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慧降衆臣
不妙的是,此時衆臣已經適應於在孟後聽政的條件下得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現在突然換了一向嚴明正傳的正宮娘娘,讓大家反感之極。
同時對皇上老護着她的態度奮起反抗,於是胡亂挑矛病,由一名“楊廷”的大臣挑起一場“大禮儀”之爭。
說厚璁目前哪裡不足,哪裡不正,哪裡有露,禮儀不剛。弄得大半臣子都跟着他瞎起鬨。
好像改革封建時代鬥地主一樣,將地主斗的死去活來。厚璁每天回家都得林紫雲安慰好一陣子。
“幸好有你在,要不然這日子我真是越過越沒信心了。這君王過的還沒臣子自由快活。太無趣了。”
不過林紫雲知道在歷史上其實這是由厚璁與太后兩人間的關係引起的一場爭議。沒想到在此,對象變成了自己。
“所有君王都有許多不爲人知的憂愁和煩惱,這是做大人物的必須承擔的壓力,如果不在風風浪浪中艱辛度過,怎麼禁的起未來許多風雨的打擊?
自古以來,弱肉強食,如果你弱你便是被滅亡者,如果你強你便是堅不可摧的不朽君王。
在我的眼裡,你就像許多年前的朱元璋一樣精明,年紀輕輕能熬到這種地步實在不簡單了。你還有什麼好憂心的。”
厚璁的腦袋放在她肩膀上,兩手環在她腹部上懶懶的道:“道理是這麼說。不過一旦自己坐上這位置,感受就會不一樣。就好像當年我看到父皇統治時被朝臣們反對這反對那,我也覺得沒什麼好憂困的,輪到自己一定可以擺平。但現在終於不那麼天真了。
許多事情其實是君王不能隨便左右的。你有辦法讓我擺脫困苦嗎?”
厚璁的眼睛掉起了黑眼圈和眼袋,林紫雲心疼的撫上去,想了想,覺得自己一張三寸不爛之舌雖然許久未用在正途上,但一旦發揮,還是效力極大的。
於是心道:我就不用法術,看能否和你們這羣老烏龜抗衡。
第二天。朝堂之上,各大臣起先不說話。厚璁問他們有否奏章,他們也不發話。
最後厚璁桌子一拍,他們便又接繼大禮儀之爭興起。
“皇上將皇后排除聽政,臣等自然有奏摺報上。”大臣甲道。
“朕已說過,國師皇后一位,任何人不得再議!你們是聾了,還是傻了!”
林紫雲卻微笑插言道:“孟後可聽政,爲何本宮不能?”
“你無德無能,不配聽政。你無功無績,不配談論幗事!”大臣乙振振有詞道。
林紫雲慢條斯理道:“但本宮在歷代之前早有豐功業績,有載入國師史記,人人知曉,就像戰功之後的老將軍,難道你們說老將軍因爲老了不能參戰,所以曾經就沒有過功績嗎?
再說了,本宮身爲正宮皇后,本份是執掌後.宮,來此聽政只是替皇上分憂,有何違背?
你們說本宮不配,那麼孟後到底又做過哪些豐功業績讓大家如此誠服於她呢?”
對呀?朕怎麼沒想到,好一張利嘴,由你出場,果然比朕在效果百倍啊。哈哈哈。厚璁悶心大笑。閉口不言。
而朝下頓即鴉雀無聲,像被當頭一棒,半天不能回過神來。
許久才忽有人狡猾轉移話題,回覆道:“臣等並沒有推舉孟後聽政。正宮娘娘又何出此言?”大臣丙道。
林紫雲繼而斯文道:“但本宮看來,在孟後聽政期間,卻從未聽到有任何大臣反對,這豈不是將本宮直接見外了嗎?而且本宮在陪伴先皇聽政以來,各位大臣並沒有反對,爲何現在突然之間又興起,卻故意疏露偏宮聽政,似乎是故意針對本宮啊。
本宮倒想知道,到底自己的前朝功績是否存在?”
其實這種抗議“她不能聽政”的事件在許多年前汪廠公離開朝庭後,殿下不允的情況差不多,林紫雲見怪不怪了。
一問後,即沉色嚴肅喚道:“來人啦。拿史記來。”
雖然平常和厚璁吵架時口口聲聲只說自己是無用女子,無用皇后,但在節骨眼上,天生的氣勢仍是絕不會抹滅的。
“是。”
“國師史記”是不登上皇家流傳歷史的,但做皇家英雄人物傳。這也是林紫雲當初自己要求的。上有歷代先皇的大印,一樣不可小覷。
很快,“國師史記”拿上殿堂,然後由厚璁的貼身太監小葉子一頁一頁的翻給衆臣們看。
厚璁是替林紫雲高興的是不可勝道。
衆臣從來只聽說過國師皇后在歷代久前操法濟民,且被百姓尊爲“濟世活菩薩”,然而面前,每一面史記上,卻分別清清楚楚的記載了她如何治理百姓災荒、蝗蟲之災、道賊猖獗等等許多典型惡劣事例。途中其實也救過一些重命大臣。
原來,只是她從來不將自己的功績掛在嘴上說而已。其實她並不是不在乎世事的或沒有功績的。
看來,以前真是小瞧了她呀。
一下子驚恐的衆臣再也不敢說她沒有豐功偉業,不配聽政,不配做國師的論調。
只是又有人突然道:“既然如此爲何許多次幗中出難子,您不出動,這是否說明您驕傲自大,以着自己曾有豐功偉績,便懶心散漫的對待幗家一切?”
這話問的真好,林紫雲覺得這不過是更好給自己一個臺階下。
然林紫雲隨口便拖出一個藉口,道:“你們覺得平常芝麻大點小事需要本宮出動嗎?
按說每一件事只要本宮出動,幗家根本可以不動一兵一卒,但你們的智力、能力和努力都應該幹什麼去?
說白了,讓幗家白養你們一羣人,結果凡事還是幗家重員親自去操勞,豈不是便宜都讓你們沾光了?
而且平常不鍛鍊,一旦本宮突然上天去不再下凡來,或者突然消失,你們是否就坐以待斃,等待他幗侵略呢?”
“呃…”衆臣這下真的蒙了。
而厚璁也同時明白了一個大道理,不禁體會到許久前,她拒絕幫忙那次臨時吐露的一句箴言,原來就是這麼回事。
林紫雲瞧瞧大家,見半晌無語,於是見情逐擊道:“既然衆臣默認,也就證明本宮並沒有一項不符合聽政的要求。反而更要一旁聽政,順便來糾正大家平日誤會的歪理。要讓大家更新一步見識。
衆愛卿覺得本宮說的可對?”
衆臣本在無言抗議之中,連糟林紫雲一番搶白,便更覺得慚愧,從而無言可對。
說的他們是一身冷汗,只差鑽洞潛去。
“呃呃…衆臣受教,衆臣惶恐,衆臣心服口服…正宮娘娘英明啊。”衆臣終於心服口服的停止大禮儀爭論。
不過口服心不服,因爲他們認爲這只是嘴上輸給了正宮娘娘而已,所以只得最起碼賣一個面子給她,否則今天一個個都找不着臺階可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