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預備



張守仁這一番話說的衆人都笑,此次出營,跟出來的人不少,眼看這些百姓對浮山營和張守仁的信任,衆人都是十分的開心,對軍心士氣,也是有極佳的影響。

看了一氣,張守仁也是帶着一點戀戀不捨的感覺,終是帶着衆人折返回軍營中去了。

能幫助別人,壯大自己,這種感覺,也是叫張守仁十分欣悅。

在濟南,他的威望到了一個頂點,而在登萊各處,他的勢力星羅盤踞,因爲崇禎六年到七年的孔有德之亂,還有自己的苦心經營,登州萊州有了他的大量莊園,隨着屯田的開展,各地的民政,治安,地方組織,毫無疑問會全盤被張守仁掌握,整個登萊兩府,也就真真正正的是在張守仁的掌握之中!

“準備赴京吧!”

回到營中,張守仁也是召集諸將,淡淡宣諭。

他接到聖旨也有十來天了,麥少監在濟南城裡已經是撈的盆滿鉢滿,十分滿意。京中也來了幾次信息,道路已經恢復暢通,再耽擱下去,就有點蔑視聖旨的嫌疑了。

如果是在戰亂時,聖旨倒真的不妨蔑視一下,如果是不好的命令,蔑視一下也不妨。

不過獻俘祝捷太廟這樣武將的頂點最輝煌的事,這種旨意,還是老老實實的遵命聽從的好。

人是要走,不過也是要做一些應有的佈置。

“李勇新率馬隊,赴東昌去剿匪,有響馬,山匪,村匪,替我殺!”

命令之時,張守仁也是手臂下揮,十分的果決。

“是,大人。”

東昌是山東遭遇兵災最嚴重的地方,馬隊行動快,剿殺匪徒最爲得力,比步隊要方便的多。經過這一陣子的恢復的補充,馬隊人數恢復到了二百二十人的兩個哨的規模,距離四百多人的全盛時期還是差的老遠,不過馬隊上下,對馬隊重新恢復榮光,倒是有十足的信心。

“就給你一百多人,遇到硬茬子就不要硬上,馬隊剩下來的,可全部是精華,將來回浮山,統統進教導隊,知道沒有?”

“請大人放心!”

李勇新沉着穩重,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好手,馬隊一哨去剿匪,另外一哨,當然就是隨同大隊一起到北京獻俘祝捷了。

下來之後,李勇新也是捅了捅朱王禮,笑道:“黑廝,好差次叫你得了去。”

“呸,你是不知道老子的脾氣麼,寧願去剿匪殺人,那才痛快。”

“嘿嘿,說笑,說笑。”

“世祿,你率車隊,全員返回浮山,輔兵大隊也全員返回,傷兵,戰死將士的遺骸……還有,咱們的戰利器,也全部由車隊帶回!”

“是,車隊已經在先期準備,起運了不少了,從濟南迴浮山,沿途還留有我們的一些兵站,也沒有大股響馬,請大人放心就是。”

這個任務,是十分的沉重,也就是張世祿這樣厚實如山的將領,可以很沉穩的答應下來。

聽着張世祿的回答,張守仁也是十分滿意,與正紅旗的一戰,所獲糧食和布匹,銀兩極多,此次徵兵所用

,徵募流民的起動費用,東虜正紅旗也是出力不小。

“甲隊留駐濟南,策應東昌府方向,確保省城平安無事,也是保咱浮山後路……曲瑞,你這次受委屈了。”

獻捷北京,這是多大的榮耀,甲隊和曲瑞這個隊官也是立功極大的主力步隊,但張守仁的話來說,濟南也是十分要緊,曲瑞連忙站起,答道:“甲隊上下,唯知軍令,絕不敢言說什麼委屈。”

“嗯,那就是這樣吧!”

張守仁站起身來,舒展身體,向着衆人眉目舒郎的道:“皇帝要作面子,咱們就帶着兩千虎賁,好好的替他爭一個臉面回來。”

“遵命,大人!”

所有將領,一起起立,均是大聲答應下來。

……

……

浮山營預備開拔進京的消息,也是第一時間在城中流傳開來。現在是崇禎十二年的二月十七,山東全省和北直大部份地方已經沒有韃子的蹤跡,各地的官府已經恢復職能,收拾死難百姓的屍體,恢復道路橋樑,恢復被譭棄的朝廷驛站,使得政令暢通。

總體來說,整個南中國已經在一片平靜之中。

張獻忠在谷城駐紮,接受了副將的委扎,曹操買通了天壽山鎮守太監,以很小的代價接受了招安,聽調不聽宣,駐在房、竹一帶。

革左五營,則是在大別山脈的湖北一帶立營,李自成這個闖將則是毫無消息,在陝西失敗後,李闖將潛藏山中,已經幾個月沒有鬧出動靜來了。

當初的十幾家有名的流賊首領,闖王高迎祥被誅,闖塌天劉國能招安,八大王張獻忠招安,曹操招安,闖將潛伏,整個明朝的農民起義已經進入了寒冬低谷,北中國韃虜開始退兵,明朝又一次轉危爲安,從整體來說,雖然民間如鼎沸一般,有心人都看的出來大明已經在溜檐兒走下坡,但光是從明面上來說,崇禎十二年二月到三月這段時間,大體上還算是安靜太平了。

韃子就算沒全撤走,也是幾乎走光,勤王兵馬幾十萬聚集在京畿四周,安全已經無虞,這個時候,也確實是上京祝捷的時機到了。

再耽擱,就不成話了!

浮山營要走,這在濟南官場和民間都是震撼人心的大消息。

在官場來說,張守仁不僅是掌握軍隊,在政務和財賦之事上也是一把抓,商會等於是把濟南城的活錢都控制住了,反正是張守仁說了算,撫卹流民,設賑濟粥廠,巡防治安,這些城中民政上的事,也是浮山控制下來。

張守仁一走,新總兵沒有進城,濟南城等於又是空了。

官場上的空,還代表權力形成了真空!

有心人自是在各處聚集,暗流涌動,也是在彼此打探消息,暗中議論,看看未來的濟南和山東,到底將去向何方。

……

……

“不要急,不要動,張國華的爲人,難道現在大家還不瞭解嗎?”

消息一傳出來,到了晚上,張秉文的書房之內,就立刻是賓客如雲。

倪寵後發先上

,把一頂巡撫帽子提前搶在手中,張秉文雖然鎮守濟南有大功,張守仁這個武將都成了徵虜將軍太子少保,他這個布政使卻是並沒有升官,他的這些政治盟友們,還有門下奔走的幕僚屬吏,自是都心中不憤,此時聚集一堂,也是有商量在張守仁走後,如何着手佈局,如何抓住良機,搶奪浮山離開後遺留下來的巨大權力真空。

大家當官,當然就是爲了權與錢,大丈夫不可無權,小丈夫不可無錢,浮山營在濟南的做法,不少人看在眼裡,都是心中有所觸動。

以前的官場,都是大而化之,遠遠沒有浮山營做的精細,權柄也是分散開來了。在浮山營手中,濟南城已經被精細化管理了,人員物資和金錢都是被集中起來了,這種辦法其中的學問未必有人想搞明白,但巨大的好處,卻是人人都想要的。

在場的人,振臂揮拳,無非就是看到了浮山營離開後的巨大利益了。

對這些人的表現,張秉文卻是完全的嗤之以鼻。

他是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官員,身形適中,衣服也是穿的整潔大方,一舉一動,都是高級官僚的儀表形態,哪怕是在膝前衣襟上彈指去拂塵的動作,也是瀟灑出塵,十分漂亮。

這些天來,他是被張守仁的表現給壓了下去,使人無形中忽略了他。

其實以布政使之身,留守城中,臨危不懼,最緊急的關頭,他也曾上城頭助戰,並沒有畏懼躲避起來,以文官的身份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是十分難得。

至於浮山營在城中的一系列的舉措,張秉文也是支持的多,雖然在浮山營入城之初,因爲忌憚這些太過異樣的軍人權勢過重,張秉文曾經暗中請德州派回援兵,但官場上的事就是這樣,當時顏齊祖還是巡撫,丘磊爲總兵,這些人都是張守仁的對手,張秉文從現實出發,也是非那麼做不可的。

時過境遷,浮山營在濟南城中已經近三個月,根基牢固,張守仁的威望沒有第二人能比的上,這個時候,張秉文如何決擇,就真的要費一番思量了。

聽到書房中的衆人越說越不成話,張秉文拂袖道:“你們當張國華是傻的?他人走了,浮山營會全走?”

“朝廷總會派新總兵過來,到時候,浮山營留着算什麼事?”

“聽說倪軍門雖然倚重浮山,但亦有話在先,只是公務往還,不涉私交。”

“這是他撇清嘛,倪軍門是光桿軍門,沒兵沒馬,現在是什麼時世,軍門麾下無兵,不管誰當總兵,都不會拿他當盤菜!”

“我看方伯大人宜早計較,關鍵是,打聽一下誰出任總兵官。”

“朝廷難道就真的不升賞了?不僅是方伯大人,還有馮都司,苟大府,幾個參議,都是守城有功的。”

“朝中怕是有小人啊……”

對張守仁的武將封賞是早就下來了,而張秉文等文官的賞賜獎勵卻是遲遲沒有消息,這也使得上下人心不安。

張秉文越聽越煩,忍不住拂袖道:“夠了,了不起本官掛冠而去,不在這污濁世界裡廝混便是!”

(本章完)

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六百六十一章 會館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二百六十章 比試第五百七十五章 摧鋒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一十章 軍需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六百六十九章 商團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脈第三百二十九章 割頭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八十六章 拉練第五百四十七章 左鎮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花第三百六十一章 使者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六百九十四章 營務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第八百零五章 漢軍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五章 男兒當殺人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四百七十一章 昌字第一莊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棍子第四章 海盜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六百五十章 耀眼第八百二十一章 攝政王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摺第七百九十六章 天倫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家第七百三十九章 執念第四百六十五章 還鄉第一百二十四章 海盜王第六百九十八章 並騎第五百八十六章 狂喜第三百零三章 濟南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一百三十章 槍陣第五百四十二章 聯營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一百七十一章 軍人秉性第二百一十一章 縣學第四百四十一章 突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四百九十七章 戰馬第六百六十七章 人市第十五章 突如其來第六百五十九章 急行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一百九十章 虎狼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五百零四章 戒備第三百九十一章 流民第七百七十八章 編練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第六百零四章 謀算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見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將至第一百七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六百二十三章 漕運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三百七十四章 往昔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第六百八十章 歡慶第五百三十一章 開封第一百四十七章 視傷第七百七十七章 興盛第三百章 軍議第四百四十八章 各方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三百七十六章 例外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七百零二章 拯救第五百八十一章 奏凱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五百三十章 南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入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棍子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第四百九十二章 兩端
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六百六十一章 會館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二百六十章 比試第五百七十五章 摧鋒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一十章 軍需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六百六十九章 商團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六百八十八章 血脈第三百二十九章 割頭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八十六章 拉練第五百四十七章 左鎮第四百七十三章 廝見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花第三百六十一章 使者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六百九十四章 營務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第八百零五章 漢軍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五章 男兒當殺人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四百七十一章 昌字第一莊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棍子第四章 海盜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六百五十章 耀眼第八百二十一章 攝政王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摺第七百九十六章 天倫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家第七百三十九章 執念第四百六十五章 還鄉第一百二十四章 海盜王第六百九十八章 並騎第五百八十六章 狂喜第三百零三章 濟南城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城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一百三十章 槍陣第五百四十二章 聯營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一百七十一章 軍人秉性第二百一十一章 縣學第四百四十一章 突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四百九十七章 戰馬第六百六十七章 人市第十五章 突如其來第六百五十九章 急行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一百九十章 虎狼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五百零四章 戒備第三百九十一章 流民第七百七十八章 編練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第六百零四章 謀算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見第二百二十章 喜事將至第一百七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六百二十三章 漕運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三百七十四章 往昔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第六百八十章 歡慶第五百三十一章 開封第一百四十七章 視傷第七百七十七章 興盛第三百章 軍議第四百四十八章 各方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三百七十六章 例外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七百零二章 拯救第五百八十一章 奏凱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五百三十章 南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入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棍子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第四百九十二章 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