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虢鄶之間

九月中旬,大河與濟水交匯處,隨着百舟渡河,隨着數萬趙卒奮呼,旌旗颯颯,戰鼓雷鳴,滎陽小邑陷落了……

趙無恤在歡呼中登岸,望着河濟奔流的壯麗景色,不由對他身邊的子夏等人道:“奪取滎陽,非但此次伐鄭之役穩了,連明年的救宋之役也先勝兩分……”

子夏熟讀典史,自然清楚,早在三百年前,鄭桓公爲周幽王司徒,他對腐朽的宗周十分憂慮,想着要自立門戶,離開這條註定要沉的船,便利用職務之便爲鄭國在東土尋找新的落腳點。當時的太史伯就對他分析道:“方今天下,子男之國,虢、鄶爲大,虢叔恃勢,鄶仲恃險。若克二邑,則前莘後河,右洛左濟,鄭國可以少固……”

所謂的東虢之地,也就是滎陽了,滎陽在戰國、秦漢、隋唐之際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七國之亂裡漢與吳楚的對峙,也與如今的趙氏——吳齊敵對頗爲相似,滎陽必將在明年的戰爭裡發揮重要作用。

現在的滎陽遠不是後世的滎陽重鎮能比的,僅是一座簡陋的土圍子,比起它西邊幾十裡外的成皋大爲不如。但對趙無恤而言,滎陽的地位遠勝能“扼成周咽喉”的成皋。此處雄峙中樞,控御着河濟交界的滎口,是趙船沿濟水東去曹、宋的重要樞紐,也是他這次伐鄭志在必得的第一處地方。

沒錯,這次不顧國內經濟困難伐鄭,趙無恤可不打算像從前一樣訛詐一筆賠款就走,而是打算讓屢屢與自己作對的鄭國人付出一些代價……

考慮到鄭國纔在大戰裡損失了近兩萬人,其中大半被趙氏俘虜,小半被盜跖屠殺,鄭國內部雖然對此頗有懷恨之心,但整個鄭國的力量已經被極大削弱,預計僅有不到三萬人能用於防守。所以趙無恤也沒有興師動衆,僅出動了四萬人:一軍武卒,一軍河內郡,一軍河東新軍,外加一支從韓氏借道襲擊鄭國後方的偏師。

鄭國對被敵人侵入國境習以爲常,自從鄭莊公小霸後,齊、秦、晉、楚等諸侯都把控制鄭國當做戰勝對手,建立霸權的必要步驟。讓鄭國處於各條交通線的中樞,加上其國力不弱,歸屬於哪個勢力對戰略格局舉足輕重。

所以可憐的鄭國在短短兩百餘年間,就遭遇了80次戰爭征伐,尤其是晉楚爭霸常常以鄭國作爲戰場,也把鄭國服從於誰作爲霸權歸屬於誰的標誌。

趙無恤這次對鄭國動手,何嘗沒有”重建霸權“的意思在裡面,不過更多的,主要是要防止吳國北上,與鄭國勾結……

如今夫差已經迫使陳國屈服,陳國往北,就是鄭許之地,若放任鄭國不管,待趙氏與夫差對峙於泗上之際,鄭國在自己的後方突然發難,那趙氏就要首尾不能呼應了,越之於吳乃心腹之患,鄭之於趙也是眼中釘肉中刺。

更何況,魏氏已滅,秦國已降,唯獨鄭國因爲屠俘時間造成的影響,遲遲沒有降服。據說鄭軍雖然戰死的人得不到收殮,受傷的得不到治療,但新鄭人卻哭泣哀嚎,盡力共同分擔憂患,加緊耕田勞作多生資財。而鄭國朝堂上也君臣憂慮恐懼,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用低下的言辭和厚重的禮物,四面派出使者向諸侯請求聯合,結親陳、蔡,連好齊、吳,處心積慮,把防範趙氏當作最要緊的事情。

這就是屠俘導致的惡果了,但發生的事既已發生了,因爲盜跖的英勇戰死,趙無恤又將他尊爲一位污點英雄,爲那些冤死的鄭人洗冤已不可能,這樣的話,就只能讓他們接受這麼事實了……

“餘有必要讓鄭人清醒過來。”

話雖如此,但趙無恤並沒有隨漆萬、穆夏所帥的主力沿着南北大道直逼新鄭,而是帶着五千兵卒向東進發。

經過外戰的損兵折將後,鄭人雖然滿懷憤恨,但抵抗的確比幾年前韓趙攻鄭弱了許多,大概是七穆將主力抽調回新鄭集中防守的緣故罷,趙無恤這支偏師一路勢如破竹,於九月下旬抵達了鄭國東部的一處小邑。

……

“川原平曠,水陸都會,真是個好地方……”趙無恤對此處地勢讚不絕口。

大難臨頭,一國之中有力主抵抗的,也肯定會有投降賣國的。鄭國雖然出國弦高那樣的愛國主義商人,可並非人人都能如此,子貢與鄭國商賈貿易已久,也收買了不少人,這些人之前一直潛藏不發,等趙軍入鄭時,便紛紛冒出頭來,爲趙軍指路。

雖然鄭國重商,但仍未脫離“工商食官”的舊制,比起趙氏以“士農工商爲國之柱石”,鼓勵商業,默許小商賈脫離官府自由行商比起來,還是差了一些,據說趙氏還宣佈戰時納糧萬石以上,商籍也能做士,十萬石以上可爲大夫……雖然此舉被許多人詬病,但不得不說也是一種戰時籌備糧草的權宜之計,後世的秦、漢都實行過。

所以趙無恤軍中也有一些鄭商,其中一位對當地輿圖較爲熟悉的諂媚地對他說道:“上卿好眼力!此地名爲啓封,鄭莊公在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啓拓封疆’之意,故定名啓封……”

“鄭莊公乃梟傑,敢箭射王肩,禮崩樂壞始於此也,只可惜他雖然雄心壯志,鄭國疆域卻再也難以拓展一分一毫。”留下一句不知是褒是貶的點評後,趙無恤繼續打馬上前,審視這片開發程度不高的土地。

“此地無名山大川之限,放眼望去,都是條達輻輳,四通五達之郊,而且襟帶河、汴,控引淮、泗,足以禁制東方……”

他下馬捻起一撮土壤道:“是黑墳土,雖然此地人煙不多,但稍加開發,便可地富人繁……”

趙無恤起身,拍了拍手裡的灰土,宣佈道:“從今日起,此地更名爲大梁!”

”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是武王滅商後對於周人能入主中原的欣喜。

雖說金角銀邊草肚皮,但對於春秋的諸侯卿大夫而言,無論在邊角發展了多少時間,積蓄了多少能量,最終的目的,還是爲了能夠在中原地區一爭雄長。

這就是兩百年霸權迭興,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人的夙願!

而大梁,恰恰可以作爲趙氏進取中原的橋頭堡!

(~^~)

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355章 公輸紙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31章 成氏一族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362章 大禮議第957章 合縱(下)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91章 子產之政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860章 古史辯第399章 驅虎吞狼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27章 遠送於野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49章 有女如雲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25章 國野矛盾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1179章 朝鮮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194章 醫扁鵲第56章 “民主制度”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770章 死於此!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117章 心腹之患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98章 攪動全局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514章 突騎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599章 夙願第504章 夫差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944章 白虹貫日第363章 楮皮紙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654章 大風(11)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423章 雪橇第383章 該怪誰?第809章 魏策第28章 涉彼北山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74章 射你一眼第363章 楮皮紙
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355章 公輸紙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31章 成氏一族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362章 大禮議第957章 合縱(下)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91章 子產之政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860章 古史辯第399章 驅虎吞狼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27章 遠送於野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49章 有女如雲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25章 國野矛盾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1179章 朝鮮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194章 醫扁鵲第56章 “民主制度”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770章 死於此!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117章 心腹之患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98章 攪動全局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514章 突騎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599章 夙願第504章 夫差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944章 白虹貫日第363章 楮皮紙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654章 大風(11)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423章 雪橇第383章 該怪誰?第809章 魏策第28章 涉彼北山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74章 射你一眼第363章 楮皮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