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齊人來攻

邑寺中,銅架燈燭被統統點亮,照亮了廳堂中央的長案。

熟悉地理的封凜望着案上那幅從本地府庫裡找出來,有些模糊的地圖仔細辨認,隨後食指指着上面的一塊圓點道:“旅帥請看,甄邑就在這,濮水之北的位置。”

在旁邊伺候的邢敖連忙將木頭刻的簡陋兵卒俑放到了上面,它上面用墨汁寫着鮮明的“趙”字。

封凜的手指向西移動:“甄邑以西,一直到都城濮陽間的一百二十餘里是濮北之地,這裡衛國城邑密佈。”

“甄地東面和北面情況複雜,正北方向一百里外是魯國的秦邑,東北五十里則是齊國大夫烏氏的廩丘,再往東數十里,又是魯國的高魚和城塞鄆城,以及方圓數百里的大野澤。”

邢敖也一一將代表各*力勢力的木俑放到上面,如此一來,原本模糊抽象的地圖便清晰明瞭了許多,“魯衛齊”的勢力在此間方圓百里內錯綜交匯。

卒長們的眼界只不過侷限在如何帶兵作戰上,面對這種形勢的分析並非長項,甚至連話都搭不上,所以還是趙無恤和張孟談兩人的獨角戲,他們只是跟着在一旁長見識而已。

張孟談凝神思索,分析道:“總之,甄邑附近是曹、衛、齊、魯勢力交叉的地方,河流川澤遍佈,還有大野澤的大盜活動。吾等之所以選擇攻略此處,除了它位於交通要道外,看中的便是與這四國的關係複雜,可攻擊衛國,可退入曹國、魯國,也可防備齊國。”

“西面的衛邑雖然數量衆多。兵卒不下五千,但卻因爲馳援濮陽幾乎被調撥一空,剩下的守卒也因爲晉軍隨時可能東進所以不敢異動。這些天甚至都沒發兵過來試探,暫時無甚威脅。”

“魯國現在與晉國是盟邦。秦邑雖然孤懸於齊地之內,卻是齊魯兩百年交戰中抵抗最頑強的一處,所以北面也可以暫時放心。如今要重點防禦的,卻是東面的廩丘,數日前他們就曾派輕車過來查探過……”

趙無恤攤開了趙鞅數日前派人送來的最新一份帛書:

“如今的情況是,晉國爲了懲罰衛國背盟,包圍了濮陽城,卻圍而不攻。等待衛侯請平,大軍過萬,遮天蔽日,不是說停就停,說走就走的,我父還要五天才能來到。齊國要支援衛國,卻又不敢與晉軍正面交戰,便乾脆進攻魯國,理由是報復今年春季和夏四月時魯國兩次爲晉攻齊,實則是圍魯救衛。想引誘晉軍東進,好解濮陽之圍。”

他沉吟道:“據消息稱,齊國發動了一軍之衆。戰車五百乘,甲士三千,徒卒一萬。由兩位卿士國夏、高張所率,在圍攻魯國西鄙的高魚、鄆城一帶,距離此地不過百里,若是轉而西進,不到三日便能抵達甄邑……”

說到這裡,趙無恤頗有些無奈地攤手道:“若真是如此,吾等除了放棄此地。向西或者向南避讓,無別他法。”

聞言後。衆卒長紛紛發出了遺憾的嘆息聲,這些天有一座“自己的城邑”的感覺很是不錯。雖然街上的衛國人看他們的眼神以懼怕和不善居多。

要是換了是下宮,趙無恤面對萬人圍攻,也有信心搏一搏,發動國人抵禦還有成功的可能。但如今是在衛境,他們算是侵略者,想要暗懷不滿的衛國人配合着抵抗齊軍?這無疑是癡人說夢,趙無恤連讓他們持有武器都覺得不安全,說不定到時候就給自己來一出倒戈相向。

“如今,便只能看晉軍和齊軍誰先抵達此處了……”趙無恤頗有些苦惱,到手的鴨子若是飛了,這心裡可得遺憾難過上很長時間。

趙無恤這兩天急得脣角起了水泡,後世有句話叫富貴險中求,他和張孟談的這個計劃雖然走險,但到目前爲止一直還算順利,只是衛人頑強超出了想象,而齊軍的進攻也太會挑時間了。

如今有萬餘敵人在百里外虎視眈眈,萬餘友軍也在百里外遲遲不來,甄邑彷彿成了風暴的中心眼,竟然平靜地渡過了第八天。

可到了第九天,在邑東巡視的虞喜卻傳來了一個糟糕的消息,廩丘方向,果然有一支齊軍正在朝這邊開拔,目前已經到了三十里外

……

“人數多少!?”驚聞此訊後,趙無恤瞪大眼睛問氣喘吁吁的虞喜,他剛從三十里外徹夜趕回,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

虞喜在估測敵方數量上已經頗有經驗,便用乾燥的嗓音說道:“從旌旗和煙塵,還有隊伍長度判斷,不過一千出頭,兩三旅之衆,彼輩今夜在三十里外的青山駐紮,明日午後便能抵達甄邑!”

青山,甄邑東三十里,其山多林木,遠望一片青翠,有建在岡阜上的小邑,人口數百,兵卒數十,但卻易守難攻。他們拒絕了甄氏派去招勸降的人,依然打着衛國旗號。

趙無恤曾派田賁等人前去觀察試探過,但那險要的地形以及小邑精妙的地勢使得偷襲者無機可乘,至少要拉出三四百人強攻一天才能奪取。趙無恤當然不可能放心把這麼多人扔那去,只能選擇放棄,此時正好成了齊師進軍甄邑的前沿。

“就這一千多人,沒有後續的齊軍?”

“下臣已經派數騎冒死去了十多裡外觀望,甚至接近了廩丘城外,此時也留了人在青山徹夜監視,沒有發現後續的大軍!”

“兵種組成如何,戰車多不多?”

“戰車只有十輛左右,其餘多是徒卒,披甲者不到一旅,隊列還算整齊,其餘一千多是散亂的徒卒,推攮着攻城的器械,有衝車有梯子。”

趙無恤不再言語,他雙手扶案,低頭望着地圖上從青山到甄的短短距離默不作聲。

蘇壽餘、伍井等卒長拱手請示道:“君子,吾等守城以待麼?”

“人心不齊。軍民不親,內外溝通,霎時可叛。此所謂危城,守危城則必陷。何況對方還有不少攻城器械,不若棄之。”張孟談踱步到了趙無恤身旁,小聲勸說道。

不同於一年前的成鄉攻防戰,那是在自己地盤上對陣來敵,可這次卻內外皆敵,一個不小心,邑內的數千衛人便會幫助城外的齊軍夾擊武卒!

“旅帥和張子謀劃了數月,又跋涉數百里到了此地。有數名兵卒爲此死難,若是就此放棄,多可惜!”田賁在旁遺憾地跺腳,他和封凜是破此城邑的首功之臣,自然有些捨不得。

穆夏、伍井等人雖然尊重張孟談,但也存了類似的想法,他們拱手道:“只要旅帥下令,下臣等願意死守此地。”

田賁也咬牙切齒的說道:“若是旅帥覺得衛卒和甄氏族兵不安分,下臣立刻去爲旅帥屠之!事後可以降罪於下臣,將我戮於市以平民憤即可!”

聽聞田賁想要殺戮數百人。封凜臉色蒼白,張孟談大搖其頭:“何至於此?何至於此?”

他是此次北上奪城計劃的謀主,纔剛剛收穫了甜蜜的果實。卻要轉眼留給別人,他心裡又何嘗好受?但爲了保存這個流亡組織的力量,不得不避敵啊。

不約而同,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趙無恤,他方纔聽着衆人的各種意見,卻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爲他是最終的決策者,一旦敲定無從更易。無恤的牙齒緊緊咬着下脣,雙手青筋直冒。他突然猛地朝甄邑以東的地方猛地一敲。

“吾等不守城!”

田賁、穆夏等人臉上微微失望,張孟談。封凜等則鬆了口氣。

“但也不棄城!”

無恤目光投向了衆人,從他們各異的表情上掃過。

“莫不如出城野戰!”

……

在三百名族兵被拉到邑外新建起的營地充當勞役後。甄氏里閭顯得冷清了不少,這天夜裡,面色陰沉的甄仲勳和氏族老者們正在召開公議。

有位年過五旬的長老吹鬍子瞪眼地拍案叫道:“吾等上當了!這*天來,雖然一直有晉軍源源不斷地進入,但軍營處卻未增多,最初還以爲是派遣到周邊鄉邑駐紮去了,其實並沒有。而且子弟們也打聽清楚了,這次攻城的旅帥是趙無恤,纔不是什麼溫縣君子!”

衆人大驚:“是因爲殺了範氏的嫡孫,而被五卿聯合放逐的趙氏庶子無恤,去了宋國的趙無恤?”

瓷器也在衛國走俏,他們莫不以擁有一件爲榮,所以知曉此子的名字。

那老者說道:“然也!他現在還是流亡君子,只不過拉着東拼西湊的卒伍潛入衛國,走運破了甄邑罷了,哪裡是什麼前鋒,晉軍還在百里之外的濮陽,明明是在誆騙吾等!”

有人頓時起了心思:“敵軍人數不過六七百,若是發動族人國人,再聯絡鄰近的衛邑守卒,興許就能將他們驅逐了!”

作爲和趙無恤勢力交涉的主要人手,甄堇父也得以參會,他訥訥地說道:“諸位叔伯,且聽小子一言,他們數十人便能破開邑門衝進來,如今人數更多了十倍,想趕出去哪有那麼容易?更何況彼輩已經收繳了府庫,如今人人披甲,劍戈鋒利,弓矢強勁,而吾等的族兵已經被抽空,若是反抗,豈不是以羊搏虎,是自尋死路啊!還是好好爲他辦事罷,畢竟這些天來,宗族的財物的確沒有受到侵犯。”

老者們氣得不行,指着甄堇父的鼻子直罵他是叛族之人。

“那些晉人,那個封凜究竟給了你什麼好處!”

“當日彼輩混入邑中,也是你故意放進來的罷!”

吵吵嚷嚷間,還是族長甄仲勳拍板了。

“夠了!都聽我說!”

衆人頓時一片肅靜。

“據一個邑內小吏傳遞給我的可靠消息,齊國似乎正在進攻魯國西鄙,距離甄地也不過百里,晉人已經一夜三驚。若是吾等派人徹夜皆行,一天半可到廩丘,兩天半可到圍攻鄆城的齊軍大營,向齊人求援……”

甄仲勳清楚,在濮陽被圍的情況下,甄地以西的衛軍根本沒膽也沒法過來,反倒是征伐魯國的齊人,倒是可以一試,畢竟甄邑是西進救援濮陽的午道中心。

就在他們竊竊私語商量着如何派人混出城時,這座大屋的門扉卻被猛地撞開了!

衆人大驚,回頭一看,卻見一羣披甲帶劍的兵卒已經堵在了門邊,其中一位椎髻短鬚,鼻樑塌陷的兇惡大漢掃了他們一眼,咧嘴笑道:“真巧,甄氏的族長,長老都在此處,不用挨家挨戶地去找了!”

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78章 朋比爲黨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52章 冬至(一)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904章 巨輪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81章 收之桑榆第1196章 列禦寇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482章 戰和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956章 合縱(上)第28章 涉彼北山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324章 亂(下)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62章 公族之學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68章 少君魏姬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085章 徐偃王第412章 獵國(上)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809章 魏策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544章 首誅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361章 邾國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7章 割圓之法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27章 遠送於野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24章 周髀數字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392章 忍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9章 姑布子卿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65章 暮春三月第996章 楚巫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495章 墮四都!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1053章 麟之趾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480 金布律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912章 沸鼎(下)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
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177章 似是故人來第78章 朋比爲黨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52章 冬至(一)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904章 巨輪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81章 收之桑榆第1196章 列禦寇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482章 戰和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1185章 無有不流血犧牲者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956章 合縱(上)第28章 涉彼北山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324章 亂(下)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62章 公族之學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68章 少君魏姬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1085章 徐偃王第412章 獵國(上)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809章 魏策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544章 首誅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361章 邾國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7章 割圓之法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27章 遠送於野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24章 周髀數字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392章 忍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9章 姑布子卿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65章 暮春三月第996章 楚巫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495章 墮四都!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1053章 麟之趾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480 金布律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912章 沸鼎(下)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