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遮羞布

執政的帝王把位置讓給賢者接替,謂之禪讓;接受讓位的賢者,則要裝模作樣地“辭而不受”,幾經大臣的勸說才登上大位,謂之勸進。

古堯舜賢讓之德,一直爲古人傳頌的佳話,聖王的道德的楷模。但奇怪的是,先賢孔子在《論語》的《雍也》、《憲問》篇中只論博施濟衆,修己以安百姓,連堯舜都難以做到,避談堯舜禪讓之德,說明他老人家對禪讓是有看法的。而荀子就很不客氣一針見血地指出:“堯舜擅讓。是不然。天子者,勢位至尊,無敵於天下,夫有誰讓矣?

也是,倘若沒有武力逼宮,對手的鼓譟,誰肯把最高領導權輕易地讓位給別人?但無論是武力實現政權易手,還是禪讓的和平過渡,繼位之君在道義上要取信於人,則需千方百計把自己打扮成是正統的合法的繼任者,於是各種學說應運而生。

如由漢至晉,董仲舒君權神授的天命觀、鄒衍的陰陽五行說、習鑿齒的正統論,乃至種族說、文化說、區域說、血緣說、氣數說,等等。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三國時孫權的謀士們,自知孫權和劉備相比,不佔區域、文化、血緣的優勢,竟然說孫權“博覽書傳歷史,籍採奇異”,勝於劉備的不讀書,也作爲稱王的條件。其實這都不過是爲自己登臺的輿論造勢,哄騙愚盲而已。

中國社會自夏以後便極少“禪位”, 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以後歷代相沿,禪讓制名存實亡!有限的禪讓也有過幾次,漢禪魏、魏禪晉、後周禪宋,但大多是被逼禪讓。主動禪讓的也有幾位唐朝時,高祖禪讓太宗、睿宗禪讓玄宗、玄宗禪讓肅宗等,大多還是迫不得已,真正算得上心甘情願禪讓的只有唐睿宗禪讓給唐玄宗。本朝的趙佶讓位於趙桓雖說是處於自願,可也是被逼無奈,推脫責任,可後來又後悔了。

………

“殿下,現在有上皇親筆詔在手,又有大軍在側,應該早日昭告天下,以便讓百姓知曉國有新主,以免他人藉機生事!”宗澤看趙檉沉思不語,有些着急地說道,他是擔心趙構搶在前邊登基,那樣弄不好就會出現一國二主之事,雖有‘真僞’,可處理起來也是麻煩。

“現在二帝尚在,本王如何敢稱朕!”趙檉搖搖頭道,其實他十分清楚此時自己的處境,稱帝卻不是自己的最初的想法,可歷史把他逼到了牆角,也讓他生出了自立爲王另開闢一方淨土的想法。但是對大宋他又有太多的難以割捨,把自己再次捲進了這場風波。

“殿下,如今天下大亂,中原萬民陷於水火之中,康王雖掌管天下兵馬,卻畏敵如虎,遲遲不肯出兵,如今拯救天下的重任只有王爺能擔當!”陳遘說道,中山三次被圍,以讓見識到了女真人的兇狠,可他們卻被秦王打得丟盔卸甲,損兵折將,想來也只有秦王才能戰勝女真人。

“此事重大,容本王仔細想一想!”趙檉擺手說道,不要他們再勸

此刻趙檉心很亂,前世讀《宋史》,看到靖康之恥這一段就讓他義憤填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後就積極的準備想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可事情卻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錯綜複雜的官場爭鬥,爾虞我詐的父子兄弟,讓他身心疲憊,對這一切他最終選擇了逃避。…,

靖康之恥的上演,誰都可以找出一百理由將自己摘出去,他也能找出一串的理由,親情、兄弟、財富、甚至是天下百姓。但是事到如今趙檉卻無法原諒自己,他作爲一個後來者明知會發生什麼,可卻沒有盡全力阻止悲劇的發生。

歸根到底還是自己太愛惜自己的羽毛了,估計所謂忠孝兩全的名聲,他想避免流血,如今卻要留更多的血。自己曾向自己的屬下灌輸強者爲王的叢林法則,到頭來自己卻將他拋棄了,忘記了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鐵律。

儒家的禪讓思想,本意是其選‘賢與能’,表達其理想的建國方略和王朝更替方式,但漸漸的卻被統治者借用來實現強迫實行的王朝的更替,爲他們的篡權蒙上一層合理的遮羞布,使他們強奪王位的行爲看起來符合封建的禮教學說,用以鞏固新建立起來的統治。因此,禪讓不過是用來掩飾統治者篡奪王位的行爲,欺騙歷史的。

商朝開國的時候,商湯召開三千諸侯大會,會上商湯“三讓王位”;明朝開國的時候,朱元璋也曾“三讓王位”。 後世的袁世凱做得最淋漓盡致,要點在於假惺惺。袁世凱明明是自己要做皇帝,但是,前期要推讓,得大家“求”他,求過之後,還得說:既然一定要恢復帝制,那就讓愛新覺羅家禪讓

中國今天的制度是在其政治和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長期、內生性演變的結果,領導權力的更替仍可以看出中國最高權力的更替一方面具有傳統的“禪讓”色彩,但又打破古代“禪讓”終身制的侷限,算是具有特色的禪讓制。

這些與其說是政治表演,不如說是遠古禪讓制度的孑遺,走一個看似合理合法的程序。禪讓已經不僅僅是王朝更替的手段與方式,它更應該被認同爲一種政治,是一種中國特色的禮儀化政治,是中國歷史上有它獨特內容與形式的別具一格的顯性的政治現象…

如今即使自己不稱帝,趙構也必然稱帝,以現在和以後的趙構都不會去救二帝,而中原乃至江南被女真人一次次蹂躪,這是經過歷史檢驗的。而堂外那員還只是個小軍官的‘嶽爺爺’也將成爲其投降乞和的祭品。

難道自己再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偶像’慘死於風波亭上嗎?讓眼前這位面帶憂色的宗澤大喊‘渡河’,帶着深深的遺憾死於非命嗎?讓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做一個客死異鄉的孤魂!此刻趙檉彷彿一下子都想明白了…

第255章 強權既是公理第39章 詭異第155章 各有所第202章 矛盾第135章 難題第170章 慧眼第254章 顯示肌肉第117章 突擊第143章 望京門(二)第105章 養馬第18章 謠傳第22章 幽怨第221章 不可避免第502章 不變應萬變第492章 爲今之計第343章 兵進高昌第91章 關係第135章 難題第十三章第51章 心眼第179章 誆騙第124章 出其不意第24章 ‘私’縱第247章 護短第71章 ‘真相’第31章 人才第111章 人在城在第132章 折點第39章 算計第292章 進退之間第427章 授首第301章 圍捕第360章 悲催的貢使第61章 願打願挨第20章 歧路難行第20章 插曲第94章 怎麼會第192章 雙面人第207章 撤兵第47章 ‘盜’也有道第68章 主政第222章 官場鬥第211章 別有目的第488章 授首第275章 反擊第190章 戰涿州(四)第454章 ‘通風報信’第272章 入城第163章 偷人第454章 ‘通風報信’第514章 大局已定第123章 我要定了第136章 羈縻第204章 禁錮第80章 逢雲化龍第255章 強權既是公理第230章 都是錢鬧的第256章 雙王會第66章 操心命第191章 察哥的噩夢第65章 尊嚴第17章 打他三千貫的第115章 欲擒故縱第55章 榜樣季子第128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34章 ‘放虎歸山’第150章 屠虎第49章 日日不得閒第124章 出其不意第320章 密謀第222章 首戰必勝第188章 兵來將擋第364章 警惕第422章 難堪第235章 有計劃有預謀第112章 以打代練第22章 幽怨第147章 新生活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116章 拯救計劃第34章 御狀第214章 父子鬥第33章 將門第33章 有錢也不給他們第23章 知府很煩第449章 舉國同慶第510章 偶發事件第77章 母親的戰爭第103章 誰懂我的心第80章 出塞第160章 各懷心事第3章 倒黴透了第173章 保泰軍的毀滅(二)第146章 河北第220章 段譽第19章 暗度陳倉第19章 殺光燒光第20章 插曲第62章 怎麼辦第150章 屠虎
第255章 強權既是公理第39章 詭異第155章 各有所第202章 矛盾第135章 難題第170章 慧眼第254章 顯示肌肉第117章 突擊第143章 望京門(二)第105章 養馬第18章 謠傳第22章 幽怨第221章 不可避免第502章 不變應萬變第492章 爲今之計第343章 兵進高昌第91章 關係第135章 難題第十三章第51章 心眼第179章 誆騙第124章 出其不意第24章 ‘私’縱第247章 護短第71章 ‘真相’第31章 人才第111章 人在城在第132章 折點第39章 算計第292章 進退之間第427章 授首第301章 圍捕第360章 悲催的貢使第61章 願打願挨第20章 歧路難行第20章 插曲第94章 怎麼會第192章 雙面人第207章 撤兵第47章 ‘盜’也有道第68章 主政第222章 官場鬥第211章 別有目的第488章 授首第275章 反擊第190章 戰涿州(四)第454章 ‘通風報信’第272章 入城第163章 偷人第454章 ‘通風報信’第514章 大局已定第123章 我要定了第136章 羈縻第204章 禁錮第80章 逢雲化龍第255章 強權既是公理第230章 都是錢鬧的第256章 雙王會第66章 操心命第191章 察哥的噩夢第65章 尊嚴第17章 打他三千貫的第115章 欲擒故縱第55章 榜樣季子第128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34章 ‘放虎歸山’第150章 屠虎第49章 日日不得閒第124章 出其不意第320章 密謀第222章 首戰必勝第188章 兵來將擋第364章 警惕第422章 難堪第235章 有計劃有預謀第112章 以打代練第22章 幽怨第147章 新生活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116章 拯救計劃第34章 御狀第214章 父子鬥第33章 將門第33章 有錢也不給他們第23章 知府很煩第449章 舉國同慶第510章 偶發事件第77章 母親的戰爭第103章 誰懂我的心第80章 出塞第160章 各懷心事第3章 倒黴透了第173章 保泰軍的毀滅(二)第146章 河北第220章 段譽第19章 暗度陳倉第19章 殺光燒光第20章 插曲第62章 怎麼辦第150章 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