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



“國華將軍,不必多禮了。”

孫承宗是騎馬來的。

七十六的人了,腰板仍然十分硬朗,也怪不得老而彌堅,散盡家財時毫不猶豫,也根本沒把自己的性命當一回事。

不過看到英武不凡,氣宇過人的張守仁在自己面前半跪的時候,孫承宗的眼神中還是流露出一點脈脈溫情。

他用雙手將張守仁攙扶起來,溫言道:“老夫已經削籍多年,早就只是一個普通百姓,國華將軍何必如此大禮呢。”

所謂消籍,就是致仕後只是一個普通百姓,而不是保有原本的級別,原本按孫承宗的資歷和功勞,他應該是冠帶閒住,但崇禎對孫承宗印象不好,孫老頭也很倔,在崇禎即位之初的短暫蜜月之後,孫承宗就直接被削籍趕回家去了。

“老大人雖然削籍,但在末將心中,永遠是帝師和遼東督師。”

這兩個稱呼,都沒有前大學士這個在民間更尊貴的官職,孫承宗一楞,接着就是爽朗大笑,點頭道:“老夫心中,也是以此二職更爲驕傲一些。”

“老大人在浮山幾天,未知所見如何?”

“這個先不談,容老夫揖謝國華盛情,特派兵馬營救,老夫一家近百口,賴將軍以全性命,此恩是要謝的。”

說着,孫承宗便是兜頭一揖,而在他身後,有十來個壯盛之年的孫府男丁,包括他的三個兒子和幾個孫輩,孫承宗揖,他們卻是跪了下去。

“閣老,不必如此,請起身吧。”

雖然是這樣回答,但張守仁也沒有完全避開,只是側着身子受了這一禮。

高陽城在孫家和百姓撤出後,不到一天就被大股清兵合圍,而孫承宗心中完全明白,若不是馬三標一夥詐開城門,用那種手段叫高陽城中的孫府家人和百姓們撤退,一兩天後,闔城上下就全部在城中做鬼了。

高陽被破後,四周的城池也陸續被攻破,清兵殺戮之狠,百姓遭遇之慘,消息也是陸續傳了過來,這使孫承宗明白,他曾經使家族在何等危險的地方做了何等危險的事情!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真實的歷史中,孫府上下近百口,孫承宗自殺,子孫全部被殺,只有一個幾歲的娃娃和他的母親兩人逃出,整個家族,幾乎就算是被族誅了。

當國家被異族侵略,欺凌,殺戮的時候,個人和家族的力量已經完全無用,而很多優秀的人與他們的家族,在這一次天崩地裂般的大變局中,所遭遇的一切,又豈是他們個人或是某一個家族能抗拒的呢?

這樣一揖一跪,孫家算是在某種程度上償了所欠的張守仁的債,看着他們,張守仁也是無比的開心。

自己回到這個時空,目前爲止,改變了一些東西。

比如浮山軍戶們的生存狀態,比如剿滅了一些海盜響馬,拯救了一些人的性命和財產。

同時,他使得這個時空的大明有了一支正在萌芽狀態的強悍軍隊,但這支軍隊能發揮多大作用,還

猶未可知。

真真正正的叫他感覺自己介入歷史,改變了歷史原有軌道的,就是救了下眼前這個鬚髮如銀的白髮老人。

以孫承宗的貢獻和地位,絕不該死在高陽防禦戰這樣微不足道的戰事中,也不該在七十六歲的年紀,遭遇家族被族滅,自己投環自殺的悲慘結局。

不該這樣。

絕不能這樣!

現在孫承宗就站在自己眼前,雖然做黔首打扮,但老頭子的那種睿智和洞徹一切的眼神,足以叫張守仁十分滿意和興奮。孫承宗這樣的大臣,在後世是被譽爲明末僅有的幾個能臣之一,雖然攻不足,機變不足,但通曉天下大勢,深明滿清內情。鎮守遼東多年,對後金的那些親王郡王貝勒和固山額真等大將們都較爲了解,有這老頭子在,最少對遼東的情形,張守仁覺得自己會了解的更多了。

對現在的“老憨王”皇太極,張守仁瞭解的比較多,但等而下之的,很多在歷史上出鏡率並不高,但在當時是很要緊人物的,這都要通曉遼東情形的高級官員才能瞭解,並且能夠給他指點的了。

“請閣老入營吧。”

張守仁是在軍營前迎候,所有的浮山軍官團也是奉命前來一起迎接,此時張守仁伸手肅客,孫承宗繼續騎行,在場的軍官們一碰皮靴,發出一陣巨大的用力關門般的巨響。

孫承宗剛想說什麼,不過他繼續向前時,一路上道路兩邊全部是穿着浮山軍常服的軍人們,所有人都是一個動作,都是啪的一下,兩隻皮靴一併,昂首挺胸,雙手緊握手中的兵器或是自然下垂,貼在褲縫上。

“國華將軍,浮山營不愧傳聞中所說的那樣,是天下至強的精銳之師。”

當孫承宗在幾千人的注目禮中,來到張守仁的節堂上房安置下,喝了一口茶潤喉之後,也是正色誇讚起來。

“閣老過獎了。”

“老夫可不會過獎,”孫承宗原本一直很嚴肅,此時也忍不住開起玩笑來:“雖然將軍救了老夫和舍下百口性命,但老夫秉性強直,可不會因爲這個就曲意奉承的。”

“哪裡敢這麼想閣老。”

張守仁也是笑起來,不過笑了一笑過後,又是正色道:“雖然掃蕩海匪,響馬,本軍並不困難,然則成軍至今,未曾與強敵對抗,若與韃兵遭遇,情形如何,末將不敢逆料。”

“唔。”

孫承宗輕輕點頭,白眉之下的眼睛之中,也滿是讚許之色。他看着張守仁,微笑道:“國朝用兵之將,所謂名將者,多半輕慢驕縱,庸將者,則一無所能。今看國華,未慮勝,先慮敗,雖爲一方豪強,然而並沒有虛驕之氣,十分難得,老夫甚爲歡喜。不過,你慮的也是,奴兵經過數十年征戰,其旗丁自少年時就騎馬,漁獵之事也就是練習射箭。要知道,我漢人懂制弓的不多,一張弓,從選木到選擇弓弦,再到製成,暴曬,最少須三年之功。平時的養護,也十分困難。所以我大明立國之初,一個百戶有十名

火銃手,二十刀牌,四十長槍,三十弓箭,但行於永樂年間時,弓箭手就足三十之數,到老夫主持軍務,督師遼東時,諾大遼鎮,長於弓箭的好手,怕連數千人也沒有。皆因弓箭製作困難,而弓手要平時練習,日常不綴……除非是獵戶,漢民之中,誰能如此?在軍中,則多是虛應故事,能射中固靶就是好手,時間長久,民間無弓手,軍中亦缺,這一層,就與奴相差極遠。奴兵就算是跟役,輔丁,也多半背弓,能開強弓,能射利箭,每遇合戰,皆是用弓箭亂我陣腳,漫射之後,再以步卒破我軍陣,屢試不爽,雖我大明王師有火器,然而火器射程不如人,殺傷不如人,又屢屢炸膛,兵實不安心,火器不堪用,則只能任人壓制,遼東戰事,遇敵野戰吃虧,第一層就是在弓箭上頭。”

“聽閣老一番話,末將心裡敞亮多了。”

張守仁不得不承認,自己對清軍的弓箭是有輕視之意。不過看孫承宗的話,清軍的弓箭顯然並不是小孩子的玩具。

這年頭製造弓箭確實不容易,弓弦一般是用動物的筋,還要選用上好的牛角,不能用小牛或老牛,要壯年牛的角最好,還不能用病牛,要紋理清楚,色澤潤澤的爲上佳。筋要選彈性佳,韌性也強的好筋,然後選取上等木塊,雕鑿弓身,掛弦,暴曬,制弓箭麻煩,訓練弓箭手一樣麻煩。

沒有三五年功夫,也不了一個能射中百步移動目標的弓箭手。

反觀清軍那邊,小孩子五六歲就使用小弓箭打獵,整個民族一年到頭不停的訓練弓箭手,不停的製造各種規格的弓箭,百步外射中人體就跟玩兒似的,每次與明軍全戰,清軍的弓箭手居前,用箭雨先把明軍洗一遍,這麼一來,弓箭倒也確實是這個遼東異族手中最強勁的武器了。

“至於奴騎戰馬衆多,騎術精良,來去如風,進兵迅猛,退去時追之不及,也是當時老夫督師時的情形。至於現在,聽說他們也鑄有大炮,孔有德等部有大量火器,並且奴兵有大量鐵甲,當年老夫退職返京,老奴進兵遼西,一戰就得鎧甲一萬餘領,到現在又是十年功夫,怕是他們鐵甲更多,兵器也更銳利。”

孫承宗緊鎖雙眉,提起遼東,這是他的一塊心病。

不過在他的話告一段落後,他的長孫孫之潔之前笑道:“張將軍坐鎮膠東,距離有千里之遙,就算奴騎入山東,怕也不會至膠州這一帶,將軍思慮未免太多了。再者說,聽說將軍武勇過人,可以一敵百,馬上誠然無敵,既然如此,又何必有所憂慮,喋喋不休,有若婦人呢?”

孫之潔是一個國子監的貢生,和當時的讀書世家的子弟一樣,有着一點讀書人的迂腐氣和世家子的傲氣,到浮山後,張守仁沒有第一時間去接他的祖父,並且派出的馬三標和朱王禮十分跋扈無禮,並不把孫家的人高高在上的捧着,這叫這個一直在祖父餘蔭中被人高看一眼的年青人十分不悅,此時見張守仁喋喋不休問遼東,孫之潔心中十分不滿,忍不住就是上前譏刺起來。

(本章完)

第七百四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隻雞的悲劇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二百五十章 知天下事第四百零七章 立木第三十七章 夜宴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官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六百三十九章 黨爭第三百五十五章 天花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二百五十一章 諸將第四百六十二章 將來第四百五十一章 驕兵第五百六十五章 預備第二百八十四章 軍營生活第四百六十六章 遇伏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三百二十五章 二流對手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五十五章 要做就做絕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第三百一十章 機鋒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收穫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六百四十八章 突騎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五百零七章 圍攻第一百六十八章 招兵第六百零二章 教導第二百七十九章 亂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三十六章 助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船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五百三十七章 隨行第五百四十六章 質疑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七百二十八章 師徒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六百八十章 歡慶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帳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匪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三十六章 助手第五百五十九章 司禮第五百九十五章 亂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誓師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二百六十章 比試第四百零四章 計劃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四百六十五章 還鄉第八百一十一章 右路第五百七十六章 獲勝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開第八百零四章 鐵流第一百四十八章 勳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四百七十一章 昌字第一莊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三百五十章 追兵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事洞明第六百五十八章 相別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三十章 福利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四百零七章 立木第三十八章 鹽政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二十二章 難民第八百一十七章 父子第五百零八章 虎蹲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三十章 福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突破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對手第七章 報功第六百三十三章 正目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
第七百四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隻雞的悲劇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二百五十章 知天下事第四百零七章 立木第三十七章 夜宴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官第三百八十章 逃離第六百三十九章 黨爭第三百五十五章 天花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二百五十一章 諸將第四百六十二章 將來第四百五十一章 驕兵第五百六十五章 預備第二百八十四章 軍營生活第四百六十六章 遇伏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三百二十五章 二流對手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五十五章 要做就做絕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第三百一十章 機鋒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收穫第九章 叩見千戶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六百四十八章 突騎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五百零七章 圍攻第一百六十八章 招兵第六百零二章 教導第二百七十九章 亂兵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三十六章 助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船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五百三十七章 隨行第五百四十六章 質疑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七百二十八章 師徒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六百八十章 歡慶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帳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匪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三十六章 助手第五百五十九章 司禮第五百九十五章 亂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誓師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二百六十章 比試第四百零四章 計劃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四百六十五章 還鄉第八百一十一章 右路第五百七十六章 獲勝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開第八百零四章 鐵流第一百四十八章 勳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四百七十一章 昌字第一莊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三百五十章 追兵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事洞明第六百五十八章 相別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三十章 福利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四百零七章 立木第三十八章 鹽政第二百七十章 焚城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二十二章 難民第八百一十七章 父子第五百零八章 虎蹲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三十章 福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突破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對手第七章 報功第六百三十三章 正目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