是不便吱聲,只是聽到這些“知兵”的青年官員們說的話出來,老成者不免在脣間露出一抹苦笑來……無論如何,這些話聽着都象是夜行人拼了命的吆喝,無非也就是給自己壯膽罷了。

“來之兄,來之兄。”

張廷麟在人羣中看到了兵科給事中吳昌時,因擠過人羣,先互相拱手致意問好,吳昌時是遠道趕過來的,外面天不好,他這樣的小官只能一路走過來,被凍的夠嗆,好在朝房裡頭暖和,一股熱氣迎面而來,好過很多。

他和張廷麟也是老熟人了,張廷麟也不同吳昌時客氣,劈頭便問道:“弟打算獨自上疏,請朝廷督促洪督師來春進兵,來之兄有什麼看法沒有?”

兵科給事中是監督兵部行爲的官員,對任何與兵部有關的事情都能發表看法,張廷麟也是怕朝官中有人給自己和陳新甲唱反調,所以乾脆在大庭廣衆之間,當面詢問。

“直接進兵,可有把握麼?”

吳昌時臉色又青又白,旁人知道他是被熱氣薰着,所以也不奇怪,一時間所有人都將目光投注過來,吳昌時搓了搓手臉,先不回答,而是反問。

“行軍做戰,誰能雲必勝?”張廷麟傲然答道:“不過若不進兵,頓兵不敢戰,恐怕就是必敗之局了吧?”

“對了!”張廷麟盯着吳昌時,正色道:“貴復社的社首張天如是不是痰迷了心?連上十餘疏,請朝廷調回寧錦大兵,會合湖廣大兵一起去剿山東鎮兵?這不是失心瘋了麼?”

(本章完)

第五百章 圖謀第五十三章 入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菸草第一百六十章 一個標杆第六百八十九章 兩難第五百二十二章 敲打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三百零三章 濟南城第八章 所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變化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七百七十四章 衆官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三百章 軍議第二百六十九章 警告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第四百五十三章 處置第七十章 小吏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第二百五十章 知天下事第二十一章 匠戶第二百一十章 接印第三百零七章 兩面皆敵第六百三十二章 臨清第六百七十一章 選鋒第八百一十九章 艦炮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五百三十章 南下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四十一章 開始押運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七百七十八章 編練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一百四十三章 未來水師的起始第三百八十七章 酒話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四百零三章 擴張第六百六十七章 人市第七百一十七章 心智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六百六十八章 兩地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一百三十八章 貿易發達的真相第八百零三章 請纓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五百八十八章 做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獲勝第七百一十章 大成第七章 報功第七百二十五 深夜第七百零九章 成就第五百七十一章 血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第六百五十章 耀眼第五百六十三章 深山第四百三十三章 毒蛇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六百一十八章 反目第三百三十三章 撲滅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四百三十六章 鄉情第八百零七章 末路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七百九十八章 宣言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同第七百章 轟動第一百五十一章 祠堂第五百零六章 暴亂第七百零三章 勸說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七百七十章 戰場第五百一十四章 疑惑第五百八十章 成功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二百零二章 非常戰場第五百八十七章 歡慶第六百零三章 縱論第七百一十六章 叔侄第一百九十四章 計議第七百四十七章 兄妹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五百八十四章 打算第三百零七章 兩面皆敵
第五百章 圖謀第五十三章 入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菸草第一百六十章 一個標杆第六百八十九章 兩難第五百二十二章 敲打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三百零三章 濟南城第八章 所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變化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七百七十四章 衆官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三百章 軍議第二百六十九章 警告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第四百五十三章 處置第七十章 小吏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第二百五十章 知天下事第二十一章 匠戶第二百一十章 接印第三百零七章 兩面皆敵第六百三十二章 臨清第六百七十一章 選鋒第八百一十九章 艦炮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五百三十章 南下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四十一章 開始押運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七百七十八章 編練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一百四十三章 未來水師的起始第三百八十七章 酒話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四百零三章 擴張第六百六十七章 人市第七百一十七章 心智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六百六十八章 兩地第八百一十五章 算盤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一百三十八章 貿易發達的真相第八百零三章 請纓第一百六十三章 靈機一動第五百八十八章 做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獲勝第七百一十章 大成第七章 報功第七百二十五 深夜第七百零九章 成就第五百七十一章 血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第六百五十章 耀眼第五百六十三章 深山第四百三十三章 毒蛇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六百一十八章 反目第三百三十三章 撲滅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四百三十六章 鄉情第八百零七章 末路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七百九十八章 宣言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同第七百章 轟動第一百五十一章 祠堂第五百零六章 暴亂第七百零三章 勸說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七百七十章 戰場第五百一十四章 疑惑第五百八十章 成功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二百零二章 非常戰場第五百八十七章 歡慶第六百零三章 縱論第七百一十六章 叔侄第一百九十四章 計議第七百四十七章 兄妹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五百八十四章 打算第三百零七章 兩面皆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