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奉旨管家

張帶着隨從騎馬趕回來的時候。卻只見整條清水衚衕已經站滿了一個個猶如釘子般的壯漢。頓時心頭大驚。他自己就是神策衛指揮使。以前也常常隨駕。當然知道這定然是天子禁衛。一想到自己到外頭拜訪故舊拉關係的時候。皇帝居然微服駕臨探病。他頓時把腸子都悔青了。連忙下馬急急忙忙地往裡頭奔。

然而。既然是御駕親臨。他卻不能像往日那樣隨隨便便進門。裡裡外外的搜查就進行了好幾次。等到他匆匆來到內院。看到的赫然是錦衣衛正在行杖刑的一幕。瞧見自己的兒子在那大棒子底下哀嚎呻吟。那一瞬間。他只感到腦際轟地一下炸裂了開來。

緊跟着。張方纔看清了站在臺階上的朱棣。被那猶如刀子一般的目光一掃。他簡直覺得自己那些如意算盤全都被一眼看破。心中更是不安。分明是最炎熱的天。他卻感到背上發冷腳下打顫。好容易方纔抑制了腿肚子打哆嗦的衝動。他快步走上前去伏地重重叩首。卻是沒注意到朱瞻基。更沒注意到朱瞻基旁邊的張越。

“臣不知皇上駕臨。所以拖延至今方纔趕回。請皇上恕罪。”

“恕罪?”朱棣的嘴角微微向上一挑。面帶譏誚地說。“你對太子告假的時候說前來北京探望英國公。結果到了北京之後。成天往外跑的時間比呆在家裡的功夫多得多!朕倒是不明白了。重病的兄長你不管。養出來的兒子不會教。那些個武臣勳貴你倒有時間去交往!都說割股奉親。朕還尋思英國公的兄弟子侄是否有這孝心。誰知道你們竟是連做給別人看的心思都沒有!”

張已是聽得頭上背上直冒冷汗。背後張斌那呻吟聲又源源不斷傳了過來。他愈發膽戰心驚。但能做的也只有免冠叩首連連請罪。卻不知道自己的兒子究竟做錯了什麼。居然會把皇帝氣得動了杖刑。而且看起來絕對不止十杖二十杖。

此時。朱棣地話卻愈發尖刻:“既然你無心照看你的長兄。那麼也不必留在北京到處亂晃。回南京去好好當你的神策衛指揮使!朕今天教訓了你的兒子。若是你還是如此不識分寸進退。朕少不得替你死去地父親好好教訓你!這是朕賜給英國公的英國公府。不是給那等沒心沒肺的畜牲白日宣淫的地方。待會帶着你的兒子滾!”

朱瞻基見過無數次朱棣發火的情形。自是習以爲常。但張越卻還是頭一次看到如此場面。眼見素來驕橫的張只有叩首答應的份。額頭碰得烏青。張斌被打得奄奄一息。饒是他對這對父子深惡痛絕。這會兒憋悶多時的氣也漸漸消了。

四十杖打完。張斌再次昏死了過去。底下的小衣早是鮮紅一片。張幼子尚在襁褓。最寵愛地就是這個長子。如今見他這樣子自是心痛。但剛剛那番凌厲的訓斥已是讓他心驚膽戰。此時此刻更不敢多言。於是只得戰戰兢兢上前謝恩。之後頭也不敢擡。便命隨從將兒子扶了出去。自始至終。他都完全沒看到朱瞻基身後的張越。

等到張把張斌帶走。張越方纔發現。剛剛張斌雖然被打了四十杖。地上卻是沒留下任何血跡。只有那錦衣衛地朱漆木棍上隱約可見幾點斑駁。心中暗驚這乾淨利落地手段。

不過。朱棣金口玉言。料想這父子倆又要面子。只怕會星夜坐船趕回南京。這下子。他不但耳根子清靜。就連眼前也清靜了。

“張越!”

陡聽得這個聲音。張越心神一凜。連忙上前一步躬下身去:“皇上有何吩咐?”

“朕打發了張和張斌。英國公跟前就只剩下了你一個親人。你要用心照顧。”朱棣此時眉頭緊鎖。不容置疑地吩咐道。“你寫給英國公夫人的信很好。以後也照這麼做。朕日後要遷都北京。這座宅子便是以後的英國公府。如今既然沒個主人。你便好好管起來。人手不夠朕會再賜幾房奴婢。上上下下若是有不聽命地。你隨意責罰打發了就是。總之。朕希望能儘快看到英國公康復。希望能看到一個安安定定地英國公府!”

張越早料到這話。此時立刻應承道:“學生遵旨!”

朱棣微微點頭。隨即沉吟了起來:“至於這嗣國公……”

“皇爺爺。張越剛剛還提到過。英國公正在盛年。這嗣子的事情不用着急。”朱瞻基此時上前笑道。“皇爺爺不也曾經說過英國公福大命大吉星高照。這區區小病怎奈何得了這一代名將?文王八十尚能有子。孫兒想英國公只要挺過這一關去。還怕沒有子嗣?”

朱棣詫異地扭頭看了一眼朱瞻基。又瞥了一眼張越。面上便露出了欣悅地笑容。既沒了剛剛大發雷霆的暴怒。也沒了之後句句誅心的尖刻。當下再不談此事。眼看天色不早。他今次專門往這裡走了一遭已是破例。又囑咐了張越兩句便下令回宮。

張越自然是親自送到門口。上一回在楊士奇家面聖時。因朱棣嚴令不許相送。他自然沒看到這天子微服出巡的車駕。此時他才發現。外頭壓根沒有什麼奢華的車駕。身爲皇帝的朱棣矯健地翻身上了一匹異常神駿的白馬。而朱瞻基亦是自己上馬。根本不用衛士墊腳。那些隨行禁衛亦是訓練有素地分作了前後左右四撥。簇擁起那兩位便風馳電掣地去了。榮善站在旁邊。情不自禁地感慨道:“都這麼多年了。皇上仍是武風不減。正是我大明之福啊!”

張越點頭稱是。心中卻想。朱棣當上皇帝之後曾經兩度北征。日後還有第三次。至少在武功上。這堪稱皇帝之中的英雄人物。又怎會料到後世大明居然被小小的女真奪取了江山?他忍不住回頭望了望庭院深處。深深嘆了一口氣----雖說趕跑了那兩個。但英國公張輔究竟能否挺過這一關。他還真是沒有底。

這一年夏天黃河雖仍有大水。開封一帶卻沒有再遭水患。這城中的流民也少了許多。因着三年一次的鄉試在開封舉行。這開封城的大小客棧中擠滿了來自河南各地的秀才。酒樓飯莊成日裡都是會文交友的文人。那喧譁聲差點沒把開封城給掀翻了。說起新任河南學政乃是鼎鼎大名的小沈學士。幾個善於楷書的秀才無不是喜形於色。

“小沈學士書法飄逸遒勁名動一時。這比劃隱現金石之感。這一科他主考。劉兄可是有福了。你那手字苦練了十幾年。堪稱鐵鉤銀劃!”

“哪裡哪裡。這鄉試自然考的是文章。我怎麼比得上畢兄?”

“說起來小沈學士居然會被派來當這河南學政。着實想不到!”

“以後咱們這一科鄉試中舉的河南舉子出去說是小沈學士的門生。那臉上可是有光!”

耳聽得這些或洋洋得意或假作謙遜或喜出望外的聲音。憑欄一桌上的兩個少年全都是陰沉着臉。那個年長的此時便冷哼了一聲嘀咕道:“三弟先頭還說要回來參加鄉試。這會兒卻去了北京。竟是耽誤了這一科!真是搞不明白。大堂伯不是有弟弟有侄兒。怎會是三弟去!”

“二哥。三哥也是沒法子。畢竟大堂伯病得突然。他幫了咱家那麼多。咱們也不能忘恩負義不是?”年少的那個望着外頭大街上熙熙攘攘的情景。不禁想到了在南京那些時日。繼而便笑着岔過話題道。“聽說先頭大伯孃和大姐捎了信來。說是給大哥和二哥看好了親事。等到你們娶親的時候。三哥必定是回來了!”

這兄弟倆便是張起和張赳。今兒個開封新知府到任。兩人奉了祖母顧氏之命前往道賀。送上了一份不輕不重的禮物。結果卻被留着說了好一陣子話。出來眼見天色還早。兩人便找了個茶館隨便坐坐。眼看一羣書生都在討論這科鄉試。張起自然想起了張越。此時張赳一提婚事。張起頓時皺起了眉頭。冷不丁想起了自己的倒黴大哥。

“要不是金家背信棄義。大哥早就成婚了!”

說起這事。張赳便有些訕訕的。一來這事情乃是因爲自己的父親張信被錦衣衛押走。二來金家的主婦馮寧乃是自己的姨母。爲着金家退婚。他眼看母親受了祖母遷怒。直到如今方纔好轉。這心裡頭自然更是痛恨金家。連帶自己那兩個表姐都一塊惱上了。

張起不是善於察言觀色的。此時忽然又記起了另一件事。忙低聲問道:“對了。小四你記不記得那天祖母流露的口風。似乎說是要遷出開封。去北京住?”

張赳小大人似的攢眉沉吟了片刻。便若有所思地說:“我聽老管家提起過。祖母似乎有這打算。”

“不是似乎。是一定。開封就在黃河邊上。雖說水利方便。可河南一帶畢竟是精窮。咱們張家雖說百年紮根於此。但這些年水患越來越多。再說既然爹和二叔都當着官。三叔這次興許能考上進士。那趁着遷都之前把家遷到北京也是應當的。不過。開封畢竟是祖宅祠堂所在。就是搬走。以後也還會回來祭祖。”

說到這兒。張起臉上頓時露出了一絲掩不住的振奮。大哥都已經在沙場建功了。他卻還守在家裡。這樣下去怎麼行?他學了這麼一身好武藝。可不是爲了在家裡享福的!

ps:繼續召喚月票……

第4章 人爭一口氣第807章 勸諫有方第801章 制無可制第914章 金童玉女第286章 蕙質蘭心小郡主第694章 終於反了!脣槍舌劍第763章 永寧宮明示暗語,仁壽宮脣槍舌劍第271章 人踩人,人捧人第42章 恰是雙雙衣錦還鄉第527章 最是難報親人恩第21章 突如其來的危機第400章 生路即死路第84章 拆穿第484章 運氣已經用完了第358章 師生翁婿情第254章 哪怕是爲了終生大事第698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916章 世事多有不足第567章 彎弓射大雁,野味衆人嘗第821章 臨行,學政,女真第808章 深夜第403章 混賬第894章 不利第766章 文武憂思第458章 燙手的封賞第102章 作客保定侯府第691章 親恩如海第725章 教子第131章 紛至沓來的親戚第362章 召之即來,揮之則去,皇帝的用人之道第110章 大丈夫不可無權第238章 官與賊第626章 孰爲豺狼?第81章 更大的疑問第757章 雙雙得子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865章 又到夜深人靜時第667章 金陵驚,天下動第411章 東邊打雷西邊晴第707章 速決第780章 東風壓西風,西風不願鬆第905章 殺一儆百,賊心不死第178章 想溜之大吉?做夢!第274章 知善知惡是良知第427章 秉燭屋中坐,天子不期來第162章 前倨後恭第362章 召之即來,揮之則去,皇帝的用人之道第422章 大雨中的午門激辯第165章 有眼不識縣太爺第128章 世間自有緣份在第11章 恰是不學無術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466章 不是狗韃子?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833章 疑點,用人第552章 天子的鋒芒和猜忌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98章 挑撥和鬧事第386章 至親和陌路第553章 唯慮山陵崩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189章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第69章 除夕夜第891章 軍戶第723章 溫潤如玉,繩愆糾繆第750章 驚堂一響第764章 烏鴉嘴第274章 蜜桃天上來,偏心幾何多第302章 幸得益友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813章 闔家齊力第774章 故人相見,黃昏驚魂第5章 妯娌和夫妻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423章 溜號,借人第833章 疑點,用人第96章 提問和回答第599章 大怒,大捷第630章 迎來送往第623章 佛前叩拜求心安,桂花林中會白蓮第492章 一射成名,一燒成名第725章 教子第279章 權錢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507章 赤裸裸的條件第161章 同路共行第444章 死不悔改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358章 師生翁婿情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548章 從長計議,深夜密謀第74章 朋友第875章 京師無大事第694章 終於反了!脣槍舌劍第901章 議大事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374章 大變
第4章 人爭一口氣第807章 勸諫有方第801章 制無可制第914章 金童玉女第286章 蕙質蘭心小郡主第694章 終於反了!脣槍舌劍第763章 永寧宮明示暗語,仁壽宮脣槍舌劍第271章 人踩人,人捧人第42章 恰是雙雙衣錦還鄉第527章 最是難報親人恩第21章 突如其來的危機第400章 生路即死路第84章 拆穿第484章 運氣已經用完了第358章 師生翁婿情第254章 哪怕是爲了終生大事第698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916章 世事多有不足第567章 彎弓射大雁,野味衆人嘗第821章 臨行,學政,女真第808章 深夜第403章 混賬第894章 不利第766章 文武憂思第458章 燙手的封賞第102章 作客保定侯府第691章 親恩如海第725章 教子第131章 紛至沓來的親戚第362章 召之即來,揮之則去,皇帝的用人之道第110章 大丈夫不可無權第238章 官與賊第626章 孰爲豺狼?第81章 更大的疑問第757章 雙雙得子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865章 又到夜深人靜時第667章 金陵驚,天下動第411章 東邊打雷西邊晴第707章 速決第780章 東風壓西風,西風不願鬆第905章 殺一儆百,賊心不死第178章 想溜之大吉?做夢!第274章 知善知惡是良知第427章 秉燭屋中坐,天子不期來第162章 前倨後恭第362章 召之即來,揮之則去,皇帝的用人之道第422章 大雨中的午門激辯第165章 有眼不識縣太爺第128章 世間自有緣份在第11章 恰是不學無術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466章 不是狗韃子?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833章 疑點,用人第552章 天子的鋒芒和猜忌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98章 挑撥和鬧事第386章 至親和陌路第553章 唯慮山陵崩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189章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第69章 除夕夜第891章 軍戶第723章 溫潤如玉,繩愆糾繆第750章 驚堂一響第764章 烏鴉嘴第274章 蜜桃天上來,偏心幾何多第302章 幸得益友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810章 殺伐決斷第813章 闔家齊力第774章 故人相見,黃昏驚魂第5章 妯娌和夫妻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423章 溜號,借人第833章 疑點,用人第96章 提問和回答第599章 大怒,大捷第630章 迎來送往第623章 佛前叩拜求心安,桂花林中會白蓮第492章 一射成名,一燒成名第725章 教子第279章 權錢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507章 赤裸裸的條件第161章 同路共行第444章 死不悔改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358章 師生翁婿情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548章 從長計議,深夜密謀第74章 朋友第875章 京師無大事第694章 終於反了!脣槍舌劍第901章 議大事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374章 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