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強者心態

齊政對於南韓加大嘉穀豬肉進口是心裡有數的,或者說,這就是他推動的結果!

之前在南韓坑了一把百威英博的酒廠後,正值南韓發生了赴海外旅行的養殖戶把口蹄疫病毒帶回國內,出現了零星的口蹄疫疫情,齊某人順手又佈置了另一個坑。

——豬口蹄疫病毒可侵害多種動物,但主要是偶蹄獸。各種年齡的豬均有易感性,但對仔豬的危害最大,常常引起死亡。

爆發口蹄疫疫情後,南韓馬上採取積極措施加以應對。但如今近兩個月過去了,疫情非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成了南韓養殖業的一塊心病。

“南韓這波口蹄疫疫情傳播速度十分迅速,目前已擴散至多地的養豬場,南韓政府確認,目前已經有6個市道、52個郡的137處被證實出現口蹄疫疫情,情況很糟糕。”李東亮一本正經地彙報道,“據說打了疫苗都不太好使,就怕這是一種新型口蹄疫病毒……”

說到最後,李東亮語氣纔有些嚴肅。

齊政輕咳一聲,一臉“意外”。

“針落臨塵陣(四階)觸發,主金系,範圍:方圓一千公里。效果:抑制,困殺。生物處於陣中,或使抑制,或使困殺。”

當然,這次不是爲了直接滅殺南韓的豬,其直接作用的效果,是削弱生豬免疫系統的功能,使其變得“虛弱”。

平時也就罷了,但在口蹄疫疫情的侵襲下,更“虛”的南韓養豬業簡直是被坑慘了!

說實話,南韓並不是畜牧業很發達的一個國家。從養豬水平來看,近十年以來,南韓每頭母豬每年提供的斷奶仔豬數在21.5頭左右,水平幾乎再沒有改善,這不僅與歐美有明顯的差異,連嘉穀農牧的養豬水平都遠勝於它;從養殖規模來看,6000多個豬場每年提供1500萬頭豬出欄,其中中小豬場供豬量佔了整個養殖場的90%。

口蹄疫疫情本就容易傳播,在養豬水平不算高的“彈丸之地”,又被某人下黑手,破壞力可想而知了。

李東亮透過南韓的合作方三星食品,拿到了較詳細的數據:“短短兩個月,南韓撲殺了超過一萬頭病豬,同期豬出欄量降低了30%左右。更可怕的是,口蹄疫疫情還在蔓延,仔豬和存欄母豬損失慘重。按照現在的態勢,南韓養豬業恢復至口蹄疫前的水平至少需2-3年!”

“真慘!”齊政真心實意地爲南韓的豬“哀悼”一句。

李東亮也“沉重”地點頭:“太慘了!”

也就是說,未來幾年,南韓的豬肉缺口都不小。

而作爲友好的合作商,嘉穀怎麼能忍心看着他們的餐桌只有泡菜而沒有肉吃呢?

李東亮當仁不讓道:“南韓方面與我們簽署了30萬噸豬肉的追加訂單,哪怕是爲了鄰邦的吃肉需求,我們也要不遺餘力地加快擴張了。”

齊政點點李東亮,呵呵笑了起來。

簽下新訂單後,嘉穀豬肉的出口量,基本就代表着國產豬肉的出口量了——非嘉穀豬肉的出口量僅佔10%。

李東亮說的也沒錯,如果不是開啓了新一輪的擴張,嘉穀還未必敢同意南韓方面新的訂單。畢竟,國際市場固然重要,但國內市場纔是根本。

尤其是外資也在覬覦中國豬肉市場的背景下。

“國糧集團與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伊藤忠株式會社、米久株式會社同投資100億元成立合資生豬養殖和加工公司已經敲定。”話題回到國內,李東亮說起了業內最新的態勢。

齊政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國糧集團真的開始在農牧業上游發力了。”

這是國內迄今爲止在生豬養殖領域引進的最大合作了。

李東亮撇撇嘴道:“國糧方面稱,此次合作的重要目的是學習島國肉食行業技術和管理經驗。三家島國企業則是高調宣佈進入我國畜禽養殖和加工市場,與國糧集團的合資是強強合作。”

三菱商事在養殖、飼料方面在島國首屈一指,伊藤忠則是島國大型畜禽養殖和加工企業,而米久株式會社則不爲國內消費者所知,亦在肉製品的加工領域則有着經驗和研發技術能力。

它們此次入股國糧集團旗下子公司,也有意將島國肉類產品帶入中國市場。所以說,貿易總是雙向的——嘉穀豬肉打入島國的肉類市場,人家也在謀求反攻中國市場。

其實,此前它們的第一合作目標是嘉穀農牧,但可惜,“襄王有夢,神女無心”。因此又找上了一直希望成爲國內最大的生豬養殖和加工企業的國糧集團。

自然而然地,“產業陰謀論”又出現了,一些媒體和同行又在呼籲需警惕外資控制中國養豬業。

但很顯然,李東亮對此嗤之以鼻:“控制?這簡直是說笑。外國資本投資我國畜牧業,其實不過是爲了賺錢,他們賺的錢,不見得比國內企業賺的錢更髒。”

面對國內安全問題頻出的食品企業,還真的說不準國人認爲誰更符合法律和良知的規範。

至於“控制”,在中國這塊市場廣袤的土地上,無論誰來養豬,顯然都不可能出現“控制”行業。

真要說控制,養豬業實際上早就已經被外國人“控制”了——靠的絕對不是資金而是技術。衆所周知,由於育種技術的落後,我國的原種豬基本上都要靠從國外進口。我們年復一年從國外引種,然後淘汰,再引種……

但嘉穀農牧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育種體系,可以說,是掌握了自主養豬的命門。

然後,齊政發現了有趣的一點,那就是李東亮或者說是嘉穀農牧如今的心態。

國內新一輪肉價上漲之時,養豬巨頭大肆擴張的新聞此起彼伏;又有房地產企業、金融投資等一連串看似與豬搭不上關係的企業,出現在養豬名單中;更有外資資本豪擲千金養豬……無利不起早,一股業內、業外以及外資資本推動的養豬之風正在蔓延。

但與兩三年前外資投資養豬業時的如臨大敵不同,嘉穀農牧如今的心態無疑更穩了。

被齊政指出後,李東亮回想了一下,也笑了:“沒錯,我們確實是更穩得住了。”

要知道,按照一般的行業規律,此輪養豬業擴張佈局將在兩三年後迎來產能的集中釋放,國內的豬肉消耗是一定的,屆時,競爭將是何等的白熱化?

但嘉穀上下對此皆一臉淡定——只要能保證資金鍊相對安全,就敢於做出持續擴張的選擇。

李東亮笑言:“無論是與外資養豬的比拼,還是本土養豬勢力的比拼,無外乎是關於資本、技術、人才、管理、市場的比拼,是養得好與養得差之間的‘戰爭’,而我們,已經無懼競爭了。”

無懼競爭!

齊政突然感到有些欣慰,這說明嘉穀已經開始具備強者心態了!

說到底,只有底氣足了,纔敢說一句無懼競爭。

是更加優秀的養殖水平、養殖效率、出欄成本等養豬核心競爭力給了嘉穀農牧底氣;是打開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給了嘉穀農牧底氣;是日益龐大的嘉穀集團這艘“航空母艦”給了嘉穀農牧底氣……

——可能較最先進的國際養殖水平還有一定距離,但嘉穀農牧已經切切實實是一名別人要苦苦追趕的強者了!

……

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上)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625章 沉默的答案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554章 啪啪啪(3/3)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646章 要上市?(2/2)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233章 坑總統的修路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352章 後糧食危機時代(1/4)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329章 爲奧運獻禮(5/5)第65章 大嶺村新貌(求收藏!)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266章 蝴蝶效應,毒奶前兆第133章 節水!節水!(3/3)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213章 破產的鄰居纔是好鄰居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99章 把小子們叫回來吧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689章 到沙漠去(下)第282章 誰能問心無愧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409章 讓努力者致富(1/3)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59章 一攬子投資協議(求收藏!)第237章 同質化對手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117章 你還真敢叫天價啊(2/3)第406章 吾將加冕爲王(4/4)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342章 聯合擁抱節水時代(3/4)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242章 被凍萎了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559章 人家的沙漠,人家的牛(1/2)第534章 不可思議的順利開局第257章 亞洲最大單體養豬基地第180章 你這人蔘太假了吧第708章 散發着金光的合作社(1/2)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14章 靈陣初顯威(下)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184章 狼來了(4/4)第68章 技術手段(求收藏!)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594章 你需要我這面旗幟(4000字)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340章 我們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啊(1/4)第400章 我們省需要嘉穀(3/3)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368章 島主難當(1/3)第317章 追求美好生活(補更3/16)第679章 當有人負重前行(2/2)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127章 西北啤酒花(3/3)第25章 老油井(求收藏!)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668章 得罪人第70章 絕殺(求收藏!)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
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222章 我帶着誠意而來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上)第278章 無知與無良第625章 沉默的答案第649章 愛上中國味道(1/2)第554章 啪啪啪(3/3)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646章 要上市?(2/2)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360章 這個國家沒有希望(1/3)第351章 給央企的壓力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460章 一家值得尊重的民族企業!(2/2)第233章 坑總統的修路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691章 讓男人強硬的……(2/2)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352章 後糧食危機時代(1/4)第311章 海里淘“肥”(3/3)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329章 爲奧運獻禮(5/5)第65章 大嶺村新貌(求收藏!)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266章 蝴蝶效應,毒奶前兆第133章 節水!節水!(3/3)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227章 不合作纔是傻子第162章 這世界怎麼了?(2/3)第213章 破產的鄰居纔是好鄰居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第99章 把小子們叫回來吧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60章 嘉穀實驗室(求收藏!)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689章 到沙漠去(下)第282章 誰能問心無愧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409章 讓努力者致富(1/3)第454章 三年了,嘉穀依然在第59章 一攬子投資協議(求收藏!)第237章 同質化對手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698章 嘉穀系電商上線(1/2)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117章 你還真敢叫天價啊(2/3)第406章 吾將加冕爲王(4/4)第97章 海濱綠色長城(上)第135章 誰有“種”,誰驕傲第342章 聯合擁抱節水時代(3/4)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242章 被凍萎了第677章 沙漠水庫,後備耕地第559章 人家的沙漠,人家的牛(1/2)第534章 不可思議的順利開局第257章 亞洲最大單體養豬基地第180章 你這人蔘太假了吧第708章 散發着金光的合作社(1/2)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14章 靈陣初顯威(下)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184章 狼來了(4/4)第68章 技術手段(求收藏!)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391章 鶴立雞羣的嘉穀油(1/4)第355章 華人金融雙星?(4/4)第93章 我們嘉穀,很有錢(求收藏!)第594章 你需要我這面旗幟(4000字)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340章 我們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啊(1/4)第400章 我們省需要嘉穀(3/3)第108章 委屈的奶農(6/10 求訂閱)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486章 “全球變暖”戲碼(二更)第701章 黑枸杞之殤(2/2)第368章 島主難當(1/3)第317章 追求美好生活(補更3/16)第679章 當有人負重前行(2/2)第29章 出油!出油!(下)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127章 西北啤酒花(3/3)第25章 老油井(求收藏!)第235章 守着土地,無能爲力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174章 真·人蔘當蘿蔔賣(2/3)第668章 得罪人第70章 絕殺(求收藏!)第324章 打通治沙的“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