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軍議



張守仁神色十分嚴峻,甚至有點緊張,帥帳之中,隊官和重要的武官們濟濟一堂,大家都已經清楚張守仁爲什麼會改變計劃,由原本的年後出征改爲年前緊急動員,幾乎是倉促就出兵了。

一切都是突然的,連浮山所那邊都沒來得及送行,很多民衆和士紳,包括周炳林這樣的千戶和百戶官們知道以後,也是連送行也沒趕上,他們趕到浮山營的時候,最後的輜重大隊都走的很遠了。

但等傍晚時候,軍情處的最新情報使得衆人明白,局面十分嚴峻,清軍前鋒的兵鋒已經至高唐,清軍似乎沒有過年的習慣和打算,儘管清軍隊伍中這一次帶進來不少漢軍,不象前幾次進兵時是以滿洲兵和蒙古人爲絕對主力,這一次倒是有相當數量的漢軍,但這些漢軍沒有影響到清軍的行動和決心,現在臨清等城已經丟失,清軍已經全師越過會通河,兵鋒實際上已經直指濟南了。

濟南城中只有千多兵馬,根本就談不上守城這件事,只要清軍一至,必定在第一時間就會攻克城池。

張守仁所部,一定要在清軍趕至之前抵達濟南,否則的話,這一次出征就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那就強行軍唄!”

孫良棟的拳頭在桌上的小地圖上重重一砸,大聲吆喝道:“六百里地,咱們七天趕至,三十那天進城,在濟南城裡過新年!”

“根據參謀處的判定,”年輕英俊的姜敏皺眉道:“清軍前鋒,應該也是在三十左右到濟南附近,年初一、初二左右,就可以主力抵達,並且攻城。”

“這麼快?”

“是的,請看地圖。”

參謀處的工作已經是異常的紮實,在姜敏的主持下,其餘幾個年輕參謀軍官又一次展開了東昌府到濟南之間的地圖,然後通過情報處對清軍行動方向的一些報告,當然,這些報告不一定準確……清軍是走到哪兒就屠殺到哪兒,軍情處的情報點在東昌和濟南一帶也不多,而且時間也不久,很多都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不少情報根本就是情報點在被徹底夷平前緊急送出來的……雖然如此,清軍在濟南西邊的大致活動情報,也是被粗略的勾畫了出來。

“清軍攻襲盧大人的不過一萬五千餘人,不是此前說的近十萬大軍。”姜敏看向衆人,臉上神色異常凝重:“韃兵入關後,號稱是左右兩翼,十萬大軍,但實際上,可能只有半數左右的兵力。”

“五萬人?”

張世福吃了一驚的樣子,眼神中也是異彩閃爍:“韃子五萬兵就敢深入畿輔,並且一直殺到山東?”

“五萬人是總數吧,其中有相當的輔兵和跟役,戰兵數字可能兩萬人不到。伏擊盧大人的也就是一萬多戰兵,打敗高太監四萬關寧兵的伏兵,其實就是一支韃子兩千人的偏師。”

“真的假的?”

這一次所有人都大爲搖頭,不少人都是一臉的不相信。

“韃子兵力向來不多,頭回入關,也就是洪太領着四千白甲加幾千旗丁,配幾千蒙古戰兵和牧民,一共兩萬人。這一次

入關,精銳戰兵有一萬五到兩萬,輔兵三四萬人,五六萬左右,號稱十萬,這已經是韃子一半的兵力了。”

姜敏不爲所動,這陣子,浮山對清軍的情報工作是突飛猛進,當然,不是軍情處的人有大能,大量潛入清軍陣營,這個工作當然是在做,不過並不容易。

清朝一方對細作工作向來十分重視,做了不少紮實的工作。

皇太極甚至連崇禎對洪承疇的私下裡的評價都能通過細作搞到手,並且存在瀋陽的宮中做爲機密檔案保存,滿文老檔裡頭不少關於細作偵察工作的記錄,在這方面,清朝一方雖然做的粗陋,但好在有一羣漢奸賣國賊甘當鷹犬,所以成效還是不錯的。

至於浮山這邊也確實在試圖滲透進清方控制的地盤,一直也是在招募訓練人手……這方面登州有天然之利,漫長的海岸線清軍根本不可能照顧的過來,只能是在旅順等要緊的港口留一些守備兵馬,三順王帶過去的戰艦也很有限,根本不可能巡邏整個海岸線的距離。只要浮山這邊願意,可以隨時滲透進特務和情報人員,只是現在還嚴重缺乏人手,人手不足,這纔是致命的。

合格的情報人員必須建立穩固的情報站,情報點,然後有紮實的運送“貨物”的路線,並且有撤退路線,隱蔽路線等等。

建立起這些之後,才談的上穩固的情報工作。

情報工作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的想當然,情報人員也是要把自己的性命排第一,孟浪輕擲之舉,在浮山不流行。

最近對清情報和實際情形瞭解的進展,得益於孫承宗。

孫老頭對清方的內情,知之甚詳,當然這也包括清軍的實際人數。對明朝很多人,甚至包括崇禎皇帝在內,恐怕在這方面都是一團霧水。

主要是清軍的戰鬥都是乾脆利落的勝利,每一次都是決定性的大勝。所以除了遼東一些真正瞭解內情的人之外,很多人對清軍實際的人數都是毫無概念,根本不曾有一個淮確的說法。

每次清軍入關,爲了虛張聲勢也是極力誇大自己的人數,號稱二十萬,號稱十萬等等手段也是層出不窮。在後來修史的時候,爲了誇大戰果,又是故意減少自己一方的人數,誇大明軍或是順軍的人數。

比如守潼關時,李自成拼湊了二十萬人,誇大成五十萬人,結果清軍破潼關後,後來就是在史書上惡狠狠的記下了大破李自成五十萬人的記錄!

這種事,類似後來遊戲中的戰爭迷霧,後世人看的很清楚,當時的人卻深受迷惑,不能解開這種迷惑,就會對戰爭的判斷出現嚴重的偏差。

張守仁設軍情處和特務處,起因也在於此。

孫承宗替他們解決了不小的麻煩,比如八旗怎麼編成,大約有多少丁,成丁是每三年一考覈,合格者爲步甲,更精銳的爲馬甲,然後現在是阿禮哈哈營,葛禮什賢營,巴牙喇營,此外還有虎槍營和神機營等更多的營頭,蒙古八旗是在以前編成左右翼,前幾年編成了蒙古八旗,力量大爲增強。

漢軍現在也開始編旗,加上

三順王的降軍的實力,也成爲一支很強勁的力量。

總體來說,在清軍入關前後十來年的光景,滿洲八旗一共是六萬左右的男丁,最多不曾超過七萬,最低時跌破六萬。

旗丁就這麼多,六萬男丁,這是包括十五歲的少年和四五十的老旗丁在內的人數。

在這其中,會有相當多勇氣不足,射術不精,騎術馬虎的不合格的男丁,戰爭技巧也是一種天賦,以入選步甲的就是合格的戰士,想成爲馬甲或是巴牙喇,那是有一段漫長的道路要走。

所以清軍的絕對主力,人數從來不曾超過兩萬人!

以少數女真精銳,控制蒙古,漢軍,這纔是清軍實力的構成方式。

以現在來說,清軍的全部兵馬包括全部旗丁在內可能是有十幾萬人,但合格的戰士人數,能長途奔襲數月,參加無數次戰事的精銳將士的人數,連蒙古和漢軍在內,也就是五六萬人的規模。

這五六萬人是不可能全部派到關內,在清軍從牆子嶺等處入關時,皇太極還在領軍威脅關寧,爲入關的清軍打掩護,他的手中也要留相當的實力才行。

還要有一部份人馬保衛赫圖阿拉到寬甸一帶的廣大地域,屏障和護衛自己的大後方,同時威懾不那麼老實的朝鮮。

能入關的戰兵數字,當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以姜敏根據此前戰事的推演來說,清軍滿八旗一萬四五,蒙古八旗三四千人,漢軍兩三千人,一共是兩萬多些的戰兵。

加上輔兵,也就五六萬人。

“真是奇恥大辱!”

孫良棟氣的臉都紅了,如同一隻剛被煮熟的螃蟹般紅的通透。

諾大明朝,被幾萬異族兵在境內橫衝直撞,殺的屁滾尿流,不僅一敗再敗,還有幾萬鐵騎,號稱海內最強的強鎮的兵馬,一年幾百萬餉銀養的兵馬,居然被兩千偏師殺到潰敗逃竄……在場所有的浮山將領都是氣的胸膛起伏,只覺得有一口悶氣在心中,實難開懷。

相比衆人的憤怒,姜敏的冷靜就更加可貴了。

人數,行軍路線,補給路線,清軍的行軍速度和山東東昌府各州縣的情形瞭如指掌。

按姜敏和參謀處的推演,也就是年前年後,清軍兵鋒必至濟南府城之下!

“還要請諸位多加辛苦了。”

雖然不是濟南府人,但李僉事已經在濟南多年,安家立業,購置房產。此時此刻,想起濟需城中的家人qi小,還有自己的職責,他的神色十分不安,惶恐,還有一些難解的痛楚。

身爲兵備僉事,見事竟不如一羣武夫清楚,看人家的軍議,條理分明,把一切說的清清楚楚,對方兵力,人數,將領,行軍路線強度和補給,都是一清二楚。

自己一方,也是十分明瞭。

到這個時候,李僉事才明白過來,自己以前對戰爭的一些瞭解,其實就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臆想,來自於完全的無知。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僉事再次開蒙,知道了戰爭是怎麼一回事。

(本章完)

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三百三十四章 日出第七百五十四 論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四百六十二章 將來第一百章 論政第一百四十八章 勳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一百二十三章 參謀第六百七十七章 階層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第一百七十章 戰馬第二十八章 軍法第五百六十九章 粉碎第四百零九章 暗影第七百一十九章 深入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上架公告第一百零七章 道德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五百七十五章 摧鋒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贈書第三百一十四章 果決第四百九十二章 兩端第五百八十一章 奏凱第六百八十章 歡慶第二十一章 匠戶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六十六章 噎死人的大蛋糕第六百一十一章 設計第四百七十五章 柔情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七百三十七章 先聲第七百七十六章 朱仙鎮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開槍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早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六百二十五章 奧妙第十九章 收穫第七百七十三章 易轉第七百四十章 城門第一百二十八章 狼羣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同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五百六十章 希翼第四百四十六章 浮山鹽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二百六十章 比試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七百四十六章 華燈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士的訓斥第六十四章 不能忍第一百八十章 出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妙子第七百一十六章 叔侄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六百三十五章 關卡第四百一十一章 預備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五百零八章 虎蹲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帳第一百三十一章 赫赫威名第二百一十四章 座鐘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四百三十六章 鄉情第三百零一章 晚飯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二百一十六章 被埋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五百三十六章 如夢第四百三十二章 可怕的東林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四百零四章 計劃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心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一百八十一章 送別第一百五十五章 國之大政第一百二十八章 狼羣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止第二百八十七章 瘋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保定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
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三百三十四章 日出第七百五十四 論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四百六十二章 將來第一百章 論政第一百四十八章 勳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一百二十三章 參謀第六百七十七章 階層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第一百七十章 戰馬第二十八章 軍法第五百六十九章 粉碎第四百零九章 暗影第七百一十九章 深入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上架公告第一百零七章 道德第二百二十六章 賀客盈門第五百七十五章 摧鋒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贈書第三百一十四章 果決第四百九十二章 兩端第五百八十一章 奏凱第六百八十章 歡慶第二十一章 匠戶第五百零五章 登州亂第六十六章 噎死人的大蛋糕第六百一十一章 設計第四百七十五章 柔情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七百三十七章 先聲第七百七十六章 朱仙鎮第六百四十七章 宣調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開槍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早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六百二十五章 奧妙第十九章 收穫第七百七十三章 易轉第七百四十章 城門第一百二十八章 狼羣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同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五百六十章 希翼第四百四十六章 浮山鹽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二百六十章 比試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七百四十六章 華燈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士的訓斥第六十四章 不能忍第一百八十章 出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妙子第七百一十六章 叔侄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六百三十五章 關卡第四百一十一章 預備第一百零六章 大豐收第七百五十九章 瀋陽第五百零八章 虎蹲第四百七十九章 算帳第一百三十一章 赫赫威名第二百一十四章 座鐘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四百三十六章 鄉情第三百零一章 晚飯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二百一十六章 被埋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五百三十六章 如夢第四百三十二章 可怕的東林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道周第四百零四章 計劃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心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一百八十一章 送別第一百五十五章 國之大政第一百二十八章 狼羣第四百四十七章 爭鹽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止第二百八十七章 瘋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保定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