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

嘉穀在桂省因地制宜地推廣蔗豆間種技術,大規模培養“新型蔗農”的舉動,慢慢地引來了政府的側目。

引進嘉穀,原意就是爲了探索糖料產業的發展新路徑。

如今眼看着動作頻頻,不但是當地政府,連競爭對手都好奇嘉穀的成效。

於是,在得到嘉穀的同意後,桂省糖協組織了一批專家和業內人士,實地考察嘉穀糖業的製糖產業鏈。

國糧屯河和光明糖業兩家的負責人都加入了隊伍中,希望藉此一窺嘉穀糖業的實力。

沒有甘蔗原料,糖廠什麼都不是。因此第一個目標當然是甘蔗田。

其實,無論是隊伍裡的專家,還是其他業內人士,對甘蔗套種模式都談不上陌生,他們唯一感興趣的,就是甘蔗和大豆的產量。

雖然還沒到成熟期,但單看甘蔗和大豆蔥鬱的長勢,就讓人對其產生極大的興趣了。

隊伍裡有人就直接問嘉穀農資的技術人員何勁鬆了:“看這長勢,大豆預測產量有多少?”

何勁鬆平靜道:“大概是平均畝產幹黃豆200公斤吧。”

“真的?”馬上有專家驚呼問道。

按照他們的經驗,大豆和甘蔗套種,最高畝產不會超過150公斤。嘉穀這個產量如果落實,那絕對是本省套作大豆高產的典型了。

國糧屯河和光明糖業兩家的負責人對視一眼,心裡默默算了起來,按當地的幹黃豆市場價格,那就是說,嘉穀套種了黃豆的蔗田每畝可增收600元左右,這都趕得上一畝甘蔗的收益了,但這隻需短短三個月。

這對於蔗農來說,吸引力不可謂不大——看看旁邊笑開了花的老蔗農楊福堂就知道了。

至於甘蔗產量?

看看蔗田裡挺拔的甘蔗,兩人在心裡暗暗踱量,自家甘蔗區裡的甘蔗長得有這麼好嗎?

答案是否定的。

雖然還有含糖率等重要指標,也有可能會出現高產低糖的情況,但那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

隨後專家們的測產也顯示了何勁鬆所言不虛:“嘉穀充分利用了高矮錯落和早期空間,既抑制了蔗行間的雜草生長,又減少了土壤水分蒸發,提高了甘蔗的抗旱能力,從而提高甘蔗的產量,最終實現甘蔗、早黃豆雙豐收……”

專家組一致認爲:嘉穀在應用大豆與甘蔗等作物間套作效果顯著,是目前桂省大豆與甘蔗等作物間套作方面水平最高的企業。

這個結論一出,隊伍裡心思各異。

……

榨糖廠倒是沒有什麼好說的,各家都是大同小異,真正吸引了衆人注意力的,是嘉穀糖業對甘蔗資源的綜合利用。

大家都知道,嘉穀糖業在澳大利亞擁有最先進、附加值最高的蔗糖產業鏈,但明顯可以看得出,嘉穀糖業沒有在國內照搬這個模式。

譬如澳大利亞的蔗糖產業一般用蔗渣發電和爲蒸汽機提供燃料,這是澳大利亞政府最支持的產業。

但在國內,沒有政府的補貼,這顯然是不經濟的。

國糧屯河和光明糖業的負責人對此還有些遺憾。

何勁鬆介紹道:“我們探索用甘蔗製糖產生的廢液製造有機肥還地,甘蔗梢用來養牛,牛糞入池發酵產生沼氣,沼液還田,即使是甘蔗渣也用來育菇……”

展現在衆人面前的,就是正在建設的一箇中型養牛場;以及已經建好的育菇棚。

出乎衆人意料的,是育菇棚裡已經開始種植蘑菇了。

何勁鬆解釋道:“在甘蔗渣、甘蔗梢中添加牛糞,經過堆積,發酵,翻堆,可製成適合姬松茸生育的最佳培養料。現在甘蔗渣有限,我們只是試生產……”

“松茸?”不少人大吃一驚,這裡能培植珍貴的松茸?

“哦,雖然是一字之差,但姬松茸與松茸是完全不同的菌類,它又叫巴西蘑菇,價格比松茸便宜多了。”何勁鬆連忙解釋道。

姬松茸原產地就是巴西,後來被島國人證實,有抗癌、提升免疫力的效果,因而聲名大燥。

“有抗癌作用?那價格肯定也不會低吧?”有人不淡定了。

何勁鬆輕描淡寫地說道:“還行吧,按照我們公司培育的姬松茸品質,加工後價格大概在每斤150元左右。”

因爲姬松茸的產地、品質、市場的不同,所以它的價格天差地別。當然,嘉穀培育的姬松茸,品質基本是達到了頂級,價格自然也是最高。

一個佔地僅爲0.2畝的菇棚,一年可採十茬菇,每年可產菇三千公斤,年產值四十多萬……看着眼前並排的上百個菇棚,衆人默了。

這哪裡是育菇棚啊,簡直就是“金窩窩”啊!

都不用看其他項目了,單單是甘蔗渣作爲原料培育姬松茸,就能看到,嘉穀糖廠的甘蔗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能帶來多大的附加效益了。

國糧屯河和光明糖業兩家的負責人心情莫名沉重。

何勁鬆沒有說,他們也不知道,除了傳統白砂糖、赤砂糖外,嘉穀食品實驗室還通過合作研發了精製糖、高端藥用紅糖、液體糖漿、低聚果糖等產品,準備謀劃着與日韓進口糖漿展開競爭。

Wωω⊙ттκan⊙C〇

就拿低聚果糖來說,市場價是普通蔗糖售價的三十多倍——一根甘蔗中可以“榨取”的價值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但兩家國內大糖企的負責人同時想到了,如果是像今年這樣糖業效益好的行市,他們和嘉穀糖業的差距,無非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但如果是往年那樣糖價低迷,行業虧損的情況,可能就是生和死的區別了。

畢竟,哪怕嘉穀糖業在製糖業務上同樣虧損,但在產業鏈的其他環節上是大賺特賺,霸氣地說一句,人家虧得起。

隸屬國糧集團的國糧屯河還好,光明糖業的負責人卻從來沒有如此清晰地意識到,未來的競爭,已經從產品之間、企業之間甚至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升級爲產業生態圈的競爭。

現在的問題是,面對嘉穀已經初具規模的產業生態圈,自己該如何戰勝他們呢?

……

第364章 後悔死了(2/5)第732章 緊張感(1/2)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334章 真·瀚海明珠(3/4)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261章 高盛的黑手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69章 惡臭熏天第268章 針對毒奶的前瞻性佈局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31章 丟不了(求收藏!)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163章 人氣爆棚(3/3)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548章 誰在搞鬼(1/2)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614章 “豆”爭(上)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585章 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1/2)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173章 當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655章 河清海晏有“水草”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7章 坦白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550章 “傻白甜們”(1/2)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76章 種蘑菇的雪啤(求收藏!)第299章 快到碗裡來(補更1/14)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484章 國際糧商的噩夢第38章 縱論(下)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647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上)第500章 可能會改變世界的投入第620章 一“豆”成名(2)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712章 扣帽子的來了(1/2)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271章 大豐收(上)第180章 你這人蔘太假了吧第286章 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112章 品類戰爭(10/10 十更求訂閱)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第394章 厲害了我的油(4/4)第439章 我願做“小白鼠”(2/3)第58章 情懷第69章 惡臭熏天第63章 身嬌肉貴的“二師兄”(求收藏!)第421章 神奇套種,共鳴雙生(1/3)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552章 拿着尚方寶劍要資源(1/3)第664章 崇拜(2)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417章 對抗“厄爾尼諾”(1/2)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447章 “參王”歸來(3/3)第573章 後起者向上爬有多難?(1/2)第296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567章 “超級乾旱”來襲(3/3)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223章 舌尖上的冷鏈(4K章節)第19章 頂級香米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265章 奶粉火爆上市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
第364章 後悔死了(2/5)第732章 緊張感(1/2)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334章 真·瀚海明珠(3/4)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261章 高盛的黑手第593章 嘉穀動,遠東不穩(2/2)第69章 惡臭熏天第268章 針對毒奶的前瞻性佈局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31章 丟不了(求收藏!)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163章 人氣爆棚(3/3)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548章 誰在搞鬼(1/2)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614章 “豆”爭(上)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第558章 肥羊一頭(2/2)第585章 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1/2)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173章 當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655章 河清海晏有“水草”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7章 坦白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550章 “傻白甜們”(1/2)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76章 種蘑菇的雪啤(求收藏!)第299章 快到碗裡來(補更1/14)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239章 價值的體現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494章 強者心態第484章 國際糧商的噩夢第38章 縱論(下)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647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上)第500章 可能會改變世界的投入第620章 一“豆”成名(2)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712章 扣帽子的來了(1/2)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第271章 大豐收(上)第180章 你這人蔘太假了吧第286章 讓祖國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第490章 養豬造“氣田”(1/2)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112章 品類戰爭(10/10 十更求訂閱)第294章 突如其來的曝光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第394章 厲害了我的油(4/4)第439章 我願做“小白鼠”(2/3)第58章 情懷第69章 惡臭熏天第63章 身嬌肉貴的“二師兄”(求收藏!)第421章 神奇套種,共鳴雙生(1/3)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552章 拿着尚方寶劍要資源(1/3)第664章 崇拜(2)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417章 對抗“厄爾尼諾”(1/2)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農業(2/3)第447章 “參王”歸來(3/3)第573章 後起者向上爬有多難?(1/2)第296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567章 “超級乾旱”來襲(3/3)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223章 舌尖上的冷鏈(4K章節)第19章 頂級香米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265章 奶粉火爆上市第290章 挺進新西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