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



在背插小旗,做官兵打扮的驛使飛馳到莊門的時候,輪值守備的守門官遠遠看到之後就吹響了口中的哨子,接着旗樓上的守備揮動旗幟,然後一隊守門士兵奮力推開大門,留下一條可以供戰馬疾馳而入的通道。

等飛馳的戰馬進入莊園大門,在空地上打着轉停下來之後,守門的兵丁們又是在號子聲中把大門給推上了。

前一陣子大門正常還是打開的,出去放牧,買賣牧畜,買糧賣糧,倒騰莊內多餘的物資,或是接收新來的佃戶,莊門大開,顯露實力之餘,在莊門處玩耍的孩子們可以減低新來者的戒備心理,也使不少對浮山屯莊有戒備心理和敵意的人乍看之下就產生好感。

自從李青山起兵之後,這種和睦大方的場景就不復存在了。

現在李青山就屯兵在陽谷一帶,步兵有小兩萬,騎兵四千餘,兩萬多人的兵馬,號稱十萬大軍,正對着東昌這邊虎視眈眈。

以崇禎十一年以前來說,東昌府和濟南府,加一個兗州府都是山東富裕的地方,濟南是省城,東昌有府城和一個臨清,兗州是有濟寧和東平州兩大漕運和商業中心,濟寧之富,在這個時代是後世難以想象的,不僅是商業中心,還是山東唯一能種棉花的地方,在宋朝中國纔開始推廣棉花,明初到明初中葉還只是推廣的過程,濟寧光是一個產棉區就夠了。

兗州只有水泊梁山和靠近沂蒙山區的地方是較爲窮困,崇禎十二年時魯西南地方有大旱,餓死無數百姓,赫赫有名的人相食歌就是路過當地的文人編寫出來紀述當時慘狀的歌謠。

十一年後,東昌府因爲被清兵禍害的地方很多,不少地方凋敝的厲害,浮山屯田因此趁虛而入,到現在十三年初的時候,臨清等城市已經大體恢復了事變之前一半左右的繁華程度,而民間生產卻遲遲沒有恢復,只有幾十個浮山莊園展露出了勃勃生機,也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新佃客加入其中。

按照營務處和財稅、屯田各處的預估,到崇禎十五年左右,再經過兩三年的發展,擁有獨立衛生、教育、防衛等先進因素的農莊在東昌等地會有井噴式的發展,可能到那時,除了少數自耕農不會加入軍屯之外,大半的東昌府原佃農可能都會選擇進入軍屯裡生產和生活。

而到那個時候,東昌府原本的田主是否還能找到人來種地就很成疑問,除非他們也按照浮山軍屯的標準來收租,並且對佃農提供教育和醫療衛生的保障……顯然前者還有可能,後者是完全的不可能。

兩邊是在不對稱的條件下竟爭,這也導致了普通的田主也好,世家大族也罷,面對浮山軍屯系統竟爭時毫無反抗的餘力,佃戶大量退租,逃佃,甚至背井離鄉,寧願遷居百里以上去參加浮山軍屯……這樣做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在這種通信和交通都不發達的年代,醫療衛生也不達標的時代,遷居可能會有種種未知的危險,一場瘟疫可能會毀滅一個龐大的家族……就

算如此,佃戶們還是選擇了遷移,這說明了兩點:浮山軍屯的優裕生活的吸引力,還有原本田主的殘暴和苛刻的待遇已經使佃農們忍無可忍。

按張守仁的話來說,軍屯莊園系統其實是一次革命!它的意義十分深遠,不光是先期的收留河南難民和解決軍隊糧食問題的應急措施,從現在看來,所謀者大,完全就是對大明現有農村階層的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從上次登州事變來看,對農莊持有敵意的不光是田主和士紳,宗族勢力也是對農莊虎視眈眈。以簡單的推理來說,越是豎敵越多,就說明用處越大,而敵人越痛恨的,自然也就是越發要堅持下來。

簡單來說,農莊裡不分地域與宗族,沒有士紳說話的份,也不接受田主的剝削,短期看是桃花源式的地方,雖然這個桃花源也要交稅,但相對於外邊暴風來臨般的末世景像,這農莊內部已經有足夠多的理由吸引更多的人投奔其中,並且紮根於其中了。

敵人虎視眈眈,距離很近,昌字第六莊成爲臨時的指揮中心,距離敵人主力又近,從半個月前開始白天也進入三級戒備,距離全軍備戰的第四級紅色戒備不過只差一級而已了。

看到信使前來,第六莊莊主,屯田官,民政官,衛隊隊官都是一起迎了出來,但他們都沒有迎上前去,迎接過往驛傳,處理公文,歸檔建檔,這是副莊主的事情。哪怕是聞訊趕出來的文登參將朱王禮和東昌各處的主辦也是如此。

所有人都看到了公文的玄色套邊,這也代表公文密級和遞送速度的最高等級,等副莊主打開閱看之後,便是將公文重新密封起來,看着朱王禮,他用無比鄭重的神色緩緩說道:“參將大人,奉最高密級命令,漢道昌計劃,從接到命令的這一刻起,奉命開始了。”

“哦,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和這些文吏比起來,朱王禮的神情就輕鬆很多了。

他奉命組建突騎,在騎槍和馬甲上配給上還有很多裝備上的缺口沒有補齊,另外就是戰馬的缺口還很大,銀子是一直不斷的撥下來的,但戰馬對清國和蒙古各部也重要,不可能一直這麼源源不斷的賣到關內,一次幾百匹戰馬的交易規模就不小了,更何況浮山這邊是成千上萬匹的購買。

選擇好馬放養,自己建立馬羣的構想已經成型,剩下的就是找地方了。

這些事情相比朱王禮在這一段時間所做的事也是小兒科了,主力南下,七千多兵馬是浮山全部的精銳,剩下的只有少量主力和大量的新軍,裝備不配套,缺乏優秀將官,戰力肯定在短時間內無法成形,而朱王禮只率二百餘裝備不全的部下,在前一陣最緊張的時候鎮守萊蕪,那些零散的遊騎響馬,正是如李勇新鎮守時的感覺一樣,匹馬不敢犯萊蕪。

在浮山內部,一致的認識就是萊蕪鐵礦比起招遠的金礦還要重要幾分,那是萬萬不容有失。

“漢道昌計劃……”副莊主雖

然收好了公文,但眉宇間仍然有不敢相信的模樣,看着衆人,這個副莊主似乎在尋找援助一樣,似乎到現在仍然不敢相信,張守仁已經是下了這樣的決定開始執行這樣的計劃。

和副莊主的表情一樣,在場的人無不露出心疼至極的神色,就連一向殺伐果決,砍人頭只當切蘿蔔的朱王禮也是露出一點遺憾的神采。

“大家不要猶豫了。”

事到臨頭,還是朱王禮這個純粹的軍人最先恢復鎮定,看向衆人,他用堅定的口吻道:“失去的一切,大將軍肯定會補給大家,現在做婦人之狀,毫無裨益。”

“參將大人說的是,我等莫效小兒女狀了。”

“一切都早有計劃,安排好的事,照做便是。”

“就這樣,動手吧。”

所有的文官和莊園的執事們都是無比心疼的模樣,但無論如何,從頭到尾都沒有人說過一句反對的話。

大將軍榮成伯張守仁的威望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他的命令之下,浮山系統內不分文武,根本找不到一個人敢質疑半個字,另外多年的訓練和積習也起了很大的用處,與大明文官那種含糊不清,遇事靠道德觀念而不是精細化管理的統治法可是兩回事。

在浮山,命令就是命令,開始時這樣做是因爲命令和隨之的懲罰,再下來是約定欲成的習慣,現在已經是一種信念。

在命令下達前可以暢所欲言,下達之後,就只能執行。

“好了,大家開始做事吧。”

備感欣慰的朱王禮揮動胳膊,下令自己的部下和莊上的守備隊一起行動,同時還有大量的健壯男丁都被動員起來,莊上的所有騾馬也被全部牽了出來,在此之前,已經儘可能的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婦孺們已經提前轉移,現在是和這個繁華的,擁有五百多間房舍,幾十間高大公用房屋的莊園說再見的時候了。

“真是可惜啊。”手中拿着一支火把,騎在自己高大的戰馬之上,朱王禮輕聲感嘆着。

黃昏時分,牧畜和人丁都撤光了,糧食和儲存的各種物品全部搬空,朱王禮和部下們都翻身上馬,在夕陽的光照之下,每個人手中都持有一柄火把,熊熊火光和殘餘的太陽光輝融在一處,叫看到的人有一種特別的感覺。

二百多騎成縱隊狀,正好是東西朝向的莊園道路一字排開,溪流在南側沽沽流淌,在最東面是十幾畝大的魚塘,每幢房舍前都有雞舍,雖然莊園有大型雞場和豬場,但私宅也允許自己多養一些,向來只要勤快的人是不可能不在自家的庭院內外養幾隻雞和一頭過年所用的豬仔,房後則是小一塊的菜地,從整齊的菜畦可以看出,每家每戶都用盡了心思在地裡。

庭院都掃的乾乾淨淨,鋪着大塊的方磚,屋裡也是有青磚,不象普通的農戶人家,一下雨就在腳上沾滿了泥。

興建不到一年,整個莊園叫每個人看上去都十分的欣賞。

(本章完)

第四百八十五章 金礦第二百三十八章 齊射第七十章 小吏第六百八十九章 兩難第七百零八章 制甲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五百二十八章 說強第七十六章 黑室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作處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奸第五百二十二章 敲打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二百章 火炮第三百六十章 大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七十八章 進化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五百四十章 狼狽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事洞明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七百七十一章 殺洪第三十三章 雲娘第八十九章 入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行刑第四百五十三章 處置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將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五十七章 談判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家閨秀第二百四十七章 得賢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二百七十九章 亂兵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三百四十一章 行刑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六十五章 東主們第七百九十三章 刺洪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五百四十章 狼狽第十六章 開始第三百三十五章 說王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五百零一章 集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二流對手上架公告第四百四十一章 突變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十七章 慘烈戰場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七百四十章 城門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七百七十三章 易轉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六百一十七章 禮物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五百五十一章 山谷中的戰鬥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艦(加更)第五百二十五章 八大王正文_章 節發佈錯誤聲明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六百九十一章 長蛟第二百一十三章 勉勵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三百四十一章 行刑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七百五十四 論策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摺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來客第十二章 兵器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教喻第九十六章 救傷
第四百八十五章 金礦第二百三十八章 齊射第七十章 小吏第六百八十九章 兩難第七百零八章 制甲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五百二十八章 說強第七十六章 黑室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作處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奸第五百二十二章 敲打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二百章 火炮第三百六十章 大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七十八章 進化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五百四十章 狼狽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事洞明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七百七十一章 殺洪第三十三章 雲娘第八十九章 入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行刑第四百五十三章 處置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將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五十七章 談判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家閨秀第二百四十七章 得賢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二百七十九章 亂兵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三百四十一章 行刑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六十五章 東主們第七百九十三章 刺洪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五百四十章 狼狽第十六章 開始第三百三十五章 說王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五百零一章 集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二流對手上架公告第四百四十一章 突變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十七章 慘烈戰場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七百四十章 城門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七百七十三章 易轉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第七百五十一章 開封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六百一十七章 禮物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五百五十一章 山谷中的戰鬥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艦(加更)第五百二十五章 八大王正文_章 節發佈錯誤聲明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六百九十一章 長蛟第二百一十三章 勉勵第四百七十六章 海防第七百五十八章 演講第三百四十一章 行刑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七百五十四 論策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摺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來客第十二章 兵器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教喻第九十六章 救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