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昏君的末日

十一月下旬,雍正的一系列人事調度,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中流》報上。

“富寧安署理撫遠大將軍,統領陝甘綠營、西安和荊州旗營。嶽鍾琪另委靖邊大將軍,統領武昌大營。委錫保爲定邊大將軍,統領西山大營。鄂爾泰領兵部尚書銜,任湖廣總督,總理湖廣軍政錢糧。田文鏡爲軍機大臣,兼理江西軍政錢糧。李衛爲軍機大臣,仍領直隸總督,總統大軍錢糧。”

這消息若是真的,雍正的戰略企圖呼之欲出。他已決定放棄四川,守關中西安一線。把嶽鍾琪調到武昌大營,跟錫保的西山大營相互配合,武昌大營攻嶽州方向,西山大營攻江西方向。

但這只是大致判斷,如果這消息是真的,雍正的人事安排就非常令人費解。雍正在北面一字排開三個大將軍,照理說軍政都該由大將軍一把抓,比如富寧安的西北一路。但湖南和江西,後面還分別壓着鄂爾泰和田文鏡,鄂爾泰還要節制湖北綠營,田文鏡節制江西綠營,嶽鍾琪和錫保這大將軍的職位很有水分。

湖南和江西,到底誰是主帥?疑惑不止這個,雍正讓李衛總統後方錢糧,說明他還是把湖南江西看作一盤棋,可這兩路人馬,就沒一個總節制的主帥?

“這花招……玩得好……”

樞密院裡,蘇文采領着軍情司和參謀司的官員,分析得一頭是汗,依舊沒有什麼線索。

“怕是《中流》報捏造的消息吧,這麼亂,一點都不像雍正的手筆,他有潔癖,很不喜事務雜亂無章。”

“你們軍情司真是要燒黃紙了!人家總能掏出消息,你們呢!?”

軍情司的官員還在嘀咕,遭了蘇文采一通臭罵。

“羅知事把干將都調到西北去了,北面就留了幾條線,還不怎麼牢靠……”

軍情司官員很是委屈,天地會成分太雜,接觸不到這麼高級的決策,而軍情司的暗線,最近狀態也不對頭。

黃埔無涯宮肆草堂置政廳,李肆臉色陰沉,冷聲問着跪伏在地的一人:“白小山,朕助你辦這《中流》報,是讓你挖軍情司的牆角?是讓你把消息公之於衆,不爲一國所用?你的功業之心,到底置在何處!?”

李肆很生氣,準確說,是有些惱羞成怒。雍正的大決心終於砸了下來,讓之前信誓旦旦,說雍正沒那麼傻叉的李肆,外帶朝堂一幫重臣都臉上無光。

認真追究起來,《中流》還是絕大一樁影響因素,誰也沒想到,《中流》這一兩個月來,有關北面形勢的報道,特別是點明雍正要興舉國之兵的決策,居然全都是真的。報紙把真相抖落在外,自然妨礙了李肆和朝堂去追索真相。如今英華一國,但凡有些見識之人,都清楚報紙不可不信,但不可全信。

《中流》還聲稱自己的消息來自紫禁城,來自雍正身邊很親近之人,之前大家只當是誇誇其談,今曰招《中流》總編白小山來一問,白小山老實交代,說是用十萬兩銀子,買下了軍情司跟茹喜聯絡的那條線……了不得啊,李肆一邊叱責,一邊感慨,區區一家報紙,還是他出資扶持起來的,居然有這般能耐了。而讓他更爲窩火加凜然的是,白小山到底是何居心,膽敢自作主張,亂國家軍情體系?《中流》不過區區一份報紙,竟然能在一條消息線上投十萬巨資!?

白小山很年輕,早年在《越秀時報》,師從雷襄,後來李肆想辦一份專談北面滿清形勢的報紙,就把他拔了起來,擔綱《中流》。報紙越辦越大,李肆的皇室股份也越佔越薄,但到如今依舊有三成,是報紙第一大股東。只是他沒什麼心思細管,從未乾涉具體營運。

白小山咬牙叩首道:“小山在白城學院進學,深服段老師的真理之說。小山認爲,我輩報人,也領有天職,那就是說事實,尋真相,讓世人不爲虛言惑語所矇蔽!小山以此爲《中流》辦報之旨,千方百計,要尋得滿清根底之策。”

“陛下之言,小山認爲有差!若是國中報人,都以尋真爲本,國家何須暗養那麼多諜探?國家何須行那麼多暗詭之事?我英華立國,上承天意,下應民心,國政軍務就該堂堂正正!”

李肆楞了好一陣,忽然有一種時空錯亂感,似乎自己面對的不是這個時代的臣民,而是三百年後的同行。天職……段老頭用天職撬開了人倫,各行各業都在尋着自己讀力存在的意義。報紙這一行的“天職”,確實再明顯不過,報人信奉真相和事實,不願向世俗權力低頭,這個白小山,思想真是超前啊。

白小山繼續辯解道:“至於茹喜那條線,陛下不是已認定茹喜再不爲國家所用麼?跟茹喜聯絡之人,既有軍情司之職,又有民遞身份,小山不過是另委他辦事,何曾損及一國?”

李肆怒聲道:“目的再崇高,手段卑劣,也要讓事實扭曲,真相蒙塵!朕看到的事實是,你爲彰報紙之名,籠絡身負軍國重事之人,還反被滿清用來迷惑朝堂決策!不要以爲真相就只是真相,真相怎麼顯,事實怎麼說,也是艹弄人心的手段!”

李肆深吸氣,又一句話,讓白小山臉色發白:“報人以尋真爲本,這沒錯,可你要牢記一句話,塵世本就蒙塵,你要抹去塵埃,要讓真相顯露,就得付出代價!不是你付出代價,而是世人付出代價!”

李肆揮手:“法司會立案審查《中流》報,而那棄軍情司之責,爲你《中流》當暗牙的密諜,也要受到審判!你回去好好想想,看自己到底錯在何處!”

白小山失魂落魄地退下,正要出宮,被一人叫住,卻是《越秀時報》總編,越秀學院院長雷襄。

“恩師,我不覺得自己有錯,報紙不該只行鼓吹之事,報人天職就該是探得真相。”

“當初你離開《越秀時報》,去辦《中流》時,我就說過,你這一道沒有錯,但你莫忘了,天道應於時勢,有些道,若是不合時勢,不僅違天意,也逆人心。你有沒有想過,你現在還只是探滿清的軍國之事,若是依着你這一道,也去探咱們的軍國事,還堂而皇之登載於報,會是怎樣的情形?”

“這個……《中流》只探滿清之事……”

“可沒有滿清了呢?你這一道,不止有你在行,國中其他報紙,也偶爾爲之。譬如前一陣子,大軍北面佯動,就有報紙自以爲是,將本[***]略詳細剖來,讓佯攻毫無建樹。多少兒郎灑血疆場,卻作了無用之功,這就是說出真相的代價。今曰你道明瞭滿清謀劃,還只是讓朝堂誤判,異曰敵人知我一國知之,改弦更張,又要有多少人受害?”

師徒對話,已觸及到了報人報紙的根底,白小山依舊有所堅持,雷襄卻是看得更寬。

雷襄總結道:“我們所言的天道,無非是天人三倫,實質是人道。若是背離人道,所行的天道又有何意義?報人天職,確是要合天道,要探事實尋真相,可昂首索道時莫忘了,我們還得腳踏大地,以人道爲本。衆口鑠金,我們報紙一文刊出,效力百倍於衆口,說什麼,怎麼說,要有權衡,有計較,要中庸行事。”

白小山品了好一陣,慨然道:“恩師原來是悟透了報人天道,才決意行鼓吹之事,而不是行尋真之事……”

雷襄點頭:“天道之根,在於福人。史法司曾跟我談過,說天道應於法,有絕對之公正,然則有時這公正卻與福人悖離,譬如殺一無辜之人,可救千萬人,這一人殺不殺?殺則有損公正,不殺則損千萬人姓命……這番權衡,就是在天人之間尋得中庸。”

他沒有說答案,白小山卻已有所悟,再嘆道:“如此我真是錯了……”

雷襄卻問:“陛下有何處置?待法司審查?沒撤換你?呵呵……”

他搖頭道:“你啊,還是沒悟透陛下之道,陛下是你《中流》報的司董,也算是報人。沒撤換掉你,就說明作爲報人,陛下不認爲你有錯,至少不認爲你的用心有錯。”

白小山腦子有些亂了,恭謹地拱手道:“請恩師賜教……”

雷襄又說到了掌管律法的史貽直,“掌國者要揹負千萬人生死,他自然要中庸行事。可對那無辜一人而言,他就要聲張公正。我們報人,有時是掌國者,有時又是那無辜一人,到底該如何權衡?根本還是在真相,在事實嘛。”

這話儘管有些玄虛,白小山卻明白了很多,他深深長拜,豁然而去,雷襄看着他的背影,搖頭自語道:“百年之後,你這一道才能大興於世,而現在不行,現在遠遠不是時候。”

雷襄是李肆急招來商量該怎麼管治國內報業的,《中流》之事讓李肆警覺國中輿論太過散漫,朝廷管制,具體說,是朝廷調控手段已遠遠跟不上形勢。能侵蝕軍情司的諜報體系,報業已有失控跡象。

“還不是你縱容的,你啊,有些地方跨的步子太大,有些人跟上了,有些人跟不上,這一國就如跛腳巨人,還不知什麼時候要摔一跤狠的。”

接着是段宏時的訓斥,雷襄帶來了國中輿論全景。雍正大舉興兵,國中輿論喧囂不已,一面是羣情激憤,覺得雍正這韃子皇帝自不量力,欺人太甚,一面又在聲討朝廷無能,這麼大的事,居然後知後覺。

廣昌一縣,不僅知縣等官員殉國,還死傷數千縣民,讓心氣正高的國民都自覺被抽了一耳光,火辣辣地痛。不少人直接問責朝堂,都察院迫於輿論,開始準備就此事彈劾樞密院和軍情司相關人等。

這都還只是間接問責,不少熱血士子無所顧忌,在報上直接置疑“先南後北,由西向東”的國策,說這是明展腹背,勾引滿清南侵。而置疑的對象,文裡只針對朝堂,意思卻很清楚,皇帝陛下,你是不是犯昏了?

一國氣象初成,人心總是有些偏激,用李肆前世的話說,眼下英華一國的國民,個個都是憤青,就覺得老子天下第一,格外受不得委屈。主政的朝堂諸公,但凡行事柔和,都要被吐口水,即便李肆身爲開國皇帝,開新世的聖人,威望無以復加,依舊難逃被置疑的下場。

段宏時的訓斥,重點還在南洋西洋政策上。李肆力拓南洋,格局非一般國民熟悉,儘管一國在海運和諸多產業上受惠於此,但國民都覺得,爲此招致滿清南侵,有些捨本逐末。

李肆無奈地道:“沒辦法啊,外事還是我掌着,這番格局,能看清楚的也只有通事館和外貿工商,跟主理國內事務的政事堂還湊不到一起。”

段宏時沉聲道:“隋煬帝的教訓,你還看不清楚?外事現在關聯如此緊密,你就不該繼續單獨掌着,要讓政事堂跟通事館一起來看這內外格局。”

李肆有些猶豫:“現在火候足了嗎?”

這一國就是先進和落後兩面層層拼湊融合起來的,最早國內是工商和農稼事分立,朝堂還由中書省和尚書省分管,經過多年努力,以官府下鄉,中央地方分稅和東西兩院等政策,漸漸拼湊爲一個棋局。

現在國中民心鼓譟,又是因朝堂和國民對李肆“先南後北”的國策理解不足,畢竟外事還是李肆帶着一幫有全球眼光,有外事經驗的年輕人掌握着。

段宏時覺得該將外事從李肆手中切出來,李肆猶豫的是時機問題。

“這一國,時勢有進無退,你還以爲,政事堂那幫酸儒,能繼續以聖賢道把持外事?老夫覺得,你該擔心通事館那幫小年輕以外事亂了內政纔對。”

政事堂的省部官員大多雖已算是道黨,但內政講求調和,行事依舊帶着濃濃的儒風。而通事館卻是滿腹西學的年輕人,行事的功利之風濃郁,這兩方人馬混在一起,到底會是個什麼前景,李肆有些看不透。

不過段宏時這麼一說,李肆也釋然了,鬥爭中融合,當初中書省和尚書省合一,不就是這麼走過來的麼。更主要的是,自己依舊握着外事決策權,把通事館丟出去,是將政事堂也拉入到外事決策圈子,這樣更好推責……說實話,被國民置疑的味道可不好受,很有些委屈。

“通事館還只是一步,未來樞密院怎麼辦,殖民地跟直屬地怎麼辦,更麻煩的是,江南怎麼辦,南北怎麼辦,還有太多路要走啊……”

段宏時想得多了,面色怔忪。

“老夫七十五了,還能活幾年?能看到哪一步呢?”

人的慾望總是無止盡的,原本對段老頭來說,能看到華夏再起,他也就安心了,可現在英華一步步走下去,他卻還總想看得更多。

“老師勤練五禽戲,七十五算啥,一百零五都是小事……”

李肆趕緊安慰着老頭,其實他心中也有些愴然,他這便宜師傅,還能陪着他走多久呢?

“咦,三娘不是說一百二麼?你怎麼就給老夫剋扣了十五年?”

老頭不爽了,李肆撓頭,燦燦地笑了。

接下來的事更讓李肆撓頭,把通事館丟給政事堂終究是後面的事,現在要緊的是應對雍正的威脅。而一國情緒激昂,他這個皇帝,不能不出面了。不止是扶着這民心化爲國用,也是要疏導民情。西洋南洋太遠,大家都看不到,而滿清韃子打了過來,你皇帝還悶在皇宮裡睡大覺,就算以前多麼英明神武,也要遭國人嚼舌頭。

李肆嘆氣:“好吧,我這昏君也當到頭了,得好好扮演聖明天子。”

他像是檢閱部隊一般,掃視着排成一排的婆娘和子女,“咱們一家子,都得爲這一國盡心效力了!”

()

第202章 翻翻我的小賬本第415章 歸途南北異第452章 不是請求,是通告第691章 長江大決戰:老天丟癟十第54章 談元射清第775章 朝鮮風雲:東院初鳴第774章 朝鮮風雲:崔李之亂第803章 南洲記:禍不單行第516章 神仙炮與神仙仗第801章 南洲記:徐福的新人生第843章 獅虎黨爭:新時代的選擇第736章 再沒好日子了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795章 放眼於外第607章 江南路,睡獅待醒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841章 獅虎黨爭:絕路前無盡的歪樓第461章 一份大餐擺在眼前第161章 信什麼是因爲怕什麼第382章 戰衡州:誰也別想打醬油第86章 學費與犧牲品第799章 南洲記:鍾老爺的新冒險第369章 真理三綱第433章 大變將至,鄔先生獻計第672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126章 我就是反賊,怎的?第1章 老天爺果然惹不得第848章 西京諜影:灞陵炮響,風雲將起第720章 放寬心,享太平第396章 老天爺到底降下了什麼妖孽第683章 長江大決戰:洞庭魅影第195章 告訴你們一個大秘密第11章 逼債!逼死你!第311章 果然是頭腦發熱第370章 咱也是個有錢人了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29章 蕭額外的衷情第316章 恢恢天網,總有延遲第11章 逼債!逼死你!第267章 你縮?我拆!第3章 光緒五十一年?第24章 造反從娃娃抓起第65章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825章 呂宋亂局第928章 真正的傾國之力第706章 長江大決戰:天塌了第967章 血勇至極,肉軀難擋鐵火血戰到底2第362章 鉤子,又見鉤子第179章 仇恨不是力量,畏懼纔是第304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嬌顏之下有赤膽第973章 已知和未知的背叛第1021章 舊人新生第942章 上下皆動,同盟會崛起第651章 赤潮西進第176章 失敗的勝利第654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第80章 火槍大躍進第179章 仇恨不是力量,畏懼纔是第728章 上天、無生老母與官府第477章 未知的新生第857章 相會的喜怒哀樂第908章 七十年後的一封信第5章 肉會有的,酒也會有的第363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624章 華夏根骨天道立第261章 夢與現實之間第144章 破我相的代價無比高昂第419章 大麻煩即將上門第399章 戰長沙,你給我敬業點好不?第61章 夏日已臨第404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第897章 世界之門正式開啓第588章 醬油打成黴油第267章 你縮?我拆!第73章 有得必有失第506章 定國策,先南後北第547章 都是被逼的……第332章 三疊陣:步炮協同起步第370章 咱也是個有錢人了第989章 那燦爛的陰謀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297章 鼓風熔鑄鋼之國第120章 說美女,美女就到第741章 淮揚辯難第82章 我有金手指第98章 不是剽竊,是微創新第751章 新舊之間第109章 不說抱歉,只是遺憾第557章 收穫在哪裡第183章 你們都是代天行刑之人第680章 四馬亂蹄,皇帝難辯白第747章 窮則變第876章 是誰幹的第281章 什麼是真正的海戰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110章 有麻煩找李半仙第106章 借什麼刀殺什麼人第179章 仇恨不是力量,畏懼纔是第628章 江南風起人眼迷
第202章 翻翻我的小賬本第415章 歸途南北異第452章 不是請求,是通告第691章 長江大決戰:老天丟癟十第54章 談元射清第775章 朝鮮風雲:東院初鳴第774章 朝鮮風雲:崔李之亂第803章 南洲記:禍不單行第516章 神仙炮與神仙仗第801章 南洲記:徐福的新人生第843章 獅虎黨爭:新時代的選擇第736章 再沒好日子了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795章 放眼於外第607章 江南路,睡獅待醒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841章 獅虎黨爭:絕路前無盡的歪樓第461章 一份大餐擺在眼前第161章 信什麼是因爲怕什麼第382章 戰衡州:誰也別想打醬油第86章 學費與犧牲品第799章 南洲記:鍾老爺的新冒險第369章 真理三綱第433章 大變將至,鄔先生獻計第672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126章 我就是反賊,怎的?第1章 老天爺果然惹不得第848章 西京諜影:灞陵炮響,風雲將起第720章 放寬心,享太平第396章 老天爺到底降下了什麼妖孽第683章 長江大決戰:洞庭魅影第195章 告訴你們一個大秘密第11章 逼債!逼死你!第311章 果然是頭腦發熱第370章 咱也是個有錢人了第124章 誰的江湖第29章 蕭額外的衷情第316章 恢恢天網,總有延遲第11章 逼債!逼死你!第267章 你縮?我拆!第3章 光緒五十一年?第24章 造反從娃娃抓起第65章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825章 呂宋亂局第928章 真正的傾國之力第706章 長江大決戰:天塌了第967章 血勇至極,肉軀難擋鐵火血戰到底2第362章 鉤子,又見鉤子第179章 仇恨不是力量,畏懼纔是第304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嬌顏之下有赤膽第973章 已知和未知的背叛第1021章 舊人新生第942章 上下皆動,同盟會崛起第651章 赤潮西進第176章 失敗的勝利第654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第80章 火槍大躍進第179章 仇恨不是力量,畏懼纔是第728章 上天、無生老母與官府第477章 未知的新生第857章 相會的喜怒哀樂第908章 七十年後的一封信第5章 肉會有的,酒也會有的第363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624章 華夏根骨天道立第261章 夢與現實之間第144章 破我相的代價無比高昂第419章 大麻煩即將上門第399章 戰長沙,你給我敬業點好不?第61章 夏日已臨第404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第897章 世界之門正式開啓第588章 醬油打成黴油第267章 你縮?我拆!第73章 有得必有失第506章 定國策,先南後北第547章 都是被逼的……第332章 三疊陣:步炮協同起步第370章 咱也是個有錢人了第989章 那燦爛的陰謀第330章 武人的天職第297章 鼓風熔鑄鋼之國第120章 說美女,美女就到第741章 淮揚辯難第82章 我有金手指第98章 不是剽竊,是微創新第751章 新舊之間第109章 不說抱歉,只是遺憾第557章 收穫在哪裡第183章 你們都是代天行刑之人第680章 四馬亂蹄,皇帝難辯白第747章 窮則變第876章 是誰幹的第281章 什麼是真正的海戰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110章 有麻煩找李半仙第106章 借什麼刀殺什麼人第179章 仇恨不是力量,畏懼纔是第628章 江南風起人眼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