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

ps:從今天起,春秋改爲3000+一章,每天穩定兩更。·

殿外夜色陰沉,所有目擊者都被黑衣侍衛們關押看守了起來,所以顯得空蕩蕩的。

趙無恤招手讓今夜已經連續跑了幾次的豎人寬過來。

“豎寬,我且問你一句,本君子待你如何?”

豎寬知道今夜之事,十分敏感,說不定就是個站隊的關鍵時刻。他心中一震,連忙下拜稽首道:“君子待小人極好!諸君子中,唯獨君子不將小人看做賤奴,往日也有賞賜,還贈予粉食、豆腐等,讓我帶予家中老父,君子,對小人恩重好比高山!”

趙無恤嘆了口氣,不管此話有幾分是真的,他現在能使喚的,熟悉的,信任的,還能進出下宮各處暢通無阻的,也就眼前這人了。

“你持此物去殿內,將我請來的賓客,張氏子孟談喚出來,就說,我有要緊事找他。”

而無恤的後手當然不能只有這一個,成鄉那邊,不可不備。雖然他現在僅有兩百兵卒,在下宮和新絳各勢力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但也許,他們就是在大變之後,讓無恤和其餘人保全的救命稻草。

……

半刻後。

在家司馬郵無正的親自統籌下,下宮已經全面戒嚴,四門緊閉,牆垣上也增加了人手,而且這些舉措,還不能動作太大,以免讓人覺察出不對。

一直貼身跟着趙無恤的小童邢敖,帶着君子交予的通關符令,匆匆朝下宮北門走去。他受趙無恤之命,要出城駕車,連夜趕回成鄉,傳話讓留守的羊舌戎等全面戒備。

“兵卒如廁也需披掛着甲冑,枕戈待旦,隨時等候本君子消息。並派出一些得力的人手,如虞喜、田賁等來下宮聽我差遣,以備不時之需。”

這就是君子的原話,邢敖一邊走。一邊默默背誦着已經牢記在心的數十字。

他的阿姊作爲無恤的貼身侍俾,未來的滕妾,有了這一層關係,邢敖可以說是趙無恤最親近信任的人之一。派來做這件事最適合不過。他第一次肩負如此重要的使命,心中不免有些激動。

走到半道時,前方青石板鋪就的大道上,亮起了一串明亮燈火。邢敖看見這架勢,就曉得對面有大人物過來。立刻效仿周圍的豎、寺、隸妾們,知禮地讓到路邊,俯首而拜。

燈火漸漸近了,七八名黑衣宮甲全副武裝,持矛戟在前開道,之後是豎寺手持着宮燈、羽毛組成浩浩蕩蕩的儀仗。若是邢敖受過一些下宮的貴族教育,就會明白,這是趙氏主君才能享受的待遇,但也可以作爲無上尊寵,賜予對宗族有大功勞的下臣。

在趙鞅的時代。趙氏只有一個家臣能享有如此榮耀。

晉陽大夫,董安於。

所以邢敖偷偷擡頭時,就瞥見在宮燈和黑衣包圍下,是一位鬚髮灰白,黑衣高冠的大夫,邁着雍容的步伐,下裳佩玉琳琅,從他身側經過。

待這一行長長的隊伍遠去後,邢敖纔敢起身,拍了拍膝蓋的灰土。

他心裡暗暗說道:“若是以後我爲君子立下功勞。做了大夫,一定也要深衣廣袖,試試這樣的排場。”

與邢敖錯身而過的正是晉陽大夫董安於,他依然一臉雍容。沒有絲毫焦急的神色,若是遇到了一些認識的故吏和家臣,董安於還會微笑頷首。

旁人絲毫看不出,這位趙氏第一家臣心裡的波濤洶涌,他沒有乘坐步輦,而是選擇了步行。且腳步較平日要快,快很多。

董安於的心裡的確是有些焦急和震驚的。

“兩年前分別時,主君的身體明明很硬朗,怎麼說垮就垮了?“

趙鞅如今纔剛過四十,對於一直延續“老人政治”,六卿論資排輩輪流執政的晉國來說,這正是一個政客步入黃金時代的年紀。

而且趙氏也不像知氏那樣,有家主早死的慣例,趙鞅身體可好得很:他能開一石半弓,朝饗能食肉一豆,粉食一斗,好騎馬於林間,駕車追逐鹿羣射獵,絲毫沒有病怏怏的模樣,誰知……

董安於已經從守在北門接應的小吏和黑衣侍衛處,得知了趙鞅突然昏厥的消息。他本以爲,這個噩耗可能已經傳開了,衆人會有些慌亂,但一路過來,卻見下宮內一切井井有條,大多數豎寺、守衛、隸妾都對此茫然無知,各司其職。

董安於不由在心裡暗暗讚歎,這些安排,處理的還算得當,即便是自己在場,也不過如此。

誰知道,這竟然還不是他在家宰任上時,提拔的人才尹鐸、傅叟二人的手筆。

“這都是庶君子無恤安排下來的,要吾等沿途勿奔,也不要面露焦慮,以免引發慌亂。”黑衣侍衛如此告訴他。

董安於暗暗爲此子叫好之餘,也不由得爲他感到可惜。

因爲真正麻煩的事情,還在後面。

和尹鐸、傅叟考慮到的問題一樣,董安於也意識到,一旦趙鞅有所不豫,趙氏,可還沒有立下世子!

這是一個致命的問題,意味着趙氏將進入一個軟弱和動盪的時期。

原本董安於覺得,趙鞅的那些來信,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意思,是要廢長立幼!不,應該是廢長立賢,以庶子趙無恤爲世子。

董安於不迂腐,不打算學那些所謂的“正直之臣”向主君進諫,拿出像周幽王立伯服、晉獻公立奚齊之類的陳腐往事來勸說。

他堅信,在一個邦國、氏族中,不同的世代面臨不同的目標。渴望穩定性時立嫡長,渴望家族繼續發揚光大,並向外擴張時則需要擇賢。

趙無恤是賢麼?

董安於覺得是的。

從去歲那篇趙無恤參與著述,洋洋灑灑千餘言的《止殉令》被趙鞅讓人抄了副本,派傳車送到晉陽開始。以及之後關於新絳麥粉、瓷器的傳聞,董安於心中理想的世子人選開始朝趙無恤慢慢傾斜。

這次南下,僅僅從山陽亭的那個亭長的言行就可以看出,成鄉在短短一年裡被打造成了一個水潑不進的銅簋。而趙無恤知人善任,法令極其嚴格,又善用人才。知兵,可以理財,重刑法,頗合自己心意。

董安於覺得。這將是自從趙宣子以來,趙氏最完美的一個家主人選。

然而今晚的突變之後,他心裡的天平,再次翻轉過來!

董安於對伯魯更熟悉些,知道這個素有孝悌名聲的長君子。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若是把趙氏交給他,他僅能守成就不錯了。

然而現在趙氏需要的,或許不是擴張和進取,而僅僅是穩定和求活。伯魯最重要的用處,是能利用姻親關係,維持趙韓同盟,並佔據長子繼位的名義,讓邯鄲、樓、馬首等趙氏小宗暫時臣服。

所以,他才爲趙無恤感到可惜。

“惜哉。時也?命也?”

走着走着,下宮偏殿越來越近了,就在董安於邊就要做出最終決斷的時候,原本遠遠看到儀仗,就人影散盡的大道上,卻突兀地出現了一個人。

那是一個文雅的弱冠少年,穿着月牙白深衣,總髮梳理整齊。

他站在登上偏殿必經之路的兩頭帶翼石獸邊上,側着身,頭微微偏起。手籠在袖中,彷彿在觀賞這兩頭神獸,又彷彿專門在這裡等待着什麼人。

“前方何人,見了晉陽大夫儀仗。還不速速讓開!”領頭的黑衣侍衛手放在劍柄上,他是鄭龍的親信,專程被派到北門迎接董安於,當此非常時刻,心情十分緊張。

少年聞聲後,終於轉過身來。只見火燎照映下,他的面容俊朗而文質,嘴脣上有淡淡的絨毛,眼神溫和而睿智。

他對黑衣說道:“我乃趙氏燕饗之客。”

“那也不能擋道!速速離去,否則……”黑衣侍衛絲毫沒有放鬆警惕,不管此人是喝醉了的賓客,還是亂竄的豎寺,都極具威脅。按照無恤君子和鄭司士囑咐的命令,所有沿途遇到的目擊者,都要統一關押起來,有異動者,甚至可以就地格殺!

那少年卻不急不緩,對着黑衣和豎寺身後的董安於就是一記長拜。

“小子張孟談,見過晉陽大夫。”

董安於見此子相貌堂堂,談吐優雅,面對黑衣侍衛已經出鞘一半的利劍,卻絲毫不懼,這種不急不緩的性情和他倒是十分相似。

若是平日,董安於定然要停下和他攀談一番,看能不能招攬到下宮做趙氏的賓客或家臣。然而今天,他只想儘快趕到偏殿,看一看與他亦師徒,亦朋友,亦君臣的趙鞅,對這個半路殺出的阻攔者,頗爲不耐。

但他還是伸手阻止了黑衣侍衛,儘量讓自己語氣舒緩地說道:“張孟談?你是張侯、張老之後?”

“正是小子高祖、曾祖,小子竊聞晉陽大夫賢名已久,然未嘗得閒暇前往拜謁於前,如今竟能在此遇見,有兩句話想要請教董子。”

董安於與張孟談的父親,身爲上軍“侯奄”的張氏家主也是多年同僚,要是沒記錯的話,應該還在一次燕飲上見過這少年,他勉強笑道:“原來是故人之子,然今夜主君還在等着我赴宴,有什麼話,日後再說罷。”

說完,董安於就要招呼衆人繼續往前。

但張孟談又哪能任他就這麼離開?

就在方纔,張孟談還在氣氛依然熱鬧的燕饗上,和韓虎、趙廣德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着。卻被一個常在趙無恤身邊走動的豎人悄悄塞了一塊玉環,正是趙無恤貼身之物,以此爲憑證,這位趙氏君子急喚謹慎的張孟談出殿會晤。

本來,在三位大夫離開燕饗時,張孟談已經覺察出事情不對,現在一看果然如此。他便藉口更衣,離了正殿,在豎寬的引領下,找到了在臺榭上看着璀璨星光,靜靜等候他的趙無恤。

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38章 中門迎客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91章 子產之政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35章 豎子敢爾!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79章 新絳南市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095章 無題第799章 趙魏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第470章 醫院第152章 欲殺之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444章 叛徒第1196章 列禦寇第659章 謝幕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436章 醫者心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824章 大學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899章 計然策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361章 邾國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504章 夫差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650章 大風(7)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316章 公輸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996章 楚巫第724章 張孟談第27章 遠送於野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1042章 君莫舞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361章 邾國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939章 嘎嘣脆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392章 忍第1222章 大結局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808章 趙策
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38章 中門迎客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91章 子產之政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35章 豎子敢爾!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79章 新絳南市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095章 無題第799章 趙魏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第470章 醫院第152章 欲殺之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444章 叛徒第1196章 列禦寇第659章 謝幕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436章 醫者心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824章 大學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899章 計然策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361章 邾國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504章 夫差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650章 大風(7)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316章 公輸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996章 楚巫第724章 張孟談第27章 遠送於野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1042章 君莫舞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361章 邾國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939章 嘎嘣脆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392章 忍第1222章 大結局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808章 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