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

茶族各村峒向來是非其宗不屬,豪酋決定切,奉行的邀2,口下的宗族統治。領着朝廷土官的峒首替朝廷徵役完稅,有的常常不遠萬里去京城進貢,也有的始終保持警懼不太和官府往來。而除了知府盧海山之外,這瓊州府還有另一位撫黎知府,管轄其下的一衆土官,和各州縣不相統屬。之前顧興祖事發之後。那位撫黎知府便派人四處招諭,於是,有不少原本已經附籍的熟黎背了本府去投撫黎知府,爲的就是不當差不納糧。

這天下午,盧海山僱了妥當人擡來竹轎請張越于謙等幾人坐上,親自領頭把人送到了瓊山縣外的西黎土舍。一下竹轎,他便指着四處的綠水青山道:“大人請看,這裡的環境是最好不過的,你看看那些辛辛苦苦耕種的黎人,一年能出多少糧食?只可惜朝廷派錯了撫黎官,如今別說這西黎兩個土舍最最冥頑不靈。就是東黎,也是逃人越來越多。久而久之,哪怕黎人不叛,咱們瓊州府治下百姓也要少掉一半,賦稅根本收不上來”。

“話也不能這麼說,當初生黎紛紛投附,這也是歷任撫黎知府的功勞一旁的于謙忍不住說道,“單單看名籍黃冊,便可知瓊州府這些年多了不少人

“於侍御有所不知,說是多了。可這些年幾任撫黎知府下來,造冊登記的何止少了一兩萬!僅僅是永樂十年那一次,我的前任便留下記載。說是那位撫黎知府劉銘暗分了兩萬餘戶,四萬九千餘名黎人立作他冊,不在本府管轄範圍之內。按照每人的賦役計算,這得少多少?”

張越知道于謙應當只是在船上緊趕着瞭解了一下廣東和海南的情況。因此見他一下子皺起了眉頭,便替他接過話茬道:“不要盡說這個。撫黎知府起自於太宗皇帝,要教化得一步步來。唐宋時海南盡用羈靡的制度,流官幾乎全都是貶謫而來,不比我朝都是選用,所以我朝在瓊州府的根基,何止比從前穩固一倍。治黎不能用太強硬的手段,不然會激起民變

眼見張越彷彿並沒有向那位撫黎知府興師問罪的意思,盧海山頓時有些氣餒,隨即便把張越請進了前頭的一座大瓦房。然而,這裡說是統轄九十名黎兵和上千戶人口的西黎土舍,卻只有零星幾個椅着刀的黎人,直到盧海山氣急敗壞地衝着一個通譯模樣的人厲聲呵斥了一番,方纔有人忙活着把張越等人接了進去。又是抹凳子又走到茶。

盧海山張羅着請張越坐下,又嘮叨了一番瓊州知府的苦處,這才說起了此地的情形:“這兒是三十六峒的一個支系,爲首的豪酋叫做王英。黎人之中,最初是黎姓最多。後來則是多以王姓和符姓,姻親關係錯綜複雜。而他仗着三十六峒勢大,從來不服官府管束,他下轄的那些黎人就從來沒有服過一天繼役。而且這次黎人蠢蠢欲動,此人也多有從中挑唆,”

“盧大人,您可不要趁着我阿爸不在,盡在背後告狀!”

說話間,卻是一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打起簾子進屋,只見他生得高大白淨,身上穿着一件青絹直掇,腳下的黑布鞋亦是纖塵不染,看上去既有黎人的英氣,又不乏書生的儒雅。環視了衆人一眼,他的目光就落在了張越和于謙身上,上上下下打量一番便上前深深施禮。

“學生見過藩臺大人,於侍御,府尊大人

剛剛聽見一聲阿爸,這會兒又聽其自稱學生,張越不禁深爲納罕。這時候,盧海山方纔輕輕咳嗽了一聲。繼而尷尬地說:“此子是王英之子王志,自幼認字讀書,因爲撫黎知府毛大人的舉薦,所以他考中生員後就在府學讀書,不知道今天怎麼會得知大人抵達的消息趕了過來。”

他鉻着就瞪着王英質問道:“府學今日不曾放假,你怎麼出來的?”

“府學不放假,學生卻可以請假。”

王志直起腰來,笑嘻嘻地一句話把盧海山堵了回去,隨即便對張越說道:“學生雖然遠在海南,卻聽說過藩臺大人的名聲。若是您真爲之前那樁事情而來,學生可以代父親給大人一個承諾,那就是朝廷免不了出幾個敗類,咱們賽人中間也一樣沒法子避免,但大多數人卻都是隻希望過安安穩穩的日子,興許會不當差不納糧,但不會起梗化叛亂之心。這裡的事情,學生可以做一半的主,您有什麼事情,其實不用召見阿爸,見學生是一樣的。”

瓊山縣有五都九圖九村峒,在瓊州弈各州縣之中算是漢人最多黎人最少的。也正因爲如此,鄰近的黎族豪民和漢人相處愕多了,生活習性等等都學了漢人的那一套,對於金銀布帛亦是極其熱衷,但能送家裡子弟去上學科舉的豪酋卻是百中無一。所以,面對這個和自己年紀相仿卻機靈得過了份的年輕人,張越倒是覺得頗合脾胃。

“撫黎的事情有撫黎知府,本司前來,安撫先頭的事情只不過是附帶的,要緊的是另外一件事。”張越輕輕合上了手中的摺扇,隨即問道。“我且問你,你的族人平日是靠什麼爲生?”

王志頓時有些摸不着頭腦:“靠什麼爲生”大人這不是明知故問麼?治下雖然也有河流山川,但我們已經不是那些打獵捕魚的蠻人,自然是以農耕爲生

盯着滿臉疑惑的王志,張越又緊跟着問道:“好,那我再問你,在這瓊山縣,一畝地的收成幾何?一年能收成幾次?”

和那些不識五穀不辨稻麥的迂腐書生相比,王志因是父親的長子,向來是當做繼承人培養,再加上人聰明伶俐,天時地利農事兵事都能摸上一個邊際,此時聽了雖然眉頭大皺,但仍是認真回憶了起來:“一畝地大約也就是打一石多糧食,年成好的時候能有兩石,若是下死力督促了那些人耕田,大約三石。要說收成,一年自然只能收成一次,大人爲何問這個。?”

“很好,若是一年能收成兩次甚至於三次,那又如何?”

雖說在府學讀書,但瓊州…集息等等畢黃比不得廣東其他地方,因此對千雙季稻三,插辦王志並沒有得到風聲,此時不禁愕然。仔細想了想,他便擡起頭問道:“恕學生愚鈍,還請藩臺大人明示。”

“瓊州府乃是極熱之地,四季無冬,從前歷來都是一年一耕,靠這一次收成吃飯。但就在瓊州府南面。有不少番邦島國,氣候也就是和這裡差不多,可那裡卻是一年收成兩次甚至是三次!在那些島國,一年的頭一次收成若是兩石,第二次至少能收穫一石,而第三次,則在七八斗之間。如此算來。一年的收成幾乎翻倍。如今本司已經在廣東的一些州縣試行行雙季稻和三季稻,此次到瓊州府來,主要也是爲了此事。”

王志站在那兒邊聽邊思量,待到最後頓時眼睛一亮。他雖年輕,是非道理卻一向分得清楚,儒家的那一套博大精深,他在府學也算不上什麼極其出色之輩,更何況他自認爲賽人的根基就在於所領的族民和祖上傳下來的地方。他不指望能考中舉人乃至於進士入朝爲官,但是若能讓本家不斷壯大,他自然是樂見其成。於是。張越一說完,他就立玄拱了拱手。

“學生一直聽聞藩臺大人一心爲民,如今一見,果然是聞名不如見面!藩臺大人若是真的爲了此事而來。學生願意效犬馬之勞,甚至可以請父親去見四鄉峒首。這樣的好事。不用說大家都一定會答應的!只是,學生雖然沒有下過田,但也知道,這農耕不是一張嘴說說而已,天時地利蟲害等等都需考慮在內。大人真有把握能做成?還有,大人既推行此制,是否還有需要我們賽人做的事情?”

“本司要你們做的事情並不難。就是朝廷的賦役。對於瓊州府來說。田賦不過是一畝地三升三合五勺。哪怕是以如今一畝地一石計,也就是三十稅一。若是日後一年兩三熟,則所佔不過是九牛一毛。這是朝廷正項賦稅,黎人既然同是大民子民,除卻遭災天恩鐲免,這一項便不能廢了。至於換役,本司之前從瓊山縣來,一路用竹轎,足足走了兩個時辰方纔到此。你們這裡還是離瓊山縣最近的地方,若是再遠又如何?本司知道黎人也有些精巧的手藝,可道路不通車馬,便是再好的東西也運送不出去,在別人看來便依舊是蠻人!所以,這些繼役對你們決計是大有好處。”

盧海山原本還暗自埋怨張越不管撫黎知府的事,不體諒本地賦役難抽的苦處,可這會兒見其把大道理都分掰成了各種好處,不禁心悅誠服。同時也生出了幾分快意。撫黎知府的進項絕不是朝廷那一丁點俸祿。而是每帶挈生黎出山附籍,讓他們得到了朝廷官職,就能夠從中抽取好處,而另立黃冊則是可以藉機斂財。於是,眼見王志被張越說得神情大動,他不禁對身旁的于謙讚道:“於侍御,看這樣子,此事必然可成!”

見王志大爲心動,張越微微一笑。又繼續說道:“繳納九牛一毛的賦稅,出應正項勞役,這道路水利橋樑等等就全能設法營造了起來。瓊山縣臨海,道路一通,靠着海運,山貨更能夠賣到廣東其他州縣有個好價錢。而瓊州府每到夏季常常會水災不斷,水利修好了,縱使有災情也能減緩一些。族民的日子好過,自然會對你家父子感恩戴德,而你父子若是管束好了這一塊地方。朝廷自然另有恩賞。”

見張越一出口便是這一套套讓人幾乎難以拒絕的大道理,于謙不由得想起了此前張越和自己說的那一番話,心裡着實有些感觸。換做是從前的他,對這種動之以利的勾當必定是不以爲然,可前些天看到寶船下海的景象,看到黃埔鎮的富庶,他漸漸有些被打動了。

王志沉吟了好一會,這才正色道:“藩臺大人,實不相瞞,由於先頭的事情,三十六峒的大峒首正悄悄彙集在鄰近各州縣的豪酋一會。此地簡陋,若是您同意,學生願意領您去那裡走一遭。只要能說服了他們,那麼,藉着姻親關聯,至少整個瓊州府三分之一的賽人都會聽從!”

此話一出,盧海山頓時面如尖色。官府最怕的就是蠻子私底下串聯。這下子更是三十六峒的大聚會,若不是王志說出來,他根本不知道這樁要命的勾當。他唯恐張越因此怪罪,頓時搶上前一步怒斥道:“王志,休說私相集會本就是重罪,你竟敢請張大人去會他們,”

張越卻擺了擺斷了他,旋即斬釘截鐵地說:“無妨,只要能讓此地安寧富庶,走這一趟就是值得的!不過”他看了一眼王志,微微笑道,“縱使黎族豪酋子弟,能讀書的也是百中無一,哪怕你這個生員參必能考中舉人乃至於進士。但朝廷還有恩蔭的監生!以你父親的官職自然還不夠,但本司可以舉薦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大可去北京瞧一瞧!”

整個永樂年間,瓊州府有不少黎族豪酋不遠萬里去南京或是北京朝貢。沿途所見所聞直到現在還在各峒之間流傳,而王志因年輕,沒夠得上這樣的大好機會。如果說前頭的利字已經足夠打動了王志,那麼監生兩個字的分量足以讓他深深動心。在府學裡,二十幾年前那位崖州監生潘隆本就是因爲自請撫黎,於是得到了知縣的職銜,若他也能如此。將來本家必定能在三十六峒佔據更要緊的地位。

於是,他只覺血流一眸間衝上腦際,深深彎腰道:“大人放心,此行學生一定傾盡全力!”

等到王志匆匆出門去安排,盧海山連忙上前勸說了幾句,眼見張越執意不聽,就連於謙也點頭說是該走這一趟,他只覺得腦袋都大了。他這個瓊州知府從前都不願意和黎人打交道,此次這位前途無可限量的布政使非要跑去,這也就罷了,于謙這個新任巡按御史湊什麼熱鬧?這要是給人一鍋端了,他就算僥倖留下命來,以後可怎麼辦?

第429章 賀喜,道謝第918章 翁婿夜談心第744章 釜底抽薪第435章 所謂樂極生悲第245章 決斷第123章 奉旨管家第730章 喜臨門第769章 入交第565章 黑吃黑?第727章 育人第565章 黑吃黑?第913章 金枝玉葉第852章 驚訊第553章 唯慮山陵崩第78章 邀約不絕第70章 國子監和錦衣衛第850章 天子恩威,變起肘腋第161章 同路共行第537章 如火一般的激情第736章 公堂之上第100章 人不同則命不同第353章 真正的長輩第509章 苦思謀勇的英國公第704章 天底下最惡的買賣第393章 皇帝的外孫不值錢第845章 雪後污泥現第763章 永寧宮明示暗語,仁壽宮脣槍舌劍第480章 求死不得第466章 不是狗韃子?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428章 弄璋弄瓦?第450章 親長第241章 煽動第868章 磨刀霍霍第507章 赤裸裸的條件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130章 勇士揚威,刻意籠絡第190章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第436章 暴雨如注,天子雷霆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372章 蛇鼠一窩第842章 人心不足,扯皮拉鋸第20章 小孩子的悲哀第267章 雷霆萬鈞第510章 天寒地凍人心浮動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159章 隨從第38章 慶功宴上的醉言第86章 梅林第699章 生不逢時,明珠暗投,惟有一死第453章 人臨危境,可見真知第77章 家產第96章 提問和回答第521章 姐夫的報復,意外的收穫第209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584章 這家裡的天輪到你們扛了第66章 教訓之後第860章 膳單奧妙,兒子傳話第45章 橫七豎八事端多第78章 邀約不絕第249章 君子防未然第811章 大棒子和給甜棗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7章 師道尊嚴,學道低劣第611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569章 夜深人靜處,榮辱未定時第664章 只一個等字第120章 狼心狗肺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532章 年關亦是團圓日,苦盡甘來終有時第459章 時不我與,時不我予第853章 暗示,明悟第218章 坑灰未冷山東亂第732章 鴻門宴第678章 賜物和悶棍第208章 先站準了隊再說後記上第35章 家事國事第444章 死不悔改第856章 好人惡人,幕後黑手第277章 不甘寂寞本天性第595章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第454章 功雖未震主,權卻招人忌第592章 等,兵第272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907章 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806章 積憤,射藝第99章 攔駕和擋駕第2章 世家子第876章 天子歸來,小年溜號第333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第611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454章 混賬男人第777章 火光中的末日第266章 朋友,兄弟,嫡庶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594章 萬壽節賀禮
第429章 賀喜,道謝第918章 翁婿夜談心第744章 釜底抽薪第435章 所謂樂極生悲第245章 決斷第123章 奉旨管家第730章 喜臨門第769章 入交第565章 黑吃黑?第727章 育人第565章 黑吃黑?第913章 金枝玉葉第852章 驚訊第553章 唯慮山陵崩第78章 邀約不絕第70章 國子監和錦衣衛第850章 天子恩威,變起肘腋第161章 同路共行第537章 如火一般的激情第736章 公堂之上第100章 人不同則命不同第353章 真正的長輩第509章 苦思謀勇的英國公第704章 天底下最惡的買賣第393章 皇帝的外孫不值錢第845章 雪後污泥現第763章 永寧宮明示暗語,仁壽宮脣槍舌劍第480章 求死不得第466章 不是狗韃子?第135章 攬權非我願第428章 弄璋弄瓦?第450章 親長第241章 煽動第868章 磨刀霍霍第507章 赤裸裸的條件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130章 勇士揚威,刻意籠絡第190章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第436章 暴雨如注,天子雷霆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372章 蛇鼠一窩第842章 人心不足,扯皮拉鋸第20章 小孩子的悲哀第267章 雷霆萬鈞第510章 天寒地凍人心浮動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159章 隨從第38章 慶功宴上的醉言第86章 梅林第699章 生不逢時,明珠暗投,惟有一死第453章 人臨危境,可見真知第77章 家產第96章 提問和回答第521章 姐夫的報復,意外的收穫第209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584章 這家裡的天輪到你們扛了第66章 教訓之後第860章 膳單奧妙,兒子傳話第45章 橫七豎八事端多第78章 邀約不絕第249章 君子防未然第811章 大棒子和給甜棗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7章 師道尊嚴,學道低劣第611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569章 夜深人靜處,榮辱未定時第664章 只一個等字第120章 狼心狗肺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532章 年關亦是團圓日,苦盡甘來終有時第459章 時不我與,時不我予第853章 暗示,明悟第218章 坑灰未冷山東亂第732章 鴻門宴第678章 賜物和悶棍第208章 先站準了隊再說後記上第35章 家事國事第444章 死不悔改第856章 好人惡人,幕後黑手第277章 不甘寂寞本天性第595章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第454章 功雖未震主,權卻招人忌第592章 等,兵第272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907章 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806章 積憤,射藝第99章 攔駕和擋駕第2章 世家子第876章 天子歸來,小年溜號第333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第611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454章 混賬男人第777章 火光中的末日第266章 朋友,兄弟,嫡庶第355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第594章 萬壽節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