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馬車緩緩的駛向宮城,德親王妃端坐在馬車上,面龐緊繃,一雙眸子盛滿了冰霜。
墨竹心裡替王妃不平又能如何?她們不過是卑賤的婢女罷了,無從幫主子做什麼。掀開車簾子,看着原本放晴的天空,淅淅瀝瀝的下起了雨,不禁嘆了一聲天公不作美。
王妃,太后娘娘這次怕是有備而來,您要做準備嗎?墨竹憂心忡忡,拿着厚厚的手袖蹲在王妃的身前,要給她套在膝蓋上。
不用。德親王妃避開了墨竹。
王妃,您每回見太后娘娘,她都慣用罰跪的伎倆。她是太后又是您的婆母,您無法抗旨不從,王爺也不是心疼您的人,不會從中周旋。若是您有個好歹,大小姐瞧見會心疼。墨竹眼淚一下子就落了下來。
德親王妃面沉如水,嘴角顯露出譏誚的笑。她今日進宮便是拜鳳源所賜,想要他周旋,白日說夢!
行了,我心中有數。
馬車緩緩的停下,德親王妃下了馬車,乘坐轎攆去了太后的慈安宮。
德親王妃下轎,站在慈安宮門口。墨竹上前給宮婢塞了銀子,勞她進去通稟。轉身看見德親王妃站在雨中,墨竹心裡難受,她們又沒有帶傘,只能這樣淋着。心裡祈禱着這一回,太后娘娘早些請王妃進去。
不多時,宮婢出來了:王妃娘娘,太后娘娘近來身子欠佳,如今還在淺眠。
德親王妃面無異色,心中陣陣冷笑,太后每回見她都是這個理由,敷衍都不願。
這一等,便是一個時辰。
德親王妃渾身都溼透了,溼溼噠噠的黏在身上,冷的渾身發顫。
墨竹看着德親王妃臉色發白,怕是要撐不住了,斗膽的說道:王妃,奴婢去請皇上……
德親王妃目光凌厲的看向墨竹,墨竹立即住嘴。
就在這時,太后身旁的女官穆娘出來,看着德親王妃淋的落湯雞一樣,極爲的狼狽。嘴角微微牽動,恭敬的說道:王妃娘娘,太后娘娘請您進去。拿着乾淨的帕子遞給墨竹。
墨竹替德親王妃擦拭了臉頰與頭髮,擰乾衣裳上侵浸的雨水,這才站在一邊。
德親王妃跪在大殿中間,給太后行禮。
太后身上穿着一襲皁色宮裝,人顯得偏瘦,臉上塗抹着厚厚的一層脂粉,仍顯得外貌老態。看人的眼神極爲的尖銳,睨了眼似從水裡撈出來的德親王妃,冷笑道:瞧瞧你這是做什麼?儀態不整見哀家,爲了衝撞哀家還是讓旁人瞧了去以爲哀家刻薄你?見面便是一通挑刺、問罪,並未喚德親王妃起身。
德親王妃習以爲常,緊了緊袖中的手指道:兒媳疏忽。
跪着吧,讓你腦子醒醒,免得被水泡得愈發糊塗莽撞!太后信手拈來的給德親王妃扣下罪名。
德親王妃心口脹得發疼,咬牙隱忍,挺直了背脊受着。
素素她肯搬出來住了?又要勞你多費費心。她昨日裡割脈,爲的什麼事?太后卻並不知適可而止,挑起了一個話題。
她當年不過是一個嬪妃,一步一步的坐上皇后的寶座,爲人驕橫狠毒,手段殘酷的打壓寵妃皇子。先皇子嗣除了當今皇上與德親王,如今只剩下一個癡傻的王爺。
皇上與她雖然是親母子,關係並不好,臨界冰點。
對於太后不喜歡德親王妃,甚至憎惡,更大的原因是太后認爲當初德親王奪位失敗,很大部分是皇上得到蕭家的支持。
德親王妃知道,這纔剛剛開始,白素素是太后喚她進宮的原因,不會只敲打她一番便會罷手。
恐怕是因爲府中一些瑣事,玉兒罰她去靜心庵的緣故。德親王妃言簡意賅的說道。
太后並不滿意德親王妃的回答,昨夜裡宮裡下鑰,德親王火急火燎的囔囔着進宮見她。說的是蕭寧爲了一個卑賤的婢女,逼死白素素。
堂堂太后義女,竟比不過身份卑微的下作婢女,這不是打她的臉?
母后若不信,可以傳玉兒進宮。德親王妃知道這件事鳳源定是添油加醋的在太后面前編排她,不知道所言有幾句是真的?平日裡太后便難纏,今日想要脫身,恐怕很難。
瞬然想到鳳瑤給她的錦囊,德親王妃單手從袖子內袋裡掏出錦囊,寬大的袖擺做掩護,打開錦囊,裡面的字條已經被雨水浸泡,墨跡弄花了,看不清楚原來的字樣。
德親王妃手一抖,錦囊滾落了下來,臉色頓時煞白,見太后正在飲茶,快速撿起錦囊藏進了袖中。
穆娘見太后擱下茶杯,打算刁難德親王妃,趁機開口道:太后娘娘,王妃所言不假,奴婢已經打探清楚。白姑娘待二小姐如親生般疼寵,二小姐那般責罰她,恐怕一時傷心難過,想不開。王爺不管後院之事,心急下聽到婢女嚼舌根子,難免有所誤會。
德親王妃心中詫異,穆娘會幫她。
太后驚異的看着穆娘,她跟在自己身邊三十多年,從來不會向着誰,對她忠心耿耿。今日替蕭寧說話,難道真的是誤會了?
太后眸光閃爍,彷彿當真聽了穆孃的勸告。臉色稍霽:看來是哀家誤會了。頓了頓,和聲道:起來吧,你身子骨弱,這溼透的衣裳穿着凍壞了身子骨可就不好了。好不容易進宮一趟,今日留下來陪哀家用膳。倚紅你帶王妃去換一身乾淨的衣裳。
穆娘心一沉,福身對太后說道:奴婢去御膳房加兩道菜。
嗯。太后頷首。
穆娘看了一眼德親王妃,快步離開了正殿,吩咐人去廚房加兩道太后喜愛的菜色。神色凝重的去了瓊華殿,交疊在一起的手微微抖動。
石韋見是穆娘,看着她心事重重,心想定是有要緊的事,直接帶着去找國師。
穆娘進了大殿,連忙跪在地上道:國師大人,奴婢看見了沈姑娘的錦囊在德親王妃的身上。德親王妃今日進宮,太后沒打算讓她安然回去,已經差人領着王妃去換衣裳,那裡面太后早先一步佈置好。奴婢心想王妃身上有沈姑娘的錦囊,定是有心助她,這纔來求助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