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禁錮

在軍事上,趙檉有信心擊退女真的進攻,可他現在面臨的問題不僅是軍事上的問題,而是牽扯到了政治和道德層面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他就會成爲一個反叛者,不但得不到支持,反而將自己多年的積累毀於一旦,以致他不敢輕言出兵,因爲他來到的是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行己也恭,事上也敬’獨尊儒學的時代。

儒學在發展當中,孔子已經把忠君思想凝鍊成爲是非難分的教條,影響了千年的歷史更迭,而統治者出於維護自己的利益,採用各種手段強化這種意識,把忠君絕對化,臣必須忠,反則爲逆天的意識灌輸到每個人的骨子中小說章節。

嚴格的等級思維培養出了奴性的人格,從而使成了社會的精英階層忠實地爲最高統治者效勞的格局,這種判斷是非的精神標準波及到民間逐步形成了一種社會文化,從而建立了中國君主集權的社會制度。

但中國君主集權制度存在着無法克服的內部硬傷,也就是說沒有形成社會內部的改良機制,可以在不革命、甚至不流血的前提下,實現社會改良,中國的改革除了商鞅等早期小範圍的例子,其餘的幾乎都失敗了,而商鞅最後也不免落了個腰斬於市的下場。

在大宋也有人做出個這種改變的嘗試,爲了應對北宋中期出現的社會危機,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希望通過變法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然而自新法公佈之日,王安石即遭遇同僚的反對。各種批評塵囂直上,而王安石這位改革者則在罷而複用的折騰中賜爵致仕。富國強兵的目的始終也未實現!

正因爲這些內部的社會改良難以進行,內部小規模矛盾不能解決。終於積少成多,一個個的小規模矛盾終於變成一個大的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導致矛盾激化,引起社會危機,終而引起戰爭,最後王朝被推翻,或是因爲內部矛盾陷入衰弱,從而被中原民族的死敵――遊牧民族毀滅!

可這並不代表中原文明的失敗,野蠻落後的文明可以在力量上征服先進文明。但是他們永遠不能在精神上控制先進文明。於是,在兩大文明交匯後,相對較爲先進的中原農耕文明一步步同化着遊牧文明,最終難分彼此都建立了傳統的封建君主集權制的王朝。

然後一切從頭開始,周而復始的再來一個循環…

趙檉努力着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大宋朝的命運,爲此他上得廟堂,下得田間,理順中間各樣關係。強硬與妥協並濟,以求解決諸多的問題。

在襄邑爲了莊子的發展,爲了打下自己的根基,賺取第一桶金。他改變了當地的貧窮面貌,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贏得了他們的愛戴。建立了一支新型軍隊可那時他才六歲。他爲了大宋朝的長治久安,不惜以身涉險。奉旨安撫江南,懲治貪官污吏。以圖改變大宋官場上的陋習。

爲了能夠使大宋有能力對抗女真人,可謂費盡了心思,不惜撒潑耍賴,自污其名,將自己送到了西北這貧寒之地。到了河東他整軍備武,兩次出擊西夏,爲大宋收復了千里之地,訓練出一支可橫掃西北的近代軍隊。爲了給大宋爭得了戰略空間,他又不惜冒着叛國的風險在遼國培育建立一個傀儡政權,以圖對抗女真人,給大宋一個改變發展的機會。

但是事到臨頭時他猛然發現自己雖然富可敵國,戰無不勝,但是卻依然無法擺脫這種集權制度和傳統思想上的禁錮,自己在它的面前一敗塗地。江南隨着他的離開只給他留下了一個‘青天’的美譽,貪官污吏一樣四處橫行,官場還是黑不見天日。

自己在河東苦心經營多年,可只是一道聖旨他就得乖乖離開,解散自己締造的這支鐵軍,女真人一樣打了進來,百姓同樣慘遭鐵蹄蹂躪。世界並未因爲他而做出改變,歷史的車輪將他的努力碾得支離破碎,而他的努力不過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冒的幾個泡泡,這些讓趙檉無比沮喪…

可牢騷歸牢騷,太陽不會因爲你的不滿而不再升起落下,女真人也不會因爲你而停止南下的腳步,趙檉知道大宋滅亡的日子不遠了,自己還得繼續奮鬥!

楊時和周行己都曾追隨‘二程’兩位大儒學習多年,得名師傳授,沉浸在儒家典籍多年,乃是當世的名家,學術界的領頭羊,儒家重要學派的奠基人,稱得上這個時代的弄潮兒,趙檉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指教,尋求一條中間路線,所以他借夜宴之名將兩位府中的高參請了過來討教。

“王爺報國之心可昭日月,領兵勤王也是行的忠孝之大義,但是無皇命而擅動則是大忌,依老夫所見王爺應再次上表請旨,陛下雖是初掌國事,可也是聖明之人,定會明白王爺的一片赤誠之心!”楊時對王爺的爲人還是信得過的,否則也不會追隨他。

“龜山先生此言有理,可現在朝中還有奸佞,只怕他們行小人之事矇蔽聖聽,如王爺頻頻上書,反而曲解王爺的報國之心!”周行己對楊時的說法還是有保留意見。

“誒,恭叔過慮了!”楊時擺擺手道,“聖上已下旨開明言路,詔賢明之士上言,即使有奸佞在朝,他們怎敢違旨!”

“龜山先生,現朝中多爲蔡京、王黼黨羽,他們把持朝政,又與王爺有隙,怎會如實上言,這等人不除難還清平世界!”周行己入仕後做得都是些六七品的小官,在底層混跡多年,自然比楊時瞭解官場的黑暗,也更加痛恨這些人。

“是啊,奸人坐朝,敗壞朝政,忠義之士報國無門,只望聖上能早除奸黨!”楊時他當年上書彈劾結果自己弄得丟官罷職,也有些喪氣了。

“既然如此,我們以‘抵外辱,清君側’爲名,出師勤王呢?”趙檉聽明白了,他們兩人也是沒有跳出君臣兩個字,說了半天也是打嘴炮沒切入正題,只好自己給他們出個題目,既然你們認爲奸佞在朝,咱們就去清君側。

“這…”王爺這下給自己出了個難題,周行己想了片刻道,“雖師出有名,但是王黼等人皆是太上皇舊臣,王爺若以此出師恐會落下不孝之名!”

“此時不大妥當,王爺行的是大義,但現在金賊兵臨城下,易爲人曲解,認爲王爺有不臣之心,意在奪位,恐有損王爺聲望!”楊時說道。

“嗯,言之有理,此刻卻有不妥,咱們共飲一杯!”趙檉點點頭說道,他自己也意識到這節骨眼上確實會給人一種聯合外敵逼宮的意味。

“這幾日王爺爲國事煩憂,茶飯不思,愁眉不展,讓小人心疼啊!”見喜給衆人滿上酒,又讓人端上兩盤烤好的鹿肉說道。

“王爺不必煩憂,所謂亂世英雄,國難之時方顯英雄本色,此刻王爺儘可安心靜觀風雲變幻!”楊時抿了口酒笑笑說道。

“大浪淘沙,忠奸盡顯,王爺乃是人中龍鳳,勇武無雙,忠孝之人,定有用武之地!”周行己附和道。

“兩位先生拗贊,本王如何擔得起英雄二字!”趙檉擺擺手道,不過他已聽出兩人的弦外之音。

其實一個國家的動盪另外一方面何嘗不是意味着大變革,大宋作爲中原之主建國百年來,已經積累了太多的包袱和矛盾,已是積重難返步履瞞珊,今天也許是痛苦的,但這種痛苦比起日後的亡國滅種又算的了什麼。縱觀歷史,哪一次的變革不是都付出慘重的代價,現在的痛苦也許就是大宋中興的開端。

“王爺如何看待此次金人主動議和呢?”楊時又問道。

“依本王淺見,翰離不之所以提出和議,乃是因其快速深入到我大宋腹地,看似勇猛無敵兵臨城下,其實已是強弩之末。他身後中山、河間兩座重鎮並未陷落,而開封城堅壁厚,他們一時難以攻破,如今接到勤王的檄文,分佈在河東、陝西、河北各處的西軍精銳和各鎮禁軍都在趕來,金賊西路宗翰部又被阻於太原,翰離不擔心陷入腹背受敵之地,所以才急於議和!”趙檉說道。

“那王爺以爲聖上答應割讓三鎮給金軍又是爲何呢?”楊時又問道。

“聖上初登大寶,內憂外患奸佞蠱惑之下,對應失策,急於讓金軍退兵纔出此下策!”趙檉答道。

“王爺可否想到,割讓三鎮必會引起羣情激盪,民意沸騰!”楊時又說道。

“他們敢違旨嗎?”趙檉忽然想到了點什麼,眼睛一亮問道。

“聖人有云: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楊時道。

“忠孝難全,大義爲先!”周行己見王爺露出迷茫之色,捋捋長鬚道。

“受教了!”趙檉衝二人施禮道,他們的話雖然隱晦,但是卻幫着自己打開了那道禁錮自己的大門…(未完待續。。。)

第171章 關防重地第253章 天意第455章 挑逗第258章 風中之竹第101章 這只是開始第54章 各打算盤第100章 國號大楚第93章 總管機宜文字第172章 保泰軍的毀滅第101章 這只是開始第8章 禍出一人第135章 難題第107章 心思第74章 神仙第19章 厚道第71章 營造繁榮第144章 路難行第274章 原來如此第186章 好夢難圓第179章 羣狼嘯月第205章 意躊躇第150章 登基第379章 定計第154章 攻其必救第360章 悲催的貢使第262章 單挑第74章 再擴大第269章 接戰第230章 不期而遇第144章 防人之心第31章 人才第298章 迷霧重重第271章 望眼欲穿第42章 掃黃第127章 強手如林第183章 爭取第105章 各自盤算第91章 康王趙構第114章 抉擇第70章 萬事俱備第146章 勝利後的隱憂第87章 城破之時第34章 御狀第24章 脫身第97章 夜宿荒野第24章 脫身第182章 誅奸第478章 毛遂自薦第73章 歷史之責第46章 欽差也得掏錢第114章 抉擇第211章 別有目的第145章 勇謀之將第133章 原來如此第395章 敲詐第104章 對策第35章 難題第245章 釜底抽薪第387章 炮灰軍第158章 危城第148章 無奈第50章 弦外之音第125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00章 何如第22章 欺負官去第34章 御狀第192章 雙面人第419章 解讀第81章 馭下無方第206章 冷處理第169章 錢緊啊第61章 討論第250章 共識第429章 麻煩和機會第350章 誘敵深入第49章 心思各異第389章 殲其一路第105章 巡邊(三)第512章 敵變我變第156章 添亂第527章 釜底抽薪第366章 調整第47章 ‘盜’也有道第256章 雙王會第57章 忍不住第214章 寶座難移第272章 入城第150章 屠虎第97章 仇恨第446章 整軍備戰第505章 屍山血海第234章 渾脫軍第74章 再擴大第173章 費盡心機第58章 不易第232章 心動不如行動第62章 聯夏第141章 擴軍之議第73章 頂牛第227章 斬關奪隘
第171章 關防重地第253章 天意第455章 挑逗第258章 風中之竹第101章 這只是開始第54章 各打算盤第100章 國號大楚第93章 總管機宜文字第172章 保泰軍的毀滅第101章 這只是開始第8章 禍出一人第135章 難題第107章 心思第74章 神仙第19章 厚道第71章 營造繁榮第144章 路難行第274章 原來如此第186章 好夢難圓第179章 羣狼嘯月第205章 意躊躇第150章 登基第379章 定計第154章 攻其必救第360章 悲催的貢使第262章 單挑第74章 再擴大第269章 接戰第230章 不期而遇第144章 防人之心第31章 人才第298章 迷霧重重第271章 望眼欲穿第42章 掃黃第127章 強手如林第183章 爭取第105章 各自盤算第91章 康王趙構第114章 抉擇第70章 萬事俱備第146章 勝利後的隱憂第87章 城破之時第34章 御狀第24章 脫身第97章 夜宿荒野第24章 脫身第182章 誅奸第478章 毛遂自薦第73章 歷史之責第46章 欽差也得掏錢第114章 抉擇第211章 別有目的第145章 勇謀之將第133章 原來如此第395章 敲詐第104章 對策第35章 難題第245章 釜底抽薪第387章 炮灰軍第158章 危城第148章 無奈第50章 弦外之音第125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00章 何如第22章 欺負官去第34章 御狀第192章 雙面人第419章 解讀第81章 馭下無方第206章 冷處理第169章 錢緊啊第61章 討論第250章 共識第429章 麻煩和機會第350章 誘敵深入第49章 心思各異第389章 殲其一路第105章 巡邊(三)第512章 敵變我變第156章 添亂第527章 釜底抽薪第366章 調整第47章 ‘盜’也有道第256章 雙王會第57章 忍不住第214章 寶座難移第272章 入城第150章 屠虎第97章 仇恨第446章 整軍備戰第505章 屍山血海第234章 渾脫軍第74章 再擴大第173章 費盡心機第58章 不易第232章 心動不如行動第62章 聯夏第141章 擴軍之議第73章 頂牛第227章 斬關奪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