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

“連天子都要去給趙侯捧場,君上名義上還是趙氏的小宗,有何理由不去呢?“

秦國,大鄭宮,初雪從灰濛濛的天空上落下,落到了秦國大庶長子蒲長長的鬍鬚上,一時間讓人分不清哪些是雪花,哪些是白鬚……

他此時此刻正站在大鄭宮正殿外,懇求秦伯盤聽從他的意見,去參加“黃池之會”。

“大庶長之言有理,只是……咳咳……”

秦伯盤年紀三十不到,但他自小身體就不太好,此刻站在殿內依舊有些輕微的咳嗽。秦伯夫人連忙拿着狐裘過來給他披上,頗爲不滿地對子蒲說道:“君上身體一貫不好,大庶長還強求他去千里之外,這還是忠臣之舉麼?”

子蒲嘆了口氣,說道:“臣何嘗不知道逆旅之艱難,也希望能替代君上去赴那黃池之會,但趙國點明要君上親自去參加……君上若是不去,一方面顯得秦國軟弱怯懦,另一方面也會給趙國藉口,再次糾合諸侯,發兵來伐啊。”

“大庶長休要出言恐嚇!”

秦伯夫人自從子蒲讓人將公子刺送去趙國鄴城做人質後,就對他頗爲怨憤,此刻更要一意阻止,好在秦伯盤也知道此事的嚴肅性,呵斥一聲,讓她休要再說那些婦人之言。

“但以君上的身體,若是路途上着涼受凍了,該如何是好……”已經失去了兒子的秦伯夫人眼圈發紅,生怕丈夫一去不回。

“一路上有秦國的醫者照料,無妨,等到了黃池,已經是開春時節,趙無恤也不敢讓秦國國君病死在會盟臺上吧,就當是一場去東方的狩獵了,寡人也年近三旬了,卻從來沒有到過秦國之外的地方。哈哈哈,再說了,寡人此去,或許能見到刺兒……”

秦伯夫人擦了擦淚,頷首應諾,秦伯倒是樂觀,不過想到年紀小小就去趙國爲質子的兒子,夫妻二人也一陣心疼,也是天不佑秦國,雖然二人都十分盡力了,但除了公子刺以外,他們竟然再也沒有其他子嗣,幾個如夫人、美人、八子也只生了公女……

子嗣不旺,一直是困擾秦伯的一個大問題。

就這麼想着,秦伯盤坐上了已經等待多時的諸侯車駕,華蓋高高,旗幟鷹揚,垂垂老矣的大庶長則陪坐在車右位置上,隨他往雍城郊外駛去。

雍城和幾年前相比沒什麼變化,就跟秦國人的性格一樣,街巷直來直去,橫是橫豎是豎,四平八穩,連街面牆面都不是灰就是黑,毫無美感可言。

落後、簡樸,一直是這個國度的風格,在每年要交付大批糧食賠償給趙國後,就更加艱難了,這寒冬臘月,不知有多少人家無衣無褐,難以爲繼。

但不管再怎麼艱難,早起在街上忙活的秦國人看到國君車駕駛過,依然會在雪地裡下拜,裂開笑臉用高亢的秦腔向他問好,隨後又繼續敲着缶唱唱跳跳,取悅秦地神明。

看着這些苦中作樂的秦人,秦伯盤眼裡一酸,嘆息了一聲,說道:“寡人聽說,鄴城已經成了東方的中心,號稱‘金城千里’,比雍都繁華無數倍。若寡人有三長兩短,只怕真的要公子刺歸國繼位了,寡人就怕他在鄴城過的太舒服,受到太多趙國禮樂法度薰陶,已經以爲自己真的是趙氏,以趙無恤爲父了!”

大庶長連忙寬慰他道:“太子雖然年幼,但過去幾年一直有書信過來,當不止於此……反倒是在趙國耳渲目染,或許能知道其勃然興起的原因,回來之後將趙國之法在秦國加以損益,進行變法……”

“變法……”子蒲不說還好,一說秦伯就更加擔心了,他突然執着子蒲的手說道:“大庶長,寡人年幼時,你就是我的太傅,教我許多東西,寡人也知道你一心爲公,故而在河東大敗,秦國投降後,雖然公族中不少人慫恿說要將你懲辦,但都被寡人壓了下來。”

子蒲心裡一顫:“君上的庇護之恩,老臣知曉。”

“但現如今,寡人卻有一件事最擔心,那就是大庶長對秦國制度的更易,若只是像最初在藍田訓練全職當兵的銳士,並無不可,頂多每年多耗費些錢糧。但現在大庶長在秦國做的事情,只怕並不容易,且已經招惹了衆怒啊……”

秦國的改革,是子蒲在四年前大敗於趙國後施行的。

第一年,子蒲秘密在藍田訓練效仿趙武卒和魏武卒的秦國“銳士”,第二年,在秦國頒佈實行趙國的《趙律》,只是改了一些條目,比如增加連坐法,輕罪用重刑等。

這些也還好,畢竟秦國的祖先也是法律之祖皋陶,完全可以用恢復祖制來搪塞過去,但到了去年,改革開始進入深水區。

子蒲不顧自己就是秦國最大的世卿,毅然廢除了延續了數百年的舊世卿世祿制!提倡以功績來升遷。同時獎勵軍功,禁止私鬥,效仿趙國,頒佈按軍功賞賜的十二爵制度!

一時間,利益受到侵犯的秦國的老公族們羣情激奮,也不管子蒲是自己的長輩,紛紛加以抵制,跑到大鄭宮向秦伯夫人哭訴,說子蒲是老糊塗了,是在挖秦國的根。

這還沒完,在戶籍制度上,子蒲又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宣佈,“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爲禁”,即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同其他諸侯國相比,秦國處於偏僻的西方,雖從秦襄公時代仰慕和學習華夏文化,卻始終有不少戎狄之俗,比如舉家男女同居一室,三代四代不分家,由此造就了許多大宗族,在鄉間力量盤根錯節,甚至可以公然跟雍城官府叫板,子蒲深知,若不將戶口掌握在官府手裡,秦國是沒辦法強大的,稅收也沒辦法提高。

但民間的守舊力量是巨大的,新法在民間施行了整一年,秦國各個地方宗族都派子弟到國都說新法不方便,最多時,有數千人堵在子蒲府邸外求他放過百姓,放過秦國……

這些反對的聲音,都是獨攬秦國大權的子蒲壓了下來,而秦伯盤也因爲信任他,只能懷着忐忑的心看着新法繼續施行。

“他們怎麼就不明白呢?”好言相勸將秦伯送走後,子蒲疲倦地閉上了眼睛。

趙國越來越強大,而秦國,已經到了“不變則危,不變則亡”的程度了。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只要有利於國家,就不該一味仿效舊制。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秦國老公族們若是不做出改變,繼續沿襲舊的禮樂體制,那秦國就永遠只是任由趙國宰割吞併的西鄙小邦!諸侯卑秦,醜莫大焉!”

子蒲決心已定,在國君不在期間,變法可以稍稍緩和,但等國君歸來後,他就要進行更深入的變革了!

“屠某已經沒幾年好活了,只求在有生之年,能爲秦國立制,爲萬民立法,如此必能振興邦國。不敢說與趙爭雄,但至少能保住秦國的數百年基業,也能叫周圍的戎狄不敢侵犯!讓諸侯不敢輕秦!”

那邊秦國大庶長下定決心堅持變法,秦伯盤的車隊沿着渭水和崤函古道緩緩東行,於十二月中旬抵達了天子之都洛陽。

而這邊,在洛陽北郊,周王匄也陰沉着臉,坐上了天子的車駕,帶着前呼後擁的儀仗,準備前往黃池爲趙無恤的盟會添彩……

ps:第二章在下午或晚上(~^~)

第4章 單騎走馬第68章 少君魏姬第939章 嘎嘣脆第447章 交鋒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323章 亂(中)第77章 吾之子房第28章 涉彼北山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447章 交鋒第434章 傷寒(下)第1137章 三箭第66章 韓氏有女第15章 君子六藝第835章 無私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75章 騂騂角弓第69章 大宗小宗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495章 墮四都!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577章 失敗者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60章 與子同浴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283章 擲矛兵第439章 靈鵲(上)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30章 鄉中三吏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934章 天道遠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915章 叔于田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907章 道、勢、術第413章 獵國(下)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1137章 三箭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944章 白虹貫日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743章 想跑?第237章 道路輿第659章 謝幕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56章 “民主制度”第906章 水力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4章 老豺範鞅第655章 大風(12)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78章 朋比爲黨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861章 中山
第4章 單騎走馬第68章 少君魏姬第939章 嘎嘣脆第447章 交鋒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323章 亂(中)第77章 吾之子房第28章 涉彼北山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447章 交鋒第434章 傷寒(下)第1137章 三箭第66章 韓氏有女第15章 君子六藝第835章 無私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75章 騂騂角弓第69章 大宗小宗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495章 墮四都!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577章 失敗者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60章 與子同浴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283章 擲矛兵第439章 靈鵲(上)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30章 鄉中三吏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934章 天道遠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915章 叔于田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907章 道、勢、術第413章 獵國(下)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1137章 三箭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944章 白虹貫日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743章 想跑?第237章 道路輿第659章 謝幕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56章 “民主制度”第906章 水力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4章 老豺範鞅第655章 大風(12)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78章 朋比爲黨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861章 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