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暴雨如注,天子雷霆

三大殿災,如今的早朝皆御奉天門,遇雨雪百官則服日恰是大雨傾盆,衆官在雨中好容易捱完了早朝,不免都是急急忙忙回衙門換衣裳。所幸六部衙門的柴薪供給向來僅次於五軍都督府,都是頭一份,因此這兵部衙門的好幾個暖爐旁都掛滿了溼透的衣服。

好些官員都只是這唯一一身能見人的門面衣服,起初還擔心換上破衣爛衫被人詬病,結果等到尚書方賓被宣召去了乾清宮,在衙門裡頭走動的官員也就不管不顧了起來,竟大多換上了家常打補丁的舊衣,一個賽一個的閒適自在。那一個個頭戴烏紗帽身穿補丁衣裳的人往來於各間屋子中,整個衙門中彷彿上演起了一出大明兵部版更衣記。

都知道大明官員精窮,但平日穿着鮮亮官服的時候看不出什麼,這會兒面對補丁大軍,張越頓時大覺吃不消,索性把跑腿的事情全都笑嘻嘻地推給了萬世節。不單單是他,同樣家境富裕的崔範之也不願意穿着綢緞直到外頭鶴立雞羣,此時也當起了縮頭烏龜。

“要是皇上這會兒過來,恐怕看到這滿院子的人會嚇一跳。”

聽到崔範之這話,張越惟有苦笑。厚待官員是唐宋兩代的做法,所以那兩朝只要出仕爲官,這吃穿住行至少都是不用愁了。雖說一做官就能讓子孫代代享福有些太過了,但大明朝的官員實在是忒慘了一點。就那麼一丁點俸祿,拿到手的還要被折色剋扣。要知道,這會兒外頭至少有十幾個官員穿着補丁的衣服,最離譜的一個甚至是前胸後背六七個補丁!於是,他只得無可奈何地伏案低頭,繼續開始處理這些天再次堆積如山的公事。

“總算是回來了!”

也知道過了,屋子裡突然傳來了一聲嚷嚷。張越擡頭一看,卻見是萬世節回來了。只見他隨手把那把溼淋淋的傘丟在了一邊,隨即踢掉了溼透的鞋子,扒下襪子到櫃子那邊去取了一雙新鞋換上然後纔回轉身走了過來。

“我還以爲咱們兵部已經夠了,誰知道戶部衙門那邊比咱們這兒更可怕,從上到下就難能找到幾個好衣服的人,就連夏尚書也是一襲布衣被宣召入宮了。好嘛,等跑到後軍都督府的時候,看到的卻是一色綾羅綢緞,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那幫勳貴都督們看着我就好像是看猴子似的,真是喪氣!”

這話雖是牢騷,但聽着卻着實悽慘了一點,因此屋子裡衆人面面相覷了一會同時嘆了一口氣就不再作聲了。要說如今這六部衙門比起南京那殘破的一排屋子已經是好多了,至少下雨天不會漏雨,內中傢俱也都是房子造好了之後重新置換過的單單這筆開銷就讓戶部尚書夏原吉愁白了頭髮。官員們的俸祿能按時發就不錯了,誰還能指望公務員漲工資?

暴雨如注的天氣裡,乾清宮中所討的也正是一個錢字。由於吏部尚書義分巡應天府,工部尚書不預軍國大事因此這會兒被召來的便是戶部尚書夏原吉、禮部尚書呂震、刑部尚書吳中、兵部尚書方賓。朱~並沒有對這幾個心腹臣子多羅嗦,直截了當發了話。

“阿魯臺最是狡。這次雖說看似是跑了。其實必定是另有所圖。如今已經入秋。朕罷衛所徵兵不是因爲斷定阿魯臺不敢來。而是因爲冬天出征不利。你們都是大臣在這裡商量一下如何進兵如何籌餉何日進發。等有了結果到東暖閣報給朕。”

把四個尚書全都撂在了正。朱棣便出了側門。從穿廊到東暖閣時。看見杜上前行禮便漫不經心地點頭示意其起身。隨即又對身旁地海壽吩咐道:“去兵部衙門宣召張越。就說朕有要事問他。”

打發走壽~方纔來到正中地花梨木雕蟠龍太師椅上坐下。又對杜問道:“楊士奇是朕用來留守地老人了楊榮金幼孜則是跟着朕數次北巡北征。只有你是新進。你是願意留守是跟着朕去大漠上頭見識見識?”

“臣雖說昔日遊學天下。但蒙元地地盤卻尚未去過。所以有生之年。臣倒是想跟着皇上去大漠上看看。蒙元退出中原之後。北部邊患就不曾斷過。其實不單單是我朝。漢患匈奴。魏晉時更分了南朝北朝。隋唐時突厥回紇更是屢寇中原。到了宋朝則先有契丹。後有西夏女真蒙古……彼之部族更替。就猶如中原朝代更迭。一直都是中原臥榻之側地猛虎。”

朱棣並沒有發現杜沒有用現在。而是用了有生之年四個字。聞言頓時笑了起來。當下便點頭道:“猛虎?如今地蒙元就算老虎也掉了牙齒。要朕來說。那就是老掉了牙卻越來越狡猾地餓狼!你既想隨行。那就讓金幼孜和楊士奇留守輔佐太子監國。你和楊榮隨朕北征。朕還打算帶張越一同去。你們翁婿

正好可以見識見識什麼是真正地大戰!”

皇宮素來是十月初一供柴薪取暖,但朱棣風痹症已經極其嚴重,漸漸有些畏寒,因此幾個掌總的大太監商量了一下,便早早地由惜薪司給乾清宮供了柴炭。平日不覺得什麼,但今天外頭偏是大雨傾盆,杜剛剛一路行來,雖說朝靴外頭又罩了軟底皮鞋,卻仍是溼了大半,衣衫下襬也在滴水,這有了暖爐自是舒適許多,不一會兒身上的衣服就幹了。

由於朱棣如今對於繁雜公務很不耐煩,大多數摺子都只批一個可字或否字,其餘的都由閣臣酌情添加,因此即使他手腳麻利,小太監從皇帝案前拿來的奏摺也在他面前堆起了一大摞。隔了許久,正埋頭寫字的他忽地聽到外頭傳來一聲通報,不禁擡了擡頭,看見是張越不禁微微一笑,旋即再次自顧自地處理公事。

儘管兵部衙門就在大明門外頭,但海壽傳命,張越趕過來卻仍然用了小半個時辰。由於這路上走得急,儘管在外頭戴正了烏紗帽,可由於這雨下得太大,他不免有些形容狼狽,行禮過後站起身時就看見朱~正若有所思地看着他。

“想當初你在求直言的時候上了那個由海運運糧的摺子,朕沒搭理你。畢竟,河道已經重新疏通,沒道理繼續用海船。但如今朕若是要明春北征,若今冬運河封凍,只能從陸路運糧不免多有不便,這海運也就成了一條路子,江南的船運到大沽之後就能走衛河運河,運到宣府也還方便。既然是你提出來的這事情,那麼朕把此事交由你辦如何?”

儘管很是在心猜測着朱棣召見的用意,但張越仍是沒想到皇帝一開口就是這麼一個問題。這種事情都是爲了十年百年計,哪裡那麼快就能在戰時使用?愣了一愣之後,他便索性直言說:“皇上,臣提出海運,一來是爲了未雨綢繆防漕河淤塞封凍,二來是爲了鞏固海防。然海運用船和漕運不一樣,如今海禁初開,能造海船的工匠並不多,造好的海船則更少,若真的要運糧,恐怕只能在漕運不濟時加以補充,作爲運糧主力則力有未逮。更何況,冬日運河封凍,沿海港口恐怕也要封凍,此時海風也更適宜南下而非北上。”

朱~如今是滿心想着北征,餘都是次要的勾當,聞聽此言頓時頗爲不悅。想到前一次北征就是因爲糧道供應不上,在回程的時候險些釀成大亂,他自是更加煩躁,索性站起身來來回回在殿中踱起了步子。良久,他擺擺手示意張越退下,徑直對跟進來的海壽吩咐道:“出去看看那四位尚書,這麼長時間總該有個準信,讓方賓先進來!”

出了乾宮,想到朱棣向來就是不聽勸的脾氣,認準的事情九頭牛也拉不回來,張越不禁仔仔細細考慮了此次北征運糧用海運的可能性,最後還是覺得不可行。畢竟,漕船最怕的就是擱淺,所以需要越輕越好;而海船最怕的就是載重量不夠,所以太輕了就容易飄;除非鄭和寶船這會兒正好從南洋回來全部用來運糧,否則這一趟北征絕沒可能用海運。

由於下雨路滑,張越心裡又揣着思,因此這腳下的步子不禁慢了一些,等回到兵部衙門已經是未時一刻。匆匆扒拉了兩口飯又繼續開始處理武庫司的事務,他漸漸就把先頭皇帝的不快拋到了一邊,畢竟,他又不是萬能的神仙,再怎麼厲害也變不出千八百艘海船來。

這一忙就是忙申正散衙時分,此時雲板已經敲起,他伸了個懶腰站起來,剛剛和幾個屬官笑語兩句,外頭忽然傳來了一陣巨大的喧譁聲。

一片騷亂中,一個書吏飛也地衝進了武庫司司房,使勁喘了兩口氣便急急忙忙地說道:“宮裡傳來消息,方尚書被罷官去職,戶部夏尚書和曾經署理戶部的大理丞鄒師顏全都給下了錦衣衛獄。聽說刑部吳尚書和禮部呂尚書也遭到了訓斥,杜學士更是不知道什麼緣故受了牽連,這會兒也下了獄!”

此時此,萬世節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他看着驚愕失神的張越,忍不住望了一眼外頭的大雨。天空陰暗得彷彿夜晚,而這場入秋以來最大的雨也絲毫沒有止歇的跡象,天地間只見一片白色的雨簾,砸得瓦片地面啪啪作響。

PS:想起那回書評區有人說崇禎換十幾個兵部尚書的事情了。政治穩定的時候,內閣的閣臣以及六部長官幾乎都是不換的,看明史裡頭的七卿表就最明顯了。哎,和俺糾纏最緊的一個三癡,一個三戒,兩個都是猛人,雖然上品和一品兩本書都挺好看的,但眼下俺岌岌可危,所以求十張月票救急!!!這回是真救急不是假救急……

第397章 壯士斷腕還是死中求活第89章 順路蹭飯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360章 嫡庶長幼的奧妙,天子的託付和信賴第211章 豪賭搏一把第668章 大亂第653章 命運攸關的抉擇第453章 吃硬不吃軟第899章 信任,押解第188章 十年陌路第772章 所謂脣亡齒寒第888章 弘文閣第337章 食盒與東番第7章 師道尊嚴,學道低劣第375章 氣定神閒vs來勢洶洶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695章 該殺就殺該撫就撫,不用手軟第855章 臘八節上臘八粥,部衙之內軍令狀第165章 有眼不識縣太爺第557章 希望第904章 提督武學第501章 你我等着做連襟好了第435章 沒完沒了第95章 巧人巧事第636章 二十年的時光第418章 從容對暴怒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594章 萬壽節賀禮第297章 君前辯論第758章 郡主親提點,傾軋幾時休第385章 何苦來由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600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764章 烏鴉嘴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第816章 拜師第778章 將門隱憂第562章 危言聳聽第688章 萬般設計空歡喜第96章 提問和回答第80章 赴約第216章 驚聞第309章 寒風料峭,暖意融融第429章 賀喜,道謝第295章 皇太孫的煩惱第499章 抱病,同盟第617章 教婿仍需丈人翁第607章 暗影憧憧,千金一諾第845章 雪後污泥現第844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281章 天子的手段第433章 規矩都是人定的第635章 深夜裡的紛亂第829章 雪上加霜,枝繁葉茂第462章 做人不能腳踏兩隻船第849章 夜驚心第587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第773章 杞人憂天第695章 該殺就殺該撫就撫,不用手軟第362章 召之即來,揮之則去,皇帝的用人之道第222章 簡在帝心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590章 寇仇第366章 恩威第567章 彎弓射大雁,野味衆人嘗第22章 日益壯大的逃難行列第861章 愛子,要挾第861章 愛子,要挾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184章 仇人相見不相識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376章 紛亂第741章 心異第899章 信任,押解第920章 夕陽殘照,未雨綢繆第239章 情之基石在於信賴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446章 大公大私第725章 教子第180章 辦案公正錦衣衛?第232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394章 就這點小樣還想謀反第324章 細聽私隱情,他鄉遇故知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315章 皇太孫的善意和支持第608章 端午節的異樣音符第195章 算人者人恆算之第332章 各逞心機第791章 負荊請罪第293章 洞房花燭夜第304章 郡主傳訊息第594章 萬壽節賀禮第415章 冷麪熱心第288章 風風光光把家回第80章 赴約第366章 恩威第652章 伯侄籌謀第644章 父子君臣第450章 親長
第397章 壯士斷腕還是死中求活第89章 順路蹭飯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360章 嫡庶長幼的奧妙,天子的託付和信賴第211章 豪賭搏一把第668章 大亂第653章 命運攸關的抉擇第453章 吃硬不吃軟第899章 信任,押解第188章 十年陌路第772章 所謂脣亡齒寒第888章 弘文閣第337章 食盒與東番第7章 師道尊嚴,學道低劣第375章 氣定神閒vs來勢洶洶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695章 該殺就殺該撫就撫,不用手軟第855章 臘八節上臘八粥,部衙之內軍令狀第165章 有眼不識縣太爺第557章 希望第904章 提督武學第501章 你我等着做連襟好了第435章 沒完沒了第95章 巧人巧事第636章 二十年的時光第418章 從容對暴怒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594章 萬壽節賀禮第297章 君前辯論第758章 郡主親提點,傾軋幾時休第385章 何苦來由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600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764章 烏鴉嘴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第816章 拜師第778章 將門隱憂第562章 危言聳聽第688章 萬般設計空歡喜第96章 提問和回答第80章 赴約第216章 驚聞第309章 寒風料峭,暖意融融第429章 賀喜,道謝第295章 皇太孫的煩惱第499章 抱病,同盟第617章 教婿仍需丈人翁第607章 暗影憧憧,千金一諾第845章 雪後污泥現第844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281章 天子的手段第433章 規矩都是人定的第635章 深夜裡的紛亂第829章 雪上加霜,枝繁葉茂第462章 做人不能腳踏兩隻船第849章 夜驚心第587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第773章 杞人憂天第695章 該殺就殺該撫就撫,不用手軟第362章 召之即來,揮之則去,皇帝的用人之道第222章 簡在帝心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590章 寇仇第366章 恩威第567章 彎弓射大雁,野味衆人嘗第22章 日益壯大的逃難行列第861章 愛子,要挾第861章 愛子,要挾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184章 仇人相見不相識第767章 尊長苦心第376章 紛亂第741章 心異第899章 信任,押解第920章 夕陽殘照,未雨綢繆第239章 情之基石在於信賴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446章 大公大私第725章 教子第180章 辦案公正錦衣衛?第232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394章 就這點小樣還想謀反第324章 細聽私隱情,他鄉遇故知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315章 皇太孫的善意和支持第608章 端午節的異樣音符第195章 算人者人恆算之第332章 各逞心機第791章 負荊請罪第293章 洞房花燭夜第304章 郡主傳訊息第594章 萬壽節賀禮第415章 冷麪熱心第288章 風風光光把家回第80章 赴約第366章 恩威第652章 伯侄籌謀第644章 父子君臣第450章 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