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和氏璧

ps:晚上還有一章,求月票

和氏璧,是一個在當世流傳甚廣的傳說:兩百多年前,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中獲得了一塊不起眼的璧,將它奉獻給了當世的楚君蚡冒,聲稱是美玉。蚡冒讓攻玉之人鑑別它,攻玉之人卻說:“這是石頭。”蚡冒認爲卞和在說謊,便一怒之下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蚡冒死去,雄才大略的楚武王即位,卞和又一瘸一拐地把璧獻給他。武王同樣讓讓攻玉之人鑑別,依然認爲這是普通的石頭,於是卞和再度被砍去了右足。

又過了許多年,楚武王死於征途,楚文王即位,沒了雙腿的老人卞和抱着他的“玉璧”在丹陽哭泣,三天三夜還不停歇,眼淚流乾,從眼眶中滴落的是血。宅心仁厚的楚文王聽說此事後,派人問他:“楚國受到刖刑之人何其多也,汝爲何如此悲傷?”卞和則說:“小人不是因爲受刖刑才傷心,是因爲如此罕見的寶玉卻被世人看作石頭,小人的一片忠貞被當成謊言,寒素清白被冤枉成濁泥,何其哀也?”

楚文王十分憐惜卞和,於是派攻玉之人剖開這塊璧,才發現在粗糙的外表下,果然是一塊璀璨奪目的寶玉,於便命名爲“和氏璧”,從此藏於深宮,作爲楚國之寶。

當是時,若要論天下美玉,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晉有垂棘,楚有和璞。這些都是舉世罕有的重寶,和璞也就是和氏璧,所謂的“結綠”,則是宋國樂氏世代流傳的“不貪之玉”,當年樂祁認爲比起兒子來說,女兒和女婿更能託付大事,便將結綠傳給樂靈子保管;而垂棘,就是當年晉獻公聽荀息建議假虞伐虢時,用來賄賂虞公的寶物,本來一直藏於晉國宮廷,晉殤公和太子死於銅鞮宮變後,晉國名存實亡,這在府庫裡蒙塵已久的美玉也落到了趙無恤手中。

故而趙無恤的“趙侯之印”,樂靈子的“趙侯夫人之印”,便是用垂棘璧和結綠璧製作而成的,這足以讓其餘諸侯豔羨無比,可在趙無恤心裡,它們的分量加起來,仍不如和氏璧重……

和氏璧之所以聞名天下,兩千多年後還讓人津津樂道,不僅因爲它的瑰麗華美,更因爲那些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價值連城,完璧歸趙,傳國玉璽……

凝結了這些故事的和氏璧,纔算一塊完璧,纔算“無價之寶”。

在趙無恤心裡,還是頗想將此玉弄到手把玩把玩的,所以他纔有此一問。

然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王孫圉看來,趙無恤言語之中,對他們楚國的國寶和氏璧頗有覬覦之心啊……

王孫圉頓時心中一緊,寶物是小,國家榮辱是大,趙氏已有輕楚之心,值此之時,絕不能讓他認爲楚國低趙一頭,可以像秦、鄭那樣肆意訛詐!

於是王孫圉一笑,說道:“和氏璧當然還在楚宮之中,但對於楚國而言,卻從來沒把它視爲寶物過。”

“噢?王孫請說說看。”趙無恤頓時來了興趣,他正襟危坐,開始覺得這個楚國貴族並不簡單。

王孫圉一拱手,開始侃侃而談:“楚國視爲寶物的,是一位叫觀射父的大夫,觀射父不但精通卜辭,善於取悅於天地鬼神,順着他們的好惡,讓神靈們對楚國沒有怨氣。而且擅長辭令,出使諸侯國時舉止得當,不會讓敝國成爲笑柄,此乃文寶。”

“楚國還有葉公沈諸樑,他繼承了其父沈尹戎的忠貞,吸取了前代人讓國家衰敗的教訓。在葉地養兵息民,修建東西二陂,治水開田,頗具治績,使得方城內外一片富足。民富而知禮,知禮而能報國,如今葉公每月都會召集宛葉民衆,演練荊尸之陣,有他守衛方城,楚國北境可以無憂,此乃武寶。”

“此外,楚國還有一片雲夢大澤,它連接着大江,方圓數百里,這裡盛產金、木、竹、箭,寶龜、珍珠、犀角、象牙、皮革、羽毛,這些特產可以用來供給兵賦,強國富民;也能作爲禮物,讓外臣攜帶進獻給北方大國,此乃地寶……凡此種種,才能算作是楚國的瑰寶。至於那和氏璧,不過是先王的玩物罷了,算得上什麼寶物?趙侯若是想要和氏璧,楚國大可送來,因爲楚雖身處蠻夷,但楚國的新君,是不會沉迷於這種叮噹作響、徒有其表的美玉的!”

一席話不卑不亢,讓人不由正色敬佩。

“哈哈哈。”趙無恤大笑起來,拱手還禮道:“王孫真是伶牙俐齒啊,慚愧,方纔是寡人失禮了。”

見趙無恤輕楚之心已去,王孫圉心裡也有淡淡的自得,楚昭王雖死,但他們楚國,依然是天下前三甲的大國,不容輕辱。

不料趙侯話音一轉,說道:“孤也曾聽說過,國寶只有三種,賢明之人能夠輔佐君王治國安邦,國家就把他們當作寶物;山林湖澤足以提供財貨用品,百姓所需,國家就把它們當作寶物;金龜珠玉等物,可以用來取悅神明,使得邦國沒有水旱災害,國家便將它們當做寶物……如此說來,楚國有寶,趙也不少。”

“在外,孤有大司馬郵無正,使守東方,則齊人不敢西漁於河;有龍城飛將虞喜,使其鎮守北方,則胡人不敢南下牧馬,戎狄不敢彎弓而抱怨;更有張孟談,使其守魯,則東夷不敢爲寇,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聘。”

“至於內部,寡人有相邦董子,國之柱石;有大理鄧析,嚴明律令;有計相計然,量入爲出;有國老史墨,精通典史;有祭酒萇弘,經天緯地;更有臨漳學宮,縱然是一塊頑石進去,幾年之後也會變成鑲金的瑪瑙……”

“有這些賢才爲寶,光耀足以照萬里山河,的確比和氏璧只能照亮腳下數尺土地要強多了……”

王孫圉誇耀楚國之寶,趙無恤則針鋒相對,大讚趙國之寶,他的麾下羣賢雲集,人才輩出,若光論這個,的確比楚國強多了,話語裡更有炫耀武力的意味,讓王孫圉也不由心驚。

這是一南一北兩個大國間的交鋒,脣槍舌劍間,高低立判,楚國有求於趙,就不得不稍微低下自己那高貴的頭顱。

將王孫圉的勁頭壓回去後,趙無恤才道:“當然,趙國初興,最需要的寶物其實是來自鄰邦的友誼,等王孫歸去時,孤會派遣一使節隨行,常駐楚國,也方便兩國溝通。要知道,趙與楚的敵人是相同的,那便是貪得無厭,覬覦鄰邦國土的吳國夫差!”

這無疑是給了王孫圉一個臺階下,維護國家尊嚴固然重要,但達成令尹和葉公的囑咐纔是最主要使命,他連忙道:“誠如趙侯所言,吳國是楚趙共同的敵人。”

聊了一會,交換了一下對局勢的意見後,也到了告退的時候了,但王孫圉卻仍然有未盡之言。

“王孫可還有什麼事?”趙無恤問道。

“方纔趙侯提及計然,可是曾在宛葉做過葉公賓客的辛文子先生?”

“正是,辛先生乃宋國人,先入楚國,卻鬱郁不得志,而後入趙,才被我引爲國器。真是寶玉常有,而卞和不常有啊……哈哈,這也是趙國之寶多於楚國之寶的緣故吧,王孫可是後悔了?晚矣,晚矣。”

王孫圉一笑:“辛先生已是趙國重臣,楚國南方偏僻之地,怎麼還容得下他?外臣只是想起一件事來,辛文子先生有一弟子名爲范蠡,也是楚人,後來輾轉去了越國,聽說趙侯曾多次招攬過他?”

趙無恤不動聲色,想了想道:“似有此事。“

王孫圉拊掌道:“不瞞趙侯,如今越國被吳國所敗,淪爲夫差附庸,聽聞趙侯立國,越君勾踐心中欣喜,卻不敢公然來朝賀。於是便通過楚國,讓外臣在車隊中夾帶越國使者前來覲見,其正使,便是范蠡範少伯!此子千里入朝,用心良苦,趙侯可願見他一面?”(~^~)

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1220章 !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123章食不厭精第495章 墮四都!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344章 夜襲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42章 勢將去汝!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915章 叔于田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904章 巨輪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436章 醫者心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1009章 函首第4章 單騎走馬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39章 逼門而入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669章 破城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番外8 羋月傳(中)第82章 振振公子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817章 河西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785章 家人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936章 螽斯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55章 冬至(四)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993章 鳴條第22章 贈我緇衣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71章 封建制度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843章 雖遠必誅!
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1220章 !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123章食不厭精第495章 墮四都!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344章 夜襲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42章 勢將去汝!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915章 叔于田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904章 巨輪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436章 醫者心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1009章 函首第4章 單騎走馬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39章 逼門而入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669章 破城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番外8 羋月傳(中)第82章 振振公子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817章 河西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785章 家人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936章 螽斯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55章 冬至(四)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993章 鳴條第22章 贈我緇衣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71章 封建制度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843章 雖遠必誅!