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天道

天下!

全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趙無恤這野心太大,南子不由聽得癡了,半響後,只剩下滿眼的崇拜。︾樂︾文︾小︾說|從兩人初見時起,趙無恤便相貌平平,算不上俊朗,但惟獨這份傲視天下的宏偉氣魄是無人能比。他要達到的,竟然齊桓、晉文之事,而是成湯、武王那樣的事業!

這世間能成就如此偉業的男子,恐怕獨此一人罷?

南子恭恭敬敬地一拜道:“君子大志,南子願盡綿薄之力助之!”

趙無恤扶她起來:“你能幫到我的,在這件事上,也只有你才能幫我!”

那種被信賴,被提攜,被帶着一起邁向偉大事業的感覺涌上心頭,酥酥麻麻的,比起的歡愉更加舒適。甚至有一瞬間,南子恨不得能替眼前的男人去死。

而趙無恤卻有別的心思。

這是公元前五世紀的春秋,不是三百年後的秦掃時期,九州大地尚未迎來百家爭鳴,諸神落幕的啓蒙時代還沒滋潤神州,人們也沒被法家徹頭徹尾的無神論狠狠洗刷三觀,甚至連儒家較溫和的”敬鬼神而遠之“也僅有上層知識分子才接受。

所以趙無恤要面對的敵人,不僅是那些強大的邦國政權,還有牢牢紮根於他們土地上,被民衆信之不疑的神祗,尤其是在齊、楚、吳越這幾國……

在政治統一的同時,若能同時實現宗教的統一……

也許二世而亡的悲劇,就不會在下個大一統王朝上演了!

無恤在耳邊輕聲對南子說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我想要的宗教,是立足宋國,卻能將天下列國官方信仰、民間鬼神兼容幷包的宗教!”

……

“天下諸侯的信仰雖然看似繁雜,區別甚大,但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們都有某種共性,南子你能看出來麼?”

“若說共性,應當是以敬天法祖爲核心,以社稷、日月、山川等崇拜爲羽翼。以其他江河鬼神崇拜爲補充……”

趙無恤道:“沒錯,南子我再問你,這世上有一個神?還是多個神?“

“單單楚地的神祗就有近百,當然是有許多個神……”看到趙無恤脣角的笑意,南子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連忙掩着嘴道:“下妾是不是又說錯了?這世上莫非只有一個神?”

趙無恤卻不答。

在世界上,傳統的自然崇拜是一種多神論,承認及崇拜多位神祇,南子所說的列國信仰就是多神論。

然而進入軸心時代後,一神論開始出現,它將“上帝”看做是世界的惟一創造者,並且是仁慈的神聖的至善者,管理並插手人類的活動。

然而趙無恤不打算延續競爭力低下,教派繁雜,無法形成向心力的多神論。也不打算嘗試與先秦中國人精神世界有所衝突的一神論。

他心目中的新宗教是紮根於中國土壤裡的本土宗教,至於她的理論基礎……

“南子你要記住,神沒有多個,也並未唯一,我稱之爲泛神論……”

“泛神論?”南子弄了一疊上好的藤皮紙細細記錄下來,對從趙無恤口中蹦出的各種陌生詞彙,她早已習以爲常。

君子一定是先知者!她已經在宋國貴族中爲趙無恤如此宣揚了,好維繫他們對趙無恤的感恩、崇敬,以及畏懼。

無恤解釋道:“泛神論的意思是,所謂的神。其實就是萬物的本體。宇宙間只有一個長住不變,自有永有,絕對永恆的本質。有限之物,乃出自無限。非由於創造。打個比方,就好比是老子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就是至上神。殷人稱之爲帝,周人稱之爲天,吾等姑且稱之爲天道罷……”

“天道……”

這並非趙無恤創造的詞,而是早已有之的,是對天地秩序的描述,《易·謙》:“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夏”。子產曰:“天道遠,人道彌”。

南子細細琢磨着這個詞,感受到了一種永恆和廣闊。

趙無恤繼續講述道:“天道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這就是那個永恆不滅的本質。生成萬物後,天道或化爲實體,如大地、山川、江河、禽獸、人類……或化爲凌駕衆生的精神意志,昇華於凡間之上,注視着芸芸衆生。”

南子彷彿恍然大悟,“那諸侯民間信奉的,數不清的神祗呢?他們又是從何而來?”

“也是由天道化成的,只是力量和大小不及天而已,所以鬼神無真無偉,只有大小之分,均統一於天道,有所別,又無所別。”

“所以無論是齊人的八神主,還是楚人的東皇太一,東君、雲中君,司命,都只是天道的一種形態而已,我稱之爲相,天道百相。至於人鬼,則是對天地有大貢獻的凡人死而有靈的產物,其實也是天道秩序下的一部分。”

南子驚訝地注視着自己記述的那些東西:“若是按照君子的說法,這列國信奉的神祗,乃至於天地萬物,居然都被統籌於天道中了?”

“不錯。”趙無恤補充道:“天道無所不統,無所不包,這就是天道的大一統。”

春秋之世,各地方言差距甚大,中原話與吳越話甚至是兩個語系;各國文化開始趨於分化,連字體、服飾也開始相異;根深蒂固的國別鄉黨意識根本無法消弭,“天下定於一”的口號和願望也不夠強烈。

這個時代,在物質層面上的確缺少統一的基礎。

但或許依靠“天道”將諸侯民間神祗一一收編後,能加速民衆在精神信仰上的統一。

“南子,這個要交由你來建立的教派,就叫做天道教,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還很多,首先,要解決一些人人都有的終極疑問。”

南子好奇地問道:“什麼是終極疑問?”

“我說出來考考你,何如?”

此時天光正好,空氣清新,趙無恤望着那座竹林裡的太昊之廟吟誦起來。這是他前世最喜歡的一首楚辭,它記述了這時代人們對天道的疑惑……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爲?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半首晦澀難懂的《天問》吟誦完畢,南子啞然,這的確是終極問題。

遂古之時,誰將此道傳於後代?

那時候天地尚未成形。到底從何處誕生?

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誰能夠探究其中原因?

大氣一團迷濛無物,如何識別認清這世界?

白天光明夜裡黑暗,這種規律是誰安排的?

陰陽參合而生萬物,何爲本源何爲演變?

傳說青天浩渺共有九重,誰曾去環繞量度過?

如此規模巨大的工程,是誰開始把它建造?

“天地因何而生,人類從何而來……”

“這個世界,究竟是怎樣誕生的?”

趙無恤像是發問者斯芬克斯,帶着神秘的笑問道:“南子。你是大巫,一定思考過的,若你的信徒仰望着你,問出這些問題,你能告訴他們答案麼?”

……

南子思索了很久很久後,才輕聲道:“民間關於創世的說法很多,或曰渾沌日鑿一竅,鑿七竅而天地生;或曰燭龍吐息,它閉目就是夜晚,睜眼就是白天。他的呼吸就是風雨。但我的知識淺薄,分不清真假。”

是啊,趙無恤想道,春秋時還沒盤古創世的傳說。那是直到東漢三國,才被漢人腦補出的東西。

所以說啊,這個時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純粹的要命,全是本土滋生的幼苗,趙無恤隨便種上一棵,也不比其他遜色。

他嗤之以鼻道:“那些亂七八糟的民間傳說。都是僞說,都是異端,你日後要加以駁斥!”

“南子記住了。”

趙無恤一臉說教:“在天道教裡,世界的創造,只能是天道轉化。遂古之初,未有天地之時,唯象無形,窈窈冥冥,天道化生爲陰陽,離爲八極,於是便有了萬物。這便是老子所說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

南子被這深邃的哲學砸得暈乎乎的,同時也隱約感覺到,趙無恤和老子之間,一定有着什麼聯繫,否則爲何有許多他的思想融入?

那些神秘的先知足跡遍佈九州,現世幾乎所有賢能都曾得到過他的啓迪,莫非……

她脫口而出:“莫非君子是老子云遊時收下的門徒?這天道教的理論裡,也有老子的指點?”

趙無恤微微一愣,隨即笑而不答,越發顯得神秘。他心裡想着自己雖然盜用了一個“道”字,但也不算剽竊道教吧,反正漢晉道教已經被民間巫祝改得面目全非,早已脫離老莊學說本意了。

說起道教,他便想起來一事:“對了,我會給天道教一個標誌……”

在南子期待的目光中,趙無恤伸手進清澈的湖水中,攪動起一片波紋,驚走了一條條青白相間的游魚。

他溼漉漉的手指在湖邊安坐的大石頭上畫下了兩條反向的魚兒,它們交相纏繞,如同萬物負陰而抱陽,又像是伏羲與女媧龍蛇相交。

好神秘,又無比的和諧,彷彿蘊含着天地大道,萬物永恆的轉變……

無恤畫好後收手欣賞了片刻,才介紹道:“此乃陰陽魚,亦曰太極,染色當爲一黑一白,這便是天道教的標誌了。”

南子看得癡了,恨不得回去後立刻就讓人造個玉製的天道教標誌,懸掛在脖子上,再在商丘毫社,以及各邑社廟修一個類似的祭壇,讓天道教傳遍宋國。

先知無恤的教誨卻尚未結束:“南子,你要在教義上寫下這樣一段話,日後天道信徒見了什麼人首鷹身,什麼六芒星,乃至於十字,新月等標誌,都要視之爲異教徒!天道的使命,便是將他們擊敗,說服,改宗,包容,同化,讓這些異端重新歸於天道的秩序下!”

ps:書裡的“天道教”和棒子那個一毛錢關係沒有。

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96章 莫如兄弟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32章 三裡歸附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13章 趙樂聯姻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544章 首誅第1002章 跖之徒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33章 魏舒方陣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958章 意外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第646章 大風(3)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161章 如龍第761章 降 上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305章 柳下季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56章 “民主制度”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799章 趙魏第999章 殘城第9章 姑布子卿第316章 公輸第742章 暴行第679章 叛臣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818章 道可道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80章 陶瓬之器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96章 莫如兄弟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1039章 和氏璧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323章 亂(中)第344章 夜襲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1085章 徐偃王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440章 靈鵲(下)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808章 趙策第804章 三家第14章 老豺範鞅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352章 將治魯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82章 振振公子第1056章 西施(下)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1001章 函谷關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845章 塞上曲(上)
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96章 莫如兄弟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32章 三裡歸附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13章 趙樂聯姻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544章 首誅第1002章 跖之徒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33章 魏舒方陣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958章 意外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第646章 大風(3)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161章 如龍第761章 降 上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305章 柳下季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56章 “民主制度”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799章 趙魏第999章 殘城第9章 姑布子卿第316章 公輸第742章 暴行第679章 叛臣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818章 道可道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80章 陶瓬之器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96章 莫如兄弟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1039章 和氏璧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323章 亂(中)第344章 夜襲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1085章 徐偃王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440章 靈鵲(下)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808章 趙策第804章 三家第14章 老豺範鞅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352章 將治魯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82章 振振公子第1056章 西施(下)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1001章 函谷關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845章 塞上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