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敕封

..

“六郎?”

女皇陛下頗有些意外之色。太子李顯也是一臉意外,剩餘的幾個宰相,蘇味道與楊再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說話,唯有魏忠元不爲所動,一臉嚴肅:“北衙禁軍大將軍張昌宗?似乎剛行了成丁禮,懷英兄何以認爲張將軍能擔此重任?”

狄仁傑道:“正因爲年輕,纔要推薦他。爲何突厥每年都南下?是我軍打不過嗎?非也!是突厥騎兵來去如風,我大軍到時,突厥已經跑了,追之不及,只能徒呼奈何。去年我奉聖諭撫邊,邊境慘狀,歷歷在目,不忍直視,同是我朝的子民,陛下的治下,卻不得安居,臣等之過也!”

肺腑之言,擲地有聲。

魏忠元板着臉,沉默不語。女皇陛下臉上也不大好看,去年鬧出的亂子,跟她用人唯親有很大關係。女皇問道:“國老既有志改此局面,爲何還舉薦六郎?”

狄仁傑道:“回陛下,張郎的本事,陛下想必比臣清楚,大好的將才,所缺者不過是征戰的經驗。既然缺經驗,給他機會去增加、去鍛鍊就是,若一直拘在京裡,再好的將才也無用。臣已年老,經不起騎馬顛簸,臣建議,兵分兩路,張郎率兵追擊,老臣負責撫邊,兩不耽誤,最壞也不過是突厥再次逃回大漠。”

女皇沉默不語,魏忠元明白狄仁傑的意思,一板一眼的舉起笏板:“啓稟陛下,懷英兄之建議,臣以爲可行。對上突厥,朝廷做的最多的非是抗敵而是撫邊,突厥兵在我朝邊境可謂來去自由如入無人之境,實乃我朝之恥也!這等情況,可一不可再,懷英兄實乃老成謀國之言,而張將軍實乃最佳之人選。”

女皇神情莫測,微微頷首:“此議朕準了!”

然後,在羽林衛大營的張昌宗,接到敕封的時候,人是懵逼的,懵了一會兒,理智回籠,不禁冷靜地開始想爲什麼——

狄仁傑爲什麼推薦他?女皇陛下又爲什麼同意?

張昌宗是想過要染指軍權,比起裝才子,他也更喜歡這個。人要自足總要有幾分真本事,就像他給自己立的才子人設,除了作詩不開竅寫詩是抄的外,寫文章也好,寫賦也好,都是他自己潛心苦學十多年而得的真本事。

雖然不是很瞭解歷史細節,但是,大勢他卻是知道的。未來這幾年,京裡不算太平,太祖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

現在的天下人心皆向李唐,造反是沒有前途的,女帝登基那麼多造反派,就沒一個成事的,讓他來……講真,他還沒有那些造反派的聲望高,怕是拉不起隊伍來。

李唐現在還是人心所向,與其冒險行事,還不如爭取有軍權,護佑好家人才是。張家不欠他什麼,相反,還養育了他,他實在做不到爲了虛無縹緲的野心,把一家子置於險境。男子漢大丈夫,恩怨分明,報答不了生養之恩,還要把人好好地家弄得朝不保夕的,他沒那麼害的良心。

但是,張昌宗知道,女皇帝忌諱軍權。武氏兄弟那樣草包,女皇還一而再、再而三的起用他們,除了想提拔武氏,不外乎就是不放心軍權旁落。朝廷從不缺將領,女皇也不缺,她缺的是可以放心賦予軍權的將領。

程務挺那樣的一代名將都讓女皇給眼不眨的殺了,表面的原因是程務挺幫反對她的裴炎說話,內裡何嘗不有忌憚程務挺功高的緣故!程務挺可是滅了西突厥,讓突厥人望風喪膽的男人。

再看女皇重用的臣子裡,凡是反對她的,不管初期立場是否鮮明,只要露出端倪的,基本都被宰了。沒被宰還被重用的狄仁傑、魏忠元等,皆不是李唐最忠實的支持者。張昌宗暗地裡觀察了好幾年,這些歷史上有名的武周時期的能臣,大多公心一片,心懷家國百姓。只要女皇好好地治理國家,他們就會支持她,並不因她的女子之身反對她。

女皇不願讓不信任的人沾染軍權。張昌宗想要軍權,研究過朝廷的軍制後,他列了兩個入手點,禁衛或是勳衛。禁衛是首選,可以就近贏取女皇的信任,但兵卒數目又不算多,女皇從小看着他長大,有幾分希望。如果禁衛不成功,那便入勳衛,穩紮穩打的一步步來,張昌宗已經做好了要默默奮鬥好幾年的準備,不意竟被狄仁傑舉薦了,這麼大一個驚喜砸過來,差點砸懵了啊!

張昌宗意味深長的嘆口氣,倒是大致想明白爲何會有這樣的驚喜了。因爲如果不是女皇信任的人,是接觸不到軍權的,他是兩方平衡之下,女皇陛下能接受的人選中狄仁傑覺得還算靠譜的一個。而且,他還年輕,若是能培養起來,將來李顯登基,也能接着用,不至於像現在,女皇心狠殺了程務挺,結果,程務挺死後,朝廷邊境就一直受突厥侵擾之苦。或許在狄仁傑來看,趁着年輕鍛鍊一下,左右還有能讓他成長的時間。

想明白了,張昌宗心中也坦然了,並且很理智的覺得,狄公推薦他,是覺得他還算可造之材,但並不認爲他是天生的將才之類的,或許還有能練出來就好,練不出來也沒什麼損失的想法。

這麼想着,自己還笑了出來,並不覺得氣憤或是不甘。他臉上又沒寫着未來的一代名將這類的字,也沒有什麼加成光環,他的未來,需要他自己一步步的打拼,不止爲了自己,也爲了身後的親人們。

張昌宗鬥志滿滿地接受了,進宮去謝恩,迎上婉兒師父藏着擔憂的眼神,只是微微一笑,端端正正的向女皇行禮:“承蒙陛下看重,予臣於重任,大話不敢說,臣敢保證定當兢兢業業、不畏艱難的去做所有的事!”

女皇面上帶着淡淡地笑容,道:“六郎。”

“臣在。”

“你是朕信任的人,也是朕看好的人,你此去,不止代表你自己,也代表着朕,好好幹,替自己、也替朕爭幾分臉面,懂嗎?”

女皇目光殷殷,語帶期盼。張昌宗還能說什麼?自然是鄭重的應下:“喏。”

旁地,也不需要多說,有些時候,行動更重要。

第464章 教育方法第191章 三角平衡第489章 鄭氏南下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169章 臨別託付第247章 太平公主第249章 無奈第374章 來使第一百章 枉然第227章 恍然大悟第161章 盡在掌中第382章 名士之後第166章 溫暖的家第420章 兄弟第261章 論局第三十四章 緩和的關係第115章 互助第529章 漸入佳境第164章 “雞湯”使我偉大第504章 元正第十九章 話果然不能亂說第179章 行卷詩第424章 師徒相見第462章 叛逆期少年第277章 履約第531章 追根尋由第412章 頓悟第538章 事終成第143章 廣而告之第122章 小狼狗與老刺蝟第333章 日常第九十一章 喪鐘聲響第438章 謀劃第396章 退意第382章 名士之後第330章 天下俊傑第313章 宮宴第四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105章 用心第169章 臨別託付第十三章 重視第331章 戰論第429章 婉拒第514章 安慰與訴苦第269章 韋氏生病第八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499章 終於出孝第353章 狄國老第176章 人望第143章 廣而告之第五十四章 人窮志短第九十六章 陰差陽錯第135章 贈風扇第203章 蠢材回朝第155章 氣焰滔天第五十章 被欺負的小孩兒第254章 寬慰第152章 開張大吉第327章 文會開始第七十八章 交心第175章 算計第142章 萬事俱備第414章 勸說第十七章 日常任務(1/1)第三十七章 三月三日上巳日第十一章 打賭第319章 班師回朝第四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437章 王佐之才第112章 巍巍武氏第283章 定計第121章 安頓第三十三章 這特麼就尷尬了第237章 較勁兒第九章 張氏如蟻第306章 意願第254章 寬慰第三十九章 萬萬沒想到第451章 長公主的大手筆第297章 獻策第254章 寬慰第347章 迎親第206章 經年第525章 風波引第461章 胡爲第八十九章 譽滿京城第257章 大賓第530章 來了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269章 韋氏生病第267章 尷尬的坦白第533章 病休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三十八章 走失兒童張昌宗第510章 布公第191章 三角平衡第146章 講道理第535章 朝辯請封第405章 不解
第464章 教育方法第191章 三角平衡第489章 鄭氏南下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169章 臨別託付第247章 太平公主第249章 無奈第374章 來使第一百章 枉然第227章 恍然大悟第161章 盡在掌中第382章 名士之後第166章 溫暖的家第420章 兄弟第261章 論局第三十四章 緩和的關係第115章 互助第529章 漸入佳境第164章 “雞湯”使我偉大第504章 元正第十九章 話果然不能亂說第179章 行卷詩第424章 師徒相見第462章 叛逆期少年第277章 履約第531章 追根尋由第412章 頓悟第538章 事終成第143章 廣而告之第122章 小狼狗與老刺蝟第333章 日常第九十一章 喪鐘聲響第438章 謀劃第396章 退意第382章 名士之後第330章 天下俊傑第313章 宮宴第四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105章 用心第169章 臨別託付第十三章 重視第331章 戰論第429章 婉拒第514章 安慰與訴苦第269章 韋氏生病第八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499章 終於出孝第353章 狄國老第176章 人望第143章 廣而告之第五十四章 人窮志短第九十六章 陰差陽錯第135章 贈風扇第203章 蠢材回朝第155章 氣焰滔天第五十章 被欺負的小孩兒第254章 寬慰第152章 開張大吉第327章 文會開始第七十八章 交心第175章 算計第142章 萬事俱備第414章 勸說第十七章 日常任務(1/1)第三十七章 三月三日上巳日第十一章 打賭第319章 班師回朝第四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437章 王佐之才第112章 巍巍武氏第283章 定計第121章 安頓第三十三章 這特麼就尷尬了第237章 較勁兒第九章 張氏如蟻第306章 意願第254章 寬慰第三十九章 萬萬沒想到第451章 長公主的大手筆第297章 獻策第254章 寬慰第347章 迎親第206章 經年第525章 風波引第461章 胡爲第八十九章 譽滿京城第257章 大賓第530章 來了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269章 韋氏生病第267章 尷尬的坦白第533章 病休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三十八章 走失兒童張昌宗第510章 布公第191章 三角平衡第146章 講道理第535章 朝辯請封第405章 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