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

ps:上一章有誤,已修改,明天論文截止日期,要熬夜修改,今晚只有一章

趙氏孤兒深感下宮之難時,趙氏本部無人拱衛,於是便從家臣和小宗子弟的年輕人中選拔精通武藝者,組成的家主侍衛,因爲身披玄色,便稱之爲“黑衣”。之後數百年裡,黑衣一直忠心侍奉趙氏之君,儘管期間經歷了數次血腥政變,卻依然頑強延續下來。就趙無恤所知,戰國時期,觸龍說趙太后時,這些黑衣侍衛依然活躍在趙國宮廷中。

不過在趙無恤升任家主後,儀仗和宿衛的事務被他新建立的羽林孤兒們接了過去。至於之前的黑衣,則隱入黑暗中,被賦予了另一項更重要的任務:巡查緝捕,以及特務活動。

爲了保證趙氏的安全,黑衣必須防患於未然,和平時期目光主要放在國內,在朝野中刺探可能威脅趙氏、危害政權的行爲和言論,並捉捕和審訊嫌疑人。到了戰時,也擔任軍事特務的職能,與後來的錦衣衛類似。

所以這邊太史墨纔在史書裡寫下了可能對趙氏不利的記載,很快就被黑衣查探知曉,簡書上墨跡未乾,他本人便遭到了禁錮和審問。

黑衣在鄭龍死後,換了好幾位首領,現在擔任衛尉的是來自邯鄲的士人王登。

王登和范蠡類似,在邯鄲氏掌權時是一介賤士,不但不受任用,鄉人也常看不起他,直到趙氏破邯鄲後投靠趙無恤,才走上了仕途。

他十年來勤勤勉勉,曾在中牟做過縣令,推薦了不少當地賢才,趙無恤讓他掌管黑衣,不但因爲他的才幹,也因爲他的忠心。

或許是感念知己之恩,王登甚至願意爲趙無恤嘗飯試毒,在一件事發生時,不考慮道德的對錯,而是考慮對趙氏政權有利還是有害。

若是有害,則毫不猶豫地鎮壓之!

此時此刻,在空無一人的守藏室裡,王登直面太史墨說道:“上卿弒君及太子?這種子虛烏有的事情,太史是從何處聽來的?”

閉目不言的太史墨睜開了疲憊的眼睛,平靜地說道:“銅鞮宮之亂髮生突然,公然在宮中持兵刃橫行的是誰,太子之死頗有蹊蹺,國君之詔書甚至未交付太史保存副本,如此多的疑點,豈能不讓人生疑?”

王登皮笑肉不笑:“太史未曾親見事情經過,可不能信口胡說,更不能亂寫在史書上啊,此非良史所爲。”

“老朽雖老,眼睛卻還雪亮。太子有謀趙之心,君上有借勢之意,雖然都被時局障目,趙卿也有動手的藉口,但弒太子逼宮之舉卻有些過分了。如此算來,國君也是被趙卿逼死的,至於在坊間流傳的那些消息有幾分真僞,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趙卿自己應該清楚。”

王登當了幾年黑衣的首領,審問過的人不下百八十,已經極富經驗。在與太史墨說了幾句後,他便知道了,這個白髮蒼蒼的皺巴巴老朽是根硬骨頭,根本聊不攏,像之前對付別人的收買、威逼等,均不可能奏效。

於是他放棄了說服,心裡生出了殺意,面上卻依然和善地笑着頷首道:“太史的這些話,我會一一轉告上卿的。”

他離開這間專門用來軟禁貴族和大臣的院子時,太史墨對着他的背影說道:“既然如此,再替我轉告趙卿一句話。若他要殺我,便乘早下手,不過晉國良史頗多,頗有願效仿晉董狐之筆,齊太史之簡者,老朽雖死,卻還有後來人。不管是公諸於衆,或是藏於深山,終究會將這件事記述下來。世人不糊塗,趙卿的粉飾手腕,豈能矇騙過全天下?”

……

王登沒有回話,只是微微一停頓便走遠了。

這個四面是牆壁,僅有一小扇天窗投入些許光亮的囚房便安靜下來了。

太史墨坐於榻上,面前僅有的東西是一張案几,案几上還有一份他所修的《晉史乘》,也就是晉國的官方史書。竹簡攤開,這是王登讓他再考慮一番,將“晉卿趙無恤弒其君及太子”那行刺目的墨字劃掉。

但在太史墨看來,這是絕不可能的事情。

他今年七十多歲了,從一個守藏室小吏到晉國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在這一行上一干就是數十年之久。

他活得太久,見過弭兵之會後和平的曙光化作季世的戰火,見過無數邦國田園化爲灰燼,禮崩樂壞,人心不古,權臣無視秩序犯上作亂,諸侯國君沉迷聲樂酒色失去社稷,不得善終。

習慣了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外表的冷酷,和內心的大徹大悟。所以他纔會從世間百態中看透了“物生有兩”的天然矛盾,並對趙鞅直言:“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

所以,他對晉侯午和太子鑿的死並沒有情緒波動,也不想做什麼爲國君盡忠的臣子。

但冷酷不代表漠然無視,身爲太史,對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情,一定要用心記述。並且要尋其枝葉,究其所窮,找到真相,所以他才寫下了自認爲的事實。

而且史墨認爲,史有文質,辭有詳略,不必改也。

在他們史官這一羣體看來,史書是神聖的,不可隨意篡改的。當一位史官聽聞或者目睹一件事,認爲十分重要時,便會記錄下來。古代丹冊紀勳,青史紀事,故謂之爲丹青,當筆畫在丹青上一一成型,這件事的事實也就註定,任何的更易,都是對歷史的褻瀆。

雖然會面臨權臣的壓力,甚至迎來死亡,族滅的下場,但史墨不會動搖。

“晉董狐,齊太史,不知道這一次,我會成爲誰呢?”

……

“太史是想要效仿董狐,齊太史了?”

得到王登的迴應後,趙無恤不由陷入了沉思。

在中國歷史的早期,史官是個令人可怖的羣體,他們在強大的君權卿權之下,卻依舊挺着脊樑,堅守職業底線,而董狐、齊太史這兩人,更是史官們的精神支柱。

當年,晉靈公被趙盾指使趙穿殺於桃林,於是晉國史官董狐便直接寫下“趙盾弒其君”幾個字,趙盾辯解說弒君的是趙穿不是我啊,董狐則反駁說你身爲正卿,作出流亡之態,跑到邊境卻停了下來等朝中生變,國君被弒,你回來後也不先討伐弒君者,凡此種種,弒君的主使不是你還是誰?一席話說得趙盾無言以辯,只能任由董狐記上這一筆,不過有趣的是,董狐的後人董安於,卻成了趙氏的死忠。

至於齊太史的事蹟,則是在權臣崔杼弒君齊莊公的時候,齊太史秉筆直書:“崔杼弒其君。”崔杼大怒,就殺了齊太史。太史的二個弟弟也如實記載,都被崔杼殺了。崔杼告訴齊太史第三個弟弟道:“汝三兄皆亡,汝若想活命,則書暴病而薨,何如?”齊太史的弟弟卻以據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迴應。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他依然寫下事實,崔杼也被史官們的硬骨頭震撼了,無奈之下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他們而去。

他做的是對的,因爲齊國的南史聽說這件事後,便抱着竹簡跑來,想要在齊太史一家死絕後,繼續秉筆直書!

這是史官與權臣對抗的兩次重大勝利,也是中國史學一脈相傳的驕傲。

趙無恤也曾爲之着迷,來到這時代後,他對史也很重視,不過卻萬萬沒想到,有一天他會面臨趙盾和崔杼的選擇。

王登輕聲說道:“臣下可以讓太史死於密室之內,神不知鬼不覺。”

“但已經有史官將太史墨被軟禁之事散播出去了。”

趙無恤嘆了口氣,他的敵人不僅是太史墨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還是整個史官羣體。

先秦的士風,一貫是爲了心中的理念而悍不畏死,縱然只會持筆桿子的文吏史官也是如此做派。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他們的衛道之心堪比戰場死士,這是趙無恤頗爲欣賞的一點。

然而,當有一天,你赫然發現,自己站在曾傾心不已的精神對立面,成爲丹青下的奸雄反派時,該如何是好?

“宥之?殺之?”無恤陷入了思索,不過還不等他想完,便有人來爲太史墨求情了。

這是意料中的事情,太史墨雖然沒什麼權勢,但他在晉國朝野的分量卻極重,幾代國君受他訓導,數不清的貴族曾向他請教,就連無恤的老爹趙鞅,也對史墨師事之,趙氏的宗正史趙,更直接是太史墨的學生。

不過讓趙無恤意外的是,爲史墨求情的人裡,還有他的媵妾孔姣……

第67章 大都無防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59章 首禍者死第123章食不厭精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837章 運河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930章 鄒魯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679章 叛臣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355章 公輸紙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577章 失敗者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1002章 跖之徒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32章 三裡歸附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636章 中行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1070章 太宰嚭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253章 商丘對第248章 三段射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943章 刑人(下)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2章 呦呦鹿鳴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31章 成氏一族第95章 劍擊之技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440章 靈鵲(下)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817章 河西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1196章 列禦寇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26章 猛士歸心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81章 收之桑榆
第67章 大都無防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59章 首禍者死第123章食不厭精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837章 運河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930章 鄒魯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679章 叛臣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355章 公輸紙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577章 失敗者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1002章 跖之徒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32章 三裡歸附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636章 中行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1070章 太宰嚭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253章 商丘對第248章 三段射第177章 遍尋名醫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943章 刑人(下)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2章 呦呦鹿鳴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31章 成氏一族第95章 劍擊之技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440章 靈鵲(下)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817章 河西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1196章 列禦寇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26章 猛士歸心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81章 收之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