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殺洪



這廝現在滿面春風,看來是在這一次的大戰中有所斬獲了。

“俺現在已經轉到漢軍正黃旗,巴結上了一個小官兒。”

曹振彥神色變的十分矜持,話語雖隨意,官威卻是已經拿捏起來了。

“恭喜,恭喜曹大老爺!”

丁宏廣是一個十分會來事的人,以他的相貌體格,說這些話的時候還十分誠摯,不丟份,又叫人十分舒服,曹振彥聽了,頓時十分得意,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什麼老爺,剛當了牛錄章京,管着二百五六十人……這真算不得什麼……倒是皇上聽說了我的賤名,知道我在高橋指揮炮隊開炮,二十多炮幾乎全中明狗陣中,皇上十分欣悅,說是我漢軍火器也已經超過明國,實在令人欣慰……你想,能得皇上褒獎,不比當個牛錄章京要好的多了?而且皇上也不虧待我,叫恭順王實授我炮隊教官一職,着我教練炮隊,遇到戰事,就以佐領炮官身份出戰……有了戰功,將來蔭子蔭孫,俺老曹這一生也就不虧了。”

這樣的話,算是推心置腹,將丁宏廣當好朋友了來看待了。

丁宏廣心中聽的煩悶,但亦沒有辦法說什麼。

眼前這位,也算是爲國盡忠,而且是顧家的好人,做戰勇猛,心細如髮,雖然學打火炮沒兩年,卻是手藝水平不俗,能被授爲教官,肯定說明技術在一般人之上,這樣的人,當然是難得的人才了……

可惜的是,這位心裡絕沒有民族大防,最多是有隱約的夷狄之分,但這一身衣服穿了幾十年下來,那金錢鼠尾的辮子也留了幾十年,這一身的裝束反而習慣了,習慣了當然也就無所謂了……絕大多數的遼民肯定也是如此適應了下來。

至於夷狄之防,反正有讀書人的順天應人改朝換代天命已經在清的一套說辭來開解,這年頭根本沒有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的意識,能隱約想到夷狄大防已經算多心了,又怎麼能經的起那些無良書生的忽悠?

所以曹振彥的表現纔是這年頭一個優秀漢人青年應有的表現,從個人而言,這個人是無可指摘的……

丁宏廣心中氣悶,卻也只能拿一些好話來恭喜洋洋得意的曹振彥,好在對方也是有差事,不能多呆,沒過一會兒,就拱手告辭。

“老兄這麼忙,看來我回山西前咱們是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丁宏廣套話的技巧很好,曹振彥不曾懷疑,順着丁宏廣的話便拍腿道:“那可真不巧,還打算這陣子過去找你吃肉來着……既然這樣,就等你下次來再說吧……我這倒黴差事,現在是實在脫不開身。”

“老兄也是能者多勞。”

“算不上,只是跑腿幫閒,松山堡裡只有萬把人,明狗也知道守不住,皇上吩咐下來,年前年後必定破堡,叫肅親王準備一拔人,亂中搶出洪承疇來……這個人,還算有本事的漢官,皇上大約是想要用他。不過,明官讀書的很講氣節,我看皇上未必能如願……”

曹振彥說的

口滑,把自己的想法也說了出來,當下大爲緊張,不過丁宏廣卻顯出外行的模樣,故意說了幾句不在點子上的話,看到他如此,曹振彥放下心來,兩人又客套了幾句,旗人多禮數,在旗的漢人也沾染了這種風氣,說走不走,又聊了好一氣,盡到了友朋之道以後,曹振彥才高高興興的打馬走了。

他走了之後,丁宏廣深吸口氣,感覺挑戰已經在眼前了!

洪承疇這樣的大官在亂軍之中是很顯著的目標,破堡之夜,清軍肯定會組織一撥人去儘量俘虜明朝的大官,至於總兵副將一級,現在清方已經很多投降的漢將,倒不會很着緊。當然,明將要投降的話也會接受,只是不大可能出現三順王歸降時皇太極親自出迎,行抱見禮,一步步封到王爵的這種待遇了。

至於洪承疇,皇太極看重他是應該的,明清交戰以來,投降的是不少,不過文人只有范文程這一個秀才,真正的文官投降的是一個也沒有,象張存仁這樣的遼西副將投降後都授了參政,算是以武轉文了,要是真得到一個在明朝專任方面,是皇帝心腹大臣,位置眼光遠在一個遼東土秀才之上的總督級別的大官,皇太極怎麼可能會不動心?

對遼東到遼西的局面,包括明朝京師到山東的情形,清國通過幾次入關算是有所瞭解,但明國太大,光是北方清軍沒有到達的地方就太多了,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往南還有十幾個行省,想想都是頭皮發麻,蘊藏多大的力量,有多少人力,兵力,財力,駐守官兵多少,分佈如何,官員操守……會不會如大金當年那樣,越往南打越是困難,不僅受制於對方的力量,還會受制於長江等地形的限制……對這些,就算是皇太極這樣夷狄之中難得的雄才大略者也是無解的難題,對後世人而言,受過良好的初中教育已經足夠了解全國的山川地利風土人情了,而對信息傳送封密緩慢的明清之交時來說,普通的百姓對隔縣的情形可能就是一無所知,而就算是大國的君主,對自己疆域之外的事情亦沒有辦法深入瞭解,這樣的事,就象是皇太極不能盡然瞭解明朝,而大明的天子也不會真的瞭解越南和倭國,更無法知道萬里之外的泰西已經開始崛起的過程一樣的道理。

洪承疇,無疑就是最佳選擇了。

在這個夷人雄主想着要得到洪承疇,使自己瞭解關內局勢的同時,在與他隔海相望的山東,在膠萊半島上,丁宏廣在離開登萊之前,預備潛往遼東之時,張守仁也是親自召見了他。

軍情處的人見面不需經過公務局的登記和允許,而是通過特殊渠道,直接不記檔的見面。

至於會面的情形經過,談話紀要,當然是由軍情處和秘書局建密檔,密級視情形而定,如果是最高密級,沒有張守仁的同意,可能永遠都無法開禁。

“洪某人領兵不能自專,他性子太軟!”

燈光之下,張守仁直接便直入主題,對着丁宏廣道:“他若是孫傳庭那樣的性子,錦州之戰肯定不會打成慘敗的局面,孫某人

是寧願自己被關起來也不會屈從,他皇帝都不一定買帳,更加不會聽陳新甲的,但洪某人不同,他太精於爲官之道,不僅不會頂撞皇帝,他也會屈從於陳新甲的壓力。陣前主帥,事事被人掣肘,自己沒有主張,這仗不打已經敗了。敗有幾種敗法,松山一役肯定是慘敗,叫你去,無非是看和記,但看和記只是次要的任務,最要緊的,是殺洪承疇!”

“殺洪承疇?”

“是的。”張守仁目光灼灼,眼神中已經一片冰冷。身爲一方之主,他已經習慣了這樣做主,這樣下令,看着丁宏廣,他道:“此人通曉我大明內地情形,而且是居高臨下,他的性子,不會自殺,這又是他不如盧象升和孫傳庭的地方,這兩位老哥,不會打成爛仗慘敗,也不會活着落到東虜之手,洪某人是不會自殺的,他下不了這麼狠心對自己。你去,就要帶幾個最好的人手,一有機會,就殺掉他。”

“是,屬下領命。”

“必要時,犧牲你們全部也可以。”

張守仁神色鄭重,緩緩道:“我很少給人下這樣的命令,不過這個洪某人如果落於皇太極之手,十分危險,宏廣,你明白了嗎?”

“明白了。”到這時,丁宏廣才徹底明白這一次任務的重要程度。他感覺渾身血液都沸騰了起來,在這樣的時候,他沒有緊張,有的只是興奮,當然,興奮之中也有一點害怕……不過這不重要,他只是昂首挺胸,大聲將這個任務接了下來。

對張守仁來說,他現在的實力已經足夠和滿清單挑了,但整個天下這一局棋太大了,任何變數都可能會毀了他此前的全部努力。

山東畢竟只是一省之地,加上淮揚力量仍然有限。況且,在淮揚他也放不開手腳如山東這般經營,所以獲得的支持最多是鹽業收入和招收兵員的便利上,更多的就難了。

要和東虜展開決戰,他要做的事前準備工作實在太多了!

洪承疇此人,可以說是明末最無恥的漢奸,是漢奸之首!

沒有他,雖有三順王,吳三桂,滿清也得不到天下。

入關的決心,時機,動員的程度,可以說都是他幫滿清貴族定下來的,怎麼和農民軍打交道,農民軍的虛實,亦是他提供出來。

後來因爲剃髮令下,整個江南反叛,關鍵時刻,又是將他放到江南爲五省總督,他也果然不負主子厚望,短短時間,就把江南穩定下來,滿清能在風起雲涌的反抗大潮中撐下來,沒有崩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洪承疇穩住了江南大局,源源不斷的向湖廣和閩浙戰場,後來的雲貴戰場提供着糧食布匹和銀兩。

要知道當時小冰河時期還沒過去,北方仍然是連年的災荒,加上清軍入關殺戮太狠,北方根本無力供養軍隊。清廷就算有了江南,最窮的順治六年,戶部存銀不足五萬,百官俸祿都欠了很久沒發,一切都供給前線去了,就算這樣,也是差點撐不下來。

僅從這一點來說,洪承疇就夠千刀萬剮!

(本章完)

第六百二十五章 奧妙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撿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六百五十七章 學院第五百二十五章 八大王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二百七十四章 迎客第四百六十三章 學術人才第七百四十四章 明細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城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一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章 轟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穫第七章 報功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志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心把握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匪第二百三十八章 齊射第二十六章 封賞第一百零七章 道德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朱仙鎮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五百一十三章 被捕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一百五十六章 烏龍第二百零九章 新任命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七百三十章 追逃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手碰好手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五百零三章 展望第三百零五章 出城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五十八章 返回第七百七十五章 威勢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會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第二百四十七章 得賢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族第四百一十六章 斷糧感謝您的支持第五百七十一章 血路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六百七十八章 天道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四百七十五章 柔情第七百零五章 團聚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艦(加更)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五百八十三章 轟動第五百一十三章 被捕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士的訓斥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三十五章 探視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術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三百一十二章 揉捏第六百四十六章 無奈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二百二十七章 歸來第五百三十一章 開封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七百零二章 拯救第四百二十九章 針尖麥芒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第二十六章 封賞第五百六十四章 臨陣第四百二十五章 爆發第二百七十一章 細雨第三百一十一章 嶽託第六百九十章 本性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六百章 文武第四百七十七章 海上演習第一百四十四章 請罪第六百三十二章 臨清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六百零二章 教導
第六百二十五章 奧妙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撿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六百五十七章 學院第五百二十五章 八大王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六章 視傷第二百七十四章 迎客第四百六十三章 學術人才第七百四十四章 明細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城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一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章 轟動第一百九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穫第七章 報功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志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心把握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匪第二百三十八章 齊射第二十六章 封賞第一百零七章 道德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朱仙鎮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五百一十三章 被捕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一百五十六章 烏龍第二百零九章 新任命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七百三十章 追逃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手碰好手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五百零三章 展望第三百零五章 出城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五十八章 返回第七百七十五章 威勢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會第九十九章 爲將之道第二百四十七章 得賢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族第四百一十六章 斷糧感謝您的支持第五百七十一章 血路第七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四百八十三章 畝產第十三章 部下們第六百七十八章 天道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四百七十五章 柔情第七百零五章 團聚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艦(加更)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五百八十三章 轟動第五百一十三章 被捕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士的訓斥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三十五章 探視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術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三百一十二章 揉捏第六百四十六章 無奈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六百一十四章 恩師第二百二十七章 歸來第五百三十一章 開封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七百零二章 拯救第四百二十九章 針尖麥芒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第二十六章 封賞第五百六十四章 臨陣第四百二十五章 爆發第二百七十一章 細雨第三百一十一章 嶽託第六百九十章 本性第二百三十六章 練習第六百章 文武第四百七十七章 海上演習第一百四十四章 請罪第六百三十二章 臨清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六百零二章 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