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大棒子和給甜棗

上裡宮外原就是體,白日裡皇帝要釐定天下田畝丁口的用恐回然是傳得沸沸揚揚,傍晚內廷東廠值事司奉太后旨意行技處決了十幾個大小宦官,東西六宮更有數十人被貶爲內廷灑掃雜役的消息也因爲陸豐刻意而爲,很快傳開了。而且,皇帝有了明旨,從遼東衛所蔣回的嚴皚勾連奸吏罪大惡極,三日後於西四牌樓斬首示衆。

有了這麼一連串消息,各家衙門的人哪裡能夠安心做事,自忖坦坦蕩蕩的人也就罷了,那些知道或明白家鄉那點勾當的人全都是坐立不安。如今去開國未遠。那會兒的嚴刑峻法大家還有印象,不少洪武年被強行徵召爲官的人一想到那時候士林如狗的狀況,忍不住就要打寒噤。遠的不說,如同沈度這樣經歷過洪武朝的人,便絕不會忘記自己因徵召去遲而被流放。

於是,說是百時百時散衙,但到了申正三刻,各家衙門的人就幾乎散了個精光。張越因爲手頭的麓川急報而留得晚了些。心中還在盤算着平緬該動用哪位將帥哪路大軍。又反反覆覆琢磨着沐員此番進兵的勝敗機率。由於先頭定交趾並沒有如歷史上那般連遭大敗,軍力國力都沒受到多大損傷,所以如今軍費也不至於捉襟見肘,可統兵大將他卻實在不看好沐晨。

家裡只自己孤零零一個”家下人也都吩咐過了,張越自然不像別人那樣忙着回家,直到百初一方纔慢吞吞收拾了東西出門,恰看見門外張布和牛敢已經牽着馬等在了那裡。上前會合之後上馬,才上了東長安街,他便看到那邊有一行人從長安左門出來。

那一行人官服上幾乎是清一色的麒麟補子,唯有最末的一人瞧着遜色些,但也是大紅絲絲大團花錦袍。爲首的是成國公朱勇和寧陽侯陳怒。最末的是黔國公世子沐斌。

面對這狹路相逢的境地,他略一沉吟便引馬而立避讓,等着這些公侯和隨從下人會合之後先過去,結果。走在前頭的寧陽侯陳悠卻策馬徑直朝他走了過來。

陳恐的父親也是和榮國公張玉一樣在靖難中死難的功臣,只不過死難功臣的爵位並非世襲,所以他的爵位一半是靠父親的功勞,一半是靠自個在靖難和永樂初年鎮寧夏的功勞,雖不及英國公張輔有開疆之功。可他比張輔更年輕,如今才四十有八。

他曾經和張越一同在大寧廢城隨侍病重的朱林,不過之前之後都沒有過多的往來。但今天從皇宮出來,又正好遇見張越,他的心情卻複雜得很。

“聽說你家裡老子娘和媳婦孩子都還沒回來?” 既然是封了公侯,又是賞賜勳田奴婢,又是興建宅邸,勳貴們全都講起了規矩體面那一套,說話也學了文官的文縐縐,因此和陳您打交道不多的張越實沒料到這個侯爵一張嘴如此直接,倒是愣了一愣,隨即才點了點頭:“是,父親他們大約還得過些天才能到京城。”

“那好,等他們回來,讓我家那幾個小的和你家孩子一塊多耍耍,免得和我一樣,一個不注意就被人糊弄耍了去,,他孃的!”

張越不合聽到陳愚這最後一句粗話,臉色頓時更古怪了,心想這位必定在宮裡受了誡,由是恍然大悟。因此,他只是笑着答應道:“寧陽侯既這麼說,以後就讓內子帶着孩子們多多往您家裡走動走動

“沒錯,就是這話”。陳怒此時已經是想到了張太后的另外一句話。心情不知不覺就好了起來,“我家大小子和你一般大,但二小子十歲。老麼才四歲,和你家孩子也差不多大聽說你那個族學不錯?他們上國子監還太要是你答應。我立馬把人送你家族學去。”

見陳悠的臉上一下子露出了飛揚的神采。張越哪裡不知道宮中帝后極可能是打一巴掌給一甜棗,答應要從寧陽侯家裡兩個孩子中挑一個給皇長子贊讀,而陳慰要將次子幼子送到他家的學裡,自然是表示親近。然而,他已經預備讓靜官回來便拜師樑桑,這怎麼和人家說?

還不等他想好該怎麼回答,那邊保定侯孟碘等人也過來了。保定侯孟碘和張家是姻親,這回原是心懷忐忑進宮,結果皇帝並未清算當年老賬,反而太后還撫慰了他兩句。畢竟,他得了張越提醒之後,在幾個相熟的勳貴中間很是勸誡了兩句,總算是揭過了這頭。儘管長孫孟昂的年紀要想再親近儲君已經沒指望了,但他的長媳張晴又傳喜訊,將來保不準還有可能。

於是,孟碘既是張越的姻親。此時便沒有貿然插進去,聽陽武侯薛祿和成山侯王通也都說要把孩子送張家族學,他差點沒笑出聲來。要知道,孟昂曾經和天賜那幾個孩子在英國公府一塊讀書,誰樂意自家的子女和外頭學生一塊廝混?

果然,不一會兒,張越就着實招架不住,只得無可奈何地說 自家孩子回來之後預備拜粱槳爲知樑槳下頭的另幾個學生,幾個勳貴知道一個先生教不了那麼多學生,沒法把人再塞過去,索性提出日後讓幾個孩子一塊學習射御武藝,這一次,張越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成國公朱勇和內弟黔國公世子沐斌沒去湊這個熱鬧。朱勇的嫡長子朱儀這一年纔剛出生,以他的爵位,這贊讀的名字肯定少不了,再加佔他和張輔世交,從前也幫過張家的忙,也不必這時候才表示熱絡。

而沐斌則是羨慕中帶着悵惘,他想要勾連勳貴,圖的是實實在在的權力,誰知道皇帝竟然想出這麼一招來。張太后似明似暗的幾句敲打更是讓他不得不收起了那些心思。他如今最想知道的是,昨天張越究竟對皇帝說了些什麼,由是不但讓皇帝息了雷霆大怒,更讓勳貴得了這樣的好處 如果不算上那讓人膽戰心驚的敲打,這一趟進宮着實是收穫匪淺。

終究是達官顯貴進出最頻繁的東長安街,前頭又是玉河北橋,一行人總不好一直在這大路中央佔着,於是。得了張越的承諾,寧陽侯等人便各自散去。而保定侯孟續則是抽甘帆點了句張猜有喜。聽張越說改日備禮道賀。他就心滿噫也去了。這時候,朱勇方偕沐斌一同上了前來。

“你這趟回來看着低調,結果卻鬧出了這樣的好事來,竟是文武都要記你的情。那樣大的潑天大案,說不追究就不追究了。還多了個釐定田畝丁口。至於咱們,要說實在的。圖的就是子孫後代能夠有個盼頭。如今也到手了。剛剛這會兒頂頭的公侯伯都圍着你打轉,你還面不改色,就是文弼世兄也不如你的淡定

朱勇戲德了兩句,見張越笑着謙遜說今日之事和他毫無干系,他哪裡肯信,當即臉色一板道:“別說你這趟回京,以前你也很少到我那兒坐坐。年前我那適景園網修好。擇日不如撞日,去我那兒坐坐。別看我是個武人,家裡也就是個破園子,在我那兒閒坐的士人也不少!”

“姐夫你那個園子如果還叫破。京城裡恐怕就沒幾個像樣的園子了。元節,就像姐夫說的,你這個大忙人也指不定什麼時候才能再有空。就一塊去坐坐吧。

一個是如今的國公。一個是未來的國公,話又說得客氣。張越實在推脫不得,也只得答應了,於是便吩咐牛敢回去對家裡吩咐一聲,自己則是帶着張布隨朱勇和沐斌,過玉河北橋之後上了崇文門大街。

這幾年來,英國公成國公定國公等勳貴在什剎海兩岸附近擇地修建園林,這其中,英國公園和成國公的適景園只隔着三條衚衕,恰顯着兩家的親近。適景園沿大門往西出去,過一座牌坊就是紅廟街,再往西就是中城兵馬司。因飲宴過後往往是犯了夜禁,兵馬司的人早就對這兒出來的人熟視無睹。

頭一回來到適景園的張越穿過巷子口那雕花牌坊,見那院內榆柳蔥蔥亭臺樓閣一片的景象,心中不由得閃過了杜家沈家楊家那簡樸的院。

這終究不是什麼感慨文武之別的時候,因此,下馬之後把繮繩扔給迎上前來的門房,張越穿過正院正堂,順着夾道到了園子的大門前,見上頭龍飛鳳舞正寫着適景園三個大字。不禁轉頭看了朱勇一眼。果然。這位成國公笑吟吟地點了點頭。 “京裡的人以訛傳訛,往往便把這園子叫做了十景園。這塊匾額是我請大沈學士給我題的,家裡能懸一塊金版玉書的匾額,羨慕我的人可多得很。”

張越從前也遊過蘇州拙政園定園等等赫赫有名的園林,也曾去過北京恭王府,算是見過世面了,然而今世今生出生豪門世家,這富貴氣象見得多了,漸漸就明舟真正的權勢是什麼光景。昨日在英國公園伴駕。心裡有事不過走馬觀花,今天有成國公朱勇親自當嚮導,他方纔瞧出這園子的風味來。

園中遍植高柳老榆,除卻樓臺館閣之外,尚有高堂三處。緣正門而入。先經過的乃是左堂,但只見幾棵四季常青的勁鬆,佐着旁邊的大片綻開的景莉,綠色愈發鮮翠,白色愈發純淨,空氣中瀰漫着一股宜人的芬芳,讓人不願意舉步。由堂後過假山高亭,又走過一段林蔭石路,面前則是一汪碧綠的波光。

因是取園外活水弓入,滿池碧水蔚爲清澈,上頭只零星飄着幾片綠葉。臨岸邊可見幾尾色彩斑瀾的錦鯉來回遊動,遠遠的還能看見池那邊的仙鶴小鹿,越發顯得野趣十足。當沿着池畔繞過千百竿翠竹,到了右堂後大楓樹底下的時候,張越不禁笑了一聲。

“怪到是那些士人都喜歡到成國公這適景園來,這裡吃喝日用俱足。又可賞香花綠樹美人,誰不樂意到這兒來多蹭幾頓飯?這麼大的園子。我一路走來,單單灑掃上的人就不下於一二十個吧?”

“橫豎家裡從來不缺人手,再說。家務自有管家他們料理,我哪管的了這麼多。我這人沒多大抱負,但卻知道這人活着得及時行樂,而且,田舍翁有田舍翁的好處。”

說到田舍翁自有田舍翁的好處。朱能警告地看了一眼沐斌,見他在大橡樹下摩挲着那樹皮發愣,他就順勢解說道:“這已經是四百多年的老接了。建宅的時候有人來看風水,還說什麼老愧成精未免不祥,讓我把它砍了。結果我夜裡便夢見老撈濃密的樹蔭底下有孩子在嬉戲,隨即沒過一個月夫人便有了喜兆。於是就將它留了下來。如今看來,這株老瑰倒是吉祥得很”什麼都是空的,利於綿延子孫庇佑後人,就是福杜!”

這無疑是一語雙關的話,張越聞言不禁若有所思。然而,成國公朱能卻詞鋒一轉,就把話題拉了回來:“不過,今天我還想討越哥你一句實話,這一次釐定天下田畝丁口,究竟是怎麼個宗旨?”

“按實釐定。成國公別忘了。相比其他產業的大利,這田賦其實算不得什麼。三升三合五勺的田賦,一頃百畝也就是三石帶零,千頃方纔是三千石,但勳貴中間,坐擁千頃地的恐怕也不多吧?如今賺錢的路子遠遠不止一兩種,但田賦正項。卻是國庫最要緊的財路之一。自從洪武二十六年至今,田畝數都沒怎麼動過,皇上因怒而生清查田畝之心。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一旁的沐斌這時終於忍不住了 別人沒有千頃地,他們沐家卻是遠不止這些 於是他直截了當地問道:“那商稅又如何?”

“商稅的事情還早着呢,世兄何必着急?”

見朱勇和沐斌雖鬆一口氣,但仍是有些躊躇,張越心裡哪不知道,朱勇暫且不說,沐氏莊園卻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目。如今指着商利也就罷了,但商稅總不能永遠這麼含糊。三十稅一的商稅不可輕易改動。但卻要加強徵收。不過,各地稅監等等對商旅的盤錄也不可忽視。堂堂大明朝,商稅佔不到國庫收入的百分之一,這是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的。

比:本月最後十二個小時,奮力求一把最後的月

第141章 隱藏的鋒芒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145章 祖母的饋贈第530章 名聲的作用第467章 惜壯士第234章 做人就得認命?第341章 天子劍斷了?第486章 信得過!第381章 煊赫的代價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302章 幸得益友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465章 臨行第238章 官與賊第406章 投契第821章 臨行,學政,女真第607章 暗影憧憧,千金一諾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278章 千古艱難唯一死?千古艱難唯求存第196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532章 年關亦是團圓日,苦盡甘來終有時第676章 針鋒相對第817章 廷議第907章 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126章 家族利益,個人所得第120章 狼心狗肺第569章 夜深人靜處,榮辱未定時第326章 驚變第699章 生不逢時,明珠暗投,惟有一死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851章 心疾第532章 年關亦是團圓日,苦盡甘來終有時第249章 君子防未然第387章 知己,決意第465章 臨行第385章 何苦來由第35章 家事國事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571章 文者人才濟濟,武者寥落無光第252章 人心明初文人多有不欲仕者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571章 文者人才濟濟,武者寥落無光第658章 火中取栗第152章 天子之喜怒第4章 人爭一口氣第309章 寒風料峭,暖意融融第512章 底牌,溫情第683章 君示之以恩,臣該當何爲?第117章 下馬威河南陝西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592章 等,兵第306章 重壓之下,胸有成竹第80章 赴約第431章 妄動殺機,皇帝宣召第710章 爲虎作倀,痛心疾首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479章 關門打狗,黑雲壓城第522章 好人有好報第707章 速決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577章 皇太孫贊讀第833章 疑點,用人第740章 商機無限第883章 痛飲従今有幾日,上元節舉家觀燈第905章 殺一儆百,賊心不死第144章 面子第877章 大醉容易,終有酒醒第288章 風風光光把家回第460章 信得過誰第178章 想溜之大吉?做夢!第746章 名臣氣度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352章 剎那煙花第203章 升官要爲民做主第422章 大雨中的午門激辯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785章 赫赫沐王府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第382章 驚變,統軍第203章 升官要爲民做主第211章 豪賭搏一把第258章 冷與熱第207章 第一個投靠的人,虎口奪食本色顯第330章 大捷和善後第595章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第494章 必雪,必報,必還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255章 橫衝直撞,偏巧救人第243章 無心建大功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476章 最原始的刺刀第845章 雪後污泥現第723章 溫潤如玉,繩愆糾繆第69章 除夕夜
第141章 隱藏的鋒芒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145章 祖母的饋贈第530章 名聲的作用第467章 惜壯士第234章 做人就得認命?第341章 天子劍斷了?第486章 信得過!第381章 煊赫的代價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302章 幸得益友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465章 臨行第238章 官與賊第406章 投契第821章 臨行,學政,女真第607章 暗影憧憧,千金一諾第524章 誰監查誰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278章 千古艱難唯一死?千古艱難唯求存第196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532章 年關亦是團圓日,苦盡甘來終有時第676章 針鋒相對第817章 廷議第907章 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126章 家族利益,個人所得第120章 狼心狗肺第569章 夜深人靜處,榮辱未定時第326章 驚變第699章 生不逢時,明珠暗投,惟有一死第280章 半路上的火星第851章 心疾第532章 年關亦是團圓日,苦盡甘來終有時第249章 君子防未然第387章 知己,決意第465章 臨行第385章 何苦來由第35章 家事國事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571章 文者人才濟濟,武者寥落無光第252章 人心明初文人多有不欲仕者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571章 文者人才濟濟,武者寥落無光第658章 火中取栗第152章 天子之喜怒第4章 人爭一口氣第309章 寒風料峭,暖意融融第512章 底牌,溫情第683章 君示之以恩,臣該當何爲?第117章 下馬威河南陝西第124章 強人所難第592章 等,兵第306章 重壓之下,胸有成竹第80章 赴約第431章 妄動殺機,皇帝宣召第710章 爲虎作倀,痛心疾首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479章 關門打狗,黑雲壓城第522章 好人有好報第707章 速決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577章 皇太孫贊讀第833章 疑點,用人第740章 商機無限第883章 痛飲従今有幾日,上元節舉家觀燈第905章 殺一儆百,賊心不死第144章 面子第877章 大醉容易,終有酒醒第288章 風風光光把家回第460章 信得過誰第178章 想溜之大吉?做夢!第746章 名臣氣度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352章 剎那煙花第203章 升官要爲民做主第422章 大雨中的午門激辯第825章 武選貪弊,不得不發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785章 赫赫沐王府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第382章 驚變,統軍第203章 升官要爲民做主第211章 豪賭搏一把第258章 冷與熱第207章 第一個投靠的人,虎口奪食本色顯第330章 大捷和善後第595章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第494章 必雪,必報,必還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255章 橫衝直撞,偏巧救人第243章 無心建大功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476章 最原始的刺刀第845章 雪後污泥現第723章 溫潤如玉,繩愆糾繆第69章 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