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

ps:12點還有一章,推一下老司機三紅的《征戰五千年》,很有意思的歷史無限流

這纔開戰不到十天,雖然多路趙軍深入河間,以至於齊人落於下風,若他們豁出去,把高唐、臨淄的兵拉過來,也不一定就那麼快輸,但陳恆還是迅速派人來求和。

趙氏家臣、幕僚們大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好的,他們紛紛勸趙無恤不如接受求和,光復河間後就能解放勞役,繼續投入到春耕夏種中去了。

趙無恤哪能不清楚陳恆的小九九,他對衆人說道:“我太瞭解此人了,陳子常此舉好比壯士斷腕,棄地保民啊,若我沒猜錯的話,他是想要讓趙軍停止進攻,好乘機把河間的人口遷走。”

和魏氏想的不同,在得知趙無恤欲伐河間後,陳乞、陳恆父子就做好了放棄這裡的打算了。

河間是大河支流衝擊而成的廣闊平原,但沼澤灘塗和鹽鹼地遍佈,一直以來都是個空白地區。這裡的戎狄部落多半沒有編戶齊民,人口難以統計,但至多不超過十餘萬,齊國六年來新建立的城寨,如東武城、扶柳等也多是軍事用途,所有這片土地給陳氏帶來的賦稅不多,主要是作爲大本營高唐的防禦縱深。

畢竟一旦晉國得到河間,對岸的高唐就將直面威脅。

但若趙氏逼壓太緊,爲了河間在此地與趙氏決戰一場,在陳恆看來,又覺得得不償失,且不說他們沒有戰勝的信念,就算費大力氣擊退趙氏的進攻,南面的長城空虛,魯國和國、高餘黨也會乘虛而入,比起來自趙氏的威脅,流亡的國、高殘部纔是陳氏最擔心的。

所以陳恆決定進一步收縮防線,這樣才能讓兵卒有效集中,一如他信中所說的,齊國雖然屢次喪師失地,但仍然是四塞之國,防禦起來不是難事。

所以他早就在着手遷徙人口的事情了,將河間遷成一片白地,再依託大河和高唐、夷儀等要塞化的城邑進行防守,這樣方能事半功倍,陳氏的大河舟師,足以截斷任何試圖渡河的人!

然而這份和平的意願卻沒有被趙氏第一時間接受,趙無恤沒有理會陳氏“停停停!”的大喊,他命令幾路軍隊繼續前進,將河間的齊國據點分割包圍,只剩下東武城一處留着沒打,在得知魯國方向盜跖部進攻齊長城沒討到便宜後,這才同意陳恆的請求。

於是河間地的人口,陳氏只來得及遷走三分之一,還搭進去了東武城剩下的千餘守軍,想要贖回,只怕又要出點血了……

停戰協議在大河干流簽訂,和西面被稱爲“清河”的支流不同,水較爲渾濁的“濁河”水流急促而寬闊,尤其是在北方水量充沛的春秋時代,一眼望不到邊,若再往前推千餘年,在大禹治水的時代,整個華北平原都是它奔流而過的澤國。

陳氏能認慫,能下人,同時也極爲能忍,在幾年前盜跖的黑旗河盜船威脅到航運安全後,他們加大了對舟師的重視。陳氏的大河水師,有大翼五艘,中翼小翼數十,艨艟近百,的確有阻斷沖垮趙軍浮橋的能力,趙無恤想要一鼓作氣打過河對岸去,雖然能夠辦到,但損失絕不會小。

何況要打高唐、夷儀,乃至於臨淄的話,就是場舉國之戰了,說不定打個兩三年也沒有結果,到時候府庫空虛,兵卒疲憊,反倒讓韓魏慢慢恢復發展起來,讓吳楚北上,豈不糟了?趙無恤可沒興趣學曹操來個投鞭斷流,然後多年苦心經營化作一場空,現在需要的是穩,而不是急。

伐千乘之國,不可一蹴而就,只能鈍刀子割肉,慢慢宰殺。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兩三年安寢,起視四境,而趙兵又至矣……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站在濁河邊上,趙無恤露出了笑,他距離高唐、臨淄,又近了一步。

如此一來也有好處,那就是向諸侯和韓魏傳播一種假象:趙氏滅代,是爲了報復,奪回河間,是爲了光復失地,同時加大威望,趙無恤追求的,還是像他祖先趙宣子那樣尋求晉國的霸業,而不在於兼併天下。

所以從在魯國起家至今,雖然有機會夷滅泗上十多個小邦,但趙無恤卻沒有亡任何一家社稷,除了僭越稱王的化外戎狄代國。要想方設法,不能讓敵人擰成一條繩,這是謀天下的必備素質。像拿破崙那樣大殺四方,連續挫敗幾次反法同盟,的確夠傳奇夠痛快,但無論是人民,還是國家的戰爭機器,都會有疲憊的一天。

一月底出兵,二月底就結束了戰事,這次晉侯午二十年,齊孺子侯五年的河間攻勢來得快去得也快,結果以齊國歸還河間而告終,

勝利如此輕鬆,一時間,趙氏上下一片歡欣鼓舞,連趙無恤也竟有些得意了。

趙氏大勝而歸,因爲沒有大的戰役,傷亡僅有數百,當然,除了陳氏答應“賠償”趙氏損失的粟米二十萬石,葛麻五千斤,鹽兩千鍾

之外,也沒什麼現成的戰利品可言。

雖然河間在後世號稱“地濱滄海,鹽鹺之利,軍府所資。又舟

車通利,四方供億,皆取給焉。”但這時代人口少,土地差,想要富庶,仍需數十年甚至上百年開發才行。

趙無恤攻略河間的目的,更多是戰略方面。

此地是華北平原的水陸衝要,南臨河、濟,西臨邯鄲、東陽,奪取這裡,不僅能拓展鄴城的縱深,讓大本營更安全,更能迫近高唐,讓陳氏日夜不得安寢,無法好好發展內政,恢復齊國國力。

趙無恤當即將此這片新獲得的狹長土地,連帶南面的館陶等城邑,合併爲一個郡:河間郡,這是趙氏治下的第三個郡,治所在鉅鹿澤畔的鉅鹿城,由趙氏的老家臣楊因擔任郡守,羊舌戎爲郡都尉。

官署中,他笑着對衆人說道:“齊人築城,趙氏接手,所以河間的城邑是現成的。”

“館陶縣、鉅鹿縣、武遂道、東武城道、扶柳道,暫且先列兩縣五道,除了鉅鹿和館陶外,其餘三道免除一年賦稅,要儘快設置亭驛,編戶齊民。”

結束戰爭後,將瑣事佈置給臣僚們,難得鬆閒下來,趙無恤心理的懈怠傲然也到了極致,便去一覽前幾日沒時間遊玩的鉅鹿澤。

……

鉅鹿澤坐落在華北平原的中心,傳聞“大禹導河,北過洚水,至於大陸”,大陸也就是鉅鹿,春秋時代的北方,和後世的江南水鄉也差不多,尤其是黃河下游水網縱橫,湖泊廣闊,這鉅鹿澤有清河、漳水等衆水所匯,趙無恤登山遠眺,只見這裡波瀾壯闊,氣吞寰宇,不亞於南方的雲夢、五湖。

他不由出言讚道:“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真不愧是華北的水泵,有這個大湖在,不怕周邊的農業搞不起來。

恰好此時,有家臣拍趙無恤的馬屁,說上卿之前在鄴城節儉持家,沒有修建臺閣高樓,如今代國已滅,齊國已服,燕、中山莫不賓從,爲了顯示上卿的威儀,不如在風景秀麗的鉅鹿澤畔,修築一座離宮何如?

所謂大澤並非簡單的大湖,除了湖水之外也有很多溼地,這種地形適合諸侯卿大夫遊獵消遣。那家臣準備充分,甚至連修離宮的地方都幫趙無恤瞧好了。

他指着山陵下的一處地方道:“那裡風景秀麗,有丘陵環繞,風水極佳,極鉅鹿之精華。且易守難攻,不如發動河間戎狄,大興土木,建築臺池,作爲上卿的離宮。”

趙無恤雖然不喜歡奢靡,但眼見山下那處地方溪水環繞,滿山楓樹,到了秋天肯定更加秀麗過人,若能簡單地修建幾處別院,閒暇時攜妻妾和妹妹來子女此遊樂,豈不美哉,便順口問道:“此地何名?”

“名爲沙丘……”

這兩個字聽在耳中,恍如雷霆霹靂,讓因爲連續大勝而有些懈怠的趙無恤頓時振聾發聵,猛然醒悟過來。

“沙丘!”

這個地方,有毒,尤其是對於嬴姓的帝王而言,更是劇毒!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吞併樓煩林胡,將趙人的勢力範圍一口氣推到了河套平原,又滅中山國,將趙國推向強盛,最後卻因爲太過驕橫得意,內政和王位搞的一團糟,結果被活活餓死在沙丘離宮裡,霸業成了一場空,被安上了“靈”的惡諡……

再後來的秦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多麼的不可一世。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都被秦皇佔爲己有,他的****之心,日益驕固,結果呢?沙丘之變,始皇帝成了屍體以後,便阻止不了宦者和臣子的陰謀,堂堂千古一帝,被混在臭魚鮑肆裡,一夫作難而七廟隳,子孫身死人手,大秦二世而亡,爲天下笑……

所以對於沙丘這地方,趙無恤避之不及,晦氣地呸了一聲後轉身就走。

“上卿,上卿,若是不喜,還有其他地方可選……”那阿諛的家臣追着上來,卻被趙無恤讓人押了起來,怒喝道:

“我父趙武子曾把家臣欒徼沉沒到大河裡,說:我曾經愛好音樂女色,欒徼就給我尋來,我曾經愛好宮室臺榭,欒徼就給我修建,我曾經愛好良馬好馭手,欒徼就迅速找來。如今我愛好賢士六年了,可欒徼不曾舉薦過一個人。他這是助長我的過錯、磨滅我的長處啊!”

“我父的敦敦教誨,無恤一日不敢忘懷,今後但凡有如欒徼之輩,進言大興土木,亂建亭臺離宮者,剝奪僚吏家臣身份,交由大理以賄賂罪論處!”

那名家臣被帶了下去,趙無恤最後看了一眼沙丘的方向,雖然春風柔和,他頭上卻冷汗直冒。

他發覺自己有些懈怠和志得意滿了。

自己的事業,超過趙武靈王了麼?未必,這輩子能達到秦始皇的程度麼?還不一定。

他甚至都沒資格重蹈他們的覆轍!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親賢臣而遠小人,謹慎,謹慎啊!”

在告誡自己一番後,趙無恤便準備離開鉅鹿,由邯鄲返回鄴城,不過就在他剛要啓程的時候,卻又接到了一個消息。

韓氏與鄭國發生衝突了……

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305章 柳下季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907章 道、勢、術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941章 他死了第645章 大風(2)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352章 將治魯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439章 靈鵲(上)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536章 求婚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136章 樓煩第1001章 函谷關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531章 投其所好番外9 阿育王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932章 鹽粒第1013章 入秦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11章 幸不辱命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760章 活捉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836章 復辟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番外3 上帝之鞭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862章 燕國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988章 叛國罪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255章 募兵制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91章 子產之政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513章 右翼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785章 家人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925章 《用間篇》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1098章 濟南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1002章 跖之徒第733章 虎狼!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
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305章 柳下季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907章 道、勢、術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1211章 軍政決於一人第941章 他死了第645章 大風(2)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352章 將治魯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439章 靈鵲(上)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536章 求婚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136章 樓煩第1001章 函谷關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531章 投其所好番外9 阿育王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932章 鹽粒第1013章 入秦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11章 幸不辱命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760章 活捉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836章 復辟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番外3 上帝之鞭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862章 燕國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988章 叛國罪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255章 募兵制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91章 子產之政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513章 右翼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785章 家人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925章 《用間篇》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1098章 濟南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1002章 跖之徒第733章 虎狼!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