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共克時堅 六 清理枯枝

1270年,5月21日,青島。

“唉,希望他們在那邊過得好吧。”

青島牧場南部的碼頭邊,王破虜中校看着一隊隊的馬匹登上了運輸船,依依不捨地如此唸叨道。

隨着旱災的影響越來越嚴重,民間開始減少牲畜的存欄量,而官方同樣抵抗不了這個趨勢,也開始裁撤役畜,擁有大量馬匹的騎兵系統和炮兵系統則首當其衝。服役年限已久的老弱役馬首先被淘汰,賣往江淮地區;其他馬匹的規模也受到了限制,最好的那批青島馬當然要保留,而一部分性能不突出的卻慘遭淘汰,有的賣給了民間尚有餘力的家庭,更多的則上船發往海外,如遼東、瀛山島和此岸郡等地,由那邊繼續飼養。正好,這些地方也在往本土運糧,一來一去正好充分利用了運力。

如此一來,由東海商社及管委會所屬的各本土牧場直接掌握的各類馬匹的數量就下降到了一萬五千匹的規模上,縮減了30%。這個數量看上去仍然不少,但對於嚴重依賴於後勤的東海軍來說也只是勉強夠用,一旦打大了軍馬快速消耗可就不夠了。這也是他們最終決定停戰的原因之一。

“別那麼垂頭喪氣嘛,”旁邊的範奎安慰他道:“想點好的,你們這把劣馬都送出去了,剩下的不都是好馬了?等扛過兩年休養生息,以後用的馬就越來越好了啊!”

範奎現在在海軍陸戰隊系統內已經升到了少校。這次,他要帶着一個海軍陸戰隊營和兩個陸軍步兵營隨着船隊前往日本的此岸郡,說好聽點是訓練,不好聽點就是把軍隊派出去“就食”。不過無所謂,日本那邊樂得他們增援呢。

王破虜聽了他的勸慰,笑道:“也是,這麼一輪淘汰,還在欄的基本都是大食馬或者血統改良過的青島馬了,再繁育個幾代,說不定真就打出牌號來了。”

經過多年的西洋海貿,東海商社已經攢下了三百匹公阿拉伯馬和五百匹母馬,而且還在不斷進口中。這個數量的種羣不但足以滿足軍馬的配種需求,還可以自我繁殖,使得純種馬的數量不斷擴大。除此之外,這麼多年下來他們已經攢下了八千餘匹一代混血母馬,兩千餘匹二代母馬,不到五百匹三代母馬,爲繁育數量更多的青島馬提供了基礎。這些混血青島馬的品質仍然參差不齊,但隨着規模的擴大和血統培育,一個新的馬種遲早會誕生的。

……

“排隊上船,拿好自己的東西,不準說話!”

在青島對岸的黃島港中,一羣剃了光頭、身着灰衣的“旅客”正在登上一艘順風級運輸船。他們將加入這次前往此岸郡的船隊,隨着軍隊和馬匹一起遠渡重洋。

只是,他們的身份有些特殊,不是一般的移民,而是被改判了流放的囚犯——東海國當然也是有惡人的,隨着法制建設,每年抓捕的犯人不但沒少,還比以前多了。換了以往,這些犯人還能勞動改造,但今年情況特殊,也喂不起他們了,乾脆打包送往海外開疆拓土吧!

不僅如此,今年的移民政策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向本土輸送移民的額度一下子砍了八成,反而鼓勵各海外領的士大夫招募移民,因此而向外輸出了不少,在事實上出現了“逆差”。

而各海外領地則一下子得了不少甜頭,不僅此岸郡,瀛山、遼東、黑龍江、龍牙、西洋等地都各有分潤,開發進程一下子跨進了一大截。相應的,他們也得擠出運力來向本土輸送糧食,誰都不容易啊。

……

5月21日,此岸郡,埼玉縣。

埼玉縣是原先武藏國的一部分,當陳遠琪帶人在此岸郡站穩腳跟之後,便開始了“廢藩置縣”的進程,在關東平原周邊廢除舊有的帶着顯著日本印記的令制國,改設縣治,埼玉縣就是第一批設立的縣。

不過爲了避免過度刺激本土勢力,此岸郡所設的縣的權力並未深入基層,縣城實際上只是個商業城池,基層仍然由各領主統治的莊園佔領着。這也沒辦法,關東平原之外,山勢崎嶇、地形破碎,饒是瀛山公司可以憑藉騎兵優勢牢牢地佔據平原地帶,也沒什麼精力去對付山裡的土包子們,只能這麼羈縻統治着。

這種情況到了今天終於開始改變了。

“開門,共克時堅!”

一夥穿着瀛山公司白底紫號衣的匪徒,哦不對,是治安軍,用輕便的雛龍炮轟開了一所莊園的大門之後,喊着口號衝了進去。

莊園的主人邵進(舊姓沼田)沒辦法,只得帶了家人跪在地上,用磕磕巴巴的漢話問道:“爲何?我的糧食的交了的,爲何討伐?”

領頭的那個治安軍軍官哼了一聲,惡狠狠地說道:“你交的是今年的常例夏稅,可還有共克時堅的派捐呢?你家的份例合白米三百石,爲何遲遲不送去縣城?”

今年本土鬧旱災,不過關東這裡倒是風調雨順,陳遠琪急於在政治上有所表現……哦不對,是深爲本土民生所憂慮,便主動在控制區內以“共克時堅”爲名加派了稅賦,要求地頭領主們多送糧食過來,好運回去救災。而這個邵進就一直抗命不交,再加上之前的教化考覈和人口解放考覈成績不佳,於是此岸堡裡的老爺們就決定先拿他開刀了。

邵進雙脣一張一合,說不出話來……他家就一百多領民,交了夏稅米缸都快空了,哪裡能擠得出三百石白米啊,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他跪在地上哭喊着:“我的,不捐的不是,糧食的沒有啊!”

但軍官毫不理會他的難處,大手一揮,手下士兵們便如虎似狼地衝了出去,在莊園內翻箱倒櫃起來。

不久後,他指着一堆搜出來的糙米問道:“怎麼沒有,這不是糧食嗎?”

邵進淚流滿面地說道:“那些,百人的口糧,沒了餓肚的得死!”

軍官貪婪地看着莊園中被拉出的那些渾渾噩噩的農奴,這可都是勞動力啊,這移民指標又能完成一部分了。“無妨,那便連人一起帶回去吧,去此岸郡扛個活,總比在這裡餓肚好啊,哈哈哈……”

這樣的事情,不止在埼玉縣,在關東各地都頻繁地發生着。

從五月份開始,此岸郡的東海人終於撕下了僞善的麪皮,把更深入的統治強推給和善的日本人民(農奴原本是不算人的)。不僅如此,之前他們在關東所分封的各漢人領主也成了他們的幫兇。在他們兇狠的鐵炮的威脅下,一個接一個的莊園淪陷了,土地和人民被他們瓜分,悠久的日本傳統幾近斷絕,整個關東地區幾近變色。

而在這赤裸裸的同化行徑之下,一關之隔的腐朽的日本天皇朝廷卻視而不見,聞而不問,依舊沉浸在大和之國的迷夢之中,真是可悲可嘆啊!

……

5月22日,益都府,北薛家莊。

“這可是我家祖傳下來的土地啊,你們想這麼收走?沒那麼容易!”

“呸,別家也就罷了,你薛家我不知道?什麼祖傳的土地,你祖宗可是姓蒲察不姓薛的,當年你們女真人入中原搶了這片莊子設了勞什子謀克,把別家的土地據爲己有,還敢叫什麼祖傳?”

北薛家莊東部的膠濟鐵路工地上,兩幫人正在對峙着。其中西邊薛家帶着一幫扛着鋤頭草叉的佃戶,東邊楊家領着一幫扛着鐵杴大錘的工人,隔空相互示威,大眼瞪小眼,而陣前兩家各出一名老者,在相互對罵着。

罵着罵着,薛家老者被揭了老底,頓時惱羞成怒。他家確實祖上是女真人,可多年下來早就與一般漢人無異了,與之類似的家族在山東不知道有多少,怎麼還能拿這個說事的?

他當即反駁道:“一派胡言,當年祖宗確實是自遼東入關的,可是這都多少年了,白紙紅印的官契都立着,還能有了假?倒是你老楊家難道不是仗着守濟南有功,趁機侵吞了好幾家的產業,苦主可還都在世呢,還有臉說我家?”

楊員外聽了也氣不打一處來,當即又把薛老當年扒灰的醜聞掀了出來;而薛老也不落下風,當即指出楊家有私通蒙元的嫌疑。這兩家原本是在爲鐵路徵地的事宜爭吵,現在說到痛處,對罵頓時升級,場面一下子熱鬧起來,聽得來助陣的佃戶和工人們直呼過癮。

原來,這兩家都是北薛家莊的鄉紳,這個村落以薛氏冠名,薛家的勢力自然要大些,往日常有欺壓別姓的霸道行徑。不過後來楊家出了個將才,在齊國公手下做事,家裡有了人撐腰,才硬氣起來,領着一幫外姓與薛家對抗。雙方小衝突不斷,但也沒有真的生死之仇,只是這麼誰都看不起誰,一直在鬧着彆扭。

直到這個月,事情才鬧大了。

之前,楊家嚐到了上面有人的好處,便想多嚐點,於是把族中子弟多多派了出去闖蕩,希望能闖出點名頭來。其中有一宗做了包工頭,從家鄉帶人去東海國承攬各類工程,不但賺了錢,還在江湖上有了點名頭,跟交通部也搭上了關係。於是,膠濟鐵路開工之後,線路正好經過北薛家莊,交通部一看這莊子裡有熟人,便把徵地的活外包給了這戶楊家人。

而楊家人得了東海國撐腰,這可揚眉吐氣了,故意把線路劃在薛家的地頭,藉機就要奪他們的地。可薛家難道就肯吃這個虧了?於是雙方就鬧將了起來。

今年東海國鬧旱,不少農民沒了活計只能進城打工,交通部正好將他們僱了過來修鐵路,所以進度驚人的快。眼看着膠濟線已經修過了彌河,一天天往這近了,可是這北薛家莊的地還沒徵好,上面接連催促,所以楊員外也撕破臉了,報告上去說有劣紳鬧事,誆了一羣工人壓到了薛家田裡要強搶。而這片田是難得的水澆地,今年糧價高,薛家正指着它賺錢呢,怎麼會讓?於是也招呼起了佃戶跟他們硬頂了起來。

現在兩人越吵越兇,局勢也越來越緊張,眼看着弦就要斷了!

“有馬!”

正在這時,工人隊伍裡突然有人驚呼起來。衆人循聲望去,果然東方出現了一片煙塵的痕跡,這不正是騎兵飛奔的跡象嗎?既然是從東邊來的,那肯定是東海國派來的了。

想到這一點,薛家的氣勢瞬間萎了下來,而楊家那邊則士氣更加高漲,囂張地大呼小叫起來。

不久後,來客顯露了真跡,白衣駿馬,果然是東海軍的人。

這一隊東海騎兵打馬衝到兩幫人中間的空地上,氣勢奪人,將衝突的趨勢止住,然後爲首一箇中尉單獨走出來,試圖弄清發生了什麼事。

他見吵架的是兩個老頭兒,便從馬上翻了下來,朝兩人一拱手,說道:“兩位員外,我是鐵道旅護路營的騎兵中尉江朋義,經熱心羣衆舉報,說你們這邊有徵地爭端,是怎麼回事?”

楊員外見來了撐腰的,立刻趾高氣揚地指着薛老頭說道:“就是他,他家拒不配合徵地,破壞修路大業!”

薛老頭看了看東邊那隊威武的騎兵,打了個哆嗦,但仍不肯服輸,對江朋義做了個揖,說道:“這位軍爺,可不是小老兒家不讓,實在是這楊家太可惡,藉着徵地的機會,非得強奪我家的良田,哪有這個道理啊?”

江朋義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向周圍打量了一圈,看看附近的田地。“阡陌縱橫,小河流水,確實是良田……咦,北邊不是有大片的荒地的麼,爲何不從那邊走?”

負責徵地的楊員外頓時結巴了起來,而薛老似乎看到了希望,連忙說道:“對啊!那邊是楊家和他小舅子任家的地,因爲經營不善才拋了荒,本來鐵路從那邊過是頂好了的,可是他家非得仗勢欺人,搶我家的地!小老兒家丁寡勢弱,只能任他們欺凌,軍爺,你可得給我們主持公道啊!”

江朋義立刻轉向楊員外:“楊員外,這北薛家莊的徵地確實是你家負責的吧?真是這樣?這可不行啊!等等,這些工人不是東邊工地上的麼,怎麼你喊來了?”

楊員外支支吾吾,編造了一個理由:“不是,這不是那,這邊要更近,土質也好……”

江朋義立刻打斷了他:“怎麼會?這邊深耕的農田,還有河流,光加固和架橋還要多費些功夫呢!你也不用說了,我回去會如實稟報,讓上面換人來負責的!”

說完,他又轉向薛老頭:“這位薛老,你也放心,我們的鐵路工程雖然重要,但也不會讓任何一個無辜百姓蒙難的!至於有人敢借勢鬧事,我們也一定會堅決清除出隊伍!”

薛老頭得了保證,臉上笑開了花:“好,好,天日昭昭,果然東海國是講公道的!聽說現在東邊鬧旱缺糧,我薛家這就捐糧一百石,然後等鐵路修過來了,再派家養子去工地上幫着幹活!”

江朋義朝他一拱手:“那便有勞您多擔待了。其實這事您也不用太在意,之前膠東和膠濟鐵路的先例都證明了,鐵路開通之後,兩旁的土地也都會升值的,懂行的人巴不得鐵路從家門口過呢。得……修過來的時日也不遠了,您就等着看吧。”

第56章 四輪馬車第354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上第871章 克里特島第709章 龜船第810章 殖民地攻略第400章 推恩第71章 對日貿易 三 宗尊親王(第八更)第427章 西南駐屯軍第473章 日本病了,其名爲錢第317章 圍城第379章 忽必烈的驚愕第732章 陷盧龍第582章 黑龍江上 完 黑龍江上第270章 護衛 上第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36章 南平府第404章 真正的進步 上第550章 謀國第249章 大巡禮 二 標準化(加更2/2)第700章 散兵第730章 入關第123章 李庭芝後11章 新年第433章 南下:泉州第505章 大燈塔後15章 太極帝國第111章 外交攻勢 下第480章 老朋友後21章 決戰海角天涯 下第896章 與你何干第498章 關原第653章 事變第250章 大巡禮 三 檢閱(感謝林宇的打賞)第869章 會師第51章 城陽工業區 下第537章 貧民窟第474章 國使後9章 新南洋第86章 這是要反啊第111章 外交攻勢 下第549章 火油貿易第905章 亂第879章 莫臥兒大元 上第302章 反擊(感謝淮中爲了晚明注高v的打賞,加更1/2)第349章 鬱蔥山第298章 濟南之圍(2/4)第764章 禮樂(加更)第423章 新幣制 上第724章 第三野戰旅後17章 圩陽第292章 局破第7章 即墨城第403章 不落人後第308章 攻取利津第624章 使者第814章 新航路 三 南泥灣第764章 禮樂(加更)第686章 都好起來了 四第294章 無邊無際第262章 民營經濟第798章 長安第906章 戡亂第652章 高達就是用來搶的後24章 全面反攻後1章  落日第692章 樊城之圍第246章 新財政 三第453章 另一個世界:古裡第380章 阿里不哥捲土重來第682章 臨時約法第241章 技術驗證船 一第321章 大軍齊匯第44章 透視畫法與糖第889章 洶涌第298章 濟南之圍(2/4)第360章 私掠第783章 風水輪流轉第262章 民營經濟第37章 渤海沿岸第770章 二、主流文化爲……第201章 海州灣海戰 中第483章 奪人第387章 露天甲板第897章 疾風暴雨 一第291章 來遲一步(累計打賞加更)第645章 香港第404章 真正的進步 上第865章 既非拜占庭,也不是什麼東方帝國,它就是羅馬!第548章 華羅城第451章 北印度洋環流第288章 認捐第69章 對日貿易 一 貿易逆差(第六更)第834章 熱那亞的崛起 六 加萊塞第352章 崩解第1章 倒黴的同學會第175章 廢奴第424章 新幣制 下第781章 維新第201章 海州灣海戰 中第323章 敵至
第56章 四輪馬車第354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上第871章 克里特島第709章 龜船第810章 殖民地攻略第400章 推恩第71章 對日貿易 三 宗尊親王(第八更)第427章 西南駐屯軍第473章 日本病了,其名爲錢第317章 圍城第379章 忽必烈的驚愕第732章 陷盧龍第582章 黑龍江上 完 黑龍江上第270章 護衛 上第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636章 南平府第404章 真正的進步 上第550章 謀國第249章 大巡禮 二 標準化(加更2/2)第700章 散兵第730章 入關第123章 李庭芝後11章 新年第433章 南下:泉州第505章 大燈塔後15章 太極帝國第111章 外交攻勢 下第480章 老朋友後21章 決戰海角天涯 下第896章 與你何干第498章 關原第653章 事變第250章 大巡禮 三 檢閱(感謝林宇的打賞)第869章 會師第51章 城陽工業區 下第537章 貧民窟第474章 國使後9章 新南洋第86章 這是要反啊第111章 外交攻勢 下第549章 火油貿易第905章 亂第879章 莫臥兒大元 上第302章 反擊(感謝淮中爲了晚明注高v的打賞,加更1/2)第349章 鬱蔥山第298章 濟南之圍(2/4)第764章 禮樂(加更)第423章 新幣制 上第724章 第三野戰旅後17章 圩陽第292章 局破第7章 即墨城第403章 不落人後第308章 攻取利津第624章 使者第814章 新航路 三 南泥灣第764章 禮樂(加更)第686章 都好起來了 四第294章 無邊無際第262章 民營經濟第798章 長安第906章 戡亂第652章 高達就是用來搶的後24章 全面反攻後1章  落日第692章 樊城之圍第246章 新財政 三第453章 另一個世界:古裡第380章 阿里不哥捲土重來第682章 臨時約法第241章 技術驗證船 一第321章 大軍齊匯第44章 透視畫法與糖第889章 洶涌第298章 濟南之圍(2/4)第360章 私掠第783章 風水輪流轉第262章 民營經濟第37章 渤海沿岸第770章 二、主流文化爲……第201章 海州灣海戰 中第483章 奪人第387章 露天甲板第897章 疾風暴雨 一第291章 來遲一步(累計打賞加更)第645章 香港第404章 真正的進步 上第865章 既非拜占庭,也不是什麼東方帝國,它就是羅馬!第548章 華羅城第451章 北印度洋環流第288章 認捐第69章 對日貿易 一 貿易逆差(第六更)第834章 熱那亞的崛起 六 加萊塞第352章 崩解第1章 倒黴的同學會第175章 廢奴第424章 新幣制 下第781章 維新第201章 海州灣海戰 中第323章 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