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估值的考慮

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初次融資時,大多是項目剛剛啓動。

沒資金、沒業務、沒產品、沒用戶……

可以說,除了一紙BP之外,幾乎一無所有。

這種情況下,其實創業者和投資人之間的地位,是極度不平等的。

很多創業者爲了能夠拿到融資來啓動項目,不得不接受一些比較苛刻的融資條款。

並且,不得不在較低的估值下,出讓較高比例的股權。

說白了,都是因爲創業者手裡握的牌太少。

談判時底氣不足,腰桿不硬。

隋波和易趣公司在這方面就好很多了。

前期通過版稅、裝機、網吧等多方積累資金;又挖來宋健,組建了供應鏈團隊。

一點點的把易趣公司從草臺班子的大學生初創團隊,發展到今天。

線上、線下業務都初具雛形,並且有着健康的正向現金流。

即使這次融資失敗,對易趣而言也不算什麼致命的打擊。

無非就是發展的速度稍緩一些。

反正隋波設定的在互聯網第一次浪潮階段的主要目標,已經實現了大半(進入互聯網第一陣營、打磨核心團隊)。

就現在的互聯網大環境而言,就算做成市場佔有率100%的老大,意義也不大。

主要還是跑馬圈地,搶佔賽道。

正所謂,先贏不算贏。

想要在互聯網領域內成爲最後的贏家,將會是一場漫長而沒有終點的馬拉松長跑……

即使隋波前世重生回來時。

已經市值萬億美元,堪稱巨無霸級別的阿里、騰訊兩大巨頭。

也始終誠惶誠恐,始終焦慮。

誰也不敢說,自己的公司會一直強大下去。

顛覆,永遠來自於無法預測的地方。

就像比爾蓋茨曾說過的: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在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興起時,

小馬哥就一度被米聊的出現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不止一次的在不同場合說:要不是微信的及時出現,或許騰訊就會失去搭上移動互聯網巨輪的船票。那樣的話,騰訊就非常危險了。

又如幾年間就突然冒起,跨入準巨頭行列的字節跳動(頭條系)。

一度打得B、T兩家灰頭土臉。

或許未來,隨着新技術的出現,還會有其他公司,

正在無人注意的地方,悄然的發展,等待着崛起的一天……

所謂巨頭,只不過是手裡掌握的大量的資源、資金、人才。

能夠在面對新的競爭和市場趨勢時,有更多的應對空間而已。

一旦反應不及時,不能跟隨市場和用戶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

即使巨頭,也會隕落。

智能手機出現,連續14年佔據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幾乎成爲手機代名詞的諾基亞隕落了;

谷歌、Facebook出現後,曾經市值曾高達1200億美元的互聯網巨頭雅虎,最終以48億賣身……

都是例子。

所以,隋波從來沒有一口氣吃成個胖子,甚至“獨霸互聯網”之類狂妄的念頭。

能夠保證易趣隨着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始終處於領先地位,就足夠了!

在這一點上,他還是有信心的。

憑藉着自己對未來二十年,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的瞭解;

憑藉現在這支堪稱豪華的優秀團隊。

只要不懈怠,始終保持警醒和努力,不斷進步。

就算沒有融資進來,易趣自主發展,依然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屹立在互聯網行業的巔峰。

至於熬過2000年、2001年的互聯網寒冬。

憑藉現在佈局的網吧項目收益,再加上隋波腦海裡,還有其他很多在這期間出現的現金奶牛項目,就算沒有融資進來,易趣公司也不會活不下去。

這種心理,體現在和投資人的博弈中,就是隋波的底氣很足。

真要是談不攏,大不了終止融資而已。

…………

隋波把BP發給張奕的三天後,他打來了電話。

“Bowen,我還是第一次見國內的公司BP做的這麼專業!”,張奕的第一句話就是讚歎。

要知道,1998年時的互聯網公司,很少和風險投資打交道,也不太瞭解投資機構的風格。

就算應投資機構的要求做一份商業計劃書,也都是滿篇大談特談自己的想法。

實際上,對商業模式、產品、技術、市場等方面,並沒有清晰的認知。

張朝陽當初融資的那麼艱辛,並非無因。

而隋波的BP風格,是前世互聯網和風險投資行業經過很多年的發展後,被總結出來,最符合投資機構要求的模板。

簡要、清晰、重點突出、一目瞭然。

投資機構看到這樣的BP,首先就是眼前一亮。

隋波笑着解釋道:“我們公司的法律顧問,是Fenwick & West的合夥人。她參與過硅谷很多互聯網公司的融資項目,非常專業。”

很難解釋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融資的大學生,爲什麼能做這麼專業的BP。

隋波乾脆推到張婉琳身上。

張奕瞭然:“哦,原來如此……。

Bowen,是這樣,看了你的BP後,我也在內部開了投委會。

高盛對易趣這個項目,很有興趣。

我現在正在準備TS,不過有幾個細節,我想和你溝通一下。”

“你對易趣的本輪融資,估值是1億美元,依據是什麼?

如果我們想獲得更多的股份,你能夠出讓的最大空間是多少?

“關於AB股的投票權設計,你是怎麼考慮的?

如果我們希望設定一個業績目標,作爲對賭條款,你是否同意?

我們希望在TS簽署後,進行獨家談判,這期間你不能和其他機構就融資事宜進行談判……”

隋波想了想,覺得在電話裡談這些,感染力的效果差一些。

到了這個時候,任何一個細節,也不能忽視。

於是他笑道:“不如這樣,Joe,我去你們帝都辦公室,我們面談吧。

上次麻煩你專程跑了一趟,我還沒有上門拜訪過,有點失禮啊!”

張奕笑道:“好啊,見面談最好,那我掃榻以待。”

隋波掛了電話,不由感慨,還是像高盛這種大型機構,談起來輕鬆一點啊。

看張奕剛纔的問題……

“1億美元的估值,依據是什麼?”

嗯,大氣!

要是一般的小型風投機構,第一反應就是:

什麼?1億美元?!你怎麼敢估值這麼高?太貴了!

這也是他一定要在融資渠道方面,引入類似高盛、軟銀這樣的大型機構的原因。

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和模式是不同的。

大型機構類似高盛這種,往往是從機構投資人那裡募集資金,包括大學捐贈、銀行、工會、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

他們掌握的投資基金盤子很大,規模一般都在10億美元以上。

而募集的資金越多,要求的退出規模也就越大,而且大多數機構都需要在基金生命週期的前三年內把錢投出去。

這意味着,大規模的風險投資機構要找到能夠很快的將大量資金用出去的好項目,在這方面,他們承擔着很大的壓力。

所以,他們對小項目興趣不大。

就算100萬美元投資一家公司,回報率達到10倍,也不過1000萬美元的投資收益。

對於10億美元規模的基金而言,這個數字太小了,還不夠管理費用。

也許報表裡一個小數點的四捨五入,就不止1000萬美元了……

所以,他們尋找的是那些在退出時,能夠達到5億美元以上估值的公司。

這也是他們能夠滿足投資人期望唯一的途徑。

正是因爲如此,這類機構在投資時,寧可給出較高的估值,也希望佔到較多的股權,來保障未來的收益回報。

他們關注的是項目的發展前景和市場預期,能夠達到的規模和高度。

關注的是股權佔比。

如果他們真的認可了項目,估值反而是最不值得斟酌的。

一句話,有錢!

隋波的估值報價、公司的99年底上市目標,恰好符合他們的需求。

所以,隋波只需要用合理的依據來說服高盛,讓他們認同易趣真的值這麼多錢,就可以了。

談判中,沒有什麼比提前知道對方的真實需求更有利的了。

只要針對性的,給出有誘惑力的解決方案,就可以放大他們的貪婪和衝動。

…………

在去往高盛帝都代表處所在的國際大廈的路上,隋波思索着,應該怎麼闡述自己對易趣估值1億美元的理由。

說到互聯網公司的估值,相比傳統企業有很大的不同。

傳統企業一般採用的都是PE估值法(市盈率分析法)、PB估值法(市淨率分析法)或者DCF估值法(現金流貼現估值法)。

看看財務報表,就可以簡單做出一個大致不差的估值來。

這是因爲傳統企業在產品、市場、競爭等方面已經非常成熟,基本上在一定的時間內,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

而互聯網公司則因爲技術新、市場發展和變化快、盈利模式弱、輕資產等特點,很難用傳統企業的估值模式來做估值。

尤其是在1998年這個時期。

美國的互聯網公司不斷的創造出令人驚訝的一個個高估值,從而也逐漸形成了一種觀念:

在互聯網行業發展的起飛階段,真正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增長速度和市場份額。

華爾街的一位分析家說:“在這一階段,盈利並不能說明什麼。投資者能夠理解,在行業的早期增長過程中,保持高速增長和佔有市場領先份額具有極爲重要的戰略優勢。”

因此,現階段投資機構對於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基本上都是憑藉經驗和直覺,以及對公司發展前景和市場的預測來做出。

如果一定要說,現在有什麼明確的估值方法的話,那就是DEVA估值法(discounted equity valuation analysis,股票價值折現分析法),

DEVA 最早由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 Mary Meeker 提出,現在基本上已經是硅谷對互聯網公司投資的估值參考標準。

DEVA 估值的公式爲: E=MCC(其中 E 爲項目的經濟價值,M 爲單體投入的初始資本,C 爲客戶價值增長的平方值)。

簡單來說,

就是當一個網站,只有自己一個客戶時,他的價值基本爲零。

而當鎖定第二個客戶後,就可以做很多的互動,附加價值也就被發現了,附加價值的測算是客戶數量 2 的平方 4。

當鎖定第三個客戶時,會加速發掘更多新價值,附加價值應該是 3 的平方 9。

依次類推。

像後來Facebook在上市前,就能夠達到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天價估值,就是用8億用戶的數量,採用DEVA估值模式得出的。

如果按照DEVA的估值公式來計算:

目前易趣擁有50萬用戶數,假定每個用戶市場價值爲0.1元,那麼50萬用戶就是5萬市值,估值時使用5萬的平方,易趣公司的估值就應該是2.5億。

用戶市場價值,是可以根據網站的商業模式來進行判斷的。

但是,這只是非常簡單的一種估值方式。

真正到了實際操作階段,還需要考慮更多的元素。

比如公司的發展階段、市場份額、增長空間和增長速度、技術領先和知識產權、交易類比(相同領域內其他公司融資估值)等等。

採用不同的估值方法,投資人心裡的預期和判斷,會截然不同。

還是那句話,任何事情的重要程度,都取決於人們對它的感受!

隋波敢於報出高達1億美元的公司估值,自然有他的理由。

第一、易趣公司有着成熟的產品和完整的商業模式,並且現在盈利,有着健康的現金流。

就這一點,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

雖然說互聯網公司的估值不太看重盈利,但有盈利和沒盈利畢竟是兩回事!

第二、易趣公司市場份額領先。

互聯網的特徵就是贏家通吃,市場第一的估值大多數時候,會比市場第二高出數倍。

因爲,投資機構更願意用高溢價來投資市場領先者。

第三、易趣公司目前還處於成長期。

成長期意味着高速的增長速度和空間,而且相比初創期,投資風險更小。

第四、易趣公司的電商、社交兩個平臺,商業模式不同,估值方式也不同,不能簡單一概而論。

像電商平臺的用戶市場價值,在現階段就遠遠超過了社交平臺。

再加上頂尖的技術團隊、近期的上市規劃等等。

這些也都是提升估值的因素。

……

另外,在隋波心裡,算的是另一本賬。

其實所謂估值方式、模型,都是投資機構的方法。

對於創業者而言,估值只是意味着一件事……

那就是,公司現在需要多少錢?

易趣這次的A輪融資,目的是爲了接下來的快速擴張,佔領市場。

隋波心裡有一個時間表:

需要的錢以能夠用6-9個月爲期限。

到1999年中旬,就需要啓動B輪也就是最後一輪融資,引進基石投資者(cornerstone investors)。

爲年底上市做衝刺了。

具體的來說,就是要用這些錢,來搭建完善易趣網的B2C業務供應鏈、物流和儲運;

完成全國主要城市的網吧連鎖佈局;

再去掉人員、辦公場地、帶寬服務器、市場費用的預測。

並預留50-100%的資金緩衝空間。

隋波大概估算了一下,先完成佈局,在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至少都設置一個大型倉庫、招聘當地配送人員。

在加上供應鏈端,需要大批量的從廠商進貨(規模上去就可以談賬期了)等等,最少也需要1000萬美元。

這還只是最簡單的,保證了每個省份能夠有站點而已。

要想達到像前世時京東那樣的規模,至少要花個十來年的時間,投資個幾百億,才勉強算夠吧……

網吧連鎖全國佈局的投資也大,不過這一塊的現金流非常好。

另一塊大的費用就是服務器和帶寬了,隨着用戶數量的增長,這一塊的費用也是水漲船高。

總之,2000萬美元。

差不多可以使得易趣按照既定的發展戰略,進行佈局。

並足夠用到下次融資。

這纔是隋波把易趣公司估值在1億美元,希望融資2000萬美元,真正的原因。

第二百零八章 互聯網異軍突起第一百四十八章 重生者就是大BUG第八十一章 電子支付問題和新項目第一百一十章 《商界名家》訪談第二百六十七章 烽煙再起第二百三十三章 “攪局者”還是“顛覆者”第一百零三章 無題第三十五章 總結和調整第二百四十三章 趣遊問題第三百九十四章 再臨《對話》第一百二十九章 互聯網“信仰者”與“堅守者”第三百九十五章 新的中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第三百八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二十章 易訊的遠大藍圖第一百零二章 定價與最牛產品經理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漢燦爛第一百一十六章 波總,你是真的牛!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城會議-4 大輪崗!第三百六十二章 Xphone初亮相第二十一章 易趣“南牆會議”-2第三百六十四章 開始準備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題第九十五章 內部演講第二百零五章 大事件第一百八十三章 了不起的蓋茨比第三百九十四章 再臨《對話》第十六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二百零四章 隋波的“道理”第一百八十五章 羣雄並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隋波效應”第一百八十三章 了不起的蓋茨比第一百七十七章 豪宅第三百一十七章 真.實力生態第十三章 帝大恐怖的“資源”第三十二章 電商佈局加快第三百八十九章 有子第四十五章 片語釋清泉第三百二十七章 深市佈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隋波的一系列騷操作!第三百零三章 雲計算競爭第二十五章 1997年過去了第十五章 Plan B第三百三十六章 易趣出手第二百六十一章 世間奇男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關鍵的一次訴訟!第二百三十二章 連鎖反應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段和小黃第三十三章 一次至關重要的挖角第三百七十四章 隱秘的“貴族”餘暉第一百六十二章 易趣“整風”第三百六十四章 開始準備楔子 1997年秋 帝都第五十九章 人設和故事內核第九十五章 內部演講第一百一十四章 擁抱變化第二百八十六章 時間管理第三十章 3月風暴第三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一百一十二章 買買買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令第二百三十二章 連鎖反應第一百一十七章 千禧年跨年夜第三百二十六章 令人震驚的“星河系”財報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 風滿樓第一百三十九章 易趣董事會改組第一百二十六章 資本變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酒莊.歸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算藉口的藉口第二百五十六章 老馬崛起第五十三章 在長安第一百八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六十章 席捲全國!第二百四十三章 趣遊問題第十一章 項目前期評估第三百八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八十一章 退避三舍第三百三十二章 最懂隋波的人第三百章 隋公子買單第二百四十八章 平凡的幸福第三百六十八章 彼此揣摩第三百六十章 啓程第三百二十章 戰和第九十四章 員工培訓、現金流、搬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Xphone初亮相第二百九十三章 消息曝光第三百二十一章 散心(戀雪ZQ隨風盟主加更)第八十四章 寶兒的神助攻第一百七十一章 老陳的賭性第九章 一封來自長安的信第一百五十章 完成回購!第五十一章 青春無悔第九章 一封來自長安的信第一百七十一章 老陳的賭性第二百七十一章 “隋波效應”第二百二十六章 6.18大促第一百七十章 開放平臺戰略第九章 一封來自長安的信第二百七十四章 互懟第五十四章 在長安-2
第二百零八章 互聯網異軍突起第一百四十八章 重生者就是大BUG第八十一章 電子支付問題和新項目第一百一十章 《商界名家》訪談第二百六十七章 烽煙再起第二百三十三章 “攪局者”還是“顛覆者”第一百零三章 無題第三十五章 總結和調整第二百四十三章 趣遊問題第三百九十四章 再臨《對話》第一百二十九章 互聯網“信仰者”與“堅守者”第三百九十五章 新的中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第三百八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二十章 易訊的遠大藍圖第一百零二章 定價與最牛產品經理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漢燦爛第一百一十六章 波總,你是真的牛!第二百六十五章 長城會議-4 大輪崗!第三百六十二章 Xphone初亮相第二十一章 易趣“南牆會議”-2第三百六十四章 開始準備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題第九十五章 內部演講第二百零五章 大事件第一百八十三章 了不起的蓋茨比第三百九十四章 再臨《對話》第十六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二百零四章 隋波的“道理”第一百八十五章 羣雄並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隋波效應”第一百八十三章 了不起的蓋茨比第一百七十七章 豪宅第三百一十七章 真.實力生態第十三章 帝大恐怖的“資源”第三十二章 電商佈局加快第三百八十九章 有子第四十五章 片語釋清泉第三百二十七章 深市佈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隋波的一系列騷操作!第三百零三章 雲計算競爭第二十五章 1997年過去了第十五章 Plan B第三百三十六章 易趣出手第二百六十一章 世間奇男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關鍵的一次訴訟!第二百三十二章 連鎖反應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段和小黃第三十三章 一次至關重要的挖角第三百七十四章 隱秘的“貴族”餘暉第一百六十二章 易趣“整風”第三百六十四章 開始準備楔子 1997年秋 帝都第五十九章 人設和故事內核第九十五章 內部演講第一百一十四章 擁抱變化第二百八十六章 時間管理第三十章 3月風暴第三百八十六章 反響第一百一十二章 買買買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軍令第二百三十二章 連鎖反應第一百一十七章 千禧年跨年夜第三百二十六章 令人震驚的“星河系”財報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 風滿樓第一百三十九章 易趣董事會改組第一百二十六章 資本變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酒莊.歸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算藉口的藉口第二百五十六章 老馬崛起第五十三章 在長安第一百八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六十章 席捲全國!第二百四十三章 趣遊問題第十一章 項目前期評估第三百八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八十一章 退避三舍第三百三十二章 最懂隋波的人第三百章 隋公子買單第二百四十八章 平凡的幸福第三百六十八章 彼此揣摩第三百六十章 啓程第三百二十章 戰和第九十四章 員工培訓、現金流、搬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Xphone初亮相第二百九十三章 消息曝光第三百二十一章 散心(戀雪ZQ隨風盟主加更)第八十四章 寶兒的神助攻第一百七十一章 老陳的賭性第九章 一封來自長安的信第一百五十章 完成回購!第五十一章 青春無悔第九章 一封來自長安的信第一百七十一章 老陳的賭性第二百七十一章 “隋波效應”第二百二十六章 6.18大促第一百七十章 開放平臺戰略第九章 一封來自長安的信第二百七十四章 互懟第五十四章 在長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