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

“田園綜合體項目規劃面積有多大?”

“項目將以赤埕縣爲中心,規劃區總面積十萬畝。”

“項目總投資與建設期呢?”

“總投資預計18億元,建設期爲三年……”

王昱業打點精神,應付着一輪又一輪的問題。

如果是一般的農業項目,哪怕投資超過了十億,王昱業也不見得會親自上陣;同樣的,也不見得會有這麼嚴格的評審。

實在是環冀省貧困帶的開發牽扯太多。

作爲京津冀重要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作爲我國北方阻擋風沙南侵的重要生態屏障,壩上地區的地理區位和生態功能都極其重要。

尤其是,嘉穀還想在項目中撬動政府的扶持資金,要花費的腦細胞就更多了。

再加上這是國家大佬親自點名的項目,無論是嘉穀內部,還是相關部門,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壓力,無法等閒視之。

因此,評審團隊的成員也是凝神以對,並不時拋出一個又一個尖銳的問題,簡直令人目不暇接。

“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倒是不錯,但沒有產業支撐的田園綜合體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嘉穀的這個項目以什麼作爲主導產業?”

王昱業沉穩道:“嘉穀田園綜合體項目將以水果種植業爲作爲優勢主導產業,配套冷鏈物流加工的產業體系以及延伸生態旅遊的產業體系,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要知道,爲了建設京津生態防護屏障,赤埕縣地區對農業開發限制甚嚴,嘉穀要怎麼應對?”

王昱業神色不動:“首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規劃理念是我們的田園綜合體規劃着重考慮的重點。具體到農業開發上,我們選擇了耐乾旱的經濟作物品種;而且,我們將推行與疆省天葉公司共同研發出的山地滴灌系統,水肥都可通過滴灌管道可以直接輸送到地裡,既高效又環保……”

“當地青壯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如何解決?”

“田園綜合體的出現,本就爲鄉村人口的迴流創造了條件。嘉穀田園綜合體會培育完整的產業鏈,產業發展起來了,提供的就業崗位多了,自然而然就吸引人們尤其是青壯年回鄉安家落戶,這也是我們解決鄉村發展問題的一個核心……”

“我想問一下,嘉穀的這個田園綜合體模式,在世界範圍內有沒有樣本?”

王昱業雙眉一挑:“有!事實上,德國休閒農業的鼻祖——卡爾斯草莓農場就可以看作是田園綜合體的一個經典案例。它以‘一個好產品+一個強終端+一條經濟鏈+一個展示窗+一種品牌’的發展模式,在沒有多少海外宣傳的情況下,僅憑當地以及附近城市的人光顧,就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

嘉穀可是有備而來的,經過主題彙報、專家提問、規劃評審三重嚴格的環節,嘉穀的“田園綜合體”項目最終順利獲得了評審團隊的一致認可,隨後送報高層批准。

……

“嘉穀要在環冀省貧困帶的赤埕縣落地實踐一個“田園綜合體”項目,爲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探索一種新模式!”

這個新聞落在媒體耳中,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通報。畢竟,嘉穀保持着一貫的尿性——在項目開始之初要低調。

但落在另外一些人眼裡,卻彷彿石破驚天一般。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出身赤埕縣或附近地區。

今年三十歲的馮勇就目不轉睛地看着這個新聞報道,陷入了深思。

赤埕縣的發展其實不應該是今天這樣的。

論環境,赤埕縣依山傍水,礦產豐富;論區位,更是北靠壩上草原,南界首都。

但正是因爲貫穿全境的黑、白、紅三條河流全部匯入密雲水庫,年入庫水量佔到了密雲水庫來水量的一半有餘,爲了保護首都的水源,礦不能開了,甚至地都不能耕了,要退耕還林,方方面面的發展都受到了限制。

家裡沒有出路,這個緊鄰京津等大都市的小縣城,幾乎沒有一個家庭不是把在外打工做爲解除和緩解生活壓力的必選項——年輕人多不願堅守在家,姑娘們更是將外嫁更富裕的城市視爲改變命運的捷徑。

馮勇同樣如此,他家裡地不多,因爲乾旱少雨,每年地裡的收入僅能維持溫飽,外出打工幾乎是唯一選擇。

但早些年日子實在太艱難,多數人家生了孩子都只能供他們上三兩年學,認得幾個字,就要幫家裡幹活,解決家中的困難。

這些沒受過太多教育的村民到城市去打工,又能做什麼高技術含量的活兒呢?多數也就是在建築工地做做簡單的小工。

馮勇算是運氣好的了,他找了個保安的工作,收入勉勉強強,但沒有那麼辛苦。

不過,他上有兩老,下有一女,都留在赤埕縣,這讓他無時無刻不牽掛着家裡。

他的同事兼同鄉趙明湊過來,同樣看到了新聞,看着一臉沉思的馮勇,笑着問道:“馮哥,怎麼,你有想法啊?”

馮勇回過神來,搓搓臉:“嗯,我在考慮,要不要回去看看?”

趙明一愣:“不是?你說認真的?”

“老小都在家裡啊,能不認真嗎?如果能在縣裡工作,既有收入,還能照顧家裡,爲什麼不回去呢?”

趙明還沒有結婚,但父母同樣留在老家,想了想,也嘆了一口氣:“但回縣裡,哪來的工作呢?說是要在縣裡發展項目,但靠不靠譜,誰說得準呢?”

馮勇輕聲說道:“應該不會的,這麼大的投資,而且是嘉穀主導,嘉穀的名聲好,聽說收入也高,我覺得這次可能是機會。”

趙明更年輕,但反而更瞻前顧後,不禁提醒道:“馮哥你不要衝動啊,真要回去了,這保安的工作可就沒了。”

馮勇之前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但在趙明的勸說下,他的決心反而更加堅定了:“沒了就沒了,嘉穀敢開發,我就敢回去!”

……

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575章 遊說,以及對手的對手(1/2)第37章 縱論(中)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216章 最後一千米的盤剝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182章 人蔘拍賣會(2/4)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694章 競爭與壓制(1/2)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431章 可怕的堅持(2/2)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603章 不服的國際大豆聯盟(2/2)第542章 誰是大爺(1/3)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725章 嘉穀版的“黃埔軍校”(1/2)第208章 美國的災難,基金的勝利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298章 老闆牌營銷第212章 要做大地主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182章 人蔘拍賣會(2/4)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33章 生日之夜(中)第419章 嘉穀糖業的機遇(1/2)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150章 攪局者(2/3)第69章 惡臭熏天第161章 組團參展(1/3)第91章 被“醃製”的土地(求收藏!)第554章 啪啪啪(3/3)第560章 只待揚名的牛肉(2/2)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555章 動員(1/2)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658章 勾人(1/3)第607章 針對嘉穀的貿易壁壘(1/2)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393章 走出國門,國際品質(3/4)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503章 很有搞頭(1/2)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164章 大單來了!(求票票)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244章 老天也不幫忙第82章 火爆(上)第251章 細思極恐第590章 “奉旨腐敗”(1/2)第621章 一“豆”成名(3)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435章 這不,雨來了(2/2)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732章 緊張感(1/2)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43章 加州農場(上)(求收藏!)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192章 魚米之鄉的憂與喜(3/3)第395章 要打臉的節奏?(1/3)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第73章 食材供應鏈(求收藏!)第737章 世間事非你弱你有理(1/2)第708章 散發着金光的合作社(1/2)第275章 勝利果實和一盤大棋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
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575章 遊說,以及對手的對手(1/2)第37章 縱論(中)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216章 最後一千米的盤剝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182章 人蔘拍賣會(2/4)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694章 競爭與壓制(1/2)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431章 可怕的堅持(2/2)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603章 不服的國際大豆聯盟(2/2)第542章 誰是大爺(1/3)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725章 嘉穀版的“黃埔軍校”(1/2)第208章 美國的災難,基金的勝利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298章 老闆牌營銷第212章 要做大地主第734章 逼宮之路(1/2)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182章 人蔘拍賣會(2/4)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33章 生日之夜(中)第419章 嘉穀糖業的機遇(1/2)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688章 到沙漠去(上)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150章 攪局者(2/3)第69章 惡臭熏天第161章 組團參展(1/3)第91章 被“醃製”的土地(求收藏!)第554章 啪啪啪(3/3)第560章 只待揚名的牛肉(2/2)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555章 動員(1/2)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658章 勾人(1/3)第607章 針對嘉穀的貿易壁壘(1/2)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393章 走出國門,國際品質(3/4)第27章 老油井入手(求收藏!)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503章 很有搞頭(1/2)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164章 大單來了!(求票票)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718章 大型廣告“連續劇”(2/2)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244章 老天也不幫忙第82章 火爆(上)第251章 細思極恐第590章 “奉旨腐敗”(1/2)第621章 一“豆”成名(3)第50章 招攬(求收藏!)第435章 這不,雨來了(2/2)第106章 不甘的外資(4/10)第732章 緊張感(1/2)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371章 製造珊瑚礁(1/3)第64章 大種草和天災(求收藏!)第357章 大廈將傾的準岳父?第428章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然過去(2/3)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43章 加州農場(上)(求收藏!)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192章 魚米之鄉的憂與喜(3/3)第395章 要打臉的節奏?(1/3)第309章 大有機肥計劃(1/3)第73章 食材供應鏈(求收藏!)第737章 世間事非你弱你有理(1/2)第708章 散發着金光的合作社(1/2)第275章 勝利果實和一盤大棋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