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許國



上午時分,張守仁在一隊內衛騎兵的護衛下,正在向着浮山大營策馬狂奔着,一路上很多人看到他,都是躬身行禮,然後都是在臉上露出異樣的表情。

清軍入寇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浮山和膠州一帶,現在所有人都知道消息了。

在二十二日那天,十萬清軍入寇,號稱是二十萬。以多求袞爲奉命大將軍,嶽託爲揚武大將軍,分統左右翼大軍入寇犯邊。

皇太極親自領軍,攻往山海關一帶,以此動作,牽制有精銳騎兵的遼鎮,不使遼鎮入援內地。

兩路清軍很輕鬆的就破了邊牆,幾乎是同時,大明薊遼總督吳阿衡,總兵魯宗文相繼戰死,鎮守太監鄭希詔逃跑,清軍長驅直入,兵屯於牛欄山。

在二十四日這一天,京師再一次戒嚴,崇禎皇帝急召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官王樸,山西總兵虎大威等諸鎮兵馬入衛。

同時,賜宣大總督盧象升尚方寶劍,並他星夜來京,總督天下勤王兵馬。

到二十八這天,北京方向的消息當然不會傳的這麼快,不過大體的發展也必定是如此。

張守仁要做的,就是在最後關頭到來的時候,使得自己和部下們都準備好了。

眼下京師肯定是一片慌亂,還不知道是什麼模樣。

此次清軍入關聲勢極爲浩大,而且明軍的關寧鐵騎也被牽制,不曾入關,所以形勢比前幾次猶爲緊張。

“我山東緊鄰北直隸和北直隸接壤的有兩府,一個是東昌府,一個是濟南府。在東昌府,軍情司的調查是隻有兩千兵馬的城守營,大半駐在府城中,小部份駐在幾個州縣,沒有訓練,將官也不出色,不要說出戰,能守戰東昌府城,就算天幸了。至於濟南府,有丘磊總兵官的八千兵馬,他還要負責德州和濟寧,參謀處覺得,丘總兵的兵力根本就不夠分配。一旦敵軍兵臨德州,濟南的大軍必定北上,到時候,會從我們登萊抽調兵馬,充實濟南、濟寧,甚至是臨清。”

手持教鞭,對着沙盤分析戰況的是新調入參謀處的參謀姜敏。

從平度州前線返回,並且再一次立下大功,從排正目提到哨幫統後,姜敏也是接到調令,從騎兵隊中調到了參謀處。

此人行事果敢,有決斷,能指揮和團結部下,是個指揮官的好材料。

但更被上頭看中的是姜敏在指揮時的全面和冷靜,沒有遺露和衝動的時候,每次行動都是按事先擬定的計劃進行……誰都知道,計劃是一定會被修改的,但和姜敏配合的武官都十分舒服,因爲姜敏幾乎是變化最少的軍官,與他合作,說在什麼地點和十分時間會合展開行動,幾乎就沒有變更過。

這樣的素質被認爲很適合擔任參謀軍官,所以提爲幫統之後不久,姜敏就奉調進入參謀處學習,時間雖短,但張守仁對他很賞識,今天的軍議,就是由姜敏來做說明。

“所以,參謀處同仁會議,一旦戰火燒到我山東,則德州是必守要地,丘總兵和倪總兵所部,必定會以守備德州爲主。至於我部,現在的準備和訓練,應該是從兩個方

面來進行。第一,是預備要被調出山東境外,北上勤王。第二,則是奉調入德州,充實防備。參謀處以爲,朝廷也知魯軍戰力不強,每次遇警,都是調曹州總兵劉澤清,或是北上勤王,或是在山東河南交界警備流賊入境,出境做戰,從來沒有調別部兵馬。今我浮山只是一營兵,於朝野俱不知名,所以多半是第二種情形,也就是留守山東做戰。所以,參謀處建議,以第二種戰略姿態進行物資和人員動員……嗯,下官的話說完了!”

這樣的軍事會議和流程形式,對浮山營的將領們也是很新奇的。

以前幾次做戰,幾乎就是張守仁一言而決。

怎麼動員,如何行軍,調配物資和人員,下軍令,都是張守仁幾句話的事情。

現在則是由這個漂亮文靜的參謀軍官做陳述,並且提出建議,同時營務處的人還在記錄,一會會議開完了就要記檔。

記檔除了明確責任功勞外,就是將來編定教案,吸引戰勝或戰敗的教訓。

對很多人來說,後一種寧願不要,而且覺得這樣的說法十分晦氣不吉利,明朝大軍出征是一定要討口彩的,殺牛祭旗,甚至殺人祭旗,都是爲了博一個好彩頭。

哪裡有大軍未動,就說什麼失敗了也記錄吸引教訓的話?

不過張守仁的個人權威在浮山就是一切,就算有人反對,也只是在背後的幾句嘀咕。

姜敏退下之後,張守仁緩緩問道:“諸君有異議否?”

“沒有。”

“參謀處說的有道理。”

“姜參謀是好樣的,俺一聽就懂是什麼意思,沒有意見。”

“沒意見,沒意見!”

雖然是衆說紛紜,但所有人都是對姜敏所代表的參謀處的工作贊示了沒有保留的讚賞。

到這時,衆人也是明白過來,爲什麼張守仁沒有招募文人幕僚,清客相公,用來寫書啓信件,掌管糧臺,參謀勾當軍事。

現在看來,用軍人爲參謀,以制度代替人才,這個路子是走對了。

“好,諸君既然沒有意見,我們就照參謀處的預案准備吧!”

張守仁的判斷也是和參謀處是一致的,魯軍幾乎沒有出省做戰過,而且前三次清軍入境,按現有的記錄就是在北直隸一省活動就出塞了,並沒有深入。

但既然他的記憶中山東遭遇過劫難,說明這一次清軍應該是深入山東,並且就在這一次攻破了濟南,掠走了大量人口和金銀。

山東是明朝心腹要地,人口多,漕運樞紐和中心,爲明帝國源源不斷的供血,這一次清軍進來,整個北中國大失血,也是給李自成等人在之後的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此要緊的戰略要地,魯軍的實力又十分弱小,怪不得清軍南下之後,勢若破竹,屠戮人民過百萬,從此更加藐視明軍。

以前清軍不敢太深入,崇禎十一年到十二年之交的這一次進攻,不僅屢戰屢勝,明軍的好幾個總督戰死,宣大鎮等強鎮邊軍潰敗,入山東後,攻城掠地,十分順手,兵鋒已經出山東省,到

達南直隸的邊境。

此役給清軍助長了很強的信心,使其更知道明國的虛弱,已經有了混元一宇的決心。

後來崇禎十七年甲申之變,清軍敢舉族南下,山東一役就是重要的原因。

“既然他們敢來,就在山東給他們一個深刻的教訓好了。”

面對部下們,張守仁扳動自己的指節,把雙手卡的咔噠咔噠直響。

所有人都看着他,靜靜等候着他的命令。

“營務處和中軍、倉儲處籌備物資。”

“是!”

“參謀處,配合教導隊,擬定訓練計劃。”

“是!”

“全軍進入最高警備,隨時備戰吧!”

這一次所有人都站了起來,幾十人胸腔裡發出了類似風箱拉動的聲響,接着就是暴雷般的答話聲,所有人,包括特務處和軍情處在內,都將按戰時體制,動員起來。

而所有的武官和士兵,都將在最高等級的戰備之下,做着決戰前的最後準備。

“諸君努力!”

“願爲大人效力!”

在最後的對答聲中,所有的軍官都是把雙腳一碰,房間中發出了類似門板撞擊的聲響,在皮靴碰響的聲音之中,所有人都是意氣風發。

在張守仁的灌輸下,軍官們也是早就把東虜當成最強勁的假想敵,此時大敵來臨,張守仁並沒有讓大家失望。

無論國家如何,浮山營絕不會龜縮一隅,只管自己的平安。而是要迎頭趕上,對着強敵痛毆!

浮山以前的榮譽,都絕不會有這一次來的更加強烈!

軍人榮譽,無非是保家衛國,與異族做戰。

山東地方,也是對東虜有着強烈的認識。

漢人是把東虜當蠻夷,如果平安相處,雖然這種看待有鄙夷和自大的意思,但漢人不會去主動攻擊這些蠻夷。

農耕民族,講究的是和平,因爲只有在和平狀態下,生產才得以發展。

而東虜那邊,卻是把漢人當牛馬豬羊,就是人形的牧畜。

明末清初的戰事,每次都有大量的平民被掠奪和殺害。這說明這個異族敵人,也是根本沒有把漢人當平等的人類來看。

努兒哈赤不僅屠殺敵對方的漢人,甚至是投降他的漢人,替他種田納糧的漢人,他也是想殺便殺。

遼東屠殺,漢民從七百萬降到數十萬,累累血債,慘不勝書。

一直到清末,表面上是滿漢一體,但滿漢不得通婚,地方大吏全用滿臣,林則徐之前,沒有漢人任過欽差大臣。

漢人的權力,是通過一系列艱苦奮鬥之後,才漸漸取得。

文字獄,大屠殺,兩種手段,清的統治者始終是外來政權,把數億漢民當豬羊一般的圈養着。

民族融合,也是在後來兩個民族真正平等之後的事了。

此時此刻,無非就是你死我活。

身爲軍人,所要做的,也無非就是保家爲國,雖百死亦無悔。

大好男兒,誓要將此身許國!

(本章完)

第七百八十五章 對攻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四百零六章 新規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三百五十章 追兵第二章 重生第二百八十三章 早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三十七章 夜宴第六百零九章 書信第八百一十三章 先衝第二百零三章 新組織第五百二十一章 盤算第五百一十七章 教喻第四百三十七章 雨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七百三十八章 朝房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七百一十四章 求親第三十九章 目標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七百二十七章 白髮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威第三百八十三章 黨爭第四百一十四章 出發第七百四十章 城門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一百四十六章 福船第七百八十四章 上游第三百一十章 機鋒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一百九十四章 計議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七百六十九章 松山第八十八章 抵達第二百八十七章 瘋子第二百零三章 新組織第七百九十三章 刺洪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第五十二章 火銃立威第三百章 軍議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六百三十七章 相會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三百三十七章 慰問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第七百八十七章 渡河第八十章 魯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巧不成書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一百六十四章 響馬第五百三十八章 黑豆第二百九十五章 條件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七百九十六章 天倫第二百九十五章 條件第七百八十三章 吐露第六百四十二章 輕騎第四百零九章 暗影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六百五十四章 送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九十四章 計議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心變第七百九十六章 天倫第二百三十九章 爲自己而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例外第七百七十一章 殺洪第二十六章 封賞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五百八十五章 屯營第八章 所城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官第八百零七章 末路第六百一十七章 禮物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收穫第七百八十二章 前夕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五百八十六章 狂喜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府第八十九章 入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變化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六百六十一章 會館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七百一十四章 求親第七百五十六章 水關第一百九十章 虎狼第一百八十五章 礦區
第七百八十五章 對攻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四百零六章 新規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三百五十章 追兵第二章 重生第二百八十三章 早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三十七章 夜宴第六百零九章 書信第八百一十三章 先衝第二百零三章 新組織第五百二十一章 盤算第五百一十七章 教喻第四百三十七章 雨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七百三十八章 朝房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七百一十四章 求親第三十九章 目標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七百二十七章 白髮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威第三百八十三章 黨爭第四百一十四章 出發第七百四十章 城門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一百四十六章 福船第七百八十四章 上游第三百一十章 機鋒第一百四十九章 密雲不雨第一百九十四章 計議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七百六十九章 松山第八十八章 抵達第二百八十七章 瘋子第二百零三章 新組織第七百九十三章 刺洪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第五十二章 火銃立威第三百章 軍議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六百三十七章 相會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三百三十七章 慰問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第七百八十七章 渡河第八十章 魯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巧不成書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一百六十四章 響馬第五百三十八章 黑豆第二百九十五章 條件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七百九十六章 天倫第二百九十五章 條件第七百八十三章 吐露第六百四十二章 輕騎第四百零九章 暗影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六百五十四章 送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九十四章 計議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心變第七百九十六章 天倫第二百三十九章 爲自己而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例外第七百七十一章 殺洪第二十六章 封賞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五百八十五章 屯營第八章 所城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官第八百零七章 末路第六百一十七章 禮物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收穫第七百八十二章 前夕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五百八十六章 狂喜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府第八十九章 入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變化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六百六十一章 會館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七百一十四章 求親第七百五十六章 水關第一百九十章 虎狼第一百八十五章 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